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搜索文档
赋能非遗传承 助力文化强市 天津银行以金融活水为“老手艺”注入“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08 11:31
核心观点 - 天津银行向天津杨柳青画社发放1000万元贷款,专项用于非遗文化传承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1] - 该融资模式通过"非遗+普惠金融"创新实践,打通非遗保护到产业转化的价值链条 [1][2] - 金融赋能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发展,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新动力 [1][2] 融资用途 - 配合上合峰会策划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1] - 构建非遗体验场景、开发年画IP创新、升级文创产品体系 [1] - 推动传统年画艺术与国际峰会场景深度融合,打造"国家非遗名片" [1] 战略意义 - 展现天津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软实力 [2] - 构建"非遗+国际峰会"的文化传播新范式 [2] - 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事业协同发展 [2] -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金融+非遗"创新样本 [2] 企业定位 - 天津杨柳青画社是中华老字号与非遗传承标杆载体 [1] - 肩负活化民族文化基因的时代使命 [1] - 天津银行通过信贷资源倾斜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2]
文润万家 惠民泽心谱华章——杭州绘就文化与民生实践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7-07 10:46
杭州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 杭州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 通过西泠·武林美术馆 玉鸟集 大屋顶等生活美学场域兴起 以及非遗进社区 夜校进街道等实践 实现文化为民 文化乐民 文化惠民 [1] - 老城北区域从工业空间转型为生活空间 文化设施如大运河博物院 大运河当代艺术中心 杭钢遗址公园等集中落地 推动区域重塑 [2] - 西泠·武林美术馆作为全国首个全产业化运营的"美术馆+"文化产业综合体 填补大城北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空白 通过展览 美育 市集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3] - 美术馆展览将古典之美与当代空间融合 如"第七届上海合作组织美术双年展"因观众热情延长展期 并开设公益书画课堂 主题沙龙 青年夜校等高雅艺术活动 [5] - 运河边小河直街 大运河杭钢公园等工业遗存改造项目 通过艺术节 音乐会 工业设计展等活动 让文化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基础设施 [6] 社区文化单元与创新实践 - 良渚文化村的大屋顶和玉鸟集分别作为文化地标和文化生活集聚地 每年举办超300场艺术展演 工作坊和主题市集 实现艺术亲民化表达 [8] - 杭州书房如小院书房提供多元化阅读体验和紫砂博物馆展示 截至2025年6月25日全市建成城市书房418个 杭州邻里阅读空间187个 文化驿站95个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884个 [10] - 未来社区"文化客厅" 文三路数字街区"文化驿站" 杭州市文化馆"潮生活·艺课堂"等创新形式 通过戏剧演出 非遗体验 数字书屋 公益课程等让文化触手可及 [10] 文化空间与城市更新 - 文化设施如西泠·武林美术馆通过悬浮式展览空间与城市建筑群错落设计 实现烟火气与艺术交融 [2][5] - 工业遗存改造项目保留原有风貌 如大运河杭钢公园让百姓感受钢铁与艺术 过去与未来的交融 [6] - 文化空间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沉浸式体验 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文化会客厅"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盛赞杭州的创新活力与文化底蕴 [5] 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 - 西泠·武林美术馆周末人流密集 文创展台 亲子活动等场景使其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 - 玉鸟集以年轻态 国际感 生活化为调性 通过文创市集 互动展览 特色餐饮等复合业态成为文化打卡地 [8] - 文化活动如社区戏剧演出 非遗体验 公益展演等满足居民精神需求 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10]
股市必读:创源股份(300703)7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75.78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07 02:45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4日收盘 创源股份报收于20 74元 下跌0 77% [1] - 当日换手率10 6% 成交量17 98万手 成交额3 68亿元 [1] 资金流向 - 7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75 78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1706 36万元 [2][5] - 散户资金净流入5182 14万元 [2][5] 公司担保事项 - 公司及子公司计划向银行申请不超过19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额度 并提供不超过47 200万元担保 [3]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安徽创源新增3600万元银行授信担保 担保后总余额达15 600万元 [3][5] - 安徽创源注册资本28 400万元 2024年资产总额50 123 35万元 净利润745 49万元 [3] - 公司累计对外担保金额20 500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3 08% [3]
旧厂房里“长出”百花剧场
河南日报· 2025-07-03 07:27
文化创作与演出 - 原创豫剧现代戏《社区书记》由退休老干部、老艺术家自发创作、自筹经费、自主排演,仅用三个月便完成并首演 [1] - 该剧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为背景,围绕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展开,生动再现社区工作场景 [1] - 演员深入社区体验生活,将社区干部的心路历程转化为舞台演绎,旨在展示基层工作者的艰辛与付出 [1] - 百花剧场由400余平方米旧厂房改造而成,自2024年5月启用以来,平均每半个月举办一场文化活动,年均超过20场 [2] 文化惠民与设施建设 - 湖滨区打造"湖滨大舞台""社区戏曲角"等品牌,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让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2] - 总投资5000万元的综合文化艺术中心采用"文化+科技"理念,打造集展览、演出、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2] - 遍布城乡的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广场提供多元文化服务,"文化进万家""戏曲下乡"活动年均超百场 [2] 文化发展战略 - 湖滨区紧扣"文化铸魂、产业赋能、惠民共享"主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文化发展 [2] - 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文化惠民阵地,形成生机盎然的文化生态 [3] - 以"文化微阵地"托举"民生大幸福",让文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底色 [3]
盛事云集、多元碰撞 香港经济活力四射
央视网· 2025-07-01 14:21
香港盛事经济 - 2025年上半年香港将举办93项多元盛事,涵盖文化、体育、旅游、金融等领域,形成"盛事矩阵" [1] - 启德体育园投入使用后带动酒店、餐饮、购物、交通等全消费链条,正筹备全运会并计划加入更多娱乐元素 [3] - 香港故宫博物馆开馆三年累计接待320万观众,西九龙文化区成为文艺打卡地标 [5] 交通与旅游升级 - 香港高铁新增7个停靠站点,内地连接站点增至96个,"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效率提升(深圳14分钟、广州46分钟) [5] - 高铁实现"一地两检"和全电子票务系统,支持旅游证件或二维码入闸,提升跨境出行便利性 [7] 消费模式转型 - 香港旅游从"购"转向"游","盛事之都"和"文艺打卡"成为城市新名片 [7]
来一杯清茶、听几段戏文……“传统文化+创新展陈+动态体验”圈粉年轻消费力
央视网· 2025-06-29 16:48
文博热与沉浸式体验 -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通过创新方式满足群众需求,如江苏无锡锡剧博物馆吸引大量游客 [1] - 无锡锡剧博物馆通过"博物馆+戏剧"融合模式,在周末提供清茶、戏文等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 [1][5] - 博物馆内展陈锡剧相关文物,并通过现场演出方式让展陈内容鲜活起来 [5] 创新展陈方式 - 无锡锡剧博物馆打破传统安静氛围,举办"锡韵流芳"专场演出 [3] - 观众可观看演出并与演员互动,青年演员表演与展柜戏服形成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图景 [8] - 浙江杭州博物馆将戏剧舞台融入文博空间,使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 [10] 非遗馆戏剧体验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提供非遗体验如木版水印、篆刻等,游客可戴凤冠入戏 [15] - 馆内传统戏剧厅复刻传统戏台,每周轮演越剧、昆曲等经典选段吸引游客 [15] - 戏台以清代浙东戏台为原型,设有"鸡笼顶"藻井增强演员唱腔效果 [17] 演出数据与效果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自2023年开馆至今已举办272场戏剧演出,平均每2-3天一场 [19] - 通过"先看展后看戏"模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水袖、戏服等传统戏剧元素 [23] - 沉浸式体验打破文化传播壁垒,使游客深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23]
山东好品集中亮相 青洽会上拓市场
大众日报· 2025-06-28 08:58
行业动态 - 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宁举行,山东组织重点产业链企业参展,展示"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发展成果 [1] - 山东企业借助会展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推动"好客山东·好品山东"走进高原、走向全国 [1] - 山东展区负责人表示参展企业具有代表性和竞争力,产品更新迭代快,贴近市场需求 [2] 公司表现 - 青岛瑞成万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岩烧海苔、夹心海苔、虾皮、烤鱼片等产品,重视国内渠道建设以应对国际市场不稳定 [1] - 潍坊同文堂笔庄展示数十种不同规格、款式的毛笔,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潍坊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 - 济南泰崃天宝泰山玉有限公司展示泰山玉文创产品,与山东博物馆合作开发 [1][2] - 济南安吉尔实业有限公司展示新一代水处理设备,拥有多项知识产权,是济南本地颇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2] 市场拓展 - 青岛瑞成万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青洽会等展会视为开拓市场的重要机会 [1] - 济南安吉尔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展会与兄弟单位、潜在客户深入交流,了解青海在水资源保障、清洁供水等领域的需求 [2] - 山东展区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通过多样的展会拓展市场,持续擦亮"好品山东"品牌 [2]
文化和旅游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传承优秀文化丰富美好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6-26 05:54
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创建红岩精神宣教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 推动团队从"讲解服务型"向"学术引领型"转变 并创新多元化讲解路径 强调红色旅游在铸魂育人中的作用 [1] - 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构建市镇村三级总分馆体系 分馆、支馆和文化空间遍布全市 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 满足市民多元化、潮流化、场景化的文化需求 [1] -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演员孟庆旸通过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现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文化内涵 强调文艺工作者需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渊源 [1] 旅游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 - 众信旅游导游曹震注重持续学习沟通技巧和本土文化知识 通过守正创新呈现导游服务的本土特色和时代特色 以讲好中国故事 [2] - 赤水竹编非遗传承人杨昌芹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竹编产业化 建成非遗展示基地和工坊 带动300余人就业 强调通过创新传承发展传统工艺 [2]
2025青岛国际民间艺术季活动开幕
环球网· 2025-06-24 09:12
活动概述 - 2025青岛国际民间艺术季于6月22日开幕 旨在扩大青岛作为"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的国际影响力 展示时尚开放的城市形象 [1] - 活动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和青岛市文化馆承办 [1] 参与团队 - 邀请俄罗斯 斯里兰卡 韩国 泰国等国际民间艺术团队 以及10余支国内优秀艺术团体参与演出 [1] - 开幕式表演包括俄罗斯《青春》 韩国《手鼓舞》 斯里兰卡《僧伽罗舞》等国际节目 以及《山海舞韵·螳螂拳》等国内特色演出 [1] 活动形式 - 采用"行进式艺术巡游"创新形式 在青岛多个标志性景区进行表演 [1] - 6月22日至26日连续5天 在栈桥 奥帆中心 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 中山公园 石老人等地标开展巡游 [1] - 结合城市景观即兴互动 打造"流动的舞台" 实现"一步一景一文化"的动态展示 [1] 活动延伸 - "行走的舞台"群众文化大联欢将深入社区街道和乡村广场 形成全民共享的城市嘉年华 [2] - 通过基层巡演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感受国际民间艺术魅力 [2]
四川省文艺两新人才创新与产业发展园区开园 为“文艺两新”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四川日报· 2025-06-23 08:36
园区定位与功能 - 构建集文化展示、人才培育、产业孵化、商业消费、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探索"文旅产商演"融合新模式、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 [1] - 正打造青年文化文艺孵化平台,集专业培训、创作实践、作品展演、共创办公等功能于一体,配备公共直播间、专业录影棚、小型舞台等设施 [1] 园区活动与设施 - 红牌里艺术中心举办开馆展"众里千寻",将成为全省艺术类大学生展示才华、实践创新的重要舞台 [1] - 古陶瓷艺术博物馆落成,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集中展示中国古陶瓷艺术精品,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1] 政策支持与行业地位 - 2024年8月中国文联批准建立第三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19个,该园区位列其中 [2] - 园区已汇聚超100家文艺名家工作室、博物馆及文化企业,形成多元文化业态矩阵 [2] 行业合作与交流 - 常态化开展跨领域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不同艺术形式碰撞与融合 [2] - 为"文艺两新"(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人才搭建开放式创作与展示平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