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生物技术2025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Wind万得· 2025-05-29 06:44
行业概览 - 2024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规模达1.55万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3.2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5][8] - 生物医药是生物技术最成熟细分领域,基因编辑、iPSC等技术突破推动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和免疫疗法发展[5] - 生物农业技术在育种和饲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力量[5] - 生命科学领域持续为生物技术提供技术支撑,测序技术和质谱仪等仪器发展迅速[5] - 生物基材料如PLA、PHA逐步替代传统石化产品,生物质能推动全球低碳转型[6] 政策支持 -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7][14] - 徐汇区2025年3月出台政策支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打造产业集群[7][14] - 浙江省2025年2月发布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举措,涵盖研发、审批、支付等环节[7] - 江苏省2025年1月支持江北新区探索干细胞、免疫细胞、基因治疗等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7] - 湖南省2025年1月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聚集,重点发展酶制剂、生物基材料等领域[7][10] 投融动态 - 2025年Q1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发生66起融资事件,披露金额40.33亿元,生物制品占比最高(30起/17.79亿元)[17] - 生物农业领域融资18起/11.91亿元,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农化制品受关注;生命科学领域融资13起,集中在仪器与试剂[17] - 早期融资(天使至A轮)占比56%,金额占比41%,资本倾向布局早期项目分散风险[18] - 融资地域集中:江苏、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合计55起(83.33%),金额前五省市占比85.87%[22] - 1亿元以下融资事件36起,显示行业仍处早期发展阶段,资本倾向"投早投小"[23] 关键技术趋势 - 生物育种技术路径包括转基因、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和全基因组选择,精准度与效率显著优于传统育种[30] - 202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2.063亿公顷,大豆/玉米/棉花占比94.2%,29个国家批准种植[31][35] - 中国2023年转基因玉米大豆试点增产5.6%-11.6%,抗虫防除草效果超90%,商业化进程加速[32][36] - 基因编辑领域中国稳步推进,2023-2024年下发5张生物安全证书,涉及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36] 代表企业案例 - 博瑞迪生物专注分子育种检测技术,开发520+液相芯片产品覆盖150个物种,累计检测样本超150万份[45] - 公司GBTs技术降低基因分型成本,MBP智慧育种工厂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服务1300+科研单位及企业[45] - 成立至今完成6轮融资,总金额4.7亿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创投、中信农业等[47]
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南京国家农高区有哪些优势
第一财经· 2025-05-28 16:22
南京国家农高区定位与目标 - 以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为目标,推进可复制、可转化的农业与生物前沿技术 [1] - 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总面积145 86平方公里 [1] - 聚集7家高校院所入驻,与32家涉农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拥有101个科研平台和131家入驻企业 [1] 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 首批收集长三角区域内3000余项技术成果,筛选后约650项在交易平台推广 [1] - 技术成果适用于长三角及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 [1] - 南农1632、南农99-6、苏豆7号等技术成果已转化为大米、黄豆产品销往全国 [4] 主导产业与协同板块 - 主导产业为生物农业,协同板块包括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科技服务 [2] - 重点发展新型抗生素研制、农业固肥资料循环处理 [4] - 绿色智慧农业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已套种10余个果蔬品种 [2] 重点项目进展 - "碳谷"项目拟入驻创新港,聚焦生态林业与双碳研究、林木生物质利用、生物育种产业 [5] - "伏羲农场"项目进入协议签署阶段,涉及农业生物基因表型组学技术转化 [5] - 项目结合AI、大数据技术实现种植生产仿真与预知控制 [5] 农业种植与销售数据 - 农光互补项目葡萄品种从10个筛选至3个进行大规模种植 [2] - 蔬菜基地疫情前产能达500斤/天,年营收约150万元 [3] - 三色堇日销售量7000~8000朵,批发价0 15~0 2元/朵,主要销往上海 [3]
富邦科技(300387) - 300387富邦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1
2025-05-21 17:00
现代农业业务布局与经营情况 - 公司聚焦现代农业生态,依托生物农业、数字农业配套服务两大板块布局现代农业业务,借助微生物菌剂等关键节点推动种植业产业链现代化转型 [2] - 2024 年依托富邦湘渝、康欣生物两大平台构建全产业链闭环,实现营业收入 20,660.71 万元,同比增长 169.05% [2] 未来战略布局 - 聚焦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建设,构建“种肥药 + 生物技术 + 数字化”一体化模式,以“数字 + 生物”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结合“水肥药耦合 + 数字技术”路径打造“降本增产”综合解决方案 [3] - 深化“技术 + 服务”融合,探索绿色产品场景化应用,构建全链条服务模式,推动种植业产业链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3] 双核发展战略 - 以“绿色助剂”为基础,“降本增产”为第二增长曲线,“生物 + 数字”技术为双重驱动力,推动种植业产业链发展 [4] - 绿色助剂可减少化学残留,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公司从品牌、产品、标准和服务维度升级推动助剂业务增长 [4] - 以“生物技术 + 数字技术”为双轮驱动,聚焦“大客户”需求,推出“降本增产农服业务”战略 [4] “降本增产”战略意义 - 通过“水肥药耦合 + 数字技术”创新模式提供综合解决方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顺应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4][5] 农化助剂板块 2025 年规划 国内业务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善全球一体化运营体系,开发有竞争力产品,优化营销组合,深化合作关系 [6] - 依托“专家 + 销售”及 PSC 综合服务模式,推动业务单元制定销售战略和产品目标,加大资源投入 [6] - 优化人才结构,引进专业人才,强化研发与技术团队建设 [6] 海外业务 - 深耕亚洲、欧洲、非洲及前独联体地区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开拓新兴市场 [7] - 欧洲市场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生物刺激素及固氮微生物领域创新,引进专业化人才 [7] - 非洲市场深化员工本土化战略,推进物流基地建设,拓展核心大客户资源,推动合作 [7] - 东盟市场及前独联体地区推进“水肥药耦合 + 数字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布局,组建销售团队 [7] 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平衡 - 农化助剂与肥料业务通过内生发展、产业并购及全球资源整合拓展边界,新布局生物农业、数字农业业务板块 [8] - 促进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与研发协同,实现各业务板块资源链接和价值共创 [8] 业绩波动因素与盈利增长点 业绩波动因素 - 2025 年一季度业绩波动因春节假期早,部分客户停工放假早,肥料价格低,客户减产观望 [9] 盈利增长点 - 推动农化助剂与特种肥料业务产品升级转型,布局经济作物特种肥料等产品系列 [9] - 以“水肥药耦合 + 数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带动创新产品市场营销 [9] - 深化“走出去”战略,布局东南亚、前独联体地区及非洲市场,提供全流程产品与服务 [9][10]
研判2025!中国生物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实现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成为产业跃升核心引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30 09:33
行业概述 - 中国生物产业以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为核心板块,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产业规模达21.4万亿元,同比增长3.88% [1][8] - 生物技术成为核心引擎,基因编辑(CRISPR-Cas9)、合成生物学(华大基因低成本基因片段量产)、细胞治疗(CAR-T疗法商业化)等领域取得前沿突破 [1][8] - 生物分类涵盖界、门、纲、目、科、属、种,产业链上游包括生物技术、资源及原材料,中游为研发生产,下游应用于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 [2][7] 行业发展历程 - **起步阶段(1980s-1990s)**:生物技术以实验室研究为主,1986年“863计划”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领域 [3] - **初步发展阶段(1990s-2000s)**:1993年首个基因工程药品诞生,生物医药进入实质性发展 [3] - **快速发展期(2000s-2010)**: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经济成为国家战略 [4] - **战略性新兴阶段(2010-2018)**:生物医药从仿制转向创新,2017年加入ICH加速国际化 [5] -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至今)**:2022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生物技术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5] 细分领域 生物制药 - 2025年3月生物药品制造业PPI指数为95.7,同比下降4.3%,但需求因老龄化、技术创新及政策支持持续增长 [10] - 竞争格局复杂,疫苗(中国生物、智飞生物)、诊断试剂(达安基因)、血液制品(华兰生物)等领域企业集中 [14] 生物能源 - 2024年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599万千瓦,同比增长4.19%,技术突破推动其从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型 [12] - 国能生物(装机超500万千瓦)、马盛生物(年处理量80万吨)为行业代表企业 [15][16] 生物农业 - 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登海种业(玉米育种)等企业主导,转基因技术获安全证书 [15][16] - 丰乐种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子产销量全国领先 [16]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华兰生物**:2024年营收43.79亿元(同比降18.02%),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降26.57%),血液制品和疫苗为核心业务 [18] - **隆平高科**: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40.73%),净利润-4.75亿元(同比降12.44%),聚焦杂交水稻及转基因技术 [20] - **药明康德**:全球领先生物技术公司,市值超2000亿元,提供全链条药物研发服务 [16] - **恒瑞医药**:创新药领域领军企业,专注化学药与生物药研发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推动个性化医疗,生物能源效率提升(如超临界气化技术效率达45%) [22][23] - **生物能源发展**:原料多元化(木质纤维素、藻类)、数字化融合(物联网优化流程)加速普及 [23][24] - **生物制造与农业融合**:合成生物学降低生物基材料成本(如生物航煤量产),基因编辑提升作物抗性 [25]
*ST辉丰(002496) - 辉丰股份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7:08
公司经营与业绩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9.37%,石化库区业务、小分子肥等土壤健康产品、农一网业务均有增加 [3][8] - 2024年度亏损1.5亿,原因包括经营未达预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联营企业业绩亏损较大 [6] 应对风险与发展措施 - 为避免最坏情况,2025年加强经营销售工作、突破小分子肥项目和销售、寻找并购重组机会 [2][8] - 通过扩大产品销售、优化资产结构等改善持续经营能力,避免2026年退市 [3][8] - 为解决营收问题及提升盈利能力,扩展小分子功能肥业务、推进石化供应链业务、优化升级农资电商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加强经营管理控制成本费用 [4] 业务进展与规划 小分子功能肥业务 - 亚临界小分子功能肥技术成熟,第一条装置已运营投产,市场反响好,将针对更多应用场景的配方与工艺研发投入 [3][5] - 围绕辉丰37年品牌基础,形成“方案技术包”,与全国和省级平台推动OEM合作,实现多品牌多渠道占领市场 [3][5] - 正积极论证选址亚临界小分子功能肥第二工厂的建设 [10] 石化产业链业务 - 今年一季度石化产业链营收明显增长,2025年管理层努力改善经营情况以贡献利润 [5] - 辉丰石化拟新建4.5万吨液氨低温罐,预计投资2亿元,2024年7月获备案审批,项目正在环评中,建成后储、运、销(氨)、转(氢)能力达100万吨 [9] - 取得成品油经营资质后,利用资质和储运平台拓展批零业务 [10] 合作项目进展 - 与中能建氢能源签订合作协议,中能建绿氨生产项目正在建设中 [9] - 与宝武清能签订合作协议,辉丰石化已加入宝武清能合格供应商体系 [9][10] 其他事项 - 公司董事长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不存在减持6893.4288万股情况 [4] - 涉及瑞凯公司的保留意见项在2024年审计报告中消除,今年4月收到二审生效判决,判令解散瑞凯公司,后续推进清算事宜 [10] - 辉丰股份与安道麦A纠纷已解决 [10] 行业发展前景 - 农资行业正从传统产品竞争转向技术、服务和生态竞争,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成为核心驱动力,表现为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加速、绿色化与环保产品主导、服务化与产业链延伸、供应链优化与渠道变革、政策与市场双重引导使行业集中度提升 [7]
上海金山打造长三角生物制造创新高地
新华财经· 2025-04-28 15:59
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 金山作为上海市生物制造产业重要承载区 正在生物医药 生物材料 生物农业及健康食品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力 打造长三角生物制造创新高地 [1] - 上海金山依托"湾区生物医药港" 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转化-制造"完整链条 已集聚115家生物医药企业 其中65家为规模以上企业 [1] - 在生物材料方面 金山聚焦绿色转型 碳谷绿湾的"生物材料湾"正努力打造长三角具有竞争力的生物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转型发展示范区 [1] - 在生物农业及健康食品产业方面 推动合成生物学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 培育邦成生物 光明荷斯坦饲料等特色企业 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供应链 [1] 农业科技创新 - 金山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合作 选育出双孢蘑菇优势品种"申K6" 打破国外蘑菇育种技术垄断 [2] - 自主研发番茄品种"申粉101" 甜度更高 抗病性更强 [2] - 上海市发改委批复节水抗旱稻国际策源中心项目 加速节水抗旱稻育种创新 累计引育水稻 蔬菜 瓜果 玉米等新品种超100个 [2] - 建成超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 创建5家蔬菜机器换人基地 实现"智慧农业"跨越 [2] - 心意植保无人机植保作业监测 精准作业等技术方案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 低碳循环农业 - 时科公司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基地采用生物质炭化制肥技术 将秸秆 稻壳转化为生物炭基肥 [2] - 松林楼房养殖场沼气工程构建"猪-沼-菜"生态循环模式 实现农业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 [2] 创新创业案例 - "金山区创新创业十大案例"正式发布 涵盖科技农业 新能源汽车 生物制药等多个前沿领域 [3] - 生物制造领域产业协会 科研院所 产业链企业代表围绕"未来农业""未来药品""未来食品"等细分领域开展跨界对话 [3]
辉丰股份:2025一季报净利润0.16亿 同比下降66.67%
同花顺财报· 2025-04-21 22:51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0.0104元,同比下滑67.6% [1] - 每股净资产0.89元,同比下降12.75%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0.67元,同比恶化21.82% [1] - 营业收入0.74亿元,同比增长29.82% [1] - 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下滑66.67% [1] - 净资产收益率1.17%,同比下降63.44个百分点 [1] 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比18.19%,较上期减少5786.94万股 [1] - 仲汉根减持6893.42万股,持股比例降至3.34% [2] - 高文新新进持股2086.73万股,占比1.77% [2] - 张海忠增持63.51万股,持股比例0.49% [2] - 王纪铭退出前十大股东,原持股887.90万股 [2] 分红送配方案 - 公司未公布利润分配或转增股本计划 [3]
噬菌体生物制造企业「格瑞农」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发力植保场景应用
IPO早知道· 2025-01-13 11:55
公司融资与业务进展 - 格瑞农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深担创投独家投资 凯乘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资金主要用于加速噬菌体多应用场景产品创新和证书申报工作 [3] - 公司Pre-A+轮融资正在进行中 [3]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接近100% [2][4] - 动物保健噬菌体产品已商业化上市并进入新希望、温氏、凤祥、禾丰、圣沣等头部养殖企业供应链 [4] - 2022年组建植保科研团队 2024年推出针对青枯病、溃疡病的"小青宁、溃疡宁"等噬菌体系列产品 [4] - 成立海外事业部 开拓南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4]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要求全面停用抗菌药饲料添加剂 2025年末目标50%以上规模养殖场实施减抗行动 [3] - 2021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 [3] - 2024年农业农村部文件要求2030年生物防治纳入统防统治 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0%以上 三大粮食作物统治覆盖率达50%以上 [4] - 湖北省2024年政策将噬菌体农药纳入生物农药重点领域 [4]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3年框架协议呼吁2035年前逐步淘汰高危农药 [4] 技术优势与市场认可 - 采用基因组学、结构生物学进行高通量筛选 开发"超级鸡尾酒"技术和噬菌体-抗生素联用方案 [4] - 深担创投评价噬菌体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和低残留风险 是理想细菌防治手段 [4] - 凯乘资本认可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竞争力 称其抓住国家减抗替抗历史机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