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眼镜
icon
搜索文档
AI眼镜年内融资23轮,有大牛股猛涨超4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9 07:30
智能眼镜行业战略定位与市场前景 - 智能眼镜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和超级终端,其重要性仅次于AI本身,能以自然方式理解与增强人类日常行为 [1] - AI眼镜完成从"信息显示"到"智能理解"的革命性跨越,成为人与AI链接、互动的核心中间件 [3][4] - 行业预测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中国市场份额五年复合增长率达55.6%,增速全球第一 [4] 消费市场表现与产品创新 - 天猫双11期间智能眼镜品类成交额同比飙升25倍,其中Rokid增长超7倍,雷鸟创新增长超80% [3] - 新品密集发布:影目科技INMO GO3支持261种语言在线翻译,阿里巴巴夸克AI眼镜集成导航、支付等功能,京东JoyGlance实现"所见即所得"购物 [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 [4] 资本市场热度与股价表现 - 2024年智能眼镜领域完成23轮融资,多家企业融资额达亿元级别,Viture获1亿美元融资,影目科技融资超1.5亿元 [1][12][13][14] - AI穿戴设备指数年内涨幅突破28%,成分股中时空科技年内涨幅456%,东山精密、长盈精密、百维存储涨幅均超100% [5][7][8] - 融资呈现"头部领跑、全链布局"格局,雷鸟创新年内完成3轮融资,资本沿产业链从品牌到核心技术深度卡位 [13][14] 产业链区域优势与企业案例 - 广东省以24家相关企业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厂商约40%,深圳、广州为主力军 [5][15] - 珠三角拥有最完善消费电子供应链,在光学模组、芯片封装到软件生态形成强大产业协同 [15] - 雷鸟创新消费级AR眼镜市占率超35%,全球排名第三;创维数字拥有200余项专利,从硬件供应商升级为技术标准制定者 [17] 技术突破与未来趋势 - 企业在光学、AI、材料、芯片四大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通过双芯片、双系统架构提升续航和空间计算能力 [17][18] - 中金公司预测2028年全球AI/AR眼镜出货量达3500万部,AI眼镜有望取代手机成为新交互入口 [18]
康耐特光学(02276.HK)深度报告:镜片龙头开疆拓土 XR业务再拓成长空间
格隆汇· 2025-11-08 12:57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光学镜片提供商,采用ODM模式和自有品牌运营 [1] - 公司2021-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5%,利润复合增速为33% [1] - 公司已前瞻性切入智能眼镜赛道,并在2025年实现收入确认 [1] - 2024年公司在全球树脂镜片销量排名第二、销售额排名第五 [3] - 公司是全球少数具备1.74高折射率镜片量产能力并能柔性化小批量服务的厂商 [3] - 公司通过提升高端产品和自有品牌比例,拉动收入和盈利能力结构性增长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4亿元/6.6亿元/8.3亿元,增速分别为25.6%/22.1%/26.9% [3] 智能眼镜行业前景与格局 - 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约为283万副,渗透率仅约为0.2% [2] - 若AI眼镜渗透率在未来五年提升至10%,对应销量可达约1.6亿副 [2] - 行业参与者包括Meta、阿里等科技企业,小米等消费电子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2] - AI眼镜镜片因对轻薄度、光学性能要求更高,且需适配不同AR显示方案,存在更高技术壁垒 [2] 公司在智能眼镜领域的进展 - 公司率先切入XR眼镜镜片领域,已与国内外多家头部企业合作 [3] - 公司为2025年10月阿里发布的夸克AI眼镜独家供应镜片 [3] - 公司凭借技术和高性价比优势,有望在AI眼镜放量背景下获取高份额 [3] 传统镜片行业概况 - 2024年全球镜片行业零售额预计为543亿美元,出厂口径约为62亿美元 [1] - 2019-2024年全球和国内镜片零售额复合增速约为4.7%和5.0% [1] - 预计国内每年镜片出货量约为9.4亿副,全球销量约为17亿副 [1] - 行业格局分散,但龙头公司依视路陆逊梯卡通过差异化产品和外延收购成长为年营收近300亿美元的企业 [1]
AI眼镜猛吸金,中国创企又拿下创纪录融资,整轮金额或达8亿
36氪· 2025-11-07 18:09
融资事件 - 雷鸟创新完成2025年国内AI+AR眼镜领域单笔最大规模C轮融资,由中信金石领投,中信证券国际资本及中信证券投资共同参与 [2] - 公司C轮融资总额已接近10亿元人民币,远超原计划的3-4亿元,实际融资额约为8亿元 [2][4]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公司在AI+AR眼镜领域的技术研发及生态建设 [2] 公司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产品矩阵包括AI+AR眼镜X系列、观影眼镜Air系列以及AI拍摄眼镜V系列,其中Air系列连续三年位居中国消费级AR眼镜销量榜首 [6] - 2025年第二季度,雷鸟创新以39%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AR眼镜销量第一,并已连续三年半位居中国市场第一 [8]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在京东智能眼镜热卖榜TOP10中占据三款产品 [6][8] 近期产品发布与销售表现 - 公司于近期发布全球首款支持HDR显示的AR眼镜雷鸟Air 4系列,起售价1599元,以及全球首款量产的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AI眼镜雷鸟X3 Pro,起售价8999元 [4] - 在京东平台上,雷鸟V3产品前台数据显示30天内售出500件,累计已售超过1万件 [6]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国内XR品牌VITURE于今年9月完成总额1亿美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的B轮追加融资,此前被认为是年内最大融资,但分为多笔完成 [2] - 随着资本市场持续注入资金以及大厂入局,2026年可能成为AI眼镜赛道格局变化的关键年 [10]
影目INMO以AI智造诠释中国新发展,成进博会中国馆AI眼镜名片
财富在线· 2025-11-07 12:43
展会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5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主题为“开放共创新机遇 合作共享新未来” [1] - 展会吸引了来自155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参与 共有4108家境外企业入驻 [1] - 公司作为唯一入驻进博会中国馆的智能眼镜企业 同时入驻中国馆和四川馆 [1][3] 产品展示与技术亮点 - 公司展示了全系列产品 包括INMO AIR3 INMO GO2和INMO GO3 [1] - INMO AIR3为全球首款量产1080P无线一体式AR眼镜 搭载自研IMOS 3.0空间操作系统 集成AI语义交互 空间计算 多屏协同等能力 [3] - INMO GO3为旗舰新品 具备8mm超细镜腿和多框型设计 是首个量产换电智能眼镜 采用双芯片架构和可拆卸电池设计以实现全天候佩戴 [3] - INMO GO3首创领夹音箱与AI拟声技术 支持261种语言双向对话实时翻译及9种离线翻译 准确率高达98% [3] - INMO GO2主打“翻译+提词”功能 支持40种语种与90种口音 适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 [3] 市场应用与行业地位 - 公司在展会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了AI眼镜在影音娱乐 翻译沟通 智慧办公等多领域的应用价值 [5] - 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成都世界运动会(提供同传翻译服务)与博鳌亚洲论坛(国际采访支持) [8] - 公司计划携手国内文旅 涉外旅游 酒店 工业 教育等行业伙伴 推动AI眼镜在大型活动和公共服务中的规模化落地 [8] - 公司代表了中国在智能眼镜领域的领先突破 是推动“AI+AR”产业发展的新样本 [6] 战略规划与全球影响 - 公司将以进博会亮相为契机 构建“产品+生态+渠道”的全球化布局 [8] - 公司致力于加速AI眼镜从创新产品走向规模化应用 助力中国智能制造在国际市场提升影响力 [8] - 公司展示了中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体现了中国在推动AI+AR等未来产业发展方面的开放姿态与全球担当 [8]
影目INMO携旗下全系列产品亮相2025进博会,以AI智造诠释中国新发展
IPO早知道· 2025-11-07 12:25
公司参展与市场地位 - 影目科技作为唯一入驻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馆的智能眼镜企业,展示了其行业独特性与市场地位 [4] - 公司携全系列产品INMO AIR3、INMO GO2、INMO GO3在中国馆和四川馆亮相,全面展示其在AI+AR智能终端领域的创新实力 [4] - 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公司向各地政府领导、全球嘉宾及海外企业代表呈现了AI眼镜在影音娱乐、翻译沟通、智慧办公等多领域的应用价值 [5] 产品技术与功能特点 - INMO AIR3是全球首款量产1080P无线一体式AR眼镜,搭载自研IMOS 3.0空间操作系统,集成AI语义交互、空间计算、多屏协同等核心能力,应用于办公、娱乐、出行等日常场景 [7] - INMO GO3旗舰新品以8mm超细镜腿和多框型设计突破传统形态,是首个量产换电智能眼镜,采用双芯片架构与可拆卸电池设计以实现全天候佩戴,并首创领夹音箱与AI拟声技术,支持261种语言双向实时翻译及9种离线翻译,准确率达98% [7] - INMO GO2主打翻译与提词功能,支持40种语种和90种口音,适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商务会议、演讲等场景中展现领先的AI翻译能力 [7] 战略合作与行业应用 - 公司视进博会为技术交流与生态共建的战略平台,计划携手国内文旅、涉外旅游、酒店、工业、教育等行业伙伴,推动AI眼镜在大型活动和公共服务中的规模化落地 [7] - 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成都世界运动会(提供同传翻译服务)与博鳌亚洲论坛(国际采访支持),展现出在跨语言沟通和智能交互领域的优势 [8] - 公司将以AI+AR核心技术为驱动,构建产品+生态+渠道的全球化布局,加速AI眼镜从创新产品走向规模化应用,提升中国智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 [8]
改革护航,中国AR眼镜破局美国“337调查”
新华日报· 2025-11-06 15:08
公司核心事件与成果 - 母公司XREAL的AR眼镜产品在北美市场份额超过40% [1] - 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最终与原告达成无条件、无禁令、零赔偿的和解,历时11个月 [1][5] - 此次胜利帮助公司稳固了美国市场,并树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形象,助力与谷歌等全球科技公司深度合作 [5] - 公司在“337调查”后更加坚定布局海外专利,目前海外专利已达250多件 [7] 行业市场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255.5万台,同比增长54.9% [5] - 同期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66.4万台,同比增长145.5% [5] 应对策略与关键制胜点 - 应诉团队发现三个关键制胜点:原告在技术要素上存在缺陷,不满足美国国内产业要求;公司产品未落入对方专利权保护范围;掌握证据证明原告专利权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 [4] - 证据开示环节,公司准备了海量证据,包括按箱装的纸质资料和几百个T的电子资料 [4] - 证据开示后,原告态度发生极大转变,从强硬转为柔和,为和解奠定基础 [5] 外部支持与成本效益 - 在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下,公司降低了百万元的海外维权成本 [5] - 截至2025年9月,全省累计向企业提供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492次,帮助企业降低维权成本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近40亿元 [6]
小眼镜装着创新发展大门道 企业凭借“独家绝技”协作聚力释放经济新动能
央视网· 2025-11-03 15:39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支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1] - 广东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破解科技发展瓶颈难题[1] - 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方案,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为技术转化提供关键支持[31] - 政策推动研发团队成为成果“主人”,极大提升转化动力,使专利不再止步于论文[33] 深圳智能眼镜产业地位 - 全国每两副智能眼镜就有一副产自深圳,该地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AI眼镜研发力量[3] - 深圳作为“创新之城”正以智能眼镜赛道为抓手,加强跨区域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36] 智能眼镜核心技术与突破 - 企业攻克行业长期存在的死循环: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控制光线通路,解决图像亮度与镜片透光性、视野通透与图像重影的矛盾[14][16] - 技术原理是在镜片内修建纳米级“光的隧道”,通过定制“光栅”凸起的棱柱预设光路,使图像在特定“小窗口”精准投射,镜片其他部分保持透明[18][20] - 光栅尺寸仅几百纳米,通过设计其深度、宽度、占空比实现良好显示效果,团队使用电子显微镜逐一检查设计偏差以确保质量[22][24] - 研发团队已申请国内外100多项专利,目前正攻关消除镜片上投影区域的分界线以实现“无痕”显示[26] 技术产业化与市场表现 - 研发团队从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项目组转变为自主运营的企业,完成从“科研人”到“创业者”的转型[27][29] - 2021年底团队离岗创业实现技术彻底产业化,原单位成为公司股东,4年间公司员工增多、场地扩大,营收翻了几十倍[35] - 公司波导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1.4%,单品出货量全球第一[35] 产业链协同与创新 - 智能眼镜开发需要光学、电子、制造、算法真正打通,依赖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和生态开放,广东企业正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发展[40] - 原激光显示企业将技术经验用于智能眼镜光机研发,通过整合两个光机为一个置于眼镜中部,使成本降低50%,佩戴重量减轻1/5[36][38] - 传统眼镜企业凭借工艺、外观优势切入智能眼镜赛道,专注于在容纳更多零件的同时提升佩戴舒适度[39] - 大湾区企业积极拓展全球合作,如深圳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2025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40] 产品功能与应用场景 - 智能眼镜具备提词器功能,可在户外光线下清晰显示文字并随语速自然调节,保持使用者眼神直视镜头[3] - 产品集成拍摄功能,从使用者视角获取画质色彩良好且防抖动的画面,替代传统摄像师[5] - 眼镜支持实时翻译功能,对话双方佩戴后可即时显示字幕翻译[6][7] - 设备具备录音及自动生成全文摘要和要点速览的能力[10] - 产品正在加载如真实路面上悬浮箭头导航等新功能[12] 产品当前挑战 - 长期佩戴对鼻梁有压力,连续使用五六个小时需充电一次[13]
视频丨“工作搭子”升级了!看广东智能眼镜如何“玩转”纳米世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3 14:10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支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2] - 广东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破解科技发展瓶颈,智能眼镜是当地科技前沿的代表性产品[2]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跨区域创新协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30] 智能眼镜市场地位与产品功能 - 全国每两副智能眼镜就有一副产自深圳,深圳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AI眼镜研发力量[4] - 智能眼镜具备提词、翻译、拍摄、记录并生成全文摘要和要点速览等功能[4][6][8][10] - 产品仍在持续升级,例如增加在真实路面上悬浮箭头导航等功能[12] - 当前产品存在佩戴舒适度(长期佩戴对鼻梁有压力)和续航(连续使用五六个小时需充电)方面的挑战[10] 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 - 行业曾面临技术死循环:图像亮度与镜片透光性难以兼得,易出现重影问题[13] - 广纳四维公司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攻克行业难题,该技术核心为光波导芯片[14][16] - 技术原理是在镜片内制作纳米级(尺寸仅几百纳米)的“光栅”结构,为光规划通路,如同修建“光的隧道”,使图像在特定“小窗口”精准投射,同时保持镜片其他部分完全透明[18][20] - 团队通过电子显微镜逐一检查光栅设计与方案的偏差,并不断进行加工迭代以确保显示效果[20][22] - 公司已申请国内外100多项专利,目前正致力于消除镜片上投影区域的分界线,以达成“无痕”显示并实现量产[22] 企业产业化进程与市场表现 - 广纳四维公司前身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项目组,后转变为自主运营企业[23] - 2020年科技部等部门的赋权政策是关键转折点,李晓军团队获得知识产权赋权,其中70%的权益(价值100多万元)归研发团队,极大促进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5][27] - 2021年底李晓军离岗创业,将技术产业化,原单位成为公司股东[29] - 公司4年来员工增多、场地扩大,营收翻了几十倍,其波导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1.4%,单品出货量全球第一[29]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 - 产业链企业告别单打独斗,推动要素集聚和全球资源链接[30][38] - 原激光显示企业光峰科技将技术用于智能眼镜光机研发,其双出光口光机方案经过上百次实验,能使成本降低50%,佩戴重量减轻1/5[31][33] - 传统眼镜企业如乐聚科技(LOHO)凭借工艺和外观优势切入赛道,通过改进铰链(如采用更舒适的S型弹簧铰链)以及在材料、外形和舒适度上优化,以容纳更多零件并提升佩戴体验[37] - 深圳市推动组建AI眼镜产业联盟,旨在打破企业间协作壁垒,在交融互通中找到新的行业增长极[40] - 大湾区企业积极拓展全球市场,例如参加2025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已有企业签约约20家意向客户,计划结合大湾区供应链能力与欧洲经典设计开发创新产品[42]
智能眼镜会取代手机吗?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49
行业市场表现与前景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 [1][6] - 产品形态持续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有望为消费电子市场带来新增长动力 [6] - 智能眼镜开始拥有独立的电商消费分区,标志着其正从小众“极客”玩具迈向大众消费产品 [13] 公司市场地位与产品策略 - 雷鸟创新第二季度AR眼镜以39%的市场份额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2] - 公司采用“攀登珠峰”与“沿途下蛋”的产品策略:X3 Pro(售价近9000元)代表技术探索雄心,V3和Air 3s(售价1000多元)面向细分市场以实现商业化循环 [7] - 产品策略旨在通过规模化产品快速验证市场需求,形成研发未来技术与通过成熟产品实现商业化的良性循环 [7] 产品功能与技术特点 - X3 Pro智能眼镜支持实景导航、实时翻译(14种语言)、拍照录像、移动支付等多种功能 [4][5][6] - 公司内部“愚公移山”项目致力于将常用手机应用场景迁移到智能眼镜上,并与软件厂商合作开发生态 [6] - 产品核心技术突破包括光学显示(全球首个量产的全彩Micro LED+光波导AR眼镜,光学引擎体积0.36立方厘米)、语音算法、视觉算法、操作系统等 [8] - 注重佩戴体感优化,X3 Pro重76克,V3重39克,通过工程团队反复试验以改善重量分布和造型适应性 [9] 行业挑战与公司应对 - 行业面临硬件算力有限、存储不足、软件生态扩展困难等挑战,亟须构建开放可信的底层支持体系 [12] - 当前用户“吐槽”集中在续航短、重量大、交互不便等问题,被视为技术爬坡期的客观问题 [12] - 公司为近视群体提供解决方案:V3系列支持用户自行验光配镜,Air系列和X3 Pro提供卡扣式近视镜片方案 [13] -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新玩家不断涌入,但下游玩家增多有利于上游供应链投入资源以降低成本 [10]
康耐特光学(02276.HK):独供夸克带显智能眼镜 看好量产提速盈利向上
格隆汇· 2025-10-29 12:48
公司近况与市场定位 - 公司作为夸克AI眼镜的独家镜片供应商,于10月24日官宣产品开启预售 [1] - 公司凭借截至2024年全球第二、中国最大的树脂镜片量产规模与持续加大的研发资源,有望率先占领消费级智能眼镜市场高地 [1] - 此举将进一步巩固公司作为全球视光科技赛道中国龙头企业的地位 [1] 夸克AI眼镜产品详情 - 夸克AI眼镜是国内首款一体化带显智能眼镜,聚焦生活服务功能 [1] - 外观设计采用7.5mm镜腿与超薄镜框,整体重量为42克 [1] - 硬件配置支持显示距离调节,并为近视人群提供一体化贴合配镜方案 [1] - 功能应用包括识物、实时翻译、备忘、提词、导航、通话、拍摄等,其“看一看”支付功能通过生物识别定位支付码,有别于市面上仅基于声纹识别的支付方案 [1] - 产品售价根据折射率不同,平光/1.60/1.67/1.74折射率产品售价分别为4699元/副、5418元/副、5598元/副和6228元/副 [1] 海外竞品动态 - Meta于9月18日推出首款神经交互带显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 [2] - 该产品主要通过搭配腕带Meta Neural Band,检测手臂肌肉的肌电信号,实现手势操作 [2] - 显示系统为右眼单眼显示,采用光波导技术,屏幕不使用时会自动隐藏 [2] - 其Live AI功能可实时捕捉对话视音频内容,自主分析并生成待办建议 [2] - Meta Rayban Display自9月30日开售,售价为799美元/副,整机重量89克,具有光致变色等功能 [2] 公司业务前景与财务影响 - 公司为夸克AI眼镜独供一体化方案,由于一体化带显镜片工艺复杂度提升,镜片成本较传统C2M定制方案上移数个梯度 [2] - 伴随智能眼镜等高价订单占比扩大,公司产品均价与毛利率有望同步抬升,同时固定成本被持续摊薄 [2] - 这将拉动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上行,并进一步夯实“技术领先、价值升维”的品牌心智,为中长期盈利打开可持续的增长通道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2025年盈利预测5.5亿元、2026年盈利预测6.8亿元不变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34倍市盈率、2026年27倍市盈率 [3] - 维持目标价58元不变,对应2025年47倍市盈率、2026年38倍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38%上行空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