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产养殖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岭南特色现代农业,省农科院多领域发力支撑产业体系建设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8:30
政策背景与战略目标 - 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和《关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明确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并打造"千百十"亿级产业集群 [3][4][5]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现代种业、生态农业和全产业链构建,支撑农业强省建设目标 [6][7][8] 现代种业创新成果 - 构建"品种培育-技术集成-精深加工-示范推广"全链条种业创新体系,支撑种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10][11] - 水稻育种成果显著:培育"19香""南晶香占""泰丰优系列"等高端丝苗米品种,推广面积近3000万亩,解决"优质不高产、高产不抗病"难题 [13][14] - 水稻品种数量居全国科研单位首位,育成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以上的水稻大品种41个 [15][16] - 畜禽种业突破:培育"岭南黄鸡5号"国家审定品种,攻克个体一致性差、性别利用率低和种源疾病隐患三大难题,父母代种鸡年推广超100万套,肉鸡年推广量超1亿只,全国市场占有率15% [18][19][20][21] 生态农业技术突破 - 重构现代桑基鱼塘生态循环系统,支撑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和桑基鱼塘重建 [24][25][31] - 创新人工饲料智慧养蚕技术、蚕沙塘泥肥料化利用技术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6][27] - 发现桑叶提取物和低聚糖抗虹彩病毒功能,明确蚕桑活性物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机理 [27][28] - 建立单塘循环生态种养模式,配套水处理和塘泥原位修复技术,破解高密度养殖尾水排放难题 [29] - 相关技术累计推广超100万亩,实现新增销售额107.24亿元、利润18.15亿元,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32][33][34] 全产业链价值延伸 - 荔枝产业:研发浸渍式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实现荔枝贮藏一年以上,解决盛产季滞销问题;开发荔枝果汁、风味饮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王老吉"荔小吉"系列饮料上市首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36][37][38][39] - 茶产业:以"英红九号"品种为核心开展全产业链创新,种植面积达15.44万亩(占英德茶园总面积85%),亩年均产值4.25万元,成为英德红茶当家品种 [42][43][44] 未来发展方向 - 实施种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数字农业科技攻关、打造院地合作样板,构建现代化产业支撑体系 [45][47] - 全力支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与"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实施 [48]
乳山创新“数字+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完成首批牡蛎碳汇交易
齐鲁晚报网· 2025-08-25 12:39
乳山牡蛎产业发展 - 乳山市政府引导牡蛎产业从产业规划、环境治理、品牌提升、金融助力、科技赋能、文化旅游等多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乳山市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为国内首个"可持续发展金融助力农村小微企业振兴"项目示范区 聚焦牡蛎产业并探索"数字+绿色+金融"服务模式 [2] 碳汇方法学开发与交易 - 2024年召开牡蛎碳汇方法学研讨会 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团队合作完成"双壳贝类养殖碳汇项目方法学"开发 [2] - 对乳山国企确权养殖海域年产生碳汇量进行计量测算 [2] - 2025年8月12日实现首批牡蛎碳汇交易 5家企业参与交易并获得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颁发的交易证书 [2] 蓝碳经济价值意义 - 生态环保意义:牡蛎生长过程实现长期固碳 碳汇交易机制促使养殖方式环保化 推动产业向绿色生态转型 [3] - 金融创新意义:有助于开发牡蛎碳汇金融产品 强化金融赋能作用 [3] - 社会影响意义:提升乳山牡蛎品牌知名度 巩固国内优质品牌地位 拓展市场并吸引消费者与投资人 推动产业链发展和就业机会创造 [3]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围绕方法学省级备案 牡蛎碳汇在生态修复中的代偿作用 碳汇金融产品创新及其他应用场景拓展开展工作 [3] - 探索构建牡蛎碳汇全链条服务体系 助力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3]
让碧海银滩成为金山银山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25 10:11
产业发展 - 澳角村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2] - 海洋捕捞实现木质渔船到钢质渔船转型升级 全村渔船640艘 年产值达3.3亿元[7] - 水产养殖拥有138家高级养殖场 去年产值37亿元[7] - 海产品加工厂38家 其中海源水产去年产值5亿元[7] - 电商微商117家 从业技术人才532名 年销售额3.5亿元[7] - 海景民宿41家 共700多个床位[7] 生态保护 - 建立一体化处理体系处理生产生活垃圾 配备生活垃圾塑料桶集中处理海上垃圾[3] - 常态化检查工业企业排除隐患 每条巷道设有污水收集设施 污水经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4] - 通过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海水变清沙滩变净 对海洋生物繁殖和居民生产生活起到关键保障作用[5] 产业创新 - 构建捕捞、养殖、加工、电商、文旅的生态经济模式 从传统捕捞到海鲜直播[9] - 福建旺昇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循环海水智能化系统进行鲍鱼苗养殖[9] - 坚持健康养殖+生态保护模式 实现好生态出好苗的良性循环[9] - 形成从捕捞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加工企业实现原料供应及时与便利[9] - 海产品通过清洗、蒸煮、拆肉、罐装等工艺处理 主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10] - 电商直播带动业务发展 营业额不断攀升 规模从两个冰柜扩展到三个冰柜、一个冻库和一个急冻库[1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5 10:04
历史经济贡献 - 盐池县在抗战时期以食盐、皮毛和甘草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 [1] - 1937年组织军民打盐销售以改善边区经济 1941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2000多名指战员参与增产 [3] - 1938-1943年间从盐池运出食盐约12.5亿公斤 换回粮食、布匹、药品等关键物资 [3] 现代产业发展 - 滩羊产业成为盐池县支柱 养殖户约8400户 饲养量达330万只 贡献农村居民过半收入 [6] - 盐碱地养殖南美白对虾 年产30万斤 并发展海蟹、螺旋藻、三文鱼等高附加值产业 [7] - 采用智能耳标和高清摄像头技术实现智慧牧场管理 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 [6] 红色文化传承 -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通过情景剧《盐耙耙 命根根》再现历史 上半年吸引近10万人次参与红色研学 [4] - 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组织老战士马章锁等分享抗战经历 [5] - 当地持续挖掘红色资源 打造党性教育和思政实践基地 [5]
盘活集体经济“小能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9:21
公司发展历程 - 成都井程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由龙井村主导成立[3] - 2021年公司获得10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补贴并投入400多万元自有资金建设养殖基地[5] - 2023年养殖基地正式建成并开展工厂化高密度养殖业务[5] - 2024年公司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9000多亩农田实现收益60多万元[7] - 2024年盘活村集体资源带来收益200多万元[8] 主营业务运营 - 工厂化高密度养殖采用直径12米深度1米多的养殖池配备液氧罐和微滤机设备[5] - 单个养殖大棚年利润可达近200万元[5] - 2024年鲈鱼养殖实现10多万元收益南美白对虾盈亏平衡[6] - 冷库项目预计年收益40万元[8] - 农业社会化服务拥有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等设备并培养2名农机手和2名飞手[7] 技术升级与创新 - 采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替代传统土塘养殖(传统亩产1000多斤/年价值5000-6000元)[4][5] - 实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新模式实现作物优势互补[7] - 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7] - 通过设施渔业改造项目推进养殖技术升级[6] 资源整合与利用 - 有效利用6000多亩土地资源其中3000多亩为基本农田[3] - 盘活闲置厂房和集体建设用地新建设施用房[8] - 将闲置房屋资源出租给外来租户[7] - 与区属平台公司合作开展1800多亩农田的社会化服务[7] 资金投入与规划 - 初期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养殖大棚和设备[5] - 计划下半年再投资几百万元建设养殖项目二期[6] - 拟利用自有资金购置蔬菜移栽机收割机等高效设备[7] - 获得市级设施渔业改造项目支持[6]
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盘活集体经济“小能手”
新华网· 2025-08-25 08:00
公司业务发展 - 成都井程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0年,由龙井村主导成立,专注于农业开发和集体经济运营[8] - 公司2021年获得10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补贴,加上自有资金共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养殖大棚和设备[10] - 2024年公司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9000多亩农田,收益60多万元,并与区属平台公司合作服务1800多亩农田[12]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投资数百万元建设养殖项目二期,已获得市级设施渔业改造项目支持[11] 养殖业务运营 - 公司采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单个养殖池直径12米、深1米多,配备液氧罐和微滤机等设备[9] - 2023年养殖基地正式建成,拥有16个养殖池,一个大棚年利润近200万元[9][10] - 2024年养殖季鲈鱼盈利10多万元,南美白对虾盈亏平衡;2025年养殖季调整策略,预计10月出栏[11] - 公司掌握鲈鱼养殖技术,组织人员到广州学习7天,并采用提前下卵延长养殖期的策略[10][11] 农业社会化服务 - 公司2023年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购买旋耕机、播种机和无人机等设备,培养2名农机手和2名无人机飞手[11] - 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采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新模式,提升单位面积生产效率[12] - 计划购买蔬菜移栽机和收割机,预计投用后带来更大收益[12] 资产与资源利用 - 公司盘活村集体资源,出租闲置房屋,在集体建设用地上规划设施用房,2024年收益200多万元[12] - 2024年5月建成冷库,预计年收益40万元,村农事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12] 行业技术应用 - 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成为行业趋势,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养殖效益,减少水体污染[9] - 农业社会化服务解决小农户机械化率低的问题,通过科技力量减少人力投入,提升生产效率[11]
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网· 2025-08-25 06:17
历史经济贡献 - 盐池县在抗战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经济支柱 生产食盐 皮毛和甘草等物资[1] - 1938年至1943年间从盐池运出食盐约12.5亿公斤 用于换取粮食 布匹 药品和钢铁等紧缺物资[3] - 食盐生产采用人工打盐方式 战士光脚在盐田作业 日均产量支撑边区军民需求及对外贸易[3] 现代产业发展 - 滩羊养殖成为支柱产业 全县饲养量达330万只 覆盖约8400户养殖户 贡献农村居民过半收入[6] - 应用科技赋能传统养殖 通过智能耳标和高清摄像头实现远程监控 提升管理效率[6] - 盐碱地开发高附加值水产养殖 包括南美白对虾年产30万斤 以及海蟹 螺旋藻和三文鱼等多元产业[7] 产业转型与拓展 - 从单一盐业转向综合农业 盐碱地开发利用面积达1.2万亩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7] - 企业转型案例:宁夏盐池宁丰生物饵料制品有限公司从生产饵料转向水产养殖 并计划扩建厂房[7] - 滩羊产业品牌化建设持续推进 通过品质优势和科技手段提升产品竞争力[6]
肇庆“虾王”链动60亿元
南方农村报· 2025-08-24 19:31
行业规模与产能 - 肇庆罗氏沼虾养殖面积13万亩 总产量4.8万吨 占全国产量20% [5][9] - 产业综合年产值60亿元 全产业链从业人员6.1万人 涉及村集体230个 实现村集体增收2.2亿元 [6] - 规划至2029年养殖面积扩大至18万亩 产业综合年产值达103亿元 [7] 生产运营数据 - 冷链产业园区分拣中心最高日分拣量达10万斤 加工中心成品虾最高日产量3万斤 [3][4] - 振业水产建成水产品出口及内销标准化加工基地 累计总投资1.2亿元 拥有8条现代化水产品生产线和3条液氮设备 [72][73] - 公司日加工水产品原料规模达120吨 年收购加工规模3万吨 年生产产品1.8万吨 [73][74] 产业链建设 - 全市拥有6家水产加工企业 年加工能力8万吨 2023年水产加工产值约10亿元 创造税收1100余万元 [76][77] - 粤港澳大湾区水产综合交易中心一期投入运营 日交易量达10万斤 [78] - 海大集团建设罗氏沼虾工厂化繁育基地 年产虾苗约10亿尾以上 填补种苗繁育短板 [41][42][48] 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 - 全国率先发布罗氏沼虾7大类16项标准体系 涵盖养殖水质 种苗 饵料 病害防控等环节 [50][54][55] - 推广"数智化"管理虾塘模式 通过全产业链数智化平台实时监测水温 pH值 溶解氧等关键数据 [60][61][62] - 采用"茜草+冬棚"生态养殖模式 结合"稻虾共作"实现资源互补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19][24][25][26] 产业集群发展 - 重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产业园 打造全国预制菜产业高地 [70][71] - 吸引恒兴水产 中业水产等超300家上下游企业进驻产业链 [80] - 中国人寿财险推出淡水水产养殖天气指数及疾病疫病综合保险 配套移动检验监测车降低养殖风险 [82][83][86]
打通全链条 “中国新特产”从红遍全国到走向世界
央视新闻· 2025-08-23 09:25
行业规模与产量 - 2024年中国小龙虾总产量达344.76万吨,位列淡水养殖品种第四位[1] - 湖北省潜江市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870亿元,占全国产量40%[1][25] - 潜江市2024年小龙虾养殖量突破20万吨[10] 养殖技术创新 - 突破"四季有虾"技术,实现冬季稳定产出[10][13] - 采用回字形分区养殖专利模式,外圈繁育、内圈生长,提升养殖效益[15][16] - 2024年湖北省推广"四季有虾"养殖面积约35万亩,产量突破3万吨[16] - 主流养殖方式为虾稻共作(占比超85%),并探索鳝鱼、鳜鱼立体养殖[18]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潜江市形成19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生产60多种产品[25] - 实现全链条利用:虾肉用于食品,虾头虾壳转化为虾粉、虾油、甲壳素等高附加值产品[25] - 建立涵盖餐饮、食品、医疗等多领域的全产业链体系[25] 物流与交易体系 - 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中国虾谷)为全国最大交易市场,高峰日交易量达2800吨[18][22] - 物流网络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4-14小时直达1200个服务网点[22] - 2025年上半年鲜活小龙虾交易量17.7万吨,交易产值75.27亿元[22] - 运输存活率超94%,采用标准化冷链及专用透气泡沫箱技术[20] 市场拓展与创新 - 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计划针对海外需求定制化开发口味[10] - 潜江小龙虾供应链平台接入1097家企业,累计交易金额181.61亿元[23] - 开发榴莲虾、咖啡虾等跨界口味,创新菜品超100种[6][8] 区域产业地位 - 潜江市被誉为"中国小龙虾之乡",拥有从养殖、加工到流通的完整产业链[1][18] - 形成国家级小龙虾产地专业市场,依托交通动脉构建全国商贸网络[18][22]
科学调度,补水增氧……多举措抗旱保蔬菜 守护群众“菜篮子”
央视网· 2025-08-22 18:05
天气影响 - 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对蔬菜生产和水产养殖造成不利影响 [1] - 江西九江武宁县部分区域超过一个月无有效降雨 [4] - 持续高温对水产养殖带来不利影响 [6] 应对措施 - 通过科学调度水源和补水增氧等紧急措施减轻旱情灾害损失 [1] - 农户全力抽水灌溉并分批分区为菜苗补水 [4] - 蟹农采取刈割水草及时补水调水增氧等举措保障螃蟹龙虾生长条件 [6] 保障目标 - 最大限度减轻旱情灾害损失并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 [1] - 全力保障螃蟹龙虾等水产的生长条件并将旱情影响降到最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