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二度递表港交所:百亿现金“闲置”,东鹏饮料为何执意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10-15 13:56
赴港IPO进程 - 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这是继2025年4月3日首次申请失效后的第二次冲刺 [1] - 公司由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计划融资约14.93亿元人民币 [1][2] - 公司曾计划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GDR以拓展欧洲市场,但于2024年2月终止,随后转向港股并于2025年3月通过H股发行方案 [2]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公司核心产品东鹏特饮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销量占比达47.9%,连续四年位居行业第一 [2] - 截至2025年10月9日,公司总市值约1548亿元人民币,账上现金类资产高达142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拥有广泛的全国终端销售网点超过420万个,累计不重复扫码消费者超过2.5亿 [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107.3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3.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均超过36% [1][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85.05亿元人民币增至158.39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36.5% [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14.41亿元人民币跃升至33.27亿元人民币,2024年净利润率达21.0% [5][9] 财务结构与现金流 - 尽管现金类资产总额达142.23亿元人民币,但公司短期借款激增至65.51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升至66.08%,形成“存贷双高”现象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23.24%,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值降至0.73 [5] - 公司通过低息借款(利率2.20%-2.50%)与高息理财(收益率约2.66%)套利,2024年理财收益达3.88亿元人民币 [5] 股东回报与减持 - 公司在高负债背景下实施高额分红,2024年分红金额23亿元人民币,股利支付率69%,累计分红已超53亿元人民币 [6] - 2022年限售解禁以来,股东累计减持超50亿元人民币,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套现逾30亿元人民币 [6] - 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于2025年初宣布拟减持1.38%股份 [6] 赴港IPO战略考量 - 优化财务结构:通过股权融资补充权益资本以降低资产负债率,2024年公司利息支出约1亿元人民币,股权置换债务将直接提升净利润 [8] - 提供股东退出渠道:H股通常以较A股折价发行,股东可通过国际市场减持,减少对A股股价的冲击,公司A股市盈率超30倍 [8] - 助力海外扩张: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海外市场扩张,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截至2024年底产品已出口至25个国家 [8] 增长与挑战 - 全国化布局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华北市场收入增速达73%,成为公司第二大市场,广东大本营市场仍保持20%以上增长 [5] - 公司面临产品单一风险,海外收入占比不足0.3%,面对红牛、Monster等国际品牌的先发优势,海外业绩贡献短期内有限 [8] - 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竞争加剧,红牛市场份额稳固,乐虎、战马、外星人等品牌紧追不舍 [8]
承德露露股价涨6.35%,广发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3万股浮盈赚取23.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3:30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15日公司股价上涨6.35%至9.21元/股,成交金额3.25亿元,换手率3.50%,总市值96.94亿元 [1] 公司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和销售,杏仁露系列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94.20% [1] - 其他产品系列收入占比分别为:果仁核桃系列2.73%,水系列2.37%,植物奶系列0.55%,其他0.14% [1] 基金持仓情况 - 广发基金旗下广发稳信六个月持有期混合A(021795)重仓公司股票,二季度减持39万股后持有43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0.7%,为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2.11亿元,今年以来收益2.8%,成立以来收益2.74% [2] - 基于当日股价涨幅,该基金持仓浮盈约23.65万元 [2] 基金经理信息 - 重仓基金的基金经理姚秋累计任职时间11年93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5.72亿元 [3] - 其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为83.02%,最差基金回报为1.61% [3]
汤向阳任珍酒李渡集团CEO 西贝回应新公司涉及“预包装食品”|封面食饮AI日报
搜狐财经· 2025-10-15 12:51
人事任命 - 汤向阳出任珍酒李渡集团首席执行官 全面负责公司核心品牌业务 [1] 产品与品牌动态 - 宗馥莉旗下宏胜饮料完成"呦yo快线"商标注册 [1] - 东鹏饮料推出"低糖港式奶茶"新品 24瓶装售价为94.87元 [1] - 西贝新公司涉及"预包装食品"业务 公司回应称该业务仅用于支持门店经营 [1] 市场监管 - "清华冯博士"销售的DHA糖果因涉嫌虚假宣传 已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立案调查 [1]
乳酸菌饮品的健康属性被质疑,均瑶健康净利润大跌近80%
中金在线· 2025-10-15 10:03
公司历史与战略转型 - 公司早期响应政策号召进入乳制品行业,后于2004年砍掉纯牛奶业务,转向健康标签的乳酸菌细分市场 [1] - 公司于2011年成功研发出常温乳酸菌饮品“味动力”,从2014年到2021年该产品累计销售50亿瓶,并成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 [1] - 2021年公司提出“二次创业”,战略重心转向益生菌全产业链创新,目标是成为全球益生菌领跑者 [12] 核心产品“味动力”的业绩表现 - “味动力”产品收入从2017年的11.2亿元下降至2021年的7.54亿元,跌幅达三分之一 [7] - 2020年至2023年,公司乳酸菌饮品营业收入连续四年同比下滑,降幅分别为35.16%、2.09%、13.65%和10.88% [7] - 2023年公司对“味动力”产品提价3%至6%,但未能阻止收入下滑,当年收入同比下降10.88%至5.80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同比微增1.38%,但归母净利润仅为746.6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8.52% [2] 行业趋势与市场竞争 - 消费者偏好转向低糖、无添加和功能性产品,传统高糖乳酸菌饮品每百毫升含糖量动辄高达7~10克,健康属性受到质疑 [4][5][6] - 含乳饮料整体市场进入寒冬期,2025年第二季度该类产品整体市场份额同比减少近13% [8] - 乳酸菌市场缺口被伊利、娃哈哈等更多玩家填补,同时面临益生菌含片、粉剂等“平替”品类的竞争 [4] - 国内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5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6%,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377亿元 [10] 益生菌业务拓展与挑战 - 公司通过收购润盈生物增强研发生产供应链,后者高活性冻干菌粉年产能达300吨,并拥有50000余株功能性菌种,其中自主知识产权菌株超30000株 [13] - 公司益生菌原料已出口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B端客户培育周期需1-1.5年,且当前原料产能仅能支撑3亿元体量,无法承接上亿级大订单 [15] - 2024年公司益生菌饮品销量为8.4万吨,同比下滑1.41%,营收同比下滑2.71%,同时库存暴涨157.87% [13] - 收购的润盈生物在2024年营业收入为1.5亿元,净利润441.2万元,但净资产为-1.69亿元,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13] 市场推广与新举措 - 公司针对“味动力”品牌完成5条饮品产品线布局,包括经典常温款、低温“活菌瓶”、功能饮料、0脂益生菌果汁及0脂0防腐碳酸饮料等 [9] - 公司采用“一个区域一个经销商”模式拓展下沉市场,并入驻了2700家罗森便利店、超百家7-Eleven及1200家新佳宜便利店 [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置性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0.65%,从2024年同期的9463.18万元增至1.61亿元,同时线上曝光量达7684.5万次 [9] - 公司新品面临市场教育成本高、消费者认知不足的挑战,自主“中国菌株”的差异化优势尚未建立,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14][17]
美股异动|KKR股价连涨两日 日本交易谈判助推上涨势头
新浪财经· 2025-10-15 08:01
公司股价表现 - KKR股价于10月14日上涨4.60%,实现连续两日上涨,累计涨幅达6.93% [1] 日本市场交易动态 - 札幌控股公司与KKR-PAG集团就出售其房地产业务进行深度谈判,交易已进入最后阶段 [1] - 交易具体金额及交割时间尚未公布,但完成后将使札幌控股更专注于啤酒及饮料主业,并为KKR增添新的房地产资产 [1] 中国市场战略举措 - KKR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完成对中国远景国际有限公司85%股权的收购,该收购过程历时两年 [1] - KKR的全球化网络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可能为远景国际提供国际市场拓展的跳板 [2] - KKR的投资策略包括调整物流半径、扩大生产基地和开发新产品,其年轻化品牌经验可能加速远景国际的转型 [2] 收购影响与行业展望 - 远景国际方面强调经营团队的稳定性与战略不变性,以回应品牌控制权让渡的争议 [2] - KKR的资本注入可能促使其他国产汽水品牌加快寻求资本合作以应对行业竞争 [2] - 此次收购是对下沉市场消费升级潜力的押注,预示着可持续消费增长背景下的市场机遇 [2] 全球化战略意义 - KKR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与中国消费文化的结合,可能推动中国品牌的全球化进程 [3] - 投资者需关注品牌在消费市场中的独特定位和情感连接,而不仅是财务报表数字 [3]
娃哈哈下达二选一最后通牒!经销商爆料:代理娃小宗就取消经销资格
搜狐财经· 2025-10-15 02:48
事件概述 - 娃哈哈公司向经销商发出非正式通知 要求其在代理宗馥莉的新品牌“娃小宗”与保留娃哈哈经销资格之间做出“二选一”的选择 [1] - 该事件发生在10月11日前后 对娃哈哈三十余年建立的经销渠道信任构成冲击 [1] 事件背景与导火索 - 矛盾预兆出现在9月下旬 内部流传2026销售年度将启用“娃小宗”品牌 理由为原始“娃哈哈”商标历史遗留问题复杂 [3] - 10月11日 宗馥莉不再担任娃哈哈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的消息得到确认 两件事叠加使经销商陷入两难 [3] 股权结构与商标僵局 - 娃哈哈股权结构为上城文商旅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3] - 在此结构下 使用“娃哈哈”商标需要全体股东同意 导致授权陷入僵局 [3] - 宗馥莉掌控的宏胜体系自2025年5月开始密集注册“娃小宗”商标 [3] 新品牌面临的法律风险 - “娃小宗”品牌面临严峻法律考验 根据商标法第30条 审查机关对“近似加同类商品”的混淆可能性持严格态度 [5] - 2024-2025年商标审查对“搭便车”行为打击尤为严厉 两品牌在读音、视觉上的相似性构成法律障碍 [5] 渠道策略调整与经销商压力 - 娃哈哈推行“去小商、并大商”策略 据传已清退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下的经销商 [5] - 中小经销商面临任务量倍增、冰柜投放指标、返利门槛提高等压力 [5] - 经销商利润空间被压缩 每瓶水利润不到0.8元 [5] 品牌影响与消费者认知挑战 - “娃哈哈”品牌承载国民记忆 但情感纽带能否转移至新品牌存在疑问 [7] - 饮料行业新品从认知到稳定通常需要三到五年重金投入 [7] - 家族内部出现竞争品牌可能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 影响终端动销 [7] 潜在的解决方案与行业建议 - 建议品牌明确分工 “娃哈哈”守住基本盘 “娃小宗”主攻创新品类 [7] - 建议在合同中清晰界定不构成竞争的范围 并确保经销商有稳定的返利和费用支持 [8] - 建议各自开拓新战场 而非在存量市场中厮杀 [8] 经销商的应对策略 - 经销商应关注现金流稳定性 即结算周期的合理性 [10] - 经销商应评估风险承担机制 即由谁为滞销库存买单 [10] - 经销商应寻求法律保障 即授权清晰无争议 在规则不明时 观望和收缩是明智选择 [10]
凤庆县武伟果汁饮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14 20:16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凤庆县武伟果汁饮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文君,注册资本30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饮料生产;酒类经营;酒制品生产;现制现售饮用水;住宿服务;旅游 业务;食品销售;食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 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休闲观光活动;水果种植;草种植;坚果种植; 未经加工的坚果、干果销售;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蔬菜种植;新 鲜蔬菜批发;新鲜蔬菜零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有病去医院,有事找法院”!王老吉和加多宝又“打起来了
国际金融报· 2025-10-14 18:59
海外商标纠纷核心 - 王老吉与加多宝就"王老吉"海外商标归属权产生争议 双方各执一词 近期两度隔空喊话 [1][2][4] - 加多宝宣称在全球超过6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注册了"王老吉"系列商标 并称在加拿大和欧盟的诉讼中维权告捷 [1][2][4] - 王老吉方面指出其品牌权利人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王老吉"等系列商标注册 并指责加多宝行为是"恶意抢注" [4] 纠纷发展历程与法律行动 - 双方纠纷始于9月30日加多宝的"维权告捷"声明 王老吉当晚发布《严正声明》回击 [2] - 10月10日加多宝再次发文 称其祖传凉茶秘方及海外商标使用权是从王老吉后人手中取得 王老吉则以激进言辞回应 [1][4][5] - 王老吉已在巴西、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21个国家及地区对加多宝发起法律反击 [4] 历史背景与国内市场纠纷 - 两家公司从合作伙伴走向竞争对立 加多宝曾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红罐王老吉推广至全国 使其登顶内地罐装饮料销售榜 [6] - 双方围绕商标、包装、广告语展开数十场官司 涉及金额累计达数十亿元 [8] - 2023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六家加多宝公司共同侵权 需赔偿广药集团3.17亿元 [8] 海外市场策略与表现 - 双方在海外采用不同外文商标策略 加多宝较早注册"WANG LAO JI"等发音相近商标 王老吉则注册"WALOVI"试图建立独立国际形象 [10][12] - 加多宝2016年就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当年海外销售份额约10% [10] - 王老吉"WALOVI"国际罐于2024年亮相德国科隆食品展 布局欧洲市场 [12] 公司财务与市场背景 - 王老吉凉茶所在的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收约65亿元 同比增长8.4% 净利润约13亿元 同比增长15.8% [12] - 公司希望未来国际市场能产生10亿元级的单一市场营收 [12] - 海外商标战是在内地凉茶市场规模收缩背景下 双方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结果 [8]
卖水的钟睒睒,为何非要花400亿建一所大学?
36氪· 2025-10-14 18:43
钱塘大学项目概况 -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承诺投入400亿元创办钱塘大学,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其校园建设项目的用地审批与选址意见书[3] - 项目选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单元,总用地面积达36.3公顷(约544.5亩),此次用地获批是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里程碑[3] - 钱塘大学定位为一所社会力量兴办的新型高校,将由钟睒睒通过杭州市钱塘教育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在未来10年内个人捐赠400亿元,出资主体明确为个人承诺捐赠,资金来源于企业利润积累[23] 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 浙江省2024年GDP达9.0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但高等教育资源与经济实力严重不匹配,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仅居全国第十二位[5] - 钱塘大学旨在填补杭州高教资源集中于浙江大学的结构性空白,办学模式走“小而精”路线,计划每年培养15名顶尖专业人才,直接对标西湖大学[11] - 大学将作为农夫山泉及养生堂集团的“创新引擎”,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健康医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通过产学研融合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产业转化[11][13] - 杭州市政府将该项目纳入“高等教育强省计划”重点支持,双方有意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广泛影响力的新兴研究型大学[11][13] 财务与土地价值分析 - 钱塘大学地块位于之江板块核心区域,毗邻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和中国美术学院,区位价值显著,参考周边土地成交价,该36.3公顷地皮估值超过150亿元[14] - 项目采用“基金会主导+政府支持”模式,杭州市政府提供土地和政策配套,建设及运营资金由基金会承担,土地可能以协议价或划拨方式取得,实际成本或低于市场价[14][24] 农夫山泉经营业绩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营收256.2亿元,同比增长15.56%,归母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6%,显示出已基本摆脱此前负面舆情的影响[20][22] - 主要业务板块均实现正增长:茶饮料营收100.89亿元(首次半年破百亿),包装饮用水营收94.43亿元(同比增长10.7%),功能饮料营收28.98亿元(同比增长13.6%),果汁饮料营收25.64亿元(同比增长21.3%)[22] - 公司股价在年内暴涨63%,最新市值突破6000亿港元,盈利能力的恢复为钟睒睒的个人捐赠计划提供了坚实基础[22][24] 办学模式对比 - 钱塘大学的办学模式与西湖大学存在显著差异,西湖大学创建时依靠马云、王健林等多位企业家共同捐赠发展,而钱塘大学的办学资金主要由钟睒睒一人承担[16] - 钟睒睒对钱塘大学十年400亿元的投入规划,是福耀科技大学100亿元规划的4倍,显示出其巨大的个人投入决心[16] - 该项目开创了“第三种路径”的办学模式,即基金会主导、政府支持,区别于传统公办或纯民办高校,可能为未来民间办学提供新的范式[24][25]
据报激进投资者Starboard增持Keurig Dr Pepper股份
新浪财经· 2025-10-14 15:05
格隆汇10月14日|据英国《金融时报》,知情人士表示,激进投资者Starboard Value增持了饮料公司 Keurig Dr Pepper的股份。在Keurig Dr Pepper宣布计划以约180亿美元收购欧洲咖啡制造商JDE Peet's之 后,Starboard开始建仓。据悉,Starboard最近几周一直在与Keurig的管理层举行私下会议。 来源:格隆汇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