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植业
icon
搜索文档
(走进中国乡村)辽宁盘锦稻香蟹肥迎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7:07
农业生产与丰收情况 - 盘锦水稻迎来丰收年,亩产量相比往年有显著增加 [1] - 盘锦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 [3] - 红海滩景区408亩稻田总产量达到44.88万斤 [5] 稻蟹共生模式 - 盘锦是中国稻田养蟹技术发源地,形成稻蟹共生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3][4] - 盘锦中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种植33000亩水稻,全部采用稻蟹共生模式 [5] - 蟹田小爽合作社春天每亩投10斤扣蟹,秋天可产出30斤成蟹,河蟹质量好产量高 [4] 销售与市场表现 - 2025年盘锦新米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运通农场直播间新米上市一周多销量达800余万斤 [3] - 蟹田小爽合作社在“十一”假期河蟹供不应求,最多时一天网上销售约1000单 [4] - 线上线下盘锦新米与河蟹订单持续火爆 [5] 产业升级与品牌价值 - 盘锦大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海滩1号”大米被评为首批“辽宁优品” [3] - 盘锦向产业升级发展,红海滩国家水稻公园的巨幅稻田画吸引大量游客,通过旅游体验提升品牌价值 [5] - “1955国营农场”结合水稻种植、科技展示和怀旧体验,带动旅游、研学及农产品销售 [5]
机械化助力秋粮加速归仓 各地加快农业生产共绘神州大地好“丰”景
央视网· 2025-10-22 16:44
秋季农业生产进度 - 各地加快秋季农业生产进度,秋收稳步推进,多措并举保丰收 [1] 水稻收割情况 - 辽宁省盘锦市166万亩水稻进入秋收高峰期,借助机械化力量加速归仓 [2][4] - 当地抢抓晴好天气与时间赛跑,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秋收工作 [4] - 湖南省1900多万亩晚稻已陆续开镰收割,预计11月初收割完毕 [5][7] - 湖南农户抢抓降雨间歇组织抢收,稻谷运往烘干中心24小时作业以确保及时烘干入库 [8] 玉米抢收进展 -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农业部门引导农户抢抓晴好天气,以机械化作业加快推进58万亩玉米抢收 [9] - 新绛县烘干设备全面启动,为收获后的玉米提供及时烘干处理,防止粮食霉变 [11] 特色作物藜麦产业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1.56万亩藜麦迎来收获,当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12] - 当地采取藜麦多品种繁育并筛选良种推广,产业链完整使加工转化率超过65% [15] - 藜麦产品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家 [15]
种植业板块10月22日跌0.98%,神农种业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6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22 16:19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22日种植业板块整体下跌0.98%,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07%,深证成指下跌0.62%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博闻科技上涨0.48%领涨,新农开发上涨0.43%,新赛股份平盘,其余多数个股下跌 [1] - 神农种业下跌3.19%领跌板块,海南橡胶下跌2.68%,秋乐种业下跌2.67% [2] 个股交易情况 - 成交量方面,神农种业成交86.77万手最为活跃,亚盛集团成交31.47万手,众兴菌业成交40.33万手 [1][2] - 成交额方面,众兴菌业成交4.50亿元居首,神农种业成交4.00亿元,北大荒成交2.32亿元 [2] - 跌幅较大的个股包括神农种业(-3.19%)、海南橡胶(-2.68%)、秋乐种业(-2.67%)和宏辉果蔬(-2.60%) [2] 板块资金流向 - 种植业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1.62亿元,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入3847.62万元和1.23亿元 [2] - 众兴菌业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2644.40万元,主力净占比5.88%,是板块内唯一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 [3] - 主力资金净流出较大的个股包括农发种业(-539.56万元)、诺普信(-493.34万元)和博闻科技(-412.34万元) [3] - 博闻科技主力净流出占比达-14.23%,苏垦农发主力净流出占比为-7.33%,显示资金流出压力较大 [3]
一根甘蔗的两条“共富路”
杭州日报· 2025-10-22 10:40
运河街道杭南村"共富甘蔗园" "卖甘蔗咯,正宗'上湖青',好吃得很……"这几天,在临平区运河街道荷禹路与运溪路的交叉口, 杭南村"甘蔗小集市"热闹开张。村民们带着今年收获的第一批甘蔗在这里摆摊吆喝,吸引了不少过往路 人驻足购买。 村民们售卖的"上湖青"并不是普通甘蔗,而是运河特产的青皮果蔗,也叫"上河青",在南宋时曾被 列为贡品,是杭南一带的传统经济作物。很多村民从祖辈就开始种植这种甘蔗,摊主沈凤娣就是其中之 一。 "我自己种甘蔗有40多年了,种子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每年挑最好的甘蔗留种,品质才有保证。"摊 主沈凤娣介绍,相比外地甘蔗,"上湖青"个矮,相貌不太讨人喜欢,但它皮薄肉脆、汁水足、味道鲜 甜。只有吃过它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美味。沈凤娣坦言,目前甘蔗的甜度尚未达到巅峰,等到11月 初,糖分充分积累,那时的"上湖青"将更加清甜可口。 曙光村村民忙着收割甘蔗 秋风渐起,甘蔗的清甜润在舌尖,更沁入村民心间。这份甜蜜,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新时代乡 村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的共富答案。 在杭州的临平运河街道与萧山党湾镇,一根根青皮或紫皮的甘蔗,正从村民的自留地走向更广阔的 市场,从零散种植发展为"甜蜜产业"。它们有的 ...
握紧信用“金钥匙” 解锁乡村发展新动能
金融时报· 2025-10-22 10:10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的战略指导 - 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持续深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涵盖机制建设、数据治理、配套支持、科技赋能在内的征信惠农体系 [1] - 秉持“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稳步推进、深化应用”的工作思路,牵头推进省级政府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江苏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2] - 出台《关于加强县域金融服务与管理全覆盖的指导意见》,引导地市分行与县域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明确市县农信体系建设沟通协调机制 [2] - 引导13个设区地市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构建“部门联动+市县联动+系统联动”的纵横联动工作机制和“政府部门+基层组织+金融机构”三位一体信息共享机制 [2] 地方分行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 江南农商银行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创新的“常农分”进行精准评分,为江苏常州市新南葡萄合作社提供120万元贷款支持 [1] - 中国人民银行泰州市分行推行农信体系建设共建共享“一盘棋”,通过“农村经济主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统一归集和常态更新,指导金融机构创新“信农e贷”“蟹农贷”等系列信贷产品 [3] - 泰州市累计发放贷款49.7亿元,信用贷款笔数占比达56.4%,节约涉农主体融资成本超3400万元 [3] - 中国人民银行淮安市分行创新搭建农村金融征信子平台,开发移动端农信“一键通”核心功能,包括“新农主体一键找”、“融资服务一键贷”等 [4] - 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分行引入DeepSeek大模型技术升级“信用惠农融资服务”平台和“连新农E贷”平台,构建“信用重建+精准纾困”的金融支持模式 [4] - 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分行在宝应地区以“网格化+阳光信贷”模式开展整村预授信,整村授信覆盖率达100%,为13.78万户信用户授信162.13亿元 [5] - 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打造“红色阵地+征信宣传”融合场景,累计举办红色村镇征信宣传活动315场,覆盖群众2.17万人次 [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成果 - 牵头制定《南京地区信用户、村、镇评定应用工作方案》,实现542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5.19万农户“三信”评定工作拉网式全覆盖 [5] - 截至2025年9月末,江苏省已有423个乡镇荣获信用乡镇称号,8562个行政村被评为信用村,开展信用评定的农户达1252.21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63万户 [7] - 借助部门间数据共享和“铁脚板+网格化”数据采集模式,江苏省内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持续完善 [7]
常州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农业绿色发展在线监测平台
新华日报· 2025-10-22 07:15
农业绿色发展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在江苏省率先建成并运行农业绿色发展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布设自动化监测点对种植业退水、池塘养殖塘水和尾水、畜禽养殖场雨水水质进行常态化数据采集 [1] - 系统监测指标包括总氮、总磷、pH值和悬浮物,数据可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同步接收,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 [1] - 目前全市已接入38个在线监测站,包括21个水产养殖塘水监测站、8个池塘尾水监测站、6个种植业退水监测站和3个畜禽养殖场雨水水质监测站 [1] 系统应用效益与监管作用 - 在线监测系统使养殖户能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并调节关键指标,减少了鱼病发生和鱼药使用,在保障水体健康的同时提高了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 [1] - 自2023年6月1日江苏省实施《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后,常州将池塘养殖尾水在线监测纳入日常监管,水质达标方可申报排放,系统提高了监管效率并实现无人值守的预警处置 [2] - 系统对畜禽养殖场雨水排口水质进行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确保污雨分流,预防污水通过雨水管道外排的风险 [3] 政策协同与未来规划 - 根据《江苏省重点区域农田退水治理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常州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并试点在线监测农田退水水质,为优化建设成效和预防汛期污染提供数据支撑 [2] - 2024年计划扩大试点范围,新增12个在线监测点位,加强数据统计分析与风险预警,集成“风险一张图”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助力“美丽河湖”建设 [3]
良机良种,农户增收底气足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39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仁怀市与茅台集团合作推广小型农机具以解决山地地形导致的土地碎片化问题,农机替代了60%到70%的重体力劳动[1] - 机械化作业使每亩人工成本降低30%至50%,折合约300元人民币,显著促进了高粱规模化经营[1] - 当地已统筹配备94台收割机、42台拖拉机、84台烘干机及27台精选机,形成从收割、转运到烘干、精选的全链条机械化作业体系,茅台有机高粱基地拥有超过9.2万台农机覆盖全生产周期[1] - 农机应用提升了播种、耕作和收割的质量与效率,为后期作物生长打下基础,并使曾经繁重的劳作实现单人完成,效率提升带动产量和收入增长[2] 种子技术与产业安全 - 红缨子高粱品种通过全国首批种子认证,种源纳入国家体系,加强了酱酒核心原料的自主可控性并降低对外依存度[2] - 最新发布的第七代高粱种"红缨子519"实现多项技术突破,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低至210.10厘米,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2] - 育种技术突破带来诸多好处,包括缩短生育期可实现早收早种以进行轮作增收,以及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以更好适配机械化收割[2] 种植推广与经济效益 - 科技助力吸引更多农户种植高粱,例如喜头镇中心村农户王满在4年间将种植面积扩大至300亩,仅此项年收入就达60多万元人民币[2] - 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在10多个省份推广种植超过3000万亩,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带动850万人次农户增收[3] - 农业机械化效率提升和收入增加使得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2]
贵州仁怀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良机良种,农户增收底气足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42
农业机械化升级 - 仁怀市与茅台集团合作推广小型农机具以解决山地适配难题,农机替代了六到七成的重体力劳动 [1] - 机械化使每亩人工成本降低30%—50%,折合约300元,显著促进高粱规模化经营 [1] - 仁怀市统筹配备94台收割机、42台拖拉机、84台烘干机及27台精选机,形成全链条机械化作业体系 [1] - 茅台有机高粱基地拥有9.2万余台农机,覆盖红缨子高粱耕种管收全周期 [1] - 机播效率更高,机耕土壤更细更松,机收深度一致间距均匀,为作物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2] - 茅坡村采购一体化烘干设备,一批次可烘干50吨高粱 [2] 种子技术与育种突破 - 红缨子品种通过全国首批种子认证,种源纳入国家体系,加强中国酱酒核心原料自主可控性并降低对外依存度 [2] - 最新发布的"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低至210.10厘米,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 [2] - 生育期缩短可实现早收早种,农户可通过轮作蔬菜油菜等作物进一步增收 [2] - 株高更矮使抗倒伏能力更强,更好适配机械化收割 [2] 产业规模与农户效益 - 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在10多个省份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850万人次农户增收 [3] - 农户王满在4年间将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仅此项年收入就达60多万元 [2] - 效率提升使产量和收入增加,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务农 [2]
四川202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5%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倍
证券时报网· 2025-10-21 21:22
总体经济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32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1]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7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966.4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28377.1亿元,增长6% [1] -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1] 农业经济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57.7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1] - 种植业产值5410.2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经济作物对种植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7% [2] - 牧业产值1967.3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生猪和牛出栏量分别增长1.2%和2.5% [2] - 实施"1+1+8"建圈强链工程,目标打造万亿级畜牧产业、五千亿级粮油产业及8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矩阵 [1] 工业经济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延续3个季度以来7%以上的较快增长态势 [2] - 全省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5个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85.4% [2]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6%,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比上年全年加快8.8个百分点 [3] 重点行业与产品 - 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14.9%、13.1%、12.8%,四个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 [3] - 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7倍、1.2倍、0.55倍 [3]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1.6%和20.2% [3] - 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50%、48.1%、41.8% [3]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1] - 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8%,增速较上半年加快5.3个百分点,其中8月和9月当月分别增长21.2%和28.3% [4]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4.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3% [4] - 汽车、通讯器材、家用电器三类主要的以旧换新商品零售额合计增长12.2%,拉动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4.2个百分点 [4]
一万斤玉米换不来一部苹果手机,土地还要不要种?
虎嗅APP· 2025-10-21 17:24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局限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4%,在北方平原地区如山东,该比率高达91.7% [7] - 农业机械能力受地形和天气限制,常规轮式收割机在持续降雨导致的泥泞土地中无法作业 [7] - 更高级的履带式收割机因成本较高,尚未在广大乡村地区普及 [7] 异常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2024年10月北方玉米收获季遭遇持续连阴雨天气,导致玉米被雨水浸泡并发霉 [4][7] - 异常降雨使得机械化收割无法进行,农民需人工抢收,甚至出现需用船或大盆在地里运输玉米的情况 [7][8] - 阴雨天气不仅影响玉米收获,也给后续的小麦播种带来严峻挑战 [31] 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 玉米市场价格低迷,一斤玉米售价不到一元人民币,一万斤玉米的销售收入换不了一部苹果手机 [26] - 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持续上升,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及农机社会化服务 [26] - 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主体,会核算机会成本,将劳动力配置到回报更高的非农产业 [26] 农村劳动力结构与土地经营困境 - 农村劳动力外流和老龄化问题突出,村庄中主要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 [27] - 在需要大量人工介入的意外天气状况下,现有劳动力结构难以应对抢收压力 [27] - 存在土地流转困境,一方面村里缺乏愿意承接土地的经营者,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因期待土地被征用获得补偿而不愿出租,导致土地闲置 [28][29] 政府应对措施与资金支持 - 多部门下拨近5亿元资金,用于受灾地区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及农田排涝等防灾救灾工作 [31] - 以中国玉米播种面积6.71亿亩计算,5亿元资金平均到每亩土地不足一元,按户均10亩地计算,每户获得支持不足十元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