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
搜索文档
以“链”建“群” 重点产业链项目跟着来
搜狐财经· 2025-10-08 13:55
核心观点 - 成都市通过“链主”企业驱动和“建圈强链”策略,优化投资结构并培育新质生产力,第二产业投资实现高速增长,成为拉动投资的主引擎 [3] 第二产业投资表现 - 今年1—8月成都市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3%,占全市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是投资增长的主引擎 [3] - 同期成都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8%,占投资比重持续提升 [7] - 以设备工器具购置为代表的“增智慧”投资同比增长33.6%,显示企业正大规模更新设备以推动产业升级 [7] 重点产业链项目与集群发展 - 全球功能材料巨头日东电工的OLED偏光片生产基地在崇州正式投产,该公司是京东方等面板龙头的核心供应商 [3] - 围绕日东电工项目,管委会已精准对接13家配套企业并成功引进两家,实现核心辅材的本地化供应 [4] - 成都经开区近期有17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包括招商智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网联汽车项目 [4] - 成都经开区内一汽-大众、东风集团、吉利等整车企业的新动作,有力牵引了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5] -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突破下线、中创新航二期等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5] 重点领域投资增长 - 今年1—8月成都市汽车工业投资增长67.9%,在各重点领域中领跑 [5] 数智赋能与转型升级 - 青白江区与华为达成合作,签署数实融合创新中心协议,这是双方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与新兴产业创新上的合作升级 [3] - 合作成效已在企业显现,例如成都迈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通过华为赋能,生产效率提升20%,生产成本降低10%,并成功打入比亚迪、奇瑞等主流供应链 [6] - 成都迈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预计年产值增长超30% [6][7] - 华为方面期待与青白江区共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智能化转型标杆 [7]
【咸阳】在陕西率先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陕西日报· 2025-09-29 06:42
一片0.4毫米厚的基板玻璃背后,藏着满满的科技硬实力,让中国基板玻璃产业实现了 从"0"到"1"的突破。 9月22日,在咸阳市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G8.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冷端生产车间,秒针每 跳动40余次,就有一片又大又薄的基板玻璃"走"下生产线。 "目前,我们还在持续落实开发区各项改革措施,针对开发区体制机制不畅、功能不明晰、能级不 高等问题,缺什么补什么,着力推动要素在开发区集中、功能在开发区集成、产业在开发区集聚。"咸 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思路,咸阳将30个园区优化整合为15个开发区,形成"2+13"的发 展格局。 "公司的多项成果打破国外垄断,提升了G8.5+基板玻璃产业规模化、国产化水平。"项目负责人刘 琎说,"目前,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已量产的几条生产线产量均高于设计产能,产销两旺。" "立足开发区定位,我们布局新型显示新赛道,招引了一批重点项目,同时突出科创引领,加强新 型显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咸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50余户上下游 配套企业集聚咸阳,构建起从石英砂到显示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开发区是发展新质 ...
释放融资需求超7亿元,“投成都”未来产业投资联盟首场活动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9-26 20:50
▲活动现场 9月26日,"投成都"未来产业投资联盟首场活动——"到成都·投未来"融资路演厅活动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活动现场,来自未来 能源、卫星通信、新型显示、高端装备、生物科技等未来产业赛道的5家优质企业集中进行了路演展示,释放融资总需求超7亿元。据了解。接下 来成都市将做强"到成都·投未来"品牌,做实"投成都"未来产业投资联盟,构建"热带雨林式"基金生态。 五大未来产业项目路演 释放融资需求超7亿元 "公司建有中国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技术转移良率达99.995%,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活动现场,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证券事务 代表唐玙莹亮出了公司实力,引起了各大投资机构的兴趣。唐玙莹介绍,公司于今年5月成功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显示领域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 名单,此次融资需求为5~10亿元,将用于产线建设、产品研发、产业布局等方面。 来自未来能源、卫星通信、新型显示、高端装备、生物科技等未来产业赛道的5家优质企业进行了现场展示,涵盖氢燃料电池、低轨卫星通信载荷、Micro- LED显示、粒子加速器装备、器官芯片等前沿方向。这些企业均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和明确的产 ...
长江全面保护格局形成,为全球河流治理提供新样板
第一财经· 2025-09-26 17:13
治理理念与模式转变 - 新时代长江治理思路从孤立零散的传统模式转向全方位全链条的整体性安全观[1][10] - 治理方式完成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 沿线省市从生态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开展协同治理[6] - 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机制 如鄂赣湘三省开展"一江两湖"系统治理 云贵川三省联合设立2亿元横向生态补偿资金[6] 生态环境修复成果 - 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从2016年的82.3%提高到目前的超98% 干线连续五年全线保持Ⅱ类水质[4]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上升至1249头 与2017年相比增加23.4% 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5] - 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 较2017~2020年增加36种 刀鲚等标志性物种重新出现[5] - 沿江11省市累计排查14万公里河湖岸线 查出入河排污口14万个 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接近80%[4] 经济产业发展贡献 - 长江经济带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7] - 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显示器件主营业务收入超全国五分之一[7] - 武汉东湖高新区建成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制造基地 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7] - 长江黄金水道稳居世界内河航运量第一位 沿江亿吨大港增至16个 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0亿吨[7] - 202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9.85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7] 技术创新与国际影响 - 中国使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河流治理非常成功 通过实时双向数据连接提供新解决方案[9] - 新时代长江治理贡献了一条生态驱动经济的可行路径 强化了全球江河文明的交流互鉴[10] - 2024年长江经济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68万亿元 同比增长6.6%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5.61万亿元 同比增长7%[7]
苏州工业园区创新联合体观察|苏大维格:高效协同助推新型显示前沿成果加速涌现
新华财经· 2025-09-26 17:05
创新联合体机制与战略定位 - 创新联合体是推动创新链深度融合、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制 深度契合技术创新"跨产业 多领域交叉"特征 显著提升重大研究成果产出效率与创新技术商业化转化效能[1] - 苏州工业园区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牵引 引导建设"利益融合 要素融通 能力融汇"的创新联合体 为突破重点产业发展瓶颈提供支撑[1] - 苏大维格牵头成立新型显示联合体 联合12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院所 瞄准微纳结构功能化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共建共享创新载体平台 推进成果转移转化[5]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全球首次推出30°视场角虚实融合空间显示装置 无需外部设备即可裸眼观看高分辨率影像并与现实物体实时交互 攻克传统显示技术无法实现真实场景与虚拟影像融合的难题[3] - 依托大幅面衍射光波导器件 实现通透自然 虚实融合的空间显示效果[3] - 推出米级幅面超低阻高透柔性电极 单层多功能光电集成膜 落地转化为86吋广视角电容触控sensor(ADW)和防眩光触控一体化模组(OFS)[9] - 平面光子器件在全球笔记本显示屏市场份额达33% 成为华为墨水屏前置光子照明模组独家供应商 并应用于宝马X3系列车型导光装饰系统[13] - 立体图像印材与中华香烟 熊猫 高露洁 花西子等著名产品包装合作[13] 产学研协同模式 - 建立"以联合体为主体 高校人才深度融合"合作模式 结合成员需求开展专题培训课程 对接十余名高层次海外博士 其中9人联合申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6] - 启动2023-2025年本硕生培养实习工作 通过产教协同育人促进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融合[6] - 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学科人才 研发试验条件 分析检测设施和项目管理支持 企业提供运行机制 场地 资金 研发人员和中试条件等研发与应用支撑[5] - 研究生借助企业场地开展微纳原理验证与机理研究 工程化技术处理由企业自研团队负责 双方人员协作 成果共享 专利与论文联合署名[5] 跨机构研发合作与平台建设 - 苏州大学 苏大维格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共同针对跨尺度光子制造技术开展深度研究 系统研究超构表面多维矢量光场调控机理和构建方法 成功申请江苏省基础研究项目[7] - 三方分工明确:苏州大学聚焦基础研究 攻克多维矢量结构光场实时生成及调控机制 苏大维格侧重技术转化与制造应用 承担数字化多维矢量结构光场直写光刻技术研制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主攻算法 开发高性能矢量场信息编码算法[7] - 联合共建维格研究院 打造微纳光制造平台 融合算法与智能计算 3D全景光刻技术和纳米压印技术 建立从样品样机研究到工程化验证的全链条流程[8] - 平台为先进材料与功能器件的设计验证 中试及绿色制造提供核心支撑 专注开展先进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前沿探索 技术创新及工程化研究[8] 市场化应用与产业生态 -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落地虚实融合透明空间显示悬空成像打卡装置 实现裸眼3D动态场景呈现 融合北寺塔实景与数字影像[11] - 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研发亚纳米精度光刻技术 开发提升太阳能效率的节能材料 加码空间感知技术实现轻量化无人机镜头等产品突破[13] - 企业提供需求牵引 高校提供人才资源和创新支撑 通过重大科研项目与平台培育推动前期技术向目标产品孵化 改变"先有成果再找转化"路径[13] - 政府构建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苏州国际科技园持续推进应用场景落地 为企业提供"看得见 摸得着"的应用场景[14] - 园区举办新型显示产业融合对接活动 促进上下游企业精准合作 吸引优质项目与资源落地 助力产业向高端化 集群化发展[14] 区域创新体系发展 - 苏州工业园区共立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1家 江苏省创新联合体4家(占全省16%) 苏州市创新联合体28家(占全市近30%)[15] - 园区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领军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 组建体系化 任务型的创新合作组织与利益共同体[15]
安徽制造业激荡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9-26 05:47
安徽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 - 2024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营收达5.49万亿元 [1] - "十四五"以来安徽规上工业企业由1.8万户增加到近2.5万户,增长近四成 [4]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0.85万户增加到2.3万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由2818户增加到7221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 [4] 高端化升级 - 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S800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台,67天突破10000台,截至8月底订单超12000台,平均成交价高达95万元 [2] - 江汽集团通过超百亿元投入、建设尊界超级工厂推动向高端智能电动领域跃迁,该工厂为安徽省首个汽车制造领域5G全链路工厂,拥有超过1800台智能机器人 [3] 智能化迈进 - 安徽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已100%启动数字化改造,今年上半年新增实现数字化改造规上制造业企业3841家,累计改造企业2.05万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83.02% [7] - 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投入8000万元打造"智能仓储+AGV配送+MES管理"系统,公司生产的汽车燃油泵型号超过1500种,去年全年产值突破5亿元 [6] 绿色化转型 -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建成柔性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35%以上,万元产值能耗降低18.7%,产品碳排放下浮超20% [8] - 海螺集团发布"AI+水泥建材大模型",窑炉控制参数自动推荐使劳动强度缩减50%,标准煤耗下降1%,年减碳6318吨,按日产5000吨熟料线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4500吨 [8] - 安徽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11家、绿色园区3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3家,"十四五"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2%,超全国同期降幅4个百分点 [8]
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 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2025年9月26日—30日 四川绵阳
人民日报· 2025-09-25 06:59
相约科博盛会,相聚科技之城。今年是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25周年。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 的中国科技城,绵阳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 工作安排,将"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积 极融入和促进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 展。 聚焦五大板块 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简称"科博会")将于2025年9月26日—30日在四川省绵 阳市举行。本届科博会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国 防工业企业协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4家国家级协会联合主 办。 围绕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本届科博会将开展涪江科技汇、航天国际化发展大会、第四届中国 (绵阳)科技城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青年科学家百城行"走进四川暨"光子科创城"推介会等多场高 端交流活动,搭建"低空经济产业对接会"和"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活动"等务实合作平台,引入世界机 器人大赛锦标赛等品牌赛事,为全球创新人才提供交流互动的 ...
TCL在广州投下全球首创项目,“世界显示之都”诞生“新物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20:12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竞争焦点集中在柔性与可折叠、AI眼镜等新兴应用领域[1] - 中国显示面板厂商在全球OLED市场出货量占比接近50%创历史新高[1] - 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已关闭LCD工厂并将未来押注于OLED技术[2] - 印刷OLED是唯一由国内面板厂先发主导的技术路线[2] - 中尺寸OLED应用(平板/笔记本/显示器)成为厂商新一轮战场[2][4] 技术发展与产能建设 - TCL在广州投资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生产线总投资295亿元[2] - 京东方和维信诺分别投资630亿元和550亿元建设8.6代OLED产线[4] - TCL华星武汉G5.5印刷OLED生产线产能从每月3k提升至9k片[4] - T8项目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达2.25万片采用2290mm×2620mm规格[4] - 上半年MLED和硅基OLED等领域投资额超过500亿元[4] 区域产业布局 - 广州新型显示产业去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近8%[6] - 合肥、深圳、成都位居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前三名[7] - 广州已培育十余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 - 合肥在印刷OLED试验线、硅基OLED小尺寸线等多条产线投产[7] - 北京正推动新型显示与元宇宙融合发展建设未来显示产业园[7] 市场需求与产品应用 - 中尺寸IT产品对OLED面板需求增长推动突破性增长[3] - OLED面板凭借色彩还原度和柔性轻薄设计成为理想选择[3] - 广州目前终端产品主要集中在大尺寸教育、家电应用领域[8] - 未来显示将向屏幕传感器集成和"万物皆显示"方向发展[8] - 车载、AR/VR、可穿戴设备成为中尺寸面板新增长路径[8] 产业链生态建设 - 广州构建覆盖上游材料装备、中游面板制造、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6] - 中微半导体华南总部基地开工实现"芯屏并举"发展范式[9] - 视源股份液晶电视主控板卡全球出货量超7.7亿片占全球三分之一[10] - 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等平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健性[11] - 印刷OLED需攻克材料均匀性和精密工艺控制等关键技术挑战[11]
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成都高新区一年来做了啥
第一财经· 2025-09-24 19:41
政府服务机制与企业支持 - 成都启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全覆盖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从“企业找政府”转变为“政府找企业”[3] - 天府新谷园区为专精特新企业成都华沃顺通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减免租金30万元,并在3天内对接专业律所资源以满足其出海需求[4] -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快速响应育碧成都的集中办公需求,三天内达成十年期长租合同并提供一站式服务[5][7] - 针对康诺亚生物的新药入院需求,多部门联动出台《优化药品进院流程工作指引》,推动药品快速进入医院并纳入“惠蓉保”2025年度保障范围[7][9] - 成都高新区发布《创新药械品种入院一件事手册》,构建覆盖从需求收集到推广应用的创新药械全链条服务体系[9] 产业园区发展与生态构建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聚集60余家企业,形成从IP开发到特效制作和运营发行的“百米产业链”,从业人员约6000人[1][13][15] - 园区内企业地理集聚催生高效协作模式,如可可豆动画与墨境天合成都公司距离仅100米,可实现“硬盘直传”的5分钟文件传输[13][15] - “梧桐计划”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项目、人才、平台、金融等9大类99项专业服务体系,打通从研发到出海的关键节点[10][11] -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为睿健医药精准对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团队,助力其iPSC衍生帕金森细胞治疗产品Ⅱ期临床试验[10] 经济发展与产业成果 - 2025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GDP达到1809.1亿元,增长6.2%,占成都市比重近15%[3] -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5.9%,工业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超过90%[3] - 京东方成都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630亿元,提前4个月启动工艺设备搬入,创全球同世代产线建设效率新纪录[16] - 莱普科技全国总部及集成电路装备基地总投资16.6亿元正式投运,沃格光电、高投梅塞尔等配套项目全速推进[17] - 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国产首颗4通道12位40GSPS高速高精度射频直采ADC芯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
联合投资50亿!维信诺拟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项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24 14:10
项目投资与合作 - 维信诺与昆山经开区管委会签署协议 拟投资50亿元建设昆山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项目[2] - 公司与昆山唯信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 共同投建新型显示及泛半导体相关产品服务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2] - 项目公司苏州国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 维信诺及指定主体出资10.02亿元持股50.1% 昆山唯信及指定主体出资9.98亿元持股49.9%[2] 项目具体规划 - 项目需使用工业用地约60亩 总投入50亿元 其中设备投资、无形资产及流动资金约40亿元 土地及厂房建设约10亿元[5] - 项目为国内领先高配柔性AMOLED技术开发平台 开展前沿显示技术开发 涵盖材料和装备国产化验证、底层关键技术研发等[5] - 项目包括XR及X-ray产品交付 推进钙钛矿和玻璃载板等泛半导体成果转化业务[5] 技术及产业影响 - 合作将推动未来显示技术创新突破 加速AMOLED在消费电子、车载显示、虚拟现实、医疗探测等应用场景渗透[5] - 项目进一步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及泛半导体技术研究成果孵化 对培育增长点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