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业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经济产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0
大会概况与产业基础 - 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开幕 主题为“生物科技赋能未来·生物制造重塑世界” [1] - 武汉已形成覆盖全链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产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 [1] - 中国生物经济产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3] 研发与临床进展 - 2024年全球CAR-T临床研究中心达2069个 较2020年增加60% 中国拥有388个研究中心 数量全球第二 [1] - 精准生物儿童白血病CAR-T治疗产品“普基奥仑赛注射液”填补国内空白 有望在2025年成为国内首创、全球第二款治疗该适应症的一类生物新药 [1] - 2024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93款新药 创近五年新高 [2] - 2024年中国在研药物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 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 [2] - 2024年全球制药公司研发管线规模排名前25强中 共有4家中国企业上榜 创造新历史纪录 [2] 市场地位与知识产权 - 中国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生物药市场 在满足内需的同时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2] - 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领域专利申请数量为133725组 中国有91513组 全球占比接近70% 处于全球第一位 [2] - 中国在医疗装备领域发表超过2万篇SCI论文 科研产出居全球第一位 [2] 重点领域发展 - 全球大宗化学品生物经济规模约为4万—5万亿美元 预计2050年增至30万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8.6% [3] - 中国通过多项规划将大宗化学品生物制造等定位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3] - 在医药化学品领域 微生物细胞工厂应用取得显著突破 实现了多类复杂化合物的高效合成 [3] - 在生物农业领域 中国生物育种市场占比达23% 有效降低农业生产人工成本并减少农药使用量 [3] - 2024年中国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 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 [3] 数据与技术创新 - 截至2024年底 湖北病理大数据库拥有170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 跃居全球第二 形成6类12项技术创新成果 [2] - 预计2025年底湖北病理大数据库将突破500万张 深度整合病理大模型赋能医疗机构 [2]
全球三成新药来自中国,我国生物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 2025-09-05 17:54
行业全球地位 - CAR-T细胞疗法研究中心数量388个位居全球第二[3] - 生物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且生物药在研数量蝉联全球第二[3] - 湖北病理大数据库179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跃居全球第二[3] - 全球医疗器械专利申请量91513组占全球总量70%居首位[8] - 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产值突破1万亿元[5] 研发创新成果 - 2024年国家药监局批准93款新药创五年新高[7] - 全球制药研发管线前25强中4家中国企业上榜[7] - 恒瑞医药以自研新药比例排名全球第1位[7] - 精准生物CAR-T治疗产品"普基奥仑赛注射液"填补国内空白[7] - 脑机接口在上海华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前瞻性临床试验[3] 产业政策与系统建设 - 全国共建立23个生物产业基地[5] - 创新药/在研管线/上市新药数量均占全球30%以上[5] - "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正式亮相 构建三大评价体系[9] - 生物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7%[5]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12] 技术突破与前沿领域 - 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核苷酸/酚酸/黄酮等复杂化合物高效合成[11] - 酶定向进化/代谢网络重构成为提升产量核心策略[11] - 人工智能可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并设计新型基因编辑工具[12] - 全球生物基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1252.3亿美元[11] - 全球生物经济规模2050年预计增至30万亿美元[11]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9:18
大会概况 - 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通过政策解读 技术研讨 资源协同 国际合作 成果转化五大板块及专业展览展示产业实力 [1] - 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17家国家级学(协)会和中国科学报社共同主办 设置10余场细分领域专题分论坛 [1] - 分论坛覆盖合成生物学 生物医药 高端医疗装备 脑科学 AI+生物 干细胞治疗等多个前沿领域 [1] 大会成果 - 现场发布《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5》 举行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发布仪式 [1] - 为2025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颁奖并发布创新力榜单 [1]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正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生物科技专利申请量 研发人员数量全球领先 [1] -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30% [1] - 在CAR-T细胞疗法 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实现"并跑与领跑" [1] -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质替代 生物安全四大重点领域发展迅猛 [2] 国际合作 - 大会强化生物经济领域专业对接服务 智库支撑功能与国际联通作用 [2] - 古巴和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是两国最成功的合作案例之一 期待未来达成更多合作意向 [2] 区域产业集群 - 武汉形成以光谷生物城为核心载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覆盖创新研发 规模生产 临床应用全链条 [2] - 武汉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人民币 [2]
全球三成新药来自中国 我国生物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 2025-09-04 17:57
行业研究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经济产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生物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 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产值突破1万亿元[1][5] - 中国在CAR-T细胞疗法研究中心数量、生物药在研品种、脑机接口、高精度数字切片等前沿领域实现全球并跑与领跑[1] - 全国共建立23个生物产业基地 生物科技专利申请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全球领先 创新药及在研管线数量占全球30%以上[1] 生物医药领域突破 - 2024年中国CAR-T临床研究中心达388个 位居全球第二 较2020年全球总数增长60%[2] - 精准生物"普基奥仑赛注射液"填补国内儿童白血病CAR-T治疗空白 2025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该适应症一类生物新药[2] - 2024年中国药监局批准93款新药创五年新高 恒瑞医药以自研新药比例排名全球首位[3] - 中国跻身全球第二大生物药市场 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 在研药物数量全球第二且与美国差距缩小[1][3] - 全球制药研发管线25强中4家中国企业上榜 创历史纪录[3] 医疗科技与数据创新 - 阶梯医疗在上海华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1] - 湖北病理大数据库以179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40倍光学/0.25μm分辨率)跃居全球第二 预计2025年突破500万张[1][3] -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专利申请量达91513组 全球占比近70% 位居第一[3] - 中国医疗装备领域SCI论文超2万篇 科研产出全球第一 北京上海广州展现强研发资源[3] 政策与产业支持体系 - 国家发改委推出"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 整合研发审批全链条数据 构建三大评价体系提升产融对接效率[4] - 国家通过《"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将生物制造定位为经济增长新引擎[5][6] - 2024年转基因玉米大豆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 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 中国生物育种市场占比23%[6] 生物制造技术进展 - 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医药化学品生产中取得突破 实现核苷酸、酚酸、黄酮等复杂化合物高效合成[6] - 酶定向进化、代谢网络重构、动态调控通路成为提升产量的核心策略[6] - 全球生物基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1252.3亿美元 2050年全球生物经济规模将增至30万亿美元[5] 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 - 合成生物学与基因编辑技术推动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农业快速发展[7] - 人工智能赋能药物研发效率提升 实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设计和mRNA序列优化[7] - AI技术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个性化医疗的全链条整合 并横向拓展至农业育种与生物质能源领域[7]
全球三成新药来自中国,我国生物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 2025-09-04 17:46
生物经济总体发展态势 - 生物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 [1][4] - 全国共建立23个生物产业基地 [4] - 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产值突破1万亿元 [4] - 全球生物经济规模约4-5万亿美元 预计2050年增至30万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8.6% [8] - 生物基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到1252.3亿美元 [8] 生物医药领域突破 - 生物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 [1] - CAR-T细胞疗法研究中心数量达388个 位居全球第二 [1][5] - 全球CAR-T研究中心从2020年1297个增至2024年2069个 增长60% [5] - 国家药监局2024年批准93款新药 创五年新高 [5] - 在研药物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 [5] - 全球制药研发管线前25强中4家中国企业上榜 [5] - 恒瑞医药自研新药比例排名全球第一 [5] - 精准生物"普基奥仑赛注射液"2025年有望成为国内首创 [5]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 - 生物科技专利申请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全球领先 [4] - 创新药、在研管线数量和上市新药均占全球30%以上 [4] - 医疗器械领域专利申请量91513组 全球占比近70% [6] - 医疗装备领域SCI论文超2万篇 科研产出全球第一 [6] - 北京、上海和广州展示强大科研资源和创新能力 [6] 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 - 湖北病理大数据库拥有179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 全球第二 [1][6] - 预计2025年底数字切片将突破500万张 [6] - 阶梯医疗完成国内首例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 [1] - 人工智能可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并设计新型基因编辑工具 [9] - "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正式亮相 提升产融对接效率 [7] 生物制造与工业应用 - 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医药化学品生产取得显著突破 [8] - 实现核苷酸、酚酸、黄酮等复杂化合物高效合成 [8] - 酶定向进化和代谢网络重构成为核心策略 [8] - 生物制造被定位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8] 生物农业发展 - 生物育种中国市场占比达23% [9] - 有效降低农业生产人工成本和农药使用量 [9] - 2024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 [9] - 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推动生物农业快速发展 [9]
机构风向标 | *ST辉丰(002496)2025年二季度已披露持仓机构仅1家
新浪财经· 2025-08-27 09:19
机构持股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26日 共有1个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A股股份 合计持股量达3059.53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2.03% [1] - 机构投资者包括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 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保持未变 [1]
富邦科技(300387) - 300387富邦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6
2025-08-26 18:0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459.76万元,同比增长6.50% [7] - 境内营业收入36,505.79万元,同比增长5.10%,占总营收53.32% [7] - 境外营业收入31,953.97万元,同比增长8.16%,占总营收46.68% [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21.70万元 [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7,095.07万元,同比增长9.53% [7] 业务板块表现 - 农化助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641.49万元,同比增长5.62% [2] - 现代农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36.98万元,同比增长13.31% [4][6][7][9] - 助剂业务获沙利文认证"全球肥料助剂销量第一"称号 [2]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重点开发新型多功能包裹剂、造粒助剂、挤压造粒增强剂等环保型助剂产品 [13] - 自主研发的除重金属综合治理方案完成客户小试验证 [13] - 生物农业布局微生物菌剂、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及食品添加剂四大领域 [3] - 数字农业应用土壤检测大数据、精准灌溉AI及产量预估AI技术 [8] - 通过武汉双绿源开发基因组智能育种系统 [14] 市场拓展与战略布局 - 海外重点布局欧洲、东盟及前独联体等战略区域 [2] - 采用"1+X"战略营销模式整合核心客户与多元渠道 [6] - 在荷兰设立合作社开展国际市场并购与技术合作 [10] - 在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推行定制化解决方案 [6] - "天生旦"百万亩科技助农项目覆盖10余种作物,试验面积数万亩 [9][10] 风险与挑战 - 净利润下滑因战略性投入增加、示范项目推广及海外应收账款增长 [9][10][11] - 存在现金流短缺及商誉持续升高风险 [11] - 汇率波动通过自然对冲和多元化结算策略缓解 [12] 未来战略方向 - 以"生物技术+数字技术"双轮驱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3][4][6] - 打造"种肥药+生物技术+数字化"现代农业生态 [3][4] - 通过资源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改善盈利能力 [11][16]
生物技术2025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Wind万得· 2025-08-09 06:42
行业概览 - 2025年上半年生物技术领域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驱动下取得显著突破,细分领域包括创新生物药、生物育种、生命科学等 [6] - AI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和产业化加速 [6] - 创新药出海持续火爆,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总金额达508.8亿美元,接近2024年全年522.6亿美元的历史峰值 [6] - 政策层面推动生物育种发展,农业农村部2025年5月发文要求加快引进高油高产大豆、耐密抗病玉米等优质种质资源 [6][13] 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完全由AI设计的开源基因编辑工具OpenCRISPR-1在编辑效率(HEK293T细胞56.4% vs 传统spCas9 47.1%)、脱靶控制(降低95%)和免疫原性(无T细胞表位)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技术 [7][8] - 该技术突破有望在基因治疗、农业育种等领域带来产业化突破 [7] 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2025年6月出台措施支持创新药研发,开放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核心数据资源 [9] - 国家药监局拟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60日缩短至30日,优先支持儿童药和罕见病药物 [9][15] - 上海市科委2025年5月立项18个合成生物学项目,资助总额4200万元 [14] - 北京市2025年4月提出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并部署AI病理和制药模型开发 [9] 投融动态 - 2025年Q2生物技术领域共发生136起融资案例,披露金额40.61亿元,其中生物制品占比74%(62起/30.07亿元),生物农业占9.3%(34起/3.76亿元),生命科学占6.6%(27起) [3][18] - 细分赛道热度:细胞治疗和抗体药物(生物制品)、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兽药(生物农业)、生命科学仪器与试剂 [3][18] - 早期融资(天使至A轮)占比66.18%,金额占比46.54%,显示资本倾向"投小投早"策略 [18] - 地域分布: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合计占案例数83.33%(55起)和金额91.6%(37.2亿元) [22][24] 生物兽药趋势 - 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兽用疫苗和微生物制剂具有绿色安全特性,2025年Q2该领域发生多起早期融资 [30][31] - 国内兽药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1%,远低于国际巨头10-15%的水平,产品同质化严重 [33] - 宠物医疗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规模940亿元/宠物4.3亿只)推动研发转向,但国产一类新兽药仅30个,宠物创新药仅2款获批 [34][36][39] 代表企业案例 - 格瑞农生物(噬菌体制剂研发)2019年成立至今完成4轮融资(1.2亿元),开发针对大肠杆菌等病原体的解决方案,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43][44][46] - 在农业农村部"减抗"政策下,其噬菌体产品因特异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有望在规模化养殖场加速渗透 [47][48]
生物技术2025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来觅研究院· 2025-08-08 17:59
行业概览 - 2025年上半年生物技术领域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驱动下取得显著突破,细分领域如创新生物药、生物育种、生命科学表现突出 [6] - AI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和产业化加速 [6] - 创新药出海持续火爆,2025年上半年披露合作总金额达508.8亿美元,接近2024年全年历史新高522.6亿美元 [6] - 政策推动生物育种发展,农业农村部加快引进高油高产大豆、耐密抗病玉米等资源 [6][12] 技术突破 - 美国AI蛋白设计公司Profluent开发的OpenCRISPR-1基因编辑器在编辑效率(56.4% vs 47.1%)、脱靶率(降低95%)、免疫原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spCas9 [7][8] - OpenCRISPR-1支持碱基编辑兼容性(A-to-G效率35-60%),可直接适配ABE系统 [8]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开放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核心数据资源 [9] - 国家药监局拟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60日缩短至30日,特别支持儿童药和罕见病药物 [9][15] - 上海市科委资助18个合成生物学项目4200万元,2025年拨款3210万元 [9][13] -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压缩临床试验项目启动用时至20周以内,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不少于15个 [9] 投融资动态 - 2025年Q2生物技术领域发生融资案例136起,披露融资规模40.61亿元 [23] - 生物制品领域最活跃(62起/30.07亿元),集中在细胞治疗和抗体药物 [23] - 早期融资占比高(天使至A轮案例数66.18%,金额46.54%) [23][28] - 地域分布集中: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合计55起(83.33%),金额37.20亿元(91.60%) [27][30] 重点融资事件 - 浩博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用于反义寡核苷酸药物AHB-137临床开发 [16][35] - 靖因药业完成近5000万美元B2轮融资,加速siRNA疗法临床开发 [10][35] - 创芯国际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推动类器官技术研发转化 [11][35] - 利德健康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用于生命科学仪器研发 [14][35] 生物兽药趋势 - 生物兽药包含兽用疫苗、抗体药物、微生物制剂等,疫苗是最重要类别 [37][39] - 国内兽药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1%,远低于海外10-15%水平 [42] - 宠物医疗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940亿元,宠物数量4.3亿只 [43][44] - 国内仅2款一类宠物创新药获批,与海外巨头存在显著差距 [47] 代表企业 - 格瑞农生物专注噬菌体制剂研发,已获4轮融资(总金额1.2亿元) [50][52] - 开发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噬菌体解决方案,创始人王喜亮为华中农大教授 [50][51] - 2025年完成Pre-A+轮数千万融资,投资方包括光谷产业投资、辰德资本 [52]
40家!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两湖篇), 建议收藏!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06 00:25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发布 - 2025年8月将发布《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年)》,包含500+代表性企业榜单,2023年版本已覆盖300+企业并分发5000+份 [2]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现场宣发榜单并开放企业报名 [2][14] 两湖地区生物制造产业布局 湖北省 - 生物制造被纳入《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武汉光谷生物城为龙头,聚焦生物医药、精准诊疗等六大领域 [3][4] - 拥有26家上榜企业,包括华大生物(基因研究)、嘉必优(科创板上市营养素企业)、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蛋白技术)等 [6][8][9] 湖南省 - 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地方性法规《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通过,重点发展基因编辑和生物制造 [5][6] - 14家上榜企业涵盖农业与医药领域,如隆平高科(基因编辑育种)、新合新生物(留体药物中间体,IPO申报中) [6][9] 代表性企业数据 - 湖北省企业融资阶段多样:瀚海新酶(C轮)、容嘉康生物(A轮)、元启合生(天使轮)等 [8] - 湖南省企业以传统与新兴结合:安琪酵母(A股)、鸿健生物(氨基酸)、麦肯伟科技(酶制剂,天使轮) [9] 行业大会与活动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设AI+生物制造主论坛及绿色化工、未来食品等专题,配套青年论坛和科技成果对接 [14][16] - 同期活动包括《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及20+行业领袖参与的闭门交流会 [16] 其他地区产业动态 - 浙江、江苏、上海、广东、京津冀分别有65家、80家、66家、76家、63家企业入选《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