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护理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超“十四五”规划目标值
广西日报· 2025-05-13 10:24
2025年,广西将重点优化护理服务,主动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新需求,不断扩大护理服务的内 涵和外延。将持续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高龄、失能或半失 能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人群打通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 也能享有专业的护理服务。目前广西已有174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累计服务4.7万余人 次。 广西还将不断扩大延续性护理服务占比,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通过开展出院后随访、慢 性病管理等,将护理服务覆盖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长期管理全过程。目前全区已有300余家医疗机 构的4000多个病区为患者提供了延续性护理服务。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状况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为此,今年广西将重点推 进"无陪护"病房(区)试点工作。目前全区已有73家医疗机构开展了"无陪护"病房(区)服务,提供1 万余个"免陪照护"床位。着力破解患者住院期间"照护难、负担重"的民生难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 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关海芳 王嘉卿) 今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当日上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
关爱护士队伍 守护人民健康 山东护士总数达43.37万人
大众日报· 2025-05-13 08:58
护理行业发展现状 - 山东省注册护士总数达43.37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提升至4.30人[1] - 2024年全省1199家医疗机构累计为382.04万患者提供出院计划服务[2] - 559家医疗机构3.61万名护士为16.34万名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2] 护理服务能力提升 - 山东省持续推动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护理服务内涵持续拓展[2] - 护理相关质量指标持续向好,服务质量有效改进[2] - 医疗机构开展多样化服务如急救技能展示、膳食模型展示等科普活动[2] 护理学术与教育 - 第六届齐鲁国际护理学术论坛开幕,发布记录41位护理人职业生涯的新书《传灯者》[1]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原副院长李昆华作为护理教育家的贡献被重点记录[1] - 《护理医学问答》著作获卫生部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1] 行业活动与表彰 - 山东省卫健委发布《致全省护理工作者的一封信》表彰43.37万名护理工作者[1]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护士节庆祝大会[1] - 多家医疗机构组织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等活动[2]
上海护士5年增近两成达12.31万人 好护士评选揭晓 “独门绝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解放日报· 2025-05-12 09:45
上海护理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上海注册护士达12.31万人,较2020年增长19.41%,每千常住人口护士4.96人,医护比为1:1.26 [1] - 2025年"上海好护士"评选揭晓,20人获好护士称号、10人获提名奖,获奖者在专业领域深耕数十年并创新护理技术 [1] 护理技术创新案例 - 瑞金医院皮肤科护士长袁勇勇首创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结合皮肤护理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 [2] - 袁勇勇的皮肤护理技术使52%银屑病患者一年内不复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10年生存率达52.94%(化疗仅8.33%) [2] - 黄浦区五里桥社区护士长姜玉霞创新"九步法"胰岛素注射口诀,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9.52%、血糖控制率81.85% [6] 护理服务模式拓展 - 姜玉霞推动废弃胰岛素针头回收计划,回收率从10%提升至70%,并设计获国家专利的便携式医废盒 [6] - 上海市肺科医院陈丹萍成立结核病护理专业小组,开展模拟急救演练并创新营养护理模式,病区患者满意率名列前茅 [4][5] - 瑞金医院袁勇勇引入发达国家居家皮肤护理模式,将"皮肤护理治疗"技术纳入"瑞金护理十八法" [2] 护理人才与体系建设 - 上海市六院王子辰构建"五位一体"智慧教育体系,规范微创手术标准化流程,日均处理300余台手术保持零差错 [3] - 王子辰参与高原海岛医疗援建及地震救援,推动手术室护理人才梯队建设 [3] - 结核科陈丹萍延伸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全程治疗"不失联",并在社区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科普 [4][5]
护理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省注册护士中中高级职称占比超四成
新华日报· 2025-05-12 07:00
护理人才结构优化 - 截至2024年12月全省注册护士达34.04万名,中高级职称占比42.99%,远超国家2027年25%的目标 [1] - 建成23个专业的72家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209家实习基地,累计培养省级专科护士9316名 [1] - 专科护士成为临床技术骨干及专科护理、教学科研中坚力量 [1] 职业发展体系创新 - 建立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专科护士强化专业技能、护理管理者提升综合能力 [1] - 推动以临床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及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1] - 建立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护士评价机制,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1] 护理服务模式升级 - 二级以上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实现100%覆盖 [2] - 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增加上门服务供给 [2] - 探索"免陪照护服务"新模式,减轻患者及家属负担 [2]
培养社区“一专多能”护士,上海这10年是怎么做的|医养照护人才市场大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4-22 20:12
文章核心观点 上海通过培养社区“一专多能”护士、建设社区护理中心等举措提升社区护理能力,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和慢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并通过“护联体”提升社区专科护理同质化水平 [1][5][8][14] 分组1:上海社区护理现状与需求 - 今年上海将累计建成132家社区护理中心,超五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下设市级社区护理中心 [1][8] -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人平均年龄达85岁,门诊有很多术后康复者、慢病及老年患者,更需要延续护理 [1] - 2024年上海市专科护理门诊接诊患者近120万人次 [2] 分组2:专科护士与社区“一专多能”护士培养 - 专科护士指在特殊或专门护理领域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多地加强专科护士人才培训,国家推动专科护理人才下沉 [4] - 2014年上海启动社区“一专多能”护士培养计划,目前培养人数超社区卫生机构总护士人数的两成(21.4%) [2][6] - 社区“一专多能”护士既精通某项专科护理,又掌握其他护理技术,需承担基本护理工作 [6] - 今年3月上海对专科护士培养提出更高从业门槛并规范执业要求,具备专科执业资质的社区护士数量呈增长态势 [6][7] 分组3:社区护理中心建设与岗位化 - 2023年上海启动社区护理中心建设,2023 - 2024年分别建成36家、56家,2025年计划新建40家 [8] - 社区护理中心设立后,社区“一专多能”护士进入岗位化阶段,服务内容、人员配置、收费标准等有明确规范 [8] - 社区护理中心提供“1 + N + X”服务,应组建综合护理服务团队,人员配备有相应标准 [10] - 社区“一专多能”护士与综合医院专科护士和社区专职护士不同,服务半径逐渐扩大 [11] - 社区护理中心提供多场景服务,包括本机构内及居家、养老院等场所 [13] 分组4:以“护联体”提升社区专科护理同质化水平 - 糖尿病护理、PICC维护和伤口护理是社区专科护理服务能力培养重点,与居民需求适配 [14][15] - 患者选择社区医院进行PICC维护等有费用低、护士固定、更便捷安全等原因 [15] - 以社区护理中心建设为核心的护联体构建,可提升社区护理专科护理能力,促进区域内护理同质化 [15] - 社区护理中心应依托上级医疗机构,承接下转患者并及时转诊有需要的患者,确保耗材选用一致 [16] - 信息互联互通需进一步提升,包括同一医疗机构内不同部门及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