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管理

搜索文档
中国信达“割肉”华南城
搜狐财经· 2025-06-13 18:52
中国信达转让深基华智基金份额 - 中国信达拟转让持有的深基华智基金54.54%份额 [1] - 该基金为信达与深圳特区建发对华南城纾困设立 [1] - 深基华智基金已对特区建发及华南城提起诉讼并获法院受理 [1] 华南城纾困背景 - 2021年末华南城获特区建发19.1亿港元战略投资 认购29.28%股份 [4] - 2022年特区建发通过维好协议协助华南城实现美元债展期 并斥资12.57亿港元收购其物业公司50%股权 [4] - 特区建发牵头发起总规模110亿港元的深基华智基金 用于盘活华南城土地资源 [4] 纾困失败原因 - 2024年初华南城预告二次违约 特区建发公告称未对其并表 但经营正常 [6] - 深圳国资对房企支持转向以项目为中心 华南城因自持资产臃肿(占非流动资产近90%)且收入负增长 未能满足造血条件 [6] 中国信达处置动作 - 中国信达挂牌转让20.71亿元不良债权 含20亿元本金及7138.78万元未付收益 [8] - 抵押物为南宁华南城60套仓储物业 法院已冻结特区建发21.32亿元银行账户资金 [8]
鲁信创投: 鲁信创投关于全资子公司转让所持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收益权及表决权委托的关联交易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2 19:30
关联交易概述 - 山东高新投拟将持有的龙力生物9.79%股份对应的收益权以439.62万元转让给山东金资,同时将表决权委托给山东金资行使 [2][3]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山东金资为鲁信集团控股子公司,而鲁信集团持有鲁信创投69.57%股份 [2][3] - 过去12个月内公司与同一关联人关联交易金额超3,000万元,达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2][3] 关联方信息 - 山东金资主营业务包括不良资产处置、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等,截至2025年3月总资产1,139.44亿元,净资产701.86亿元,2025年1-3月净利润4.88亿元 [4][6] - 鲁信集团为控股股东,直接持有鲁信创投517,861,877股(占比69.57%) [2][3] 交易标的情况 - 龙力生物自2022年5月重整停牌至今未复牌,2024年审计报告显示总资产4.78亿元,净资产-58.32亿元,全年亏损5,784.06万元 [4][5] - 标的股份58,722,408股(占比9.79%)权属清晰,无质押或司法限制 [4][5] - 因龙力生物连续多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定价参考停牌前股价及重整计划草案协商确定为439.62万元 [5] 协议核心条款 - **收益权转让**:山东金资获得股份对应的卖出收益、股息红利、清算剩余财产等全部财产性权利,转让价款439.62万元一次性支付 [5][6][7] - **表决权委托**:山东金资可代理行使股东会表决权、董事提名权等权利,委托期限为协议生效日至龙力生物破产重整程序终结 [8][9] - 山东高新投需确保标的股份收益独立于自身资产,并在收到收益后5个工作日内划转至山东金资 [7][8]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公司当期投资收益预计增加15,783.31万元(含原权益法核算资本公积转入15,343.69万元) [10][11] - 山东高新投将终止对龙力生物的权益法核算,不再享有分红及经营管理权 [10][11] - 交易有利于压降不良资产率,符合长期发展战略 [10] 审议程序 - 董事会及独立董事会议已审议通过议案,关联董事回避表决,需提交股东会审议且关联股东需回避 [11][12] - 原董事会审议的收益权转让议案取消,调整为收益权及表决权委托合并议案提交股东会 [12][13]
“五端”并举 助力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 中国信达累计化解房地产风险项目174个
金融时报· 2025-06-12 11:18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导向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指导意见》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 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加速风险化解进程 [1]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立足自身特点 聚焦不良资产主业领域 精耕细作提升质效 [1] 中国信达房地产风险化解成效 - 2022年至2025年3月末累计化解房地产风险项目174个 投入资金867亿元 实现保交房11.8万套 [1] -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21.3亿元 兑付房地产企业涉众理财产品23.3亿元 支付上游供应商欠款150.6亿元 [1] - 带动货值约4145亿元项目复工复产 [1] "五端"重组盘活法业务模式 - 资产端做加法:发挥不良资产尽调估值专业能力 识别问题资产难点堵点 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 提升资产价值 [2] - 负债端做减法:依托20多年债权债务清理优势 通过债务归集/整合/重组 缓解偿债压力 减轻房企经营负担 [2] - 权益端做调整:通过"股+债"方式改善项目公司股权结构 解决原股东运营纠纷 理顺管理关系 [3] - 成本端做优化:派驻专业管理运营团队 优化建安成本 强化费用管控 合理筹划税收 推动降本增效 [3] - 品牌端做注入:联合优质房企引入专业品牌 增强信誉加持 恢复购房人信心 激发市场活力 [3] 典型案例实施效果 - 河南郑州康桥集团项目:通过"股权收购+股权隔离+增量投入+联合建设"方式 实现6批次近6400户交付 [4] - 解决工程款19.9亿元 支付农民工工资5.5亿元 兑付集合信托15.4亿元 [4] - 预计盘活345亿元货值 带动上下游4000余人就业 [4] - 上海大兴街项目:化解45亿元存量银团贷款风险 解决欠缴拆迁费6亿元 完成1006户拆迁安置 [5] 三大工程建设参与 - 积极参与旧改危改 城中村改造 保障房建设项目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5] - 上海大兴街项目破解多方合作难题 助力城市更新 为黄浦区发展注入新资源与活力 [5]
发挥纾困盘活功能 做好科技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 2025-06-12 11:13
中国长城资产纾困项目分析 项目背景与核心成果 - 中国长城资产成功完成对某能源净化及生物能源领域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纾困项目 该项目体现其服务实体经济与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定位 [1] - 被纾困企业面临三大核心问题:应收款项规模大(未披露具体金额)、债务纠纷多、主业受拖累 这些问题威胁其资本市场发展能力 [1] - 项目实现三重效应: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22亿元存量资产盘活)、产业升级(生物质能源方向)、科技创新动能激活 [1][2] 纾困措施与执行细节 - **资产盘活**: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22亿元低效存量资产 转化为现金流以减轻历史包袱 [2] - **债务重组**:分类处理超百笔存量债务 化解关联风险以稳定资本市场信用基础(未披露债务总额) [2] - **增量资金注入**:投入7.99亿元纾困资金 专项用于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 [2]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项目是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案例 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助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 [1][2] - 中国长城资产未来将强化问题企业纾困业务 重点服务科技创新领域 响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3] - 纾困后企业实现: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核心研发重启、能源转型赛道竞争力提升 [2]
金融版图大变局!中央汇金成为八家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如何整合手中券商资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22:01
中央汇金金融版图扩容 - 证监会核准中央汇金成为长城国瑞、东兴证券、信达证券等8家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1] - 中央汇金通过控股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三家AMC公司间接控制上述8家机构 [1] - 划转完成后中央汇金直接控股的券商增至7家(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等),参股券商达8家 [2][3] 中央汇金背景与股权结构 - 中央汇金为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代表国家行使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出资人权利 [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央汇金直接持有19家金融机构股权,原控股券商包括中金公司、申万宏源等4家 [2] - 通过本次划转中央汇金间接持有方正证券7.2%股份 [2] 市场整合预期 - 财信证券认为中央汇金控股AMC后将优化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4] - 中信证券预计"汇金系"券商股权调整将推动证券行业新一轮并购,重点关注同一实控人下的行政化并购机会 [5] - 2月17日划转消息公布后信达证券、东兴证券当日涨幅分别超7%和3% [6] 政策与行业影响 - 证监会鼓励通过并购重组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行业供给侧改革或加速 [4] - 中央汇金旗下券商牌照整合预期升温,可能推动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进程 [4][5]
中信证券:中央汇金实控多家AMC,或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风险防控能力
快讯· 2025-06-06 21:02
中央汇金控股AMC - 财政部将中国东方、中国信达、中国长城三家AMC股份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 [1] - 划转后中央汇金持股比例分别为中国信达58%、中国东方71.55%、中国长城73.53% [1] - 中央汇金将成为三家全国性AMC直接控股股东 [1] 国有资本管理优化 - 中央汇金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将集中进行市场化管理 [1] - 此次调整旨在提升国有金融资本配置效率 [1] - 国有金融资本风险防控能力预计将进一步提高 [1]
金融圈重磅!中央汇金,大动作!
券商中国· 2025-06-06 19:32
中央汇金公司股权变更 - 证监会核准中央汇金公司成为长城国瑞证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等8家金融机构的实际控制人 相关公司需完善治理结构并办理工商变更 [1] - 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 代表国家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的出资人职责 2007年股权注入中投公司 重要股东职责由国务院行使 [2] - 2024年2月财政部将中国信达、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三大AMC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 划转后持股比例分别为58%、71 55%、73 53% [2][3] 中央汇金公司金融版图扩张 - 旗下券商增至8家 包括银河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 除中信建投外其余7家实控人均为中央汇金公司 [3] - 公募基金股权增至6家 新增东兴基金和信达澳亚基金 此前已控股中金基金、银河基金等 [3] - 通过控股三大AMC实现业务集中市场化管理 提升国有金融资本配置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3] 证券行业并购整合趋势 - 监管政策推动下券商并购重组步伐加快 2023年以来多个并购组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4] - 未来并购方向包括头部券商强强联合与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 同一实控人旗下券商或非金控类央企剥离业务存在更高并购概率 [5] - 中信证券认为"汇金系"券商股权调整可能引发行业新一轮并购 需关注同一实控人下的行政化与市场化并购机会 [3] 中央汇金公司的市场维稳作用 - 2024年4月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并宣布将继续增持 明确其作为资本市场"国家队"和类"平准基金"的定位 [5] - 2008年以来多次参与市场维稳工作 证监会表态支持其发挥平准基金作用以巩固市场稳定 [5] - 市场分析认为中央汇金增持传递"底线思维"信号 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和底部企稳 [6]
不良资产转让市场火爆 AMC净利不增反降
证券时报· 2025-05-22 01:55
不良贷款转让市场 - 2025年一季度国内不良贷款转让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激增 [1] - 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逐渐成熟 为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规范保障 提升了市场活跃度 [3] - 中国信达登上"批量个人业务前十大活跃受让方"榜单 全国性AMC在个贷不良市场竞争力开始显现 [3][4] AMC行业业绩表现 - 山东金资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5% 净利润同比下滑21% 不良资产板块营业收入下降34.76% [1] - 中国信达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8%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税前利润亏损5.87亿元 [1] - 行业竞争加剧 回收难度加大 导致AMC议价难度升高 处置成本增加 影响盈利空间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已基本触底 处置周期延长趋势开始扭转 平均处置回收率下滑趋势放缓 [3] - AMC行业聚焦主责主业 综合金融业务规模收缩导致收益下滑 [2][3] - 财政部将中国信达、长城资产、东方资产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 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3] 个贷不良转让市场前景 - 个贷不良转让市场发展为AMC行业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空间 [4] - 更早利用技术提升风险评估和催收处置能力的机构竞争力将增强 [4] - 竞争力较弱的AMC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局面 [4]
从中信集团上市公司矩阵看国际化布局中的协同效应与未来增长极
搜狐财经· 2025-05-21 15:36
中信集团概况 - 成立于1979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成立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1] - 采用"金融+实业"双轮驱动模式,业务覆盖金融、资源能源、高端制造、工程承包等领域 [1] - 连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显著影响力 [1] A股上市公司 中信银行 - 中国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注册资本556.45亿元 [3] - 提供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零售银行等综合金融服务,2007年上市 [3] - 中央汇金持股2.67亿股,占流通股0.48% [3] 中信证券 - 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份额连续五年第一 [5] - 业务涵盖证券、基金、期货等领域,2025年债券评级"A-1" [5] - 中央汇金持股2.05亿股,占流通股1.38% [5] 中信特钢 - 全球领先的特殊钢材料制造商,产品应用于军工、汽车、能源等领域 [7] - 拥有六大产品板块,在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领域全球领先 [7] - 中央汇金持股1037万股,占流通股0.21% [8] 中信重工 - 前身为国家"一五"重点工程洛阳矿山机器厂 [10] - 拥有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组,市场覆盖全球68个国家 [10] - 2012年上市,注册资本45.80亿元 [11] 中信海直 - 中国最大通用航空运营商,业务覆盖南海、东海等海域 [13] - 主营业务包括海上石油、应急救援、低空经济等 [13] - 2000年上市,注册资本7.76亿元 [13] 中信国安 - 综合信息服务领域重要企业,子公司鸿联九五具有较强影响力 [15] - 聚焦信息技术与新材料,1997年上市,注册资本39.20亿元 [15] 中信金属 - 国内领先金属贸易商,经营铁矿石、铜、镍等产品 [17] - 拥有巴西矿冶公司、秘鲁邦巴斯铜矿等优质资产 [17] - 2023年上市,注册资本49.00亿元 [17] 中信出版 - 国内领先出版集团,经济管理类书籍市场份额领先 [18] - 运营200家中信书店,计划开发IP衍生品和AI荐书平台 [18] - 2019年上市,注册资本1.90亿元 [18] 港股上市公司 中信资源 - 从事石油、煤炭、锰矿等资源开发与贸易 [20] - 持有印尼、澳洲煤矿权益,1997年香港上市 [20] 中信股份 - 中信集团主要资产整合平台,持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等股权 [22] - 业务覆盖金融、资源能源、制造业,1986年香港上市 [22] 中信国际电讯 - 亚太最大国际电讯枢纽之一,提供数据中心等服务 [24] - 2007年香港上市,业务包括国际话音、短信电信枢纽等 [24] 中信金融资产 - 中国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前身为中国华融 [24] - 核心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金融服务,2015年香港上市 [24] 整体评价 - 中信系上市公司在"战略管控+市场化运营"模式下保持竞争力 [26] - 当前多数标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低估值+高股息+战略稀缺性特征 [26] - 随着国企价值重估政策推进,有望迎来新的结构性机会 [26]
发挥功能优势 深耕破产重整领域
金融时报· 2025-05-15 12:45
政策导向与监管框架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运用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多层次工具开展问题企业纾困业务 [1] - 政策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功能性优势,化解实体经济风险并促进健康发展 [1]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中国信达聚焦破产重整领域,打造全周期、全链条问题企业纾困模式,综合运用"金融+产业"协同策略 [1][2] - 公司通过资产并购、信用修复、债务重组、专业服务四类手段激活企业价值 [2] - 首创"重整配套投资+反向收购破产债权+直接纾困"模式应用于西宁特钢案例 [3] 行业覆盖与项目成果 - 重点布局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农业等国计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超180亿元 [2] - 参与北大方正、西宁特钢、山东洪业、新华联、正邦科技等企业重整,帮助恢复经营能力 [2] - 方圆有色案例中通过"债权收购+股权重组+产能优化"组合拳,使企业2023年实现净利润5.5亿元并保障2000余人就业 [3] - 西宁特钢2024年上半年钢产量同比增长58.54%,营业收入达27亿元,成功实现"四保"目标 [3] 业务工具与专业能力 - 提供过渡性融资方案修复企业信用,盘活破产债权避免区域连锁危机 [2] - 配套开展债务清理、资产尽调、方案设计等中间业务保障重整流程 [2] - 联合产业投资者注入资源优化生产管理,如北京建龙集团向西宁特钢注资13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