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板指数
icon
搜索文档
落实科创板改革“1+6”政策 上交所召开投资端机构宣介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5:47
近日,上交所面向资本市场投资端机构组织召开科创板改革"1+6"政策专题宣介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 科创板"1+6"政策,推动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着力打造与科技创新发展需求高度适配的资本 市场服务体系。 包括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在内20余家市场机构的代表近百人参会,市场 各方对科创板一系列改革举措高度认同,并积极响应。 下一步,上交所将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全方位多层次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和政策宣贯,凝聚市 场共识,认真落实相关政策部署,继续推动科创板各项改革措施走深走实,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创新 发展的资本市场生态,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与会机构认为,科创板指数产品日益成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的重要渠道,在助力保险、银行等中长 期资金入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吸引资金流入"硬科技"企业。目前,科创板已成为A股指数化投 资比例最高的板块,占科创板整体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达8.3%。 随着科创板投资端改革持续深化,科创板指数品种和ETF品类持续丰富,科创板宽基指数产品常态化注 册机制等举措陆续落地。数据显示,自"科创板八条"发 ...
科创板ETF产品数量和规模双突破 有效引导金融“活水”浇灌“硬科技”
证券日报· 2025-06-18 00:13
6月16日,汇添富上证科创板新材料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 称"上交所")挂牌上市交易。这一产品的顺利上市,为市场开辟了精准锚定新材料领域的专业化投资新 路径。 这也正是对《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 条")政策要求的生动实践。2024年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持续丰富科 创板指数品种""优化科创板宽基指数产品常态化注册机制"等核心举措,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 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科创板八条"实施以来,资本市场投资工具矩阵加速完善,科创板ETF产品数量和规模实现双突破,有 效引导金融"活水"流向"硬科技"领域。据上交所官网数据统计,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截至6月17 日,已新增57只科创板ETF上市,沪市科创板ETF总数达88只,产品总规模超2500亿元。 展望未来,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动科创板改革走深走实,持续加强与市场各方的沟通交 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凝聚合力,推动指数化投资生态向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方向迈进,为资本市 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科创板指数持续"上 ...
“硬科技”成色更突出 并购重组活力迸发 产品持续“上新” 三大趋势折射科创板改革新气象
中国证券报· 2025-06-17 04:20
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旨在深化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突出科创板"硬科技"定位[1] - 政策实施一年来,配套措施逐步见效,科创板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1] - 改革持续释放信号,未来将一体推进发行承销、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深化,增强包容性和适应性[1][7] "硬科技"企业支持 - 科创板已接纳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及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首次盈利并"摘U"[2] - 第五套上市标准设计体现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有望解决优质科创企业融资难题[2] - 政策明确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提升科创板包容性[2] 发行承销制度创新 - 科创板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减少高价报价冲动,规范新股定价秩序[3] 并购重组活力 - 政策支持提高估值包容性、收购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及主业吸收合并,涌现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思瑞浦并购创芯微等标志性案例[4] - 科创板首单"A控H"、"H控A"、全面要约收购等案例频出,推动产业链纵向整合[4] - 政策红利为科创企业并购重组提供灵活资金支持、包容制度环境和清晰市场预期[5] 产品体系创新 - 科创板指数增至29条,包括国新科创国企、科创综指等13条新指数[6] - "硬科技"主题ETF持续扩容,成为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的重要工具[6] - ETF产品体系完善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后续将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及盘后交易机制[6] 改革深化方向 - 上交所表示将扎实推进"科创板八条"落地,深化发行承销、股债融资等制度改革,系统性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质效[7]
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苑多然:进一步充分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功能
证券日报网· 2025-06-15 18:10
上交所大力推动科创板改革落地见效,进一步增强对科技创新包容性、适配性。6月19日,《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 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将正式迎来发布一周年。 本报讯 (记者毛艺融)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苑多然6月14日在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大会上表示,面向 未来,资本市场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制度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上交所股票市场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提供强大资本支持。苑多然介绍,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效应不断放大,在服 务"硬科技"企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上交所主板积极发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 阵地作用,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研发投入规模超9000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四成。 其次,深化科创债产品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大力支持相关市场主体用好科创债,全面做好市场服务、融资审核、投融对 接、舆论宣传等各方面保障工作,提升服务效能,引导社会资金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再次,加大基金市场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持续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体系和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资产 ...
胡继晔:推动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协同创新,助力家庭养老金融健康发展 | 养老金融健康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2 18:15
2024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95.59万亿元,其中银行业444.57万亿,证券业15.11万亿,保险业35.91万 亿,可以看出银行业占据总体金融业的89.7%,"银行独大"是中国金融业的常态。 从货币情况来看,2024年末我国的广义货币M2为313.53万亿元,其中定期存款高达246.4万亿元。相对美国而 言,如图所示,2007-2024年间中国GDP增速远超美国,但股市表现截然相反,标普500涨幅显著,而上证综 指长期低迷。美国资本市场以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导,规模庞大且半数资金配置股市,形成稳定基石; 而中国以散户为主,市场大幅波动。 从2024年M2/GDP数据可以进一步印证中美两国的差距:中国高达2.27,主要是因为定期储蓄(M2的主体) 高企,而美国仅0.71;但如果加上归属个人的私人养老金,美国则与中国持平。这表明中国是储蓄养老为 主,而美国以投资养老为主。在很多领域,中国都在快速追赶甚至超越美国的今天,图中两国宏观经济(以 GDP为代表)和资本市场(以上证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巨大差距表明:中国养老金融发展亟需壮 大养老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作为长期资本,通过长钱长投来推动我国资 ...
科创时代:科创板系列指数总览
Morningstar晨星· 2025-03-12 17:39
导语 随着国家政策层面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扶持,科创板在2019年6月13日正式开版,投资市 场更添新力军。虽然科创板和老前辈创业板的设立目的都是为了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但两者在上市条件的设置上有所区别,例如创业板对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有不 同程度的要求,但科创板允许在营收和利润上相对较弱、但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前来上 市。从上市条件看,科创板对于萌芽期的企业给予了更高的容纳度。这种上市条件的差 异化,使得科创板与创业板形成了互补和梯度,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标 的。 随着指数投资日益发展,指数基金产品的宽度和深度日渐丰富,投资者可以选择通过指数基金 来参与到科创板的投资。 自打科创板2019年设立以来,中证指数公司围绕科创板,发行了包 括科创综指、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四只具有代表性的指数。 这几只指数存在哪些差 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科创板系列指数的特点。 首先,四只指数都采取了市值加权的构建方式。 科创综指 全称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正如指 数名称所示,指数选取科创板上市的除了实施风险警示的所有股票作为样本来构建投资组合。 科创50 全称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 ...
科创时代:科创板系列指数总览
Morningstar晨星· 2025-03-12 17:39
科创板设立背景与定位 - 科创板于2019年6月13日设立,旨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与创业板形成互补关系 [1] - 科创板上市条件更宽松,允许营收和利润较弱但技术优势突出的企业上市,对萌芽期企业容纳度更高 [1] - 科创板与创业板形成梯度差异,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 [1] 科创板系列指数构成 - 四只主要指数均采用市值加权构建方式:科创综指(全样本)、科创50(前50大市值)、科创100(中市值51-150)、科创200(小市值151-350) [2] - 平均自由流通市值差异显著:科创综指55亿元、科创50为278亿元(中盘)、科创100为75亿元(小盘)、科创200为32亿元(微盘) [3] - 指数样本覆盖范围形成分层:科创50代表头部企业,科创100和科创200分别覆盖中后段及尾部企业 [2][3] 行业分布特征 - 四只指数前五大行业高度重合,均包含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体现新兴成长风格 [4] - 行业集中度分化:科创50电子行业占比达64%,科创综指44%,科创100和科创200分别为36%和34% [4] - 相比宽基指数(如上证50、沪深300),科创板系列指数行业集中度显著更高 [4] 财务与风险特征 - 科创板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增长率波动幅度大于沪深300,显示更高的业绩波动性 [10] - 指数设置风险控制措施:单股权重≤10%,前五大股票权重合计≤40% [10] - 75只科创板指数基金中,61%(46只)采用低费率结构(管理费0.15%+托管费0.05%) [12] 投资工具与选择 - 指数基金成为参与科创板投资的主要工具,产品数量达75只 [12] - 费率差异明显:部分基金(29只)管理费0.3%-0.5%,托管费0.05%-0.1% [12] - 科创板指数产品覆盖全市值风格,但需注意其高风险属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