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稳定币发行
icon
搜索文档
恒科2025年中报有望呈现“稳健为主、向上有弹性”的格局| 券商晨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09:24
香港稳定币牌照监管 - 香港金管局发布《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及《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新规8月1日实施 [1] - 首批牌照数量仅个位数,意向申请人需在8月31日前联系监管,成熟申请人申请截止日为9月30日,首批牌照预计年底前落地 [1] - 建议关注可能获得首批稀缺牌照的发行人及参与稳定币使用场景创设的平台 [1] 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中报展望 - 恒指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显著抬升,但盈利增速或温和放缓 [2] - 新消费、科技与医药板块盈利预期持续上修,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消费电子表现突出 [2] - 恒科指数中报或呈现"稳健为主、向上有弹性"格局,新能源车与半导体业绩预期分歧大隐含弹性,消费电子景气确定性高 [2] 母婴连锁行业与生育政策 - 中央财政育儿补贴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地方可提标,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婴幼儿家庭 [3] - 母婴连锁板块将直接受益于生育率回升,同店销售回暖或带来业绩弹性 [3]
找钢集团与圆币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找钢国际将全面支持稳定币结算
新华财经· 2025-07-28 18:26
战略合作概述 - 找钢集团与圆币科技达成战略合作,重点围绕大宗商品智能合约的结算、数字贸易融资及供应链追踪三方面展开 [2] - 找钢国际将全面支持稳定币结算,以提升交易透明度、降低信用成本及提高跨境贸易效率 [2] - 双方将采用合规稳定币(港元或美元计值)作为结算工具,共同推动区块链及稳定币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2] 找钢集团业务数据 - 公司是国内最大三方钢铁线上交易平台,2024年平台年交易量超5000万吨,交易GMV达1880亿元,占中国钢铁电商三方交易量的40% [2] - 截至2024年底,平台累计注册供应商超1.5万家,客户超18.3万家,覆盖SKU超63万种 [2] - 2024年找钢国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8.4%至5.93亿元,交易吨量同比增长174.5%,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2] - 找钢国际业务覆盖阿联酋、沙特、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目标成为"一带一路"地区最大钢铁贸易数字化平台 [2] 圆币科技背景与稳定币机制 - 圆币科技为首批纳入香港金管局稳定币发行人"沙盒"的三家公司之一 [3] - 公司可授权合作伙伴发行及赎回港元计价稳定币HKDR,与港元1:1挂钩,基于公链技术发行 [3] - HKDR储备资产由持牌金融机构托管,公众可通过认证报告查阅储备详情,具备合规透明特性 [3] 合作目标与技术应用 - 合作旨在将稳定币及区块链技术整合至找钢数字化交易平台,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创新 [3] - 未来将探讨扩大稳定币及区块链用途,优化用户交易体验、供应商效率及跨境贸易流程 [3] - 公司将以香港《稳定币条例》合规为前提,探索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分销及资产代币化等场景的应用 [3] 行业前景 - 稳定币有望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Web3世界的重要桥梁,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并降低成本 [3]
《稳定币条例》生效在即 香港金管局再发声严控牌照数量为市场降温
证券日报网· 2025-07-25 11:42
香港《稳定币条例》实施与牌照发放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初期只会发放数个稳定币牌照 [1] - 已有数十家机构表达对稳定币牌照的兴趣 涵盖支付机构、互联网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企业等多元化主体 [1][2] - 香港金管局对稳定币发行人风险管理要求严格 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规管标准与银行、电子钱包看齐 [1] 稳定币牌照申请现状 - 去年沙盒参与者仅5家机构 包括京东币链科技、渣打银行(香港)、香港电讯等 [2] - 部分与金融科技关联度较低公司跨界申请 如华检医疗拟发行专有稳定币(IVDDollar)构建Web3交易所生态 [2] - 华检医疗2024年度收益31.62亿元 年度归母净利润2.74亿元 [2] 牌照审查重点与监管动向 - 审查重点包括具体应用场景、金融风险管控经验等能力 [3] - 许多机构方案停留在概念阶段 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和可行计划 [3] - 香港金管局将发布监管和反洗钱两份指引 下周公布"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 [3] 市场反应与概念炒作 - 部分上市公司宣称开拓稳定币业务后股价应声上涨 交易量大增 [4] - 过去一个月耀才证券金融、联易融科技股价涨幅超30% [5] - 众安在线完成39.2亿港元配股 连连数字拟融资3.936亿港元 [5] 行业专家观点 - 市场将政策利好直接映射为企业业绩兑现信号 导致价格反应超基本面 [4] - 投资者应评估企业在清算托管、跨境支付等环节的真实职能 而非简单看概念 [5]
稳定币,拯救低利润生意
36氪· 2025-07-24 21:45
核心观点 - 稳定币的低成本融资模式可为低利润率企业(如零售巨头)创造新的利润支柱,通过沉淀资金赚取国债利息(4%),甚至可能超过主业利润 [5][8][18] - 零售企业因交易规模大、资金沉淀能力强(参考星巴克预充值占比5%),是稳定币发行的天然优势方,沃尔玛潜在年利息收入可达20亿美元 [23][24][26] - 稳定币商业模式风险显著低于传统企业金融业务(如GE),因其无需支付利息且赎回受限,资金可全部配置无风险国债 [34][35][37] 商业模式分析 稳定币基础模型 - 当前美元稳定币利润率锚定4%的美国国债利率,发行方将用户资金购买国债获取无风险收益 [5][10][11] - 典型稳定币发行商(如Circle、Tether)每发行1亿美元稳定币可产生约400万美元年收入 [11] - 该模式对低利润率企业(净利率<4%)更具吸引力:沃尔玛2.39%、京东3.6%、美团外卖4%、亚马逊零售5% [7][14][17] 零售企业适配性 - 零售巨头年交易额庞大(沃尔玛7000亿美元GMV),若能沉淀5%资金(类比星巴克),可发行400亿美元稳定币 [23][24] - 低频高单价消费特性(vs咖啡)更利于资金沉淀,通过促销手段可进一步扩大余额规模 [26] - 替代卡组织支付手续费(VISA/万事达)可产生额外成本节约,应付账款环节应用还能延长利息收益周期 [26][27] 财务潜力测算 - 沃尔玛若实现500亿美元稳定币发行规模,年利息收入将达20亿美元(占当前150亿总利润13%) [26] - 京东等企业可通过稳定币业务改善盈利结构,参考理想汽车理财收益占比85%的案例 [18] - 极端情况下,稳定币收入可能超过主业,推动商业模式向"交易不赚钱+金融赚钱"转型(类似Costco会员模式) [29] 风险控制优势 - 相比GE等传统企业金融业务(依赖高成本发债),稳定币融资成本趋近于零且可收取赎回手续费 [35] - 赎回限制条款(如Tether的KYC要求)和国债配置使流动性风险远低于信贷类金融业务 [35][37] - 1800亿美元行业国债持仓显示稳定币与主权信用绑定,抗周期波动能力显著 [37] 实施挑战 - 用户接受度存疑:需证明稳定币优于传统预充值卡,目前尚无大规模消费场景验证 [39] - 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可能限制应用场景,跨境贸易或成为初期突破口 [39] - 利率波动影响盈利稳定性,若美联储降息将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13]
投资机构Compass Point Research将稳定币发行商Circle的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分析师指出,若美联储降息,Circle收益预计会下降。
快讯· 2025-07-22 19:27
评级调整 - 投资机构Compass Point Research将稳定币发行商Circle的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 [1] 评级下调原因 - 分析师指出若美联储降息 Circle收益预计会下降 [1]
稳定币,拯救烂生意
36氪· 2025-07-21 17:36
稳定币对零售企业的潜在价值 - 稳定币可为零售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风险的资金来源 通过将用户购买稳定币的资金投资于国债赚取利润 当前美元国债利率约为4% [1][2][5] - 美元稳定币的4%利润率超过许多低利润率企业的净利率 沃尔玛2024财年净利率仅2.39% 京东2024年净利率为3.6% 亚马逊零售业务利润率约5% [2][7][8][10] - 美团外卖业务利润率约4% 滴滴2024年利润率低于1% 显示互联网平台利润率普遍不高 [7] 零售企业发行稳定币的收益潜力 - 零售企业拥有巨大交易量 适合发行稳定币 沃尔玛2024年收入达6800亿美元 GMV可能超过7000亿美元 [11][14] - 参考星巴克预充值模式 星巴克2024年沉淀未消费会员金额达17亿美元 占360亿美元年收入的近5% [14][15] - 若沃尔玛达到星巴克的预充值比例 可沉淀近400亿美元资金 年利息收入超20亿美元 相当于其150亿美元年利润的13%以上 [14][16] - 稳定币还可替代信用卡支付 节省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数十亿美元手续费 [16] - 稳定币可用于支付上游货款 沃尔玛应付账款常超500亿美元 京东应付账款达1767.36亿人民币 支付时间差可赚取额外利息 [17][18] 稳定币与传统金融模式的比较 - 稳定币融资成本极低 发行方无需支付利息 赎回时甚至收取手续费 Circle去年10月上调赎回手续费至0.1% [22] - 稳定币赎回限制较多 Tether规定仅受信任实体可直接赎回 保留拒绝赎回权利 降低流动性需求 [22] - 稳定币资金主要投资美国国债等低风险产品 四大美元稳定币发行商持有约1800亿美元美国国债 [22] - 相比通用电气金融模式 GE靠发债融资 商业票据规模超1000亿美元 金融风险高 金融危机时股价暴跌80% [20][21] - 稳定币模式风险较低 国债在金融危机期间反而上涨 即便用户大规模赎回 出售国债即可偿债 [23] 稳定币对商业模式的变革影响 - 低利润率企业可通过稳定币金融业务优化商业模式 理想汽车2024年上半年16.92亿元净利润中14.39亿来自投资理财收益 [10] - 通用电气巅峰时期40%-50%利润来自金融业务 显示金融业务可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10] - 零售企业可能转向"卖货不赚钱"模式 通过稳定币赚取利润 类似Costco的会员制模式 [19] - 企业发行稳定币仍处探索阶段 可能大规模发行或仅用于跨境贸易等特定场景 [25] - 消费者接受度存在不确定性 若稳定币仅为"预充值购物卡"变体 可能难以推广 [25]
金融观察员|货币经纪公司迎严监管;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被罚245万
观察者网· 2025-07-21 17:18
银行业监管动态 - 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因违规发放贷款等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行为被罚款245万元 分行负责人刘学军和毕嘉分别被警告并处以40万元和20万元罚款 [1]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涉及六大类26条细则 包括十三项禁止性行为 明确禁止经纪机构自持头寸参与交易和利用信息优势获取不当收益 [1] - 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银团贷款业务行为自律规范》 共五章四十一条 涵盖加强自律要求 规范收费管理 细化业务操作流程以及促进规范执行 [1] 债券市场发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所需的熊猫债资金管理流程 纳入"绿色通道"管理 [2] - 熊猫债发行准入审批机构为中国人民银行 交易商协会履行注册与监管职责 中国债券市场利率相对较低 成为外资获取低成本人民币资金的重要渠道 [2]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1.4万亿元资金 其中3个月期8000亿元 6个月期6000亿元 旨在维持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流动性充裕 [6] 信贷市场竞争 - 多家银行下调经营贷利率至3%以下 部分产品进入"2字头"时代 国有大行 股份制银行及中小银行均加入价格战 [3] - 银行普遍加强对贷款用途真实性的审查 注重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评估 部分银行通过提供产业链资源对接 跨境服务等多元化手段提升客户黏性 [3] - 深圳12家银行联合声明与鑫心惠邻助贷机构无任何合作关系 基于合规要求和监管机构对金融"黑灰产"的持续打击 [6] 稳定币市场发展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参与"沙盒计划"的公司在稳定币开发和测试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重点验证技术架构 合规性及实际应用场景 [4] - Tether Holdings SA发行的USDT市值首次突破1600亿美元 全球超过4亿人使用USDT 每个季度增加3500万钱包 过去一周铸造超40亿美元新代币 [5] -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天才法案》 旨在对加密货币监管进行重大立法改革 稳定币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6]
稳定币“先锋股”Circle上市表现波动显著
搜狐财经· 2025-07-21 14:25
Circle公司上市表现 - 全球领先的稳定币发行商Circle于2025年6月5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发行价为每股31美元 [1] - 上市后12个交易日内股价攀升至历史高点299美元 较发行价上涨864% [1] - 截至7月18日收盘价为223 78美元 较发行价实现622%增长 公司总市值接近500亿美元 [1] - 近期股价从峰值回落25% 但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 稳定币行业特征 - 稳定币是与法定货币严格锚定的加密货币 可视为法币在数字世界的"存托凭证"或"数字替身" [2] - 稳定币采用双层中介架构 发行方与储备资产托管方共同确保资产背书与凭证发行 [2] - 合规稳定币按1:1比例储备资产 确保价值稳定 [3] - 稳定币突破传统金融限制 用户无需开立法币账户即可持有和使用法币 [2] 稳定币与ADR的异同 - 相似点:均作为资产所有权凭证 采用双层中介架构 突破法律障碍 [2] - 差异点:ADR属于证券范畴 稳定币本质为货币形态 [3] - 美国《天才法案》明确将稳定币定义为"支付工具" 而非证券或投资产品 [3] 数字货币监管政策 - 美国通过《反CBDC法案》禁止境内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3] - 该政策与中国推广数字人民币的战略形成鲜明对比 [3]
稳定币系列报告之三:详解Circle:合规、技术与生态
华创证券· 2025-07-20 23: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 6 月 Circle 成功上市引发市场关注,报告从核心商业模式、治理结构、与 Tether 的竞争格局三方面详细解读 Circle,探讨稳定币相关产业链潜在投资机会 [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Circle 核心商业模式分析 - 与 Coinbase 围绕 USDC 合作,通过收益分润机制生态共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USDC 流通量达 439 亿美元,覆盖 430 万个有效钱包;该模式提供分销渠道和流动性支持,但制约 Circle 盈利能力,未来双方可品牌协同获客 [9][10] - BlackRock 在 Circle 生态中扮演储备基金管理者、战略投资者、监管背书与市场信任提供者角色,通过合作优化资产配置、提升市场信任,2024 年 USDC 市场份额回升至 24% [12][13][14] - Circle 构建完善 KYC 与 AML 体系,包括客户审核、国际监管牌照两层合规架构;从技术、储备、运营三方面构建安全体系 [18][19] - Circle 针对稳定币市场风险制定应对策略,通过储备资产配置和跨链协议应对市场风险,采取“监管先行”策略应对监管风险,保证储备透明度和产品多元化应对流动性风险 [21][23] Circle 的治理结构 - Circle 发展路径可总结为战略转型、监管合规、财务突围三步,从支付工具转型为稳定币发行商和生态构建者,监管上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处理成本管控难题 [24][25][27] - Circle 历轮融资包括 D 轮、E 轮、战略融资、F 轮等,2025 年成功 IPO,吸引多家机构投资者,BlackRock 认购 10%股份 [28][29] - Circle 股权架构分三类普通股,董事会由 8 名成员组成,Jeremy Allaire 拥有战略主导权,公司设立控制权保障机制 [30][31] - 核心管理层包括 Jeremy Allaire、Jeremy Fox - Geen、Heath Tarbert、Nikhil Chandhok 等,经验丰富,为公司发展奠定基础 [34] - Circle 全球员工超 1100 人,采取“先优化再增长”人员策略;董事会设有审计、薪酬等多个委员会,各有核心职能 [37][38][39] Circle 与 Tether 的竞争格局分析 - Circle 在合规与透明度上领先,监管许可覆盖度和披露颗粒度优于 Tether,实行“日度披露 + 月度审计”模式 [40][41] - Circle 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开发数字钱包等创新业务,推出 USYC 形成双币体系;Tether 技术创新相对滞后 [45][46] - Circle 采用 100%储备机制,储备资产稳健透明;Tether 采取收益导向策略,储备结构复杂、透明度低 [47][48][49] - Circle 在机构市场占优势,与 Visa 等合作,渗透传统金融;Tether 主要依赖交易所生态 [50] - Circle USDC 市场份额超 20%,低于 Tether 的超 60%;2024 年总收入增长 16%,净利润下降 42%,运营成本占营收 29.34%,正拓展业务增加收入来源 [52][53]
美股IPO市场强势复苏!170家企业融资110亿美元,同比暴涨77%
金融界· 2025-07-07 18:31
美股IPO市场回暖态势 - 截至7月初超过170家企业在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累计融资金额突破1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7% [1] - 投资者对新股市场重燃热情但市场复苏可持续性引发深度思考 [1] IPO市场首日表现与长期回报 - 三家融资规模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在上市首日股价均翻倍创2021年IPO热潮以来最佳纪录 [3] - Newsmax上市融资7500万美元首日开盘涨幅一度达到735% [3] - Circle Internet Group上市融资12亿美元首日飙升1685% [3] - Airo Group Holdings首日收盘上涨140%融资规模达6000万美元 [3] - 1980年至2023年间上市首日股价翻番的美国企业共有316家其中近90%的三年期持股回报率为负值相较于首日收盘价平均跌幅高达46% [3] 投资者行为与历史规律 - 专业交易员和散户投资者通常推动新股首日飙升利用首日交易势头获利 [4] - 企业更倾向于将大部分可售股份分配给共同基金因其承诺长期持有 [4] - 上市首日股价翻倍的情况通常与美股创新高时期高度吻合1999年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期间超过100家公司股价上市首日翻番但大部分后续表现平平 [4] 市场复苏窗口期与挑战 - 4月美股极端波动导致IPO发行一度停滞近期连续数周的强势走势重新点燃投资者和企业热情 [5] - 企业为抓住时机愿意在上市估值上作出让步提供有吸引力的折价 [5] - Newsmax股价目前仅比IPO价格高出242%数字健康公司Omada Health股价已较IPO价格下跌10% [5] 全球资本市场格局变化 - 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半年新股上市额从去年同期的18亿美元跃升约8倍达到140亿美元 [6] - 普华永道预计今年港交所IPO将达到100起筹资总额将超过255亿美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