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指数

搜索文档
科创板指数达32条 约200万投资者参与配置
第一财经· 2025-08-11 22:00
在业内看来,今年科创板相关指数的上行行情,意味着资本市场"科特估"逻辑逐步深化,"改革、创 新、出海、并购"多线并进发展,为科技资产定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估值锚。 2025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不俗,其中科创板成为此轮科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 截至2025年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51%,领先于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 数。科创综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在近期创出去年"9·24"以来的新高点,科创AI、科创芯片指 数自"9·24"以来累计涨幅分别为109.25%和95.98%。 有机构人士认为,科创板"硬科技"企业的行业定位与高成长潜力,为此轮科技股上扬行情提供了重要支 撑。以AI领域为例,随着国产大模型DeepSeek取得颠覆性突破,带动AI资本支出显著增长,国产算力 芯片、光芯片、软件应用等细分领域呈现高景气度,估值提升。 另外,科创板创新药企的股价表现也成为今年科技股行情中的一大亮点。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至8 月11日,科创新药指数累计涨幅达到75.19%,是上证生物医药指数年内涨幅的3倍多。 上述机构人士称,科创板创新药企扎实的研发管线储备、行业首创性的技术 ...
科创板指数达32条,约200万投资者参与配置
第一财经· 2025-08-11 20:34
其中,在科创板开板六周年之际,科创板"1+6"改革举措出台,设置科创成长层,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 型企业上市,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投资标的。 当前已进入科创成长层的32家企业,7月日均换手率均值较2024年的均值提升约54%,高于非成长层公 司的提升幅度。 此外,今年发布的多条科创板指数契合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特征,成为投资者锚定科技创新风口、抢占产 业升级先机的重要投资渠道。 今年以来,科创板相关指数涨势不俗。 2025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不俗,其中科创板成为此轮科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 截至2025年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51%,领先于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 数。科创综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在近期创出去年"9・24"以来的新高点,科创AI、科创芯片指 数自"9・24"以来累计涨幅分别为109.25%和95.98%。 有机构人士认为,科创板"硬科技"企业的行业定位与高成长潜力,为此轮科技股上扬行情提供了重要支 撑。以AI领域为例,随着国产大模型DeepSeek取得颠覆性突破,带动AI资本支出显著增长,国产算力 芯片、光芯片、软件应用等细分领域呈现高景气度,估值提升。 ...
科创板ETF产品数量和规模双突破 有效引导金融“活水”浇灌“硬科技”
证券日报· 2025-06-18 00:13
科创板指数与ETF发展 - 汇添富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为市场提供精准锚定新材料领域的投资工具 [1] - "科创板八条"政策推动下 科创板ETF产品数量和规模双突破 新增57只ETF 总数达88只 总规模超2500亿元 较政策前增长近60% [1][4] - 科创板指数体系加速扩容 新增13条指数 总数达29条 形成宽基、行业主题、区域主题、策略指数等多元化结构 [2][3] 产品生态与市场参与 - 科创板宽基ETF规模超2000亿元 覆盖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 形成完整产品链 [5] - 行业主题ETF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芯片设计等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 基金公司参与主体达27家 较政策前增加13家 [4][5] - 人工智能ETF规模较发行时增长超3倍 为相关企业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6] 政策与制度优化 - 上交所制定《指数业务三年行动方案》 修订科创板100和200指数编制规则 将新股纳入时间延长至上市超12个月 [3] - 推动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 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和盘后交易机制 引导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7] - 专家建议优化指数编制规则 推动ETF互联互通 加强投资者教育 构建券商、基金与指数机构协同生态 [7] 市场影响与未来方向 - 形成"指数扩容—资金流入—企业发展—指数优化"的良性循环 赋能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成长 [6] - 上交所将持续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体系 提供多样化配置工具 引导创新资本向科技产业集聚 [5][7] - 科创板已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 全方位多层次产品生态初步形成 [4][5]
“硬科技”成色更突出 并购重组活力迸发 产品持续“上新” 三大趋势折射科创板改革新气象
中国证券报· 2025-06-17 04:20
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旨在深化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突出科创板"硬科技"定位[1] - 政策实施一年来,配套措施逐步见效,科创板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1] - 改革持续释放信号,未来将一体推进发行承销、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深化,增强包容性和适应性[1][7] "硬科技"企业支持 - 科创板已接纳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及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首次盈利并"摘U"[2] - 第五套上市标准设计体现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有望解决优质科创企业融资难题[2] - 政策明确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提升科创板包容性[2] 发行承销制度创新 - 科创板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减少高价报价冲动,规范新股定价秩序[3] 并购重组活力 - 政策支持提高估值包容性、收购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及主业吸收合并,涌现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思瑞浦并购创芯微等标志性案例[4] - 科创板首单"A控H"、"H控A"、全面要约收购等案例频出,推动产业链纵向整合[4] - 政策红利为科创企业并购重组提供灵活资金支持、包容制度环境和清晰市场预期[5] 产品体系创新 - 科创板指数增至29条,包括国新科创国企、科创综指等13条新指数[6] - "硬科技"主题ETF持续扩容,成为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的重要工具[6] - ETF产品体系完善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后续将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及盘后交易机制[6] 改革深化方向 - 上交所表示将扎实推进"科创板八条"落地,深化发行承销、股债融资等制度改革,系统性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质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