Workflow
医疗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数智化转型驱动制造业升级!智能检测装备加速赋能“智”效提升
华夏时报· 2025-07-23 21:17
在此期间,智能制造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中,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体系中的核心 装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指南》的深入实施,智能检测装备的创新研发与应用推广将成为推动 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在第二十一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 上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表示,智能检测装备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系 列举措,推动我国智能检测装备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支撑智能工厂建设快速发展,推动高水平供给体系 提质升级,带动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下称《指南》)发布已满3月。该《指南》的出台, 为我国智能制造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加速发展智能检测装备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工业之眼"与"质量大脑",承担着质量管控的关键职责,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引擎,在更广阔的产业领域、更高端的应用场景和更精密的制造环节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高端医疗装备制造领域,中广核医疗科技(绵阳)有限公司的质子治疗技术作为当今全球最先进成熟 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之一, ...
上海市工商联举办媒体采风活动 解码松江创新创业生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7-15 05:00
活动概况 - 2025年度上海市工商联媒体采风活动在松江经开区正泰智电港举行,主题为"双向奔赴的创新创业生态",旨在搭建媒体与民营企业对接桥梁并发掘优秀企业典型[1] - 活动通过走访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松江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的创新实践[1] - 上海市工商联发布2025年度创新创业专题宣传片,通过四个篇章呈现上海创新创业生态及营商环境优势[1] 企业调研 - 采风团参观正泰智电港数字展厅、党群服务站,了解园区规划及入驻企业概况[1] - 调研企业包括上海强昕鼎益医药科技(生物医药)、泰氢晨能源科技(新能源)、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转化项目(高端医疗装备)等,重点关注其创新突破[1] - 松江经开区企业展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加速度,车间设备与研发场景凸显技术转化效率[1] 政府与企业表态 - 上海市工商联强调民营经济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松江经开区案例体现城市创新创业活力[2] - 松江区委统战部指出松江区作为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承载区,以开放姿态推动创新[4] - 正泰智电港、强昕鼎益、泰氢晨能源等8家企业代表分享在松江的创业经验与成果[4]
专访雷泰医疗李红雨:放疗技术跨界医美,借势“一带一路”加速出海
北京商报· 2025-07-14 18:21
当前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迭代的"共振期":药监加速创新器械审批、医保覆盖 延伸至AI及手术机器人、政府采购明确国产替代导向。在此背景下,雷泰医疗总经理李红雨在接受北 京商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公司正将肿瘤放疗领域积累的毫米级精准技术与全球首创的"双层交错式光 栅"复用至医美祛疤等新场景,同时以"技术输出+属地化合作"模式撬动海外市场。 "跨界不是机理创新,而是成熟技术的场景转换。"李红雨强调,这一战略已初见成效:医美设备未上市 即获大量订单;海外市场通过联手多国"国家队"推进本地化生产,设备已进入5国,东南亚及非洲合作 谈判进入实质阶段。 三十年的"冷板凳"与毫米级的突破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癌症治疗三大手段之一。然而高端放疗设备市场长期被西门子、瓦里安、医科达 等少数国际巨头垄断,设备价格高昂,维护成本不菲,核心技术壁垒森严。李红雨指出行业痛点:"放 疗赛道专业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做原创资本等不起;做仿制核心专利绕不开,底层逻辑受制于 人,难以超越。" 雷泰医疗的突围之路始于对核心技术的坚持。该公司最早从研发放疗设备的核心部件——智能计划系 统、多叶光栅、智能影像、加速管起家,"从核心零 ...
中国医疗装备出口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快讯· 2025-07-12 20:40
记者12日在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医学装备国际合作大会上获悉,2024年我国医疗装备出口覆盖19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装备应用市场和生产基地。(新华社) ...
智慧医疗项目集中路演 重庆种子基金投资超4700万
搜狐财经· 2025-07-11 16:56
智慧医疗装备产业投融资对接活动 - 重庆市科技局、市经信委举办智慧医疗装备产业专场投融资对接活动,16个项目涉及智慧检测、脑健康、活性人工骨等前沿领域进行路演 [1] - 截至本月重庆市种子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46个,投资金额4785万元 [1] - 参与路演项目包括高校科研成果和初创企业产品,德同资本、重庆股转中心等3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洽谈 [1] 重点项目技术突破 - 重庆大学罗阳团队开发"创伤一体化智慧检测装备",实现30秒血型快速检测和百倍灵敏感染快筛,解决黄金1小时救治难题 [1] - 重庆智脑医疗开发穿戴式脉冲电场设备,无创穿透脑组织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障碍 [1] - 重庆医科大学研发全球首款注射型活性人工骨,计划2028年上市,瞄准骨修复市场 [1] 重庆智慧医疗产业政策与发展 - 重庆组建市级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工作专班,出台《重庆市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2] - 2023年1-5月重庆新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家,获批三类产品19个(同比+111.1%),签约项目40个(合同投资额174.6亿元) [2] - 重庆在建和新开工智慧医疗项目25个,总投资53.39亿元 [2] 高校科研转化成果 - 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累计获发明专利授权70项,新增科技成果98项,实现成果落地16项 [2] - 参与路演项目大部分获重庆市种子基金投资,该基金重点支持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转化 [3] - 基金已投46个项目平均成立时间不足1.5年,但累计拥有知识产权414个,9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3]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科创引领 湖北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 2025-07-08 17:11
科技创新战略实施 - 湖北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1] - 湖北出台一系列政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包括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50% [3] - 2024年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居中部第一 [3] 企业创新成果 - 华工科技发布国内首台全天时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内置上千种农作物和杂草数据模型,杂草清除率稳定在95%以上 [1][3] - 激光除草机1小时一个激光头能除1万棵杂草,通过混合动力方案实现全天候工作,预计3年可收回购置成本 [3] - 华工科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长飞公司预制棒、光纤、光缆三大主营业务市场份额连续九年保持全球第一,加速空芯光纤等前沿技术产业化 [6] - 联影集团在湖北累计研发业内首创装备十多个,获得授权专利超1300件,带动300多家高端医疗装备上下游企业发展 [6] 产业集群发展 - 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3大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 [4] - 一季度湖北经济增速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 [7] - 电子元件、光纤、锂离子电池等产品产量增速均超40% [7] 创新生态建设 - 湖北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体系,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从5年前的37%提高到67% [8] -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0亿元,居全国第三,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5件,居中部第一 [8][9] - 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首创"政府数据增信+财政风险共担"双轨机制 [9] - 浦发银行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浦惠来了"App [11]
重庆启动智慧医疗“双十”项目
科技日报· 2025-06-30 08:50
重庆市智慧医疗装备与前沿技术专项项目 - 重庆市启动2025年智慧医疗装备与前沿技术专项项目,首批签约十大重大装备研制和十大前沿技术研发专项项目("双十"项目),计划在未来3到5年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推动智慧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重庆市科技局编制《重庆市2025年智慧医疗装备技术创新实施方案》,围绕重大医疗装备国产化目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趋势,每年分别组织十大重大装备研制和十大前沿技术研发项目 [1] - 重大装备研制项目每个支持500万到1000万元,重点研发高端化、智能化重大产品与装备;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每个支持100万元,重点支持3到5年可转化、产品化的新兴技术项目 [1] 首批"双十"项目重点领域 - 首批项目聚焦四大领域:高端医疗装备、高效体外诊断、高值医用耗材、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1] - 项目包括研发智能仿生类器官芯片、智能高精度手术导航定位等前沿技术10项,开发智慧医疗产品6个,突破关键技术12项,研制重大装备10台(套) [2] - 相关产品装备拟在50个医疗机构应用示范 [2] 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 7T颅脑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发项目将开展超高场强磁体技术、超高清成像等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现有5T及以下磁共振成像系统分辨率不足等问题 [2] - 专项任务涵盖侵入式脑机接口、多模态多光子原位体外诊断等行业前沿方向,大部分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2] - 项目负责人表示7T颅脑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目前全球脑科学研究和临床神经影像诊断最先进设备之一,能实现脑功能定位 [2]
破发股港通医疗扣非2年1期降 2023上市中信建投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6-18 10: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428.67万元,同比下降68.09% [1][2]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90万元,同比下降85.25% [1][2]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141.43万元,同比下降86.46% [1][2]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09.10万元,上年同期为3749.84万元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7.54亿元,同比下降10.49% [2][3]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2.19万元,同比下降82.64% [2][3] - 2024年全年扣非净利润500.84万元,同比下降91.74% [2][3] - 2024年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94.39万元,上年同期为-11431.67万元 [2][3] - 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9.62% [4][5] - 2023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09.72万元,同比增长12.40% [4][5] - 2023年全年扣非净利润6062.72万元,同比下降13.93% [4][5] - 2023年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431.67万元,上年同期为4993.74万元 [4][5] 利润分配 - 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转增股本 [3]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3年7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数量2500万股,发行价格31.16元/股 [6]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79亿元,募集资金净额6.90亿元,比原计划多2999.6万元 [6] - 原计划募集资金6.60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升级、商务中心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 [6] - 发行费用合计8900.40万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6488.02万元 [6]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6]
观点丨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房建成
科技创新战略 - 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是锻造大国重器的必由之路 [5] - 关键领域的技术短板可能成为国家安全的"命门",如碳纤维垄断和光刻机禁令曾阻碍中国科技发展 [6] - 原始创新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必须加快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7] 大国重器定义与特征 - 大国重器是指拥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装备或重大工程 [8] - 具有"战略必需性、技术引领性、系统复杂性"等特征,能破解国家发展瓶颈并在全球科技版图中形成独特坐标 [8] - 既是科技创新的结晶,也是国家意志的重要载体 [9] 中国科技成就 - 神舟家族从1998年到2025年已有26名中国航天员飞上太空 [10] - 北斗导航工程30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为全球服务贡献中国智慧 [10] - 大飞机产业从C909、C919到正在研制的C929宽体客机,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 [10] - 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大型邮轮是全球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中国已具备三种船型的设计建造能力 [11] - 港珠澳大桥因超大建筑规模、空前施工难度和顶尖建造技术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1] - 白鹤滩水电站多个技术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1] 高校科技创新 - 高校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卡脖子"问题 [12] - 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13] - 应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校企科研合作 [13] - 高标准建设重大科研平台,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14] 零磁医疗装备发展 - 基于极弱磁测量技术的零磁医疗装备是全自主创新的高端医疗装备,有助于打破高端医疗装备依赖进口的现状 [15] - 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全国10省市26家医院41台设备采集近10万例临床数据 [16] - 2025年2月启动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计划在全国20省市数百家医疗机构部署超千台设备 [16] - 浙江省已在杭州滨江和湖州德清打造产业链,未来将推动零磁医疗装备"进医院、进社区、进家庭" [16] - 零磁医学将构建健康管理与康复评估大数据,形成重大疾病诊治的"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和"中国装备" [17]
郭元强盛阅春会见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家代表
长江日报· 2025-05-27 20:38
武汉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 武汉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正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武汉具备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良好基础 包括科教人才 医疗资源等优势 将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 [3][4] - 政府将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 企业投资布局 - 企业家表示将加大在汉投资布局力度 聚焦高端医疗装备 生物制药 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 [4] - 企业家认为武汉创新资源富集 产业基础坚实 交通区位优越 具备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良好条件 [6] - 企业家承诺持续深耕武汉 抢占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为武汉建设国际医疗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