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引导债市资金投向更多硬科技
经济日报· 2025-05-15 06:06
引长钱、促长投,做好硬科技的长跑搭档。此前科技创新类债券大多以中短期产品为主,较短的资金使 用周期与企业较长的研发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给部分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压力。此次政策明确支 持发行中长期债券,发行人可灵活选择发行方式和融资期限,创新设置债券条款,意在鼓励向科技企业 提供相对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更好适配科技创新领域资金使用特点和需求,推动债券市场资金做耐 心资本,与科技创新并肩长跑。 增信用、分风险,助力更多明日之星走向市场。一直以来,债权投资天然风险规避属性、外部增信手段 不足等短板,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在参与科创债时心存顾虑。此次政策对症下药,一方面创新信用评级体 系,信用评级机构可根据科技型企业及科技创新业务特点,合理设计专门的评级方法和评级符号,打破 了传统以资产、规模为重心的评级思路,提高评级的前瞻性和区分度;另一方面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 制,支持发展信用保护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违约互换合约、担保等业务,提升市场对科技型 企业的接受度,有效识别更多好苗子进行精准滴灌,助其脱颖而出。 备受关注的债券市场"科技板"迎来重要进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 科技创新债券 ...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 多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19:19
政策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 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提出多项重要举措[1] -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新增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引导投资机构加大投入并降低交易结算成本[2]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通知 明确鼓励债券市场资金"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以破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2]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全额减免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内成员以科技创新债券为标的的现券买卖交易手续费 减免期为2025年至2027年[2] - 科技部等七部门印发政策举措 明确健全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支持机制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并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2] 市场反应 - 截至5月8日已有36家企业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发行规模合计210亿元[4] - 14家企业开展注册申报 注册规模合计180亿元[4] - 百余家机构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5月9日的科技创新债券上线暨集中路演活动[4] 企业案例 - 科大讯飞发行规模8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高级副总裁段大为表示该债券灵活匹配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并为企业研发提供"债市引擎"[5] - 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行规模3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募集资金中不低于80%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主要投向先进制造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光子产业[5] - 西科控股常务副总经理李妍表示公司将依托债券市场与银行间金融工具联动 加速赋能硬科技生态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5] 行业影响 - 业内普遍认为政策"组合拳"切实降低了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成本 助力其在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和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轻装上阵"[3] -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 金融资本成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1]
科技部等七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快讯· 2025-05-14 15:40
金十数据5月14日讯,《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到,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领域项目融资特点,进一步理顺内部贷款开展机制,按照风险可控、合规透明、 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确定贷款价格和期限、考核激励要求等,支持科技发展。鼓励政策性银行坚守主 业,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在业务范围内支持科技创新。 科技部等七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
“反脆弱”系列专题之七:增量政策,如何“审时度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3 15:11
政策信号 - 4月中央政治局下旬提前开会,关注扩内需等政策,警惕外部风险,强调办好自己的事和“四稳”[1][13] - 国新办4月28日稳就业发布会聚焦稳内需、拓就业空间和支持民营经济[2][14] - 国新办5月7日稳市场发布会聚焦稳股市、楼市和强化科创金融支持[2][14] 增量政策调整 - 90天关税“暂缓期”利于政策落地和储备,预计6月抢出口效应消退[3][17][18] - 央行“全面降准+降息”压降银行成本,金融监管总局推八项增量政策[19] - 一季度广义财政收入同比-2.6%,支出同比5.6%,二季度关注增量资金节奏[4][22] 增量资金投向 - 一季度GDP同比5.4%,后续关注政策和关税谈判对新老结构的影响[28] - 若关税谈判顺利,政策或转向长期改革,促消费要为居民“减负”“增收”[5][31] - 稳投资方面,新基建或成增长点,传统基建开工落地也需重视[6] 其他政策跟踪 - 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会推出多项政策支持稳市场和民企科创[46] - 5月8日国新办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多部门表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50] - 财政部部长出席会议,强调深化区域财金合作和采取积极宏观政策[53][56]
抢抓战略机遇 扛牢使命责任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西安日报· 2025-05-12 11:23
原文链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抢抓战略机遇 扛牢使命责任 加快建设具有 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方红卫讲话 叶牛平主持 李婧出席 叶牛平强调,要准确把握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定位、新任务、新要求,实施关键性改 革、推动体制性重塑、实现标志性成果,在统筹区域科创力量上打开新局面,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实 现新突破,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开辟新路径,在重点产业链群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努力打造科技强国 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 会上,通报了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市科技局、市工信局、高新 区、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远诺技术转移有限 公司、陕西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作了交流发言。市级有关领导同志,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 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负责同志,部分驻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金融创投机构代 表参加。 5月9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 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决策部 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抢抓战 ...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24
中国经济抗压能力与增长前景 - 中国经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展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1] - "五一"假期消费数据反映人气旺、市面暖、活力足的假日经济图景 [1] - 主要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保持乐观预期 [1] 体制优势与战略部署 - 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通过重大战略部署加固经济韧性 [2] - 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部署赢得战略主动 [2] - 超大市场规模与强大生产能力优势相互促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 创新动能释放 - 2024年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5.7% [3] - DeepSeek等杭州"六小龙"代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 [3] - PCT国际专利、国际商标等知识产权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3] 营商环境优化 - 民营经济促进法推进治理法治化,确认民营经济主体权利 [4] - "亲清政商关系"构建初见成效,提升企业活力与政府效率 [4] - 通过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4] 企业家精神与微观基础 - 企业家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6] - 受制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6] - 企业微观层面的韧性构成宏观经济抗压能力基础 [6]
股债协同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股债协同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 ◎记者 张雪 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正通过股债协同机制解决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 求。 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围绕"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核心目标,系 统阐述了股债协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路径,并强调要"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重要着力 点",通过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与债券市场的产品创新,形成互补性金融支持网络,为科创企业提供全 方位、"接力式"的金融服务。 从股票市场看,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持续推进,制度包容性显著增强。吴清表示,近期将出台深化两大 板块改革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同 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这一改革方向旨在吸引更多"硬科技"和成长型创新企业上市,为新质生产力 提供直接融资平台。从过往来看,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将强化并购重组的市场 化导向,支持企业通过横向整合或纵向延伸实现技术升级。 数据显示,自去年"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深两市披露重组项目近1400单、同比增长40%,其中重大资 产重组超160单、同比 ...
世博会北京活动周落幕,两万余观众打卡别样“京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1 13:46
世博会北京活动周概况 -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北京活动周历时3天,举办10余场活动,吸引两万余观众现场参与[1] - 活动通过推介交流和展览展示向世界展示北京开放包容形象,促进双向交流合作[1] 文化展示与非遗推广 - 北京面人郎、哈氏风筝、御笔坊制笔三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吸引国际友人参与互动[3] - 御笔坊毛笔展示传统128道手工工序,获得美国游客和日本书法爱好者高度评价[5] - 中日16位书法家合作完成4幅以"和平、友好"为主题的作品,促进文化交流[5] 科技与文旅创新 - 全景中轴、数字中轴、人文中轴三大展区通过AI合影、沉浸式观影等形式展示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8] - 北京市文旅局全球首发"畅游通"方案,实现通信卡与银行卡两卡融合,为国际游客提供全场景服务[8] - 中国对日本等38国实行单向免签,54国240小时过境免签,一季度北京接待日本游客4万人次(同比+11.2%)[9] 商业合作与投资促进 - "投资北京 共赢未来"专场推介中关村政策、"两区"优势、昌平"两谷一园"及大兴中日示范区[11] - 北京市贸促会与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等签署4项合作协议,涉及科技、能源、旅游领域[12][14] - 东方航空、春秋航空分别与日本旅行社达成合作,优化赴京旅游服务[14]
苏州市委科技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
苏州日报· 2025-05-11 07:38
会议讨论了市委科技委2025年工作要点等文件。 相关市领导,市委科技委委员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要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筑牢重大科创平台支撑,建好用好"一区两中心"等高能级 平台,完善以创新绩效为核心的评估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布局 一批特色科创平台,攻坚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建好用好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 移转化中心、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 会议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技改投入,鼓励龙 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高质量组织实施全球"揭榜挂帅"项目。打造"企业+"科创矩阵,加快培育 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引进一批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 的重大项目。 会议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强化人才引育,抓紧落地落实人才新政,优化人才工作生活 综合环境,靶向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重量级科创团队。创新科技金融,推进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科技 金融国际合作发展试验区等试点示范项目,健全科技企业上市服务机制。健全激励制度,探索建立与市 场收益直接挂钩的配套奖补机制,营造鼓励创 ...
添彩全局 荆楚有为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5
产学研协同创新 - 湖北拥有132所高校、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资源全国前列 [1] - 武汉作为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持续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1] - 完善"企业出题—院所领题—联合答题—生产实践验题"的创新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 - 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再研发"产业生态闭环,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1] 制度型开放与外贸发展 - 2024年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127项制度创新成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 [2]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2%,强化国际物流枢纽功能 [2] - 对内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对外构建武汉航空枢纽实现全球物流吞吐 [2] - 推动优势企业海外布局,形成"采自全球,销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2] 区域协同与产业转型 - 武汉城市圈深化校企协同,宜荆荆恩城市圈发展绿色化工业 [2] - 襄十随神城市群推动汽车工业转型,释放内需增长潜力 [2] - 创新消费激励机制,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打造湖北特色文化口碑 [2]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