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化工
搜索文档
青海上半年外贸量质齐升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15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35.9亿元 同比增长57.7% [1] - 外贸出口拉动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74个百分点 [2] 第一产业出口表现 - 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3.4亿元 增长56% 增速居全国首位 [1] - 冷凉蔬菜出口增长约2倍 [1] - 冻鳟鱼等冷水鱼产品首次出口日本 [1] - 藜麦种子、油菜种子等优质种质资源首次出口西班牙、丹麦、蒙古国 [1] 第二产业出口表现 - 新能源产品出口18亿元 同比增长5.6倍 [1] - 锂离子蓄电池出口14.4亿元 增长32倍 [1] - 盐湖化工产品出口5.1亿元 增长2.5倍 [1] - 以氧化镁为主的盐湖"镁系"产品出口1.9亿元 增长6.6倍 [1] 第三产业及服务贸易 - 服务贸易进出口6834万美元 同比增长49.6% [2] -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万美元 同比增长306.7% [2] - 聚焦绿色算力、地质勘探等产业优势 支持服务贸易品牌国际化建设 [2] 企业经营状况 - 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180家 同比增加16.1% [2] - 生产型企业82家 占比45.6% [2] - 生产型企业实现进出口28.6亿元 同比增长196.7% 占全省进出口额80% [2] 产业发展战略 - 围绕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发展 [1] - 实施"解难题、优结构、拓市场、防风险"策略 强化政策协同 [2]
冷资源化身热产业,青海外贸跑出加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18:02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青海省进出口总值达35.9亿元 同比增长57.7% 增速连续六个月位居全国第一 [1] - 出口增长112.1% 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双双领跑全国 [1] - 与91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 其中对6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9.6亿元 增长78.7% 占全省外贸总值82.5% [6] 农产品出口表现 - 特色农产品出口至45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增长56%达3.4亿元 增速全国首位 [3] - 冷凉蔬菜出口增长约2倍 冻鳟鱼等冷水鱼产品首次出口日本 [3] - "双冷"产业成为外贸新引擎 出口量值领跑全国 [3] 工业产品出口表现 - 新能源产品出口18亿元 同比增长5.6倍 成为核心增长极 [4] - 锂离子蓄电池出口14.4亿元 同比增长32倍 [4] - 盐湖化工产品出口5.1亿元 增长2.5倍 成为外贸新名片 [4] 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 全省8个市州全面开展进出口业务 形成梯次推进开放格局 [4] - 西宁市以光伏晶硅、锂电池等产业扛起全省79.6%进出口份额 [4] - 海东市实现马铃薯、油菜籽自营出口零突破 [4] - 海西州进出口同比增长1.5倍 聚焦盐湖精细化工 [4] - 海南州进出口增长1.4倍 围绕冷水鱼和甘草精深加工产业 [4] 市场主体表现 - 166家民营企业承担全省87%外贸总值 进出口增长89.3% 增速全国第一 [7] - 政策支持破解企业跨境对接与融资难题 提升外综服平台水平 [7] - 印发重点国际展会清单 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7] 基础设施与通道建设 - 高水平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实施格尔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基扩能工程 [6] - 提升经格尔木、吉隆口岸至尼泊尔贸易通道能级 实现国际班列量质齐升 [6]
兰州铁路监管局依法约谈盐湖股份、青海汇信
齐鲁晚报· 2025-08-01 16:03
安全生产约谈事件 - 兰州铁路监督管理局于2025年7月11日针对两处跨越青藏线电力线路下垂问题对盐湖股份及青海汇信实施安全生产约谈 [3] - 约谈通报管理责任不落实突出问题 要求全面排查铁路两侧设备设施并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3]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列席约谈 被约谈单位需提交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3] 盐湖股份企业概况 - 公司资产总额457.82亿元 负债总额61.88亿元(截至2024年末) [6] - 钾肥年产能500万吨位列全球第四 碳酸锂年产能4万吨居全国卤水提锂领先地位 [7] - 控股股东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下辖10家控股公司及13家全资子公司 [6][13] 青海汇信企业信息 - 拥有50万吨氢氧化钾 7.2万吨碳酸钾及10万吨金属镁产能装置 [11] - 纯碱年产能120万吨 烧碱20万吨 PVC125万吨 单项产品规模居世界前列 [11] - 由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注册资本26亿元人民币 [13] 市场表现 - 盐湖股份(000792 SZ)2025年8月1日收盘价17.99元 单日跌幅0.22% [14]
青海:构建开放型科技发展新模式
环球网· 2025-07-17 09:45
油菜产业科技合作 - 青海省构建开放型科技发展新模式,重点面向对口援青省市、东西部协作省和定点帮扶中央单位 [1] - 青海省是全国春油菜科研水平最高地区,"青杂系列"杂交油菜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亿亩 [2] - 油菜"三全高效模式"展示全区域布局、全价值链挖掘和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2] - 选育新品种青油16号产油量大幅增加,海东市种子生产成本降低10% [2] - 2014年以来青海省与省外联合实施省级科技项目超过1000项,参与合作省外创新主体达1350家(次) [3] 盐湖资源开发 - 青海盐湖群钾盐、镁盐、锂盐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百万亿元 [4] - 突破氯化镁脱水世界性难题,解决困扰20年的技术瓶颈 [5] - 全球首个盐湖提锂尾液循环系统实现70%生产废水转化为工艺用水 [5] - 梳理提炼4个重大科技方向,与多地高校院所合作攻关"卡脖子"问题 [5] 科技创新目标 - 到2027年底计划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30个以上,联合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 [6] - 目标联合破解重大关键技术10项以上,引进转化先进适用技术100项 [6] - 计划吸纳技术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 [6]
守护“中华水塔” 筑就生态高地
中国能源网· 2025-07-07 09:21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且脆弱,生态保护是主要任务,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3] - 2024年青海省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3%,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4][5] - 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4%、71%,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5] 盐湖资源开发与循环经济 -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盐资源总储量600亿吨,钠、镁、钾、锂储量均居全国之首[10] -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钾肥生产全自动化,资源梯级开发利用率提升[11] - 2024年青海省生产钾肥749万吨(+4.8%)、碳酸锂13.5万吨(+22.3%),建成国内最大万吨食品级氧化镁项目[12] 清洁能源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 - 共和县塔拉滩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光伏板降低风速并促进植被恢复,荒漠面积减少600平方公里[9] - 玛尔挡水电站安装升鱼装置保障鱼类洄游,累计放流鱼种31万尾,施工区生态修复指数达100%[12] - 格尔木远景能源零碳装备制造设计产能2吉瓦,生产5-10兆瓦高海拔智能风机,辐射青新藏地区[17]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新能源等七大低碳主导产业,2024年1-8月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08亿元[15][16] - 西豫公司粗铅冶炼项目采用氧气底吹熔炼工艺,年产粗铅10万吨、硫酸8.14万吨,实现多金属循环利用[14] - 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15]
行进中国 | 梦幻盐湖里的钾肥“粮仓”
人民网· 2025-07-02 14:49
盐湖资源储量与价值 - 察尔汗盐湖钠盐储量约600亿吨,可供60亿人口食用1000年 [3] - 钾、镁、锂资源储量居中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百万亿元 [3] - 柴达木盆地有33个大中型盐湖,察尔汗盐湖是其中代表 [9] 钾肥产业发展历程 - 1954年前中国未发现钾矿,钾盐曾面临"卡脖子"困境 [5] - 通过突破大面积深水盐湖田晒矿等关键技术,实现钾肥产能大幅提升 [7] - 目前柴达木盆地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四的钾肥生产基地 [7] 当前生产能力 - 格尔木已形成800万吨钾肥年产能 [11] - 钾肥生产车间年产量达500万吨 [11] - 钾肥产品钾含量达95% [11] 产业集群发展 - 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5大产业集群 [11] - 具体产能包括:100万吨纯碱、42万吨氢氧化钾、10.5万吨碳酸锂等 [11] - 生产车间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11] 政策支持与产业地位 - 青海省出台《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 [11] - 盐湖工业已成为青海省支柱产业之一 [9] - 为青海提供数以万计就业岗位 [9]
华源证券:首次覆盖盐湖股份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5-29 18:21
公司概况 - 盐湖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和盐湖提锂企业,依托青海察尔汗盐湖资源,拥有氯化钾产能500万吨和碳酸锂产能4万吨 [2] - 2024年氯化钾和碳酸锂营收分别为117亿元和31亿元,占总营收77%和20%,毛利分别为62亿元和16亿元,占总毛利80%和20%,毛利率分别为53%和51% [2] 发展战略 - 2025年是公司融入中国五矿体系和中国盐湖的开局之年,计划到2025年完成整合优化,具备世界一流盐湖产业雏形 [2] - 到2030年形成1000万吨/年钾肥、20万吨/年锂盐、3万吨以上/年镁及镁基材料产能 [2] - 到2035年初步构建以盐湖为核心的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绿色氢能循环利用产业、高端镁基材料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成为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盐湖产业集群 [2] 钾肥业务 - 全球钾肥产能高度集中,CR5超过70%,中国钾肥长期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常年高于50% [3] - 盐湖股份是国内钾肥龙头,拥有500万吨产能,同时承担5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任务 [3] - 2025年钾肥供给端扰动加剧,两俄减产计划预计形成至少160万吨供给减量,叠加春季需求旺季,钾肥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3] 锂业务 - 公司目前拥有盐湖提锂产能4万吨,同时在建4万吨基础锂盐项目 [4] - 盐湖提锂生产成本优势明显,2024年单吨生产成本仅为3.65万元/吨 [4] - 2025年锂价或在6-8万元/吨底部震荡,26年有望迎来底部回升 [4]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8亿元、64.2亿元、7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2%、+9.0%、+11.7% [4] - 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4倍、13倍、12倍,可比公司2025-2027年平均PE分别为32倍、17倍、13倍 [4]
青海召开盐湖产业领域科技成果推介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22:12
盐湖化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 青海省召开"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启动会暨盐湖化工产业领域科技成果推介会,旨在加速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落地,推动盐湖产业链条延伸与价值链提升 [1][3] - 盐湖资源是青海第一大资源,主要分布于海西州,富含钾、钠、镁、锂、硼等多种元素,钾盐、镁盐、锂盐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百万亿元 [3] - 来自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就《镁基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电控吸附法直接提锂技术》等多项技术作了报告 [3] 盐湖产业发展现状 - 青海盐湖相关产业已形成多元化发展,初步构建起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 [5] - 产业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配套、融合发展的一体化产业格局,正向着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目标稳步迈进 [5] - 青海省攻克了一系列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6] 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 - 青海省汇聚了一批盐湖领域创新人才团队,形成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 [6] - 科技助力盐湖产业逐步由"资源开发型"向"科技创新型"跃升 [6] - 推介会为成果展示窗口和合作起点,旨在促进深入交流合作共赢,共同为科技赋能盐湖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8]
盐湖股份一季度盈利触底,大股东战略明确远期产能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一季度核心产品产销平稳,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结束连续八个季度盈利同比下滑态势;2024年业绩受行业周期影响下降,但凭借业务结构和成本优势跑赢同业;短期氯化钾量价双增,在建4万吨锂盐项目推进,中长期大股东有明确产能扩张规划,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1][3][16] 2025年一季度情况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11.3亿元 - 12亿元,预计同比增长20.97% - 28.47% [1] - 生产氯化钾约96.49万吨,销售约89.11万吨,生产碳酸锂约8514吨,销售约8124吨,碳酸锂销量小幅下滑,氯化钾销量同比增长16.6%左右,氯化钾价格2月明显反弹 [9][10] 2024年业绩情况 - 实现营收151.34亿元,同比下降29.86%,归母净利润46.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07% [4] - 碳酸锂单吨生产成本为3.65万元/吨,平均销售价格不到7.4万元/吨,锂盐毛利率虽同比下降近22个百分点,但仍高达50.68%,处于A股同业上市公司领跑位置 [6][7] 业务优势 - 钾、锂并举的业务结构,钾肥价格跌幅小,分摊锂盐跌价对营收端的冲击 [5] - 拥有其他同业公司无法复制的资源和成本优势 [5] 在建项目情况 - 4万吨锂盐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土建施工形象进度已达78%,安装施工形象进度已达32% [12] - 今年计划生产3000吨碳酸锂,产能大规模释放可能要等到明年 [13] 中长期规划 - 大股东中国盐湖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30年形成1000万吨/年钾肥、20万吨/年锂盐、3万吨以上/年镁及镁基材料产能,未来五年钾、锂产能有一倍左右扩张空间 [3][15] - 公司成立“走出钾”专项工作组,加强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合作开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