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华源证券:PD1/VEGF/IL-2 潜力可期 坚持创新药作为全年主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1:49
行业前景 - 2025年医药行业持续边际好转 2026年经营性业绩有望进一步好转 [1] - 2025年医药行业在创新药带领下反弹较为显著 中国创新药作为未来10年产业趋势 投资机会明确 [3] - 医疗消费和医药制造业绩有望在2025下半年至2026上半年触底反弹 估值或将进一步修复 结构性行情或可持续演绎 [3] 投资主线 - 坚持创新作为2025年全年维度主线 关注下半年出海+老龄化等处于估值相对低位资产 [1] - 继续看好创新药主线 关注三季度业绩开始企稳回升的医疗器械板块 尤其是医疗设备和家用器械 [4] - 布局2026年行业有望迎来反转的老龄化及院外消费 包括药店和中药等 [4] - 建议关注估值较低的麻药和血制品等资产 [4] 创新药发展 - 中国创新产业已具规模 恒瑞医药 翰森制药 中国生物制药等传统药企完成创新转型 [3] - 百利天恒 科伦博泰生物等创新药公司正以全球First-in-class姿态快速崛起 [3] - 中国药企已成为MNC非常重视的创新转换来源 [3] 出海能力 - 医疗设备 供应链等已在全球范围内占据较高地位 在欧美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持续崭露头角 [3] - 联影医疗 华大智造 美好医疗等企业在出海方面表现突出 [3] 需求与支付 - 老龄化持续加速 心脑血管 内分泌 骨科等慢性疾病需求持续提升 银发经济长坡厚雪 [4] - 医保收支仍在稳健增长 医保局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发展 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 [4] 新技术影响 - AI浪潮下 医药行业有望释放新的成长逻辑 [4] 具体产品关注 - PD1/VEGF/IL-2三抗机制上互补明显 建议关注上海谊众(688091.SH) [1] - 上海谊众在研三抗YXC-001通过将PD-1 VEGF与IL-2三重靶点整合于单一分子 具备更高机制整合度与体内协同效率 [2] - YXC-001在疗效一致性 药代动力学协调性与免疫激活精准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2]
医药行业周报:PD1/VEGF/IL-2潜力可期,建议继续关注上海谊众-20250914
华源证券· 2025-09-14 16: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4] 核心观点 - PD1/VEGF/IL-2三抗机制互补性强 上海谊众在研的YXC-001通过整合PD-1、VEGF与IL-2三重靶点于单一分子 具备更高机制整合度与体内协同效率 治疗策略高度可行 有望在疗效一致性、药代动力学协调性与免疫激活精准性等方面展现显著优势[5][34] - 中国医药产业已完成新旧增长动能转换 创新替代仿制 出海能力提升 创新药显著打开增长新曲线 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等传统药企完成创新转型 百利天恒、科伦博泰等以全球First-in-class姿态崛起[5] - 需求端老龄化加速 心脑血管、内分泌、骨科等慢性疾病需求提升 银发经济长坡厚雪 支付端医保收支稳健增长 医保局推动商业保险发展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5] - AI浪潮下医药行业有望释放新成长逻辑[5] - 2025年医药行业在创新药带领下反弹显著 中国创新药作为未来10年产业趋势投资机会明确 医疗消费和医药制造业绩有望在2025H2-2026H1触底反弹 估值或将进一步修复[51] 板块市场表现 - 9月8日至9月12日医药指数上涨1.03% 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0.47%[5] - 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26.80%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11.88%[35] - 本周上涨个股263家 下跌个股220家 涨幅前五为振德医疗(+41%)、浩欧博(+28%)、济民健康(+26%)、康为世纪(+23%)、奥精医疗(+20%) 跌幅前五为悦康药业(-18%)、迈威生物-U(-14%)、易瑞生物(-14%)、上海谊众(-13%)、益方生物-U(-12%)[5][36][37] - 细分板块本周表现:医疗器械II(+2.2%)、医药商业II(+1.4%)、医疗服务II(+0.5%)、中药II(0.0%)、生物制品II(-0.2%)、化学原料药(-1.1%)、化学制剂(-2.8%)[40] - 细分板块年初至今表现:医疗服务II(+46.9%)、化学制剂(+46.9%)、化学原料药(+35.2%)、生物制品II(+20.9%)、医疗器械II(+15.5%)、医药商业II(+3.9%)、中药II(+1.7%)[40] - 截至2025年9月12日申万医药板块整体PE估值40.60X 在申万一级分类中排第11 处于历史相对较低位置[44] 靶点机制分析 - PD-(L)1通路控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 PD-1/PD-L1活性负责癌症中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毒性分泌 阻断PD-1/PD-L1途径已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焦点[5][9][11] - VEGF是一类调节血管生成的因子 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并诱导形成异常肿瘤血管 刺激血管形成 参与肿瘤生长全过程 是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5][13][14] - IL-2/IL-2R信号通路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复杂 既可促进Tregs扩增抑制抗肿瘤免疫 也能促进CTL和NK细胞浸润增强抗肿瘤免疫 由于双重作用 IL-2(R)疗法开发需要更精准策略[5][25] 重点关注公司 - 创新药主线关注标的:A股信立泰、热景生物、上海谊众、康弘药业、华纳药厂、前沿生物、福元医药、昂利康、一品红、泽璟制药、科伦药业、恒瑞医药 港股三生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科伦博泰、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翰森制药[5] - 业绩边际改善关注标的:CXO及产业链(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百普赛斯等)、昆药集团、马应龙、开立医疗、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海泰新光、麦澜德等[5] - 集采边际改善关注标的:医疗耗材(南微医学、微电生理、爱博医疗、心脉医疗等) 药品(人福医药、恩华药业等)[5] - 制造出海关注标的: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美好医疗、海泰新光等[52] - 国产替代关注标的: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惠泰医疗、微电生理等[54] - 老龄化及院外消费关注标的:昆药集团、鱼跃医疗、可孚医疗、华润三九、同仁堂、马应龙、羚锐制药、盘龙药业等[54] - 高壁垒行业关注标的:麻药(人福医药、恩华药业、国药股份等) 血制品(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等)[54] - AI主线关注标的:制药(晶泰控股、泓博医药) 大数据模型(润达医疗、美年健康、金域医学、医脉通、阿里健康、华大基因) 医疗设备(鱼跃医疗、三诺生物、联影医疗、开立医疗、华大智造)[54] 上海谊众专项分析 - 公司2024年收入1.74亿元同比减少51.83% 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下降95.68% 2025H1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31.48% 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10.13%[26] - 在研三抗YXC-001整合PD-1、VEGF与IL-2三重靶点于单一分子 通过结合T细胞表面PD-1受体解除免疫抑制 结合IL-2受体刺激T细胞增殖 抑制VEGF活性阻断肿瘤血管形成[30] - 临床前药效试验显示对比K药等单抗及双抗类药物具有抑制肿瘤优势 抗VEGF可"解除外部抑制" IL-2可"内部激活" 机制协同作用明显[31] 投资组合建议 - 本周关注组合:信立泰、热景生物、前沿生物、上海谊众、中国生物制药[5][55] - 九月关注组合:恒瑞医药、信立泰、科伦药业、康弘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信达生物、三生制药、上海谊众、前沿生物[5][55]
“中国光谷”加速迈向全球生命健康产业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1:21
大会概况 - 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举办 主题为"生物科技赋能未来 生物制造重塑世界" 设有政策解读 技术研讨 资源协同 国际合作 成果转化五大板块及专业展览 [2] - 大会展示近千项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 举办生物制造高层论坛及近20场细分领域专题分论坛 [1][3] - 发布《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5》和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两项重磅成果 [3] 产业规模与地位 - 光谷生物城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中部第一 [1] - 光谷聚集4200余家生物产业相关企业 成为中部地区影响力最大 创新力最强 产业体系门类最齐全 人才集聚效应最显著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 [8] - 2024年东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武汉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5546亿元 居中部地区第一 湖北省大健康产业突破万亿元规模 成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11] 技术创新成果 - 武汉禾元生物推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一类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 改写了人血清白蛋白依赖人血浆提取的历史 [6] - 武汉依瑞德开发交互式脑机—光磁联合设备 实现无创脑机接口 [6] - 武汉滨会生物的溶瘤病毒产品OH2注射液被纳入国家突破性治疗品种 [6] - 联影医疗推出世界首台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uMR Jupiter 实现超高场磁共振全身临床成像 [6] - 光谷创新药领域临床在研一类新药超400个 医疗器械领域1800余个二 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生物农业领域获批国审农作物新品种180个 [8] 产业生态建设 - 光谷形成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 生物农业三大产业集群 锚定创新药 医疗器械 生物农业 生物服务和未来产业五大产业方向 [8][11] - 拥有2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72个中试平台及20个创新服务平台 湖北省药检院 省医疗器械质检院 省安评中心等专业机构落户 [11] - 创新推出"招投联动"机制 以资本为纽带和先导吸引企业落地 秉持"投早 投小 投未来"理念 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11] 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 - 古巴共和国副总理率团参会谋划产业合作新领域 23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代表深入交流构建跨区域协作网络 [3] - 举办2025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挖掘诸多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指出湖北省和武汉市产业基础好 发展潜力大 希望为全国生物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
国发股份董事长姜烨完成增持计划 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及投资价值
证券日报网· 2025-08-25 21:40
高管增持 - 董事长姜烨累计增持公司股份480.49万股 累计增持金额3001.66万元 [1] - 董事吴培诚此前已完成增持 高管接力增持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1] - 增持计划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健发展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认可 于2024年12月25日发起 [1] 业务布局 - 公司主营医药制造及医药流通、司法IVD、分子医学影像中心等业务 [1] - 旗下北海医药和钦州医药深耕北部湾地区 上半年医药流通业务贡献收入9537万元 [2] - 通过直营店5家、特许加盟店8家及加盟店53家开展业务运营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584.17万元 同比收窄63.74% [1] 战略转型 - 在AI重塑行业浪潮中抢抓市场机遇 谋划战略转型升级 [1] - 通过任命新高管、定增融资与业务升级等多重举措布局创新业务 [1] - 拟协同发展AI+医药 押注AI算力等领域 [1][2] 资本运作 - 股东大会同意授权董事会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融资 总额不超过3亿元且不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20% [2] - 今年8月已聘请上会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定向增发审计机构 [2] - 业内推测公司战略投资AI+健康及AI算力赛道以探索新增长曲线 [2]
ETF日报:在宏观不确定性上升时,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吸引力再次凸显,可关注黄金基金ETF
新浪基金· 2025-07-28 21:38
股市表现 - 上证指数收于3597.94点,上涨0.12%,成交额7613亿元;深证成指收于11217.58点,上涨0.44%,成交额9810亿元,再创年内新高 [1] - 国防军工、医药生物板块走高,煤炭、钢铁板块回落;商品市场大面积下跌,双焦、纯碱玻璃等品种跌停 [1] 债券市场 - 10年债活跃券收益率报1.7150%,下行1.75bps;30年债活跃券收益率报1.9225%,下行2.50bps [2] - 央行逆回购增量投放维持宽货币立场,债市处于有利位置;30年期国债收益率具备配置价值 [2] 黄金市场 - 伦敦金围绕3330美元波动,长期叙事完好;央行买盘和全球黄金ETF持有量增加407吨(增幅12.6%)提供支撑 [3][5] - 金价在3200-3400美元区间震荡数月,波动收敛;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加速ETF流入和价格上涨 [3][5] - 黄金避险属性凸显,宏观不确定性上升增强其吸引力 [5] 生物医药与创新药板块 -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收涨3.2%,生物医药ETF(512290)上涨超2%;创新药ETF年内超额收益超30% [5][6] - 头部药企达成超百亿美金License-out合作(如恒瑞医药与GSK协议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120亿美元),加速研发商业化进程 [6][8] - AI+创新药研发因高任务容错率提升效率,AI生成技术减少实验工作量,AI分析技术优化靶点发现和药物活性预测 [6][9][10] - 板块盈利和估值有望双升,创新药ETF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6][10]
医药行业周报:从全球龙头Alnylam看小核酸发展潜力-20250727
华源证券· 2025-07-27 20: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医药行业多重底显现,医改影响或调整到位,板块估值、持仓处于近年来低位 [44] - 2025年行业在创新药带领下有望反弹,医疗消费和医药制造业绩或触底反弹,估值逐步修复,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 [44] - 行业具备创新产业初具规模、出海能力提升、老龄化加速、支付端改善、AI带来新机遇等积极发展因素 [44] - 坚持“创新”为主线,关注下半年“出海 + 老龄化”等估值相对低位资产 [44] 各部分总结 复盘龙头企业Alnylam,看小核酸市场潜力 - 小核酸药物指长度小于30nt的寡核苷酸序列,作用于mRNA干预靶标基因表达治病,广义包括siRNA、ASO等,已获批和在研以ASO和siRNA为主 [8] - ASO是化学合成单链核苷酸分子,通过碱基配对与特定RNA序列结合实现基因靶向治疗,有多种作用方式 [8] - siRNA是含19 - 23个碱基对的双链RNA片段,通过RNAi机制发挥基因沉默作用 [9] - 美股已上市小核酸领域公司中Alnylam最亮眼,截至2025/7/24市值达428亿美元,其发展分创立期、资本退潮期、商业化反攻期 [13][17] - Alnylam近五年营收稳步增长,2024年全年总收入2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97%;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减小,2024年全年为 - 2.78亿美元,同比减亏1.62亿美元 [20] - Alnylam在多领域广泛布局,已有6款siRNA药物商业化,多种潜力管线处临床各阶段 [23] - Alnylam核心技术GalNAc递送系统解决小核酸药物诸多问题,成为突破瓶颈关键技术,海内外企业据此设计多款创新管线产品 [25] - 基于Alnylam海外映射,建议关注国内小核酸领域前沿生物、悦康药业、福元医药、石药集团等标的 [25] 行业观点:坚持创新药作为全年主线,关注制造出海 + 老龄化消费等估值相对低位资产 - 本周(7.21 - 7.25)、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跌幅分别为1.90%和18.81%,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分别为0.21%和13.92% [28] - 本周上涨个股358家,下跌125家,涨幅居前海特生物等,跌幅居前*ST苏吴等 [28] - 本周细分赛道医疗服务II、医疗器械II等涨幅居前,化学制剂下跌;年初以来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等涨幅居前 [33] - 截至2025年7月25日,申万医药板块整体PE估值37.98X,排申万一级分类第11,化学制剂等板块估值相对较高,医药商业和中药相对较低 [37] - 创新药械及产业链是明确产业趋势,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等公司,产业链关注药明康德等 [44] - 制造出海市场空间大,建议关注迈瑞医疗等公司 [45] - 国产替代是确定趋势,建议关注开立医疗等公司 [47] - 老龄化及院外消费需求有望增长,建议关注昆药集团等公司 [47] - 高壁垒行业需求稳健,建议关注麻药和血制品相关公司 [47] - AI主线或贯穿2025年,建议关注制药、大数据模型、医疗设备等相关公司 [47] -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为信立泰等;七月建议关注组合为热景生物等 [5]
港股创新药领跑市场,未来还有哪些机遇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樱花基金(管理200多支公募基金,规模超9000亿元,量化投资部有近30人,毕业于名校,经验丰富)[2] - **行业**:创新药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创新药上半年行情驱动力 - **春节后第一段行情**:与创新药产业基本面关系不大,与未来展望有关,跟随DeepSeek行情,AI在医药领域是刚性需求,如AI+诊断、健康管理、制药等应用引发投资者关注[8] - **4月后第二段行情**:创新药多年厚积薄发研发成果得到认可,BD交易数量和金额增长,如23年比22年数量近3倍增长,24年比23年增长20%,25年增长更快且海外药企出价更高;临床数据表现优异,如港股某龙头药企癌症临床数据媲美高销售额肿瘤药[10][12] 行情最新变化及未来市场机遇 - **影响因素**:4月以来行情源于创新药研发成果获认可,由量变到质变;股价波动受产业进展和投资情绪影响,产业进展决定中枢,投资情绪围绕中枢扰动[15][16] - **未来机遇**:创新药行业发展历史短但成果显著,出海潜力大,国内细分赛道排名靠前,预计更多产品管线出海带来利润;政策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包括审评审批、入院等环节[22][21] BD交易情况 - **规模增长**:24年交易规模突破500亿美金,25年上半年接近24年水平,首付款超30亿美金;中国在全球重磅交易中占比近三分之一[25][27] - **原创能力提升**:早期产品管线出海比例上升,临床前产品管线交易数量超60%,表明原创能力提升[29] 政策支持 - **审评审批**:24年7月国务院发布方案后,药监局多次发布优先审评审批、缩短时间的政策[33] - **医保及商业保险**:国家支持创新药纳入医保,提倡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形成双轨制保障创新药企业利润[34] 港股创新药板块未来机会 - **上市公司基本面**:有更多弹性大的Biotech企业和优质仿创药企,产品管线研发成果待兑现[37] - **估值及投资途径**:港股估值低,是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创新药产业便利途径;基于创新药板块景气向上、研发成果兑现、人口老龄化需求和政策支持,未来看好[38] 投资策略 - **组合投资**:创新药投资有概率性且学习成本高,组合投资性价比高、更稳妥,可享行业红利并规避个股风险[41] - **产品选择**:港股创新药ETF集合更多弹性高的创新药企,弹性大;A股创新药ETF仿创药企和CXO企业比例高,风险相对中性、稳定性强,投资者应根据风险承受度选择[43] - **应对波动**:市场波动大,建议投资者做定投或网格交易平滑波动[4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创新药行业发展制度开端:2015年实行创新药优先审评审批制度,2018年港交所18A制度允许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上市融资[17] - 创新药价格差异:美国创新药售价是中国30倍以上,因两国医疗体制不同,国内医保注重普惠,美国大力支持创新药[32] - 上半年创新药获批情况:上半年国家研究局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创新钥线45个,同比增长87%[30]
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2025医保目录调整启动 创新药将迎历史性拐点?(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7-14 07:29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申报指南 首次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为高价值创新药支付开辟新途径 [1] - 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的药品 超出"保基本"定位但满足多元化用药需求 [1]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推出《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包含16条全链条支持政策 首次向药企开放医保数据 要求医院3个月内配备新药 [2]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正从fast follow阶段转向first in class阶段 逐步开发具有全球价值的原创或差异化产品 [2] - 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达成超100项授权交易 总金额523亿美元 较2023年419亿美元增长24.8% 创历史新高 [3] - 截至2025年6月12日 licenseout交易达77起 是licensein交易数量的3倍 显示创新药出海加速 [3] 公司业绩 - 药明康德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207.99亿元(同比+20.64%)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63.15亿元(同比+44.43%) [3] - 上海医药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52%) [3] - 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 潜在获得1.75亿美元预付款及最高4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7] 机构观点 - 中邮证券看好2-3年维度的创新药行情 认为出海项目存在超预期可能 全球市场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4] - 渤海证券建议关注管线兑现、业绩放量的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 同时关注CXO、医疗器械等板块机会 [4] 研发进展 - 基石药业在AACR展示五款自主研发产品 包括三抗CS2009及三款ADC分子 [6] - 和誉医药CSF-1R抑制剂匹米替尼被纳入优先审评 用于治疗腱鞘巨细胞瘤 [6] - 信达生物新一代PD-1/IL-2(IBI363)获里昂证券看好 目标价上调至108.4港元 [7]
医药行业周报:BD或为传统Pharma贡献常态化利润,戴维斯双击正当时-20250713
华源证券· 2025-07-13 22: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医药行业在创新药带领下有望反弹,医疗消费和医药制造业绩触底反弹,估值逐步修复,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 [45] - 行业具备创新产业初具规模、出海能力提升、老龄化加速、支付端改善、AI带来机遇等积极因素 [45] - 坚持创新药为全年主线,关注下半年出海+老龄化等估值相对低位资产 [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BD或为传统Pharma贡献常态化利润,戴维斯双击正当时 - 传统Big Pharma深化创新转型成果显著,BD交易将成经常性收入和利润来源,提升国际化收入占比,开启业绩第二增长曲线,带动估值重估 [9] - 2024年传统Big Pharma收入/利润高速增长,原因是创新收入及占比提升、仿制药业务出清、出海授权提供业绩增量 [9] - 传统Big Pharma创新收入及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138.92亿元(含税),同比增长30.6%,约占总产品销售收入52%,翰森制药占比约75%,中国生物制药占比约42% [12] - 传统Big Pharma持续加码创新研发投入,管线质量提高,具备出海预期底层逻辑 [15] - BD授权收入成传统Big Pharma业绩增长第二曲线,除一次性首付款,后续持续里程碑收入是重要利润增量来源 [23] 行业观点:坚持创新药作为全年主线,关注制造出海+老龄化消费等估值相对低位资产 - 本周(7.7 - 7.11)医药指数涨1.82%,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1.00%;年初至今涨12.11%,超额收益10.08% [24] - 本周上涨个股350家,下跌131家,涨幅居前为前沿生物 - U(+41.43%)等,跌幅居前为ST未名(-18.51%)等 [24][25] - 本周细分赛道涨跌幅:医疗服务II(6.5%)、医药生物(1.8%)等;年初以来化学制剂(+27.7%)、化学原料药(+24.5%)等 [30] - 截至2025年7月11日,申万医药板块整体PE估值35.79X,排申万一级分类第11,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和化学原料药等板块估值相对较高,医药商业和中药估值相对较低 [33] - 建议关注创新药械及产业链、制造出海、国产替代、老龄化及院外消费、高壁垒行业、AI主线相关公司 [45][46][49] -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微芯生物、华纳药厂等;七月建议关注组合:热景生物、微芯生物等 [5][50]
阿里健康(00241):受益医药电商稳健增长趋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8 21: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考虑公司较为乐观的增长前景,给予公司 FY26 36x PE 估值,对应目标价 5.91 港币 [5][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互联网医疗进入稳健发展阶段,线上医药零售渗透趋势或将加速,医药 B2C 电商平台市场空间拓展将拉动公司业绩增长 [1] - 医药电商平台并表广告营销资产后形成协同效应,背靠阿里集团获优质资产注入提升价值 [6] - 医药自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布局向医药零售上游延伸 [6] - 基于阿里集团 AI 能力积极探索 AI+医药布局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阿里健康:平台+自营稳步增长,母公司多次注入优质资产 - 公司业务分为医药自营、医药电商平台、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2025 财年医药自营业务营收占比 85.4%,电商平台业务占比 11.7% [17] - 阿里巴巴集团多次注入优质资产,持股比例超 63%,提升公司价值 [20][24] 医药电商:行业稳健增长,公司盈利质量持续改善 行业:政策陆续放宽、线上化购药趋势仍在 - 行业政策推动线上医保渗透率提升,互联网医疗市场中长期将稳步增长 [27] - 医药电商核心品类渗透率稳步提升,营养保健品和家用医疗器械线上渗透率持续爬坡,药品线上零售渗透率低但增速将加快 [30] 阿里健康:自营+平台业务盈利能力均有望持续改善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 GMV 及用户 ARPU 稳健增长,2025 财年营收 35.9 亿,同比+54.0%,平台运营与广告业务协同效应强 [31] - 医药自营业务盈利能力改善,2025 财年营收 261 亿,同比+10.0%,业务从重规模转向重盈利质量 [32][40] - 电商平台业务收购广告资产后协同效应拉动增长,预计 2025 - 2026 年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 [36] - 医药自营业务向医药零售上游延伸,与多家药企合作,有望提升在药品零售环节价值链中的占比 [43] 竞争格局:竞争有望趋缓,B2C 和 O2O 形成分野 - 2025 年互联网医疗电商竞争或趋于平缓,O2O 即时零售在药品领域增长但品类受限,短视频直播电商与 B2C 平台竞争强度趋缓 [45] - 与京东健康相比,阿里健康依托第三方物流,背靠淘天平台流量有优势,更倾向培育电商平台 3P 业务 [49] 创新业务:布局云医院及云基建,增长空间广阔 -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虽 2025 财年营收约 8.9 亿、同比略有下滑,但后续增长空间大 [52] - 云医院业务核心小鹿中医已形成规模,依托母公司流量平台入口低成本拓客 [52] - 追溯码业务远期有望带来十亿级营收,目前对公司创新业务贡献有限 [55] - AI 对公司业务影响包括日常运营提效和独立 AI 应用,辅助诊疗工具落地需较长时间 [58] 财务梳理:从高速增长到保持稳健,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 2018 - 2021 财年依托阿里生态流量抢占医药电商线上化红利,2022 - 2025 财年增速换挡,从重规模转向重盈利 [60] - 2021 财年净利润转正,2022 年受竞争影响亏损,2023 年后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63] - 三项费用率在规模效应下稳中有降,履约费用率后续仍有下降空间 [66] 股价复盘及盈利预测 股价复盘:从医保政策、行业竞争、疫情扰动,到业绩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 2020 至 2021 年上半年股价因疫情和政策利好上涨,2021 年下半年后因竞争和监管股价及估值下修 [71] - 2022 年后消化高估值,2023 年注入优质资产后扭亏为盈,2024 - 2025 财年盈利能力提升,股价回暖 [71] 盈利预测 - 预计医药电商平台业务 FY26 - 28 保持 10%以上 3 年营收 CAGR,自营业务保持 8%以上 3 年营收 CAGR,数字化服务业务营收增速稳定 [74] - 预计履约费用率下降,销售、研发、管理费用率稳定,给予公司 FY26 36x PE 估值,对应目标股价 5.91 港币 [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