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ST岭南: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度第十六次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23 19:14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86,183.66万元,同比下滑59.55% [3]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432.98万元,亏损规模较2023年有所减少 [3] - 2025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2,345.67万元,同比下滑77.8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39.73万元,亏损规模减少26.36% [3] - 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持续下滑,存在流动性压力 [2] 债券违约与信用风险 - "岭南转债"无法按期兑付本息,信用等级被下调至C [2] - 逾期事项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诉讼、仲裁、银行账户冻结等风险,进一步加剧资金紧张 [2][4] - 公司债务逾期可能触发退市风险,影响资本市场声誉和股票价格 [2] 增信计划与资产质押风险 - 公司以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为"岭南转债"提供质押担保,但担保资产可变现价值存在不确定性 [4] - 募投项目公司应收账款和股权质押尚未完成前置审批程序,且质押价值存在重叠 [5] - 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股权资产无公开市场参考价值,担保行为可能被撤销 [5] 诉讼与法律风险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决诉讼251件,诉讼标的294,640.46万元 [6] - 截至2025年5月9日,新增诉讼、仲裁涉案金额合计约17,413.36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6.36% [6] - 公司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起诉,涉案金额10,002万元,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7] 受托管理人履职情况 - 广发证券自2024年7月3日起担任"岭南转债"受托管理人,持续关注违约风险及其他重大事项 [7] - 受托管理人已督促发行人及时披露信息,并与债券持有人保持沟通 [8]
西湖区升级全域文旅版图
杭州日报· 2025-05-23 10:41
文旅活动推广 - 西湖区以"北纬30°派对 解锁西湖B面"为主题举办2025年文旅系列推广活动,通过艺术、科技、市集、演艺等多元形式展现创新活力与文化魅力 [1] - 活动发布现象级文旅新业态、十大线路及年度重大文旅活动,以全新消费场景升级全域文旅版图 [1] - 从全年时间维度挖掘四季特色,针对亲子、青年、养宠群体打造涵盖艺术疗愈、传统文化、户外运动等主题的旅游线路 [1]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同步发布"5·19惠民政策",包含景区优惠、文旅和体育产业政策、文旅权益卡等举措,支持文旅企业并提供游客门票优惠 [1] - 西湖区持续以政策创新释放产业动能,以惠民举措传递城市温度,以多元产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1] 年轻化营销与消费升级 - 创新推出"高校文旅星推官"计划,吸引高校学子通过新媒体创作、活动策划为文旅注入青春活力 [2] - 组建"文旅宣推官"队伍,涵盖科技、文化领域及主持人、运动员等多职业青年代表 [2] - 深化"文旅+百业"跨界联动,以7大领域30个新消费培育监测点推动文旅与新消费深度共振 [2] 业绩与业态创新 - 今年"五一"假期接待336万游客,酒店入住率同比上升11.45% [2] - 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新消费驱动、融合创新四大现象级文旅新业态全面爆发 [2] - 以"两镇六街区"为抓手打造文旅新消费场景,融合市井烟火与数字科技、文创IP [2]
武汉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努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9:29
武汉市文化旅游发展行动方案 - 武汉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将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并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1] - 2024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等4项指标居中部第一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270家 [1] - 未来三年将实施6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80个重大项目 包括打造"一桥两山"世界级景区等标杆项目 [1] 文旅产品与服务升级 - 计划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打造"漫游武汉""赛博武汉"等品牌 [2] - 优化国际交通网络 建立游客服务质量评价机制 打造游客友好型城市 [2] - 推动文旅消费升级 提升核心商圈功能 振兴武汉美食老字号 打造标志性夜间消费街区 [2] 产业培育与宣传推广 - 培育引进链主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加强文旅资源整合 延伸产业链 [2] - 构建全球宣传体系 推广"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城市形象 扩大国际友好人士"朋友圈" [2] - 湖北将文化创新作为战略支点 重点支持武汉建设国际都市旅游城市 [2] 文旅市场表现 - 2024年五一假期湖北省博物馆接待观众13.25万人次 同比增长20.17% [3] - 东湖风景区接待游客181.8万人次 同比增长18.54% 客流指数全国第二 [3] - 五一期间武汉酒店订单量增8% 门票订单量增35% 人气居全国前十 [3]
北京文化: 关于举行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2 16:17
会议召开情况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30日15:00-16:0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举行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1] - 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文字互动方式与投资者沟通交流 [1] - 投资者可通过登录"互动易"平台进入"云访谈"栏目参与 [1] 参会人员 - 出席人员包括董事长李雳、总裁严雪峰、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晏晶、财务总监张雪、独立董事吴长波和刘杰 [1] 会前公开征集问题 - 公司提前向投资者公开征集问题以提升沟通效率 [1] - 投资者可通过"互动易"平台进入业绩说明会页面提前提问 [1] - 公司将在信息披露规则允许范围内回复普遍关注的问题 [1]
6大行动、22项任务助力武汉文旅迈向世界级
长江日报· 2025-05-22 11:40
武汉市文化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武汉发布2025-2027年行动方案 目标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实施6大行动 22项重点任务 80个重大项目 [1] - 核心方向包括赓续城市文脉 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水平 突出长江文化中心城市引领力 打造中部入境旅游门户枢纽 [1] 城市名片点亮行动 - 打造"一桥两山"世界级旅游景区 塑造江豚品牌 建设知音文化旅游区 国际"知音会客厅" 武汉戏曲艺术中心 [3] - 建设国际湿地花城 包括特色花漾街区 四季花城品牌 世界级城市生态廊道景观带 [3] - 推动万里茶道申遗 完成大智门火车站修缮 建成专题博物馆 [3] 汉派文化赋能行动 - 推出汉派文艺精品 推动文化输出与旅游引流 建设"博物馆之城" 实施革命史迹保护立法 [3] - 新建武汉图书馆新馆 广电全媒体中心 文化馆 创新运营100个城市书房/文化驿站 构建12分钟文化圈 [3] 文旅产品焕新行动 - 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打造"漫游武汉"品牌 发展科技文旅"赛博武汉"品牌 [4] - 开发赛事会展旅游 定制化主题产品如乡村旅游 红色旅游 医疗康养旅游 [4] 城市服务与产业培育 - 提升国际交通通达性 建立游客服务质量评价机制 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 打造游客友好型城市 [4][5] - 培育文旅产业链主企业 延伸产业链 升级消费场景 振兴美食老字号 打造夜间消费街区 演艺经济 [5] 城市形象与国际推广 - 构建全球宣传体系 推广"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形象 设立境外推广中心 扩大国际友好人士"朋友圈" [5] - 80个重大项目中 长江博物馆 军事文化区入选国家级项目 盘龙城遗址公园入选国家文保工程 [5]
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策划“知音大戏”,重塑武汉戏曲“大码头”
长江日报· 2025-05-22 09:49
武汉文化旅游集团战略布局 - 聚焦五大产业板块:文、旅、体、园、商,打造登知音号、黄鹤楼、长江东湖游览等标杆项目,形成全球游客青睐的文旅体验 [1] - 挖掘长江文化、知音文化、楚文化等本土文化内核,推动文旅融合创新 [1] 商业模式创新与消费业态升级 - 江汉路茑屋书店开创"书店+文创杂货"模式,实现单店全国销售第一 [2] - "知音号"推出白天体验项目"时光码头",拓展二次消费场景 [2] - 黄鹤楼开发IP周边衍生品,武网、汉马、渡江节等品牌活动提档升级,打造赛会嘉年华以提振消费 [2] - 布局全产业链:从文化产品挖掘到场景塑造、交易流通环节的闭环发展 [2] 文化IP与演艺项目开发 - 策划《知音大戏》以知音文化为主线,串联江城古今文化时空 [3] - 打造"演艺之城":覆盖月湖(知音文化)、龟山(三国文化)、黄鹤楼(唐宋诗词)、里份(民国故事)、红色景点(革命历史)、东湖(楚文化)等多维场景 [3] - 推出"长江研学"品牌,规划10大主题篇章及100条研学线路 [3] - 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重塑戏曲文化地标 [3] 资源整合与品牌连锁化扩张 - 以"未来村"整合乡村文旅资源,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 [4] - 通过"汉运动"品牌整合群众性体育场馆,布局连锁场馆及体育商超 [4] - 开发"知音"系列综合体:汉口江滩"知音国色"已运营,龟山"知音秘境"计划十一前开业 [4] - 标准化扩展"风貌"及"风舍"艺术酒店连锁品牌,基于现有风貌安坻、巴公邸等酒店资源 [4]
武汉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聚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引擎
长江商报· 2025-05-22 07:57
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核心目标 - 武汉市计划将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 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 [1] - 实施《行动方案(2025-2027年)》 通过六大行动和22项重点任务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4] 资源整合与产品供给 - 围绕"两江四岸"、大东湖、大知音、大木兰等核心板块推进资源重组 探索文体场馆统一运营模式 [2] - 打造"一桥两山"、汉口历史风貌区等世界级景区和地标 发展工业游、乡村游、研学游等新业态 [2] - 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升级 推出"城市伴手礼"满足多样化需求 [2] 品牌塑造与特色IP - 依托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科教优势 打造长江文旅、红色文旅、科技文旅三大品牌 [2] - 重点塑造江豚IP 推进万里茶道申遗 培育"漫游武汉""赛博武汉"等特色品牌 [4] 市场主体培育与服务优化 - 引育文旅龙头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 以企业强带动产业强 [3] - 优化国际交通网络 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 打造游客友好型城市 [3][4] 重点工程与产业生态 - 实施城市名片点亮、汉派文化赋能等六大系统工程 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休闲街区 [4] - 引进文旅链主企业 振兴老字号美食 打造夜间消费地标和"演艺之都" [4] - 构建全球宣传体系 推广"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形象 扩大国际游客吸引力 [4]
郴州产业大变身!传统矿业转型,新兴产业崛起,咋做到的?
搜狐财经· 2025-05-22 05:40
传统矿业转型 - 郴州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矿业产业在当地占据重要地位 [2] - 矿业从粗犷采矿转向绿色高效发展,增加环保和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污染物排放 [2] - 企业开展生态修复项目,设立绿色矿山示范点,实现从采矿向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过渡 [2] - 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回收再利用尾矿等废弃物,解决处理难题并降低生产成本 [2] 文旅产业兴起 - 郴州景色优美、历史文化丰富,为文化旅游业奠定良好基础 [5] - 持续增加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和开发,成功举办多场旅游节庆活动,提升名声和影响力 [5] - 东江湖、莽山等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待游客能力明显提升 [5] - 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繁荣,村民收入增加,生活环境改善,促进城乡交流与合作 [5] 现代农业发展 - 郴州依据当地情况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如永兴冰糖橙、宜章脐橙、汝城辣椒等 [6] - 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及科学管理方法,大幅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6] - 农业产业化进程持续向好,涌现大批农业企业及农民合作社,构建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加工设施 [6] - 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保障农民收益,借助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拓展市场 [6] 电子信息集聚 - 郴州电子信息产业崭露头角,政府打造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推动集聚式发展 [7][9] - 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与高校合作,产品线涵盖智能手机零部件、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 [9] - 电子信息产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结构改善和升级 [9] 新能源潜力大 - 郴州拥有充裕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巨大潜力 [9] - 政府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建成多个风力发电站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降低对传统能源依赖并减少碳排放 [9] - 新能源产业推动设备制造、安装、运维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发展,并在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 [9] 政策支持引导 - 郴州市政府出台多项促进产业增长策略,划拨专项基金扶持新兴产业和转型企业 [12] - 优先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实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 [12] - 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打造高效服务体系,优化产业环境,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12]
“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将于明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23:16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处于高质量发展重要阶段 强化融合创新 打造新业态新场景 让游客常来常新 [1] - 5月22日将举行"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 聚焦创新场景 提供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与"首秀台" [1] - 发布会将释放76条场景供需机会清单 为行业探索创新路径提供观察样本 [1] 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 - 数字技术驱动的"文化+科技"融合浪潮正重塑内容生产与消费体验 催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玩法 [1] - 数字文创在体育 会展等领域激发强大势能 推动传统场景智慧升级与体验重构 [1] - 创新场景引领的产业之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1] 沉浸式体验场景发展趋势 - 沉浸式体验成为行业标配 文化IP 空间设计 科技应用构成"三板斧" [8] - 数字文创赋能场景 通过戏剧光影 AR/VR等技术打造虚实融合交互空间 引导游客"入戏" [8] - 成都"夜游锦江"案例 日间静态装置艺术打卡 夜间声光电组合呈现"锦江故事卷轴" [8] 数字技术在场景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 新场景吸引游客关键在于"讲故事" 数字技术是实现文化转换的关键角色 [10] - "寻境敦煌"案例 运用VR建模 三维动态重构等技术高精度重现莫高窟艺术 [11] - 生成式AI应用升级 如AI导游定制讲解 AI行程规划 正成为提升体验的"标配" [13] 数字文创的跨界延伸效应 - 演唱会等文化活动形成"场景引力" 2024年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超60% 带动综合消费2000亿元 [14] - 会展业运用VR/AR 人工智能等技术 将文化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性空间" [16] - 体育产业中数字文创催化效应显著 如贵州"村BA"通过短视频放大原生态文化影响力 [16] 场景营销与情感价值创造 - 日照景区"撒蛤蜊"互动案例 通过短视频传播实现地域"出圈" 展示人情味互动价值 [18] - 数字文创需以科技"巧劲"服务人文"温度" 创造触动人心的情感价值与社群连接 [18] - 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将发布 涵盖数字文博 智慧文旅 智慧体育等多个前沿领域 [18]
文化瑰宝与现代产业共舞,宁津展现“文旅+”新动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5-21 14:45
文旅产业融合 - 宁津县通过"文旅+"模式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中华传统家学文化园展示近千件明清木雕艺术精品与家训文化 占地150亩 [1] - 蟋蟀文博馆作为全球唯一蟋蟀主题博物馆 陈列3000余件蟋蟀文化藏品 获吉尼斯认证 [2] - 杂技文博馆展示宁津杂技起源与发展 该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赴30国巡演 [2] 健身器材产业 - 山东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52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 研发团队80余人 [2] - 公司产品涵盖1000多个品种 包括有氧和力量型训练器材 为德国GYM80品牌代工 [2] - 2025年一季度销售收入达2.1亿元 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文化IP商业化 - 宁津杂技团通过世界巡演推广非遗文化 被称作"东方人体艺术的奇迹" 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2] - 采风活动通过短视频 直播等形式多维度展示文旅资源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模式 [3] - 传统木雕艺术与现代健身器材制造形成产业联动 体现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核的结合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