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

搜索文档
济高控股一核心子公司完成资本市场首秀
齐鲁晚报网· 2025-07-01 19:37
公司债券发行 - 济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完成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规模4亿元 期限5年期 票面利率2.30% 创山东省非公开发行科创债历史新低 [1][3] - 此次发行是公司继获评济南市首家AAA评级科技产业类企业后的再次突破 彰显集团在济南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3] 信用评级与资本认可 - 济高控股集团拥有母公司国内双AAA评级 惠誉国际BBB主体信用等级 旗下拥有1个AAA主体信用等级和1个AA+主体信用等级子公司 在全省企业信用建设中走在前列 [3] - 集团经营发展获投资者充分肯定 CMBS发行及山东省首单Pre-REITs业务等亮点工作频现 提升资本市场认可度 [5] 金融创新与产业集群 - 集团通过"基金+基地"模式创新 组建园区基金为入园项目提供资金和载体双重支持 目前已组建规模5亿元基金 完成太平洋康泰 创鲁电池 妙顺生物等项目落地 [5] - 累计设立基金31支 总规模近200亿元 形成覆盖股权投资基金 产业引导基金 天使投资基金的产业基金集群 [5] 全周期投资与服务 - 集团通过设立创投一号基金 早期基金等 聚焦早期成长性项目 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企业 减少债务负担 不增加负债率 累计投资项目110余个 总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 [6] - 通过融资担保 商业保理 融资租赁 小额贷款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 为企业提供不同周期 不同需求的资金支持 [6]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2025年是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加速之年 济高控股集团将紧扣"改革攻坚提升" "项目提升" "作风提升"三条主线工作 为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6]
“锣不够用了”!港股IPO火爆,GP收益显著回升,有机构大赚26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19:35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预计约有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约140亿美元(约合1087亿港元),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排在全球首位 [2] - 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创投机构渗透率高达75%,同比高出约2% [1][4] - 港股市场IPO平均筹资额同比上涨超过5倍,在近十年内排列第二,仅次于2021年上半年 [3] 市场风向转变 - 此前由于企业上市后估值偏低、市场缺乏流动性等因素,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对港股上市抱有偏见,但今年市场风向显著转变 [2] - 投资机构态度变化明显,例如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从反对港股上市转变为认为"有好的资产,去港股上市也是不错的选择" [2] - 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中国科技公司以技术和市场应用的突破,改变了外资对中国创新的认知,助力港股市场估值提升 [3] 新股表现及机构收益 - 2025年以来,27家港股IPO公司中有7家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约为25.9%,处于2017年以来低点 [4] - 部分新股表现火爆,如映恩生物上市首日上涨116.7%,蜜雪集团上市首日大涨43.2% [4] - 上市企业背后的投资机构持股价值约为1160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的约514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约125% [4] 活跃投资机构及高回报案例 - 红杉中国、云锋基金、美团龙珠在股权投资领域较为活跃,红杉中国2025年已收获古茗、维昇药业-B、手回集团3个IPO [5] - 博裕资本、高瓴资本积极参与企业IPO基石投资阶段,参与了蜜雪集团、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企业的基石投资 [5] - 高投集团参投派格生物医药-B,回报倍数达26.26倍,为2025年以来投资机构收益最高的一笔出资 [5] - 飞马旅、中新创投、钟鼎资本等机构在脑动极光-B、映恩生物-B、博雷顿等企业的回报均超过18倍 [6]
金石资本集团:2025年度净亏损611.3万港元
快讯· 2025-06-27 19:10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财年净投资收益为6.3万港元,其他收入为5000港元 [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617万港元,导致经营亏损610.2万港元 [1] - 财务成本为1.1万港元,除税前亏损611.3万港元 [1] - 本年度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611.3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0.03港元 [1] 财务状况 - 流动资产总值为1253.7万港元,流动负债总值为575.2万港元 [1] - 流动资产净值及资产净值为678.5万港元 [1]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派付任何股息 [1]
雅戈尔41.75亿元抛售金融资产 投资业务年赚22亿元占净利97.7%
长江商报· 2025-06-27 07:32
金融资产出售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23日累计出售中信股份、中信银行、博迁新材、上美股份等金融资产,成交金额达41.75亿元,占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0.13% [1] - 2024年公司减持或退出三亚长浙等财务投资项目,收回现金17.96亿元,投资业务实现净利润22.09亿元,同比增长5.43%,占公司全部净利润的97.7% [2] - 2024年公司出售中信银行、博迁新材、中际联合、百隆东方、上美股份等股票,合计金额6.22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88亿元,同比增长3.19%,净利润27.67亿元,同比下降19.41%,扣非净利润27.03亿元,同比下降15.13% [1] - 自2021年以来公司净利润连续四年下降,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7.95亿元,同比下降15.6%,净利润8.03亿元,同比下降13.33% [3] 投资业务 - 截至2024年末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规模达113.88亿元,其中股票投资规模88.29亿元 [2] - 2024年公司持有中信股份、中信银行、上美股份等H股及博迁新材、中际联合、百隆东方等A股股票 [2] - 2024年中信股份股票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4.33亿元,博迁新材1.13亿元,上美股份6599.48万元 [2] - 2024年公司投资收益合计29.54亿元,同比下降5.4%,其中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23.36亿元,同比增长6.12% [2] 主营业务 - 2024年时尚板块营业收入67.99亿元,同比下降6.94%,净利润4.31亿元,同比下降43.9% [3] - 主品牌YOUNGOR 2024年营业收入51.87亿元,占时尚板块营收的90.46% [3] - 2024年地产业务预售收入33.31亿元,同比下降69.03%,结转收入74.71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73.23% [3]
持仓暴增90倍!外资借道ETF疯狂押注新台币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6:43
外资投机新台币行为 - 中国台湾"中央银行"要求外国投资者退出通过ETF进行的新台币投机性押注 并已要求相关资金立即撤出[1] - 外国投资者采用同时买入台股ETF和反向ETF的策略 通过反向ETF从市场下跌中获利并押注新台币升值[1] - 外资持有台湾最大反向股票ETF的份额激增至9.147亿股 比年初增长超过90倍[2] 新台币汇率表现 - 今年以来新台币兑美元汇率累计上涨12% 上月一度录得1980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2] - 新台币升值已开始威胁到该地区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和企业经营[2] - 周四新台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一度达到0.8% 年内涨幅领涨亚洲货币[5] 监管措施 - 根据2020年协议 外资持有单一反向ETF比例必须保持在30%以下[5] - 现行法规规定外资流入资金必须用于投资境内证券 固定收益产品投资不得超过资金流入量的30%[5] - 中国台湾货币当局对离岸投资者的直接约束力有限 主要通过"窗口指导"施加影响[5]
五大行AIC股权投资济南试点加速推进
齐鲁晚报· 2025-06-25 22:49
AIC基金试点推进情况 - AIC作为"国家队"耐心资本,能够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缺长钱"的问题,通过引导金融资本流向科技企业,为技术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新产业培育提供稳定的资本支持 [2] - 济南市将AIC股权投资试点作为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动基金组建方加快基金组建流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 [2] - 2024年10月25日,五大AIC与济南市正式签约,5只合作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 [3] - 2024年12月30日,中银AIC在济南起步区注册成立,基金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由中银资产及省市区共同出资设立 [3] - 2025年5月29日,建行AIC专项基金成功设立,规模1.22亿,拟专项投向济南市某国企混改项目 [3] - 截至目前,中银AIC、工银AIC、农银AIC基金以及建信AIC专项基金先后落地 [4] 项目储备与投资进展 - 围绕战略新兴领域,分行业遴选了195家具有股权融资需求的优质项目,形成投资项目库 [5] - 已有30余个项目被AIC列入重点拟投资清单,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领域 [5] - 其中15个项目完成尽职调查,10个项目完成立项审批,2个项目完成投资决策,预计7月初将实现首个项目投资落地 [5] 投融资对接活动 - 聚焦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常态化开展"一月一链"、"海右路演"等投融资对接活动 [6] - 截至目前,共举办7期面向AIC的路演及现场考察活动,推动40余家企业与AIC进行现场交流 [6]
近一年累计套现近42亿元,雅戈尔连续出售金融资产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6-25 17:25
金融资产出售 - 公司在近一年中连续出售中信股份、中信银行、博迁新材、上美股份等金融资产,累计成交金额为41.75亿元,占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0.13% [1] - 公司自1999年起涉足金融投资,曾投资中信证券、广博股份、宜科科技、宁波银行等 [1] - 2007年至2021年期间多次通过减持金融资产获益,如2007年出售中信证券股份4506.56万股实现投资收益16.51亿元,2009年减持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金马股份获益约18.6亿元 [1] - 2024年投资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22.09亿元,占总利润比重约八成 [1] 回归服装主业战略 - 2020年前后公司提出回归服装主业战略,2023年底正式宣布聚焦时尚领域,并将公司名称由雅戈尔集团变更为雅戈尔时尚 [2] - 为拓展时尚板块,2021年收购美国潮牌UNDEFEATED 40%股权并投资挪威户外品牌Helly Hansen,2024年12月以74亿元收购银泰百货100%股权,2025年初收购法国奢侈童装品牌BONPOINT [2]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净利润27.67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跌超40亿元,已连续四年下滑 [2] - 2024年时尚板块营收67.99亿元,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94%、43.90%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7.9亿元,同比下降15.6%,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下降13.3% [3] - 2025年一季度因完成BONPOINT交割,时尚板块营收微涨8.27%至19.9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2.70%至1.88亿元 [3]
变现40余亿金融资产,雅戈尔押注时尚能否破局?
第一财经· 2025-06-25 17:19
战略转型与金融资产处置 - 公司近一年累计出售中信股份、中信银行等金融资产成交金额达41.75亿元,占2024年末净资产的10.13% [1][3] - 减持的金融资产处于高位:中信股份区间涨幅48%(7.84港元至11.66港元/股),上美股份涨幅132%(34.37港元至79.8港元/股) [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持有金融资产账面价值88.29亿元,扣除已出售部分后仍有约46亿元减持空间 [8] 投资收益与业绩表现 - 2010年至今累计投资收益444.13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88.48% [1][10] - 2024年投资收益29.54亿元,占净利润106.76%,但净利润同比缩水至27.67亿元(较2020年下降近70%) [10][1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6%,净利润下降13.33%,延续颓势 [11] 核心业务困境 - 服装业务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3.9%,主力产品衬衫、西服销量分别下降14.69%和18.27% [1][11] - 地产业务预售收入同比下降69.03%至30.31亿元,净利润下滑73.23% [11][12] - 2021-2023年地产收入占比从48.98%降至44.31%,2024年无新推项目 [11] 时尚产业布局 - 半年内斥资超90亿元收购银泰百货(74亿元)和法国童装品牌Bonpoint(15.3亿元) [1][7] - 现有时尚版图涵盖MAYOR、UNDEFEATED、HELLY HANSEN等品牌,涉及滑雪、户外等多领域 [7] - 资金压力显现:2024年末流动负债243.8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仅77.34亿元 [7] 战略调整方向 - 股东大会授权管理层处置投资项目,明确聚焦核心主业并逐步退出财务性投资 [7] - 交易授权上限为净资产50%(208亿元)或净利润50%(13.84亿元),当前未达上限 [8] - 公司历史投资布局始于1993年,曾持有金融资产市值超200亿元 [10]
变现40余亿金融资产,雅戈尔押注时尚能否破局?
第一财经· 2025-06-25 16:09
核心业务表现 - 公司服装业务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3.9%,主力产品衬衫、西服销量分别减少14.69%和18.27% [1] - 地产业务预售收入骤降69.03%,2024年无新推项目,尾盘预售收入30.31亿元(订单口径) [10] - 公司净利润从2020年72.36亿元下滑至2024年27.67亿元,累计降幅近70% [9][10] 金融资产处置 - 近一年累计出售中信股份、中信银行等金融资产41.75亿元,占净资产10.13% [1][2] - 截至2024年末持有金融资产账面价值88.29亿元,扣除已出售部分仍有约46亿元减持空间 [7] - 中信股份期间涨幅达48%,上美股份区间涨幅132%,减持时点未披露 [4][5] 战略转型与收购 - 股东大会授权管理层调整投资结构,明确聚焦核心主业并逐步退出财务性投资 [6] - 半年内斥资超90亿元布局时尚产业,包括74亿元收购银泰百货、15.3亿元收购Bonpoint [1][6] - 时尚版图涵盖MAYOR、UNDEFEATED、HELLY HANSEN等品牌,涉及多领域 [6] 投资收益贡献 - 2010年至今累计投资收益444.13亿元,占同期净利润88.48% [1][8] - 2024年投资收益29.54亿元,占净利润106.76%,2021-2023年占比逐年上升至90.91% [8] - 金融资产市值曾超200亿元,中信股份期末账面价值85.28亿元 [3][8] 财务压力与流动性 - 截至2024年末流动负债243.8亿元,账面货币资金77.34亿元 [6] - 授权期内金融资产交易金额上限可达208亿元(净资产50%) [7] - 一季度营收27.95亿元(同比-15.6%),净利润8.03亿元(同比-13.33%) [10]
富达国际调查:45%亚太区投资者拟未来12个月增加股票投资 预期投资回报平均为6.5%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14:23
亚太区投资者股票配置意向 - 近半数(45%)亚太区投资者计划未来12个月增加股票投资 香港投资者偏好维持现有股票配置 四分之一香港受访者称今年减少投资 [1] - 减持美股的亚太区投资者中56%将资金转投本地市场 中国内地投资者转投比例达67% 香港投资者转投内地和香港市场的比例为73% [1] - 香港投资者中44%计划未来12个月维持股票配置 33%计划增加股票配置 38%有意增加定存配置 [2] 亚太区投资者资产配置偏好 - 股票(67%)为亚太区最受欢迎金融产品 其次为定期存款(60%)和保险(57%) [1] - 区内43%受访者年初至今增加储蓄 澳洲和中国内地投资者尤为显著 39%受访者今年增加投资 [1] - 信息科技行业为亚太区投资者未来12个月首选投资行业 本地股市为市场首选 [2] 亚太区投资回报表现 - 2025年以来亚太区投资者平均投资回报为3.2% 新加坡(3.4%) 中国内地(4.3%) 澳洲(5.8%)高于平均水平 香港回报率为2.4% [1] - 亚太区投资者预期未来12个月平均回报为6.5% 为年初至今回报的两倍多 香港(7.1%)和中国台湾省(7.2%)预期回报显著高于当前水平 [3] 美股配置变化 - 23%亚太区投资者年初至今减少美股配置 23%借市况调整增配美股 54%维持美股配置不变 [2] - 香港(37%)和中国台湾省(30%)投资者减配美股比例较高 澳洲(38%)和新加坡(31%)投资者偏向增持美股 [2] 市场情绪差异 - 39%亚太区投资者对股市前景乐观 澳洲(69%)和中国内地(50%)尤为乐观 23%预料股市下跌 香港(28%)和中国台湾省(32%)投资者较悲观 [2] - 64%香港投资者有意投资内地和香港市场 其次为美国(31%)及环球市场(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