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搜索文档
贵州天麻 从土特产到金疙瘩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9
贵州省天麻产业发展现状 - 贵州省建立天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国际国内供需、价格、进出口等情况[1] - 省政府出台《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目标打造100亿元级天麻产业集群[1] - 2024年全省天麻综合产值达64亿元,88个县中60多个县开展种植,培育七星关、大方等种植大县[4] 产业资源优势 - 贵州天麻种植历史超50年,形成规模化全产业链格局,拥有"贵州三宝"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 - 种植面积和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仿野生种植技术领先全国[3] - 建成2个良种繁育基地和3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23年入选国家药食同源物质目录[2][3] 科技创新成果 - 选育贵红2号等3个省级新品种,攻克仿野生种植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6] - 实现每平方米27斤的高产目标,建立"博士村长+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协同创新模式[3][6] - 开展分子育种、全基因组测序等前沿研究,解析品质形成机制[6]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开发天麻菌汤包、软糖等30余款即食产品,形成"酸汤系列""火锅矩阵"等消费场景[8] - 构建"贵天麻"省级公共品牌+产区品牌体系,打造大方、德江等技术输出中心[6] - 建立从育种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体系,深化"茶酒药美妆"四大板块开发[8] 乡村振兴成效 - 推行"六统一"联农模式带动2万余户农户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4] - 雷山县创新"天麻+文旅"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大方县通过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4] - 涌现贵州两山天麻产业集团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方面表现突出[7]
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助力“千年药乡”解锁中药材产业“致富密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2 23:17
公司概况 - 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是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 - 公司拥有3.2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和1.2万平方米GMP标准加工车间 [1] - 主打产品包括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在西北地区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 [2] - 已取得5项国家专利,正从传统加工型企业向科技型医药企业转型 [1] 经营模式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8个乡镇中药产业发展 [2] - 每年向当地合作社和农户采购大量药材 [2] - 与甘肃多家科研院校合作研究、共建研发中心 [1] 行业背景 - 岷县被誉为"千年药乡",中药材是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1] - 岷县当归交易量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绿色标准化种植率达85%以上 [2] - 岷县建有全国唯一以当归为主的原产地交易市场 [2] 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为公司提供三年内可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的灵活融资方案 [1] - 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完成贷款合同面签 [2] - 邮储银行根据企业资金需求调整金融服务方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发展战略 - 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探索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深度融合 [3] - 针对龙头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3] - 致力于破解药材种植户与销售商的融资困境 [3]
让世界共享中药瑰宝——探访第9届南博会中药材产业馆
新华社· 2025-06-22 17:48
中药材产业馆概况 - 第9届南博会首次设立中药材产业馆,主题为"滇南本草、世界共享",汇聚国内外160余家企业参展 [2] - 展馆展出1500余款中药产品,涵盖原料、颗粒、饮片及药食同源等类别 [2] - 云南省计划到2027年实现中药材种植规模1000万亩以上,年产量15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 [4] 昭通天麻产业 - 昭通天麻年产量占全国25%,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基地分布在海拔1400-2800米高寒山区,年种植面积8万-10万亩 [2] - 昭通天麻产业已建立初加工厂,产品包括天麻粉、冻干片等,销往广东、上海等地药厂和药店,带动周边五六个村子农民增收 [3] 文山三七产业 - 文山三七展区展出146种商品,覆盖粉剂、原浆、胶囊等7大品类,产品延伸至牙膏、泡脚液等日化用品 [3] - 鲜三七原浆通过包装和口味优化成为线上明星产品,2022年线上销售额达1.8亿元 [3] 云南白药国际化进展 - 云南白药产品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销量良好,海外消费者认可度高 [4] - 公司正积极拓展南亚、东南亚及北美市场,推动中药国际化 [4] 产业升级与创新 - 中药材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加工转型,例如天麻初加工厂和三七精加工产品 [3] - "新中式养生"概念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免煮即溶等创新产品推动市场增长 [3]
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举办 深化务实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27
展会概况 - 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于6月19日在昆明开幕 主题为"团结协作 共谋发展" [1] - 73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 2500多家企业参展 覆盖南亚 东南亚所有国家 [1] - 参展企业包含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等知名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120余家 较上一届增长36% [1] 展馆与展品亮点 - 南亚馆设近800个展位 展示斯里兰卡红茶和香料 巴基斯坦木质家具 阿富汗手工地毯等特色产品 [1] - 斯里兰卡作为主题国打造360平方米沉浸式展区 包含锡兰红茶品鉴 世界遗产3D体验 宝石加工观摩等 [1] - 设置11个专业馆 包括制造业馆 绿色能源馆 咖啡产业馆 旅居云南馆等 展示先进制造 清洁能源 现代农业 旅居康养等领域 [1][2] 特色展馆与产业动态 - 首次设立旅居云南馆 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为主题 打造宜居 宜游 宜养新模式 [2] - 咖啡产业馆为唯一单品类专业展馆 主题为"中国咖啡在云南" 保山市高晟咖啡庄园产品出口新加坡 澳大利亚等国 2024年外贸出口额超2000万元 [2] - 制造业馆展出LDK高性能玻璃纤维 中药材产业馆展示智能无创电针仪 精品生活馆推出多语种AI透明屏 [2] 配套活动 - 展会期间将举办第六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等近40场专业经贸活动 [2] - 同步举行"投资中国·投资云南"系列活动 "云南省国际友城合作周"和"丝路云裳·南博时装周"等人文交流活动 [2]
南博会启幕:73国2500家企业共绘区域经贸新图景
央视网· 2025-06-20 17:06
展会概况 -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于6月19日在云南昆明开幕,为期6天 [1] - 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2500多家企业参展,覆盖南亚、东南亚所有国家 [1] - 斯里兰卡担任主题国,泰国担任特邀伙伴国 [3] 国际化与参展企业 - 专业馆占比近70%,包括制造业馆、绿色能源馆、咖啡产业馆、中药材产业馆等 [3] - 近1000家境外企业参展,较上一届提升20% [3] - 120余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会,较上一届提升35%以上 [3] 制造业展示 - 制造业馆以"聚势新质,智造未来"为主题,展示低空经济、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 [6] - 52家领军企业参展,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展示场景包括数智人互动、机器人与机器狗对舞等 [6] 区域合作与贸易 - 设置两个南亚馆近800个展位,印度和巴基斯坦展位最多(各140个) [8] - 东南亚馆及境外馆推出各种特色产品 [8] - 2024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10年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6.3% [10]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10] 展会成果 - 累计服务国内外2万余家企业参展,推动外贸成交额逾1100亿美元 [10]
全国多地医药专家齐聚昆明 为传统医药发展“开新方”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0:17
传统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对接活动 - 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启动,旨在促进传统医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 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医药领域专家学者、相关商协会及企业代表参与 [1] - 活动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药材产业馆举行 [2] 行业发展趋势 -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提出推动传统医药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强调提高中医药质量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 [2] - 专家学者围绕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储存和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进行分享交流 [2] 合作与签约 - 昆明理工大学与越南人参与草药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4] - 四川石化西南食品有限公司签约云南川贝母产业项目投资服务 [4] 国际倡议 -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南亚东南亚国家代表发起传统药材商品国际流通标准互认倡议 [4] - 倡议涵盖基础信息、质量安全、全程溯源、通关便利四个方面 [4] - 旨在促进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4]
广西将适老化产品列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广西日报· 2025-06-19 10:41
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 - 广西将适老化产品列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按销售价格的30%补贴 每类产品最高补贴1000元 [1] - 截至当前 全区消费者领取适老化产品6054份 销售额864万元 发放补贴225万元 [1] - 广西全力推进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 实现部分商品免进口药品通关单 可从任一口岸进口 [1] 中药材贸易数据 - 2025年1—4月 广西药食同源商品进口货值4306.3万美元 同比增长约4.3倍 [1] - 同期中药材出口数量5386.5吨 同比增长19.4% 出口金额1.26亿元 [2] - 中药材进口数量1.24万吨 同比增长555.6% 进口金额4032.3万元 [2] 中医药产业支持政策 - 连续3年每年给予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100万资金 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2] - 引导"互联网+药品流通"发展 打造"有医生的24小时药店" [2] - 联动药品零售企业推出保健养生类满减优惠活动 培育健康消费新质生产力 [2]
新华时评丨“南博之约”以开放之钥启动区域繁荣引擎
新华网· 2025-06-18 13:52
中国-南亚经贸合作 - 2024年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十年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率约6.3% [1] - 羊绒制品、青金石、茶叶香料等南亚商品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中国消费市场为南亚国家带来巨大机遇 [1] - 中巴经济走廊"升级版"建设有序推进,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孟加拉国帕亚拉电站、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等投资项目陆续落地 [2] - 中国与南亚国家加快拓展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数字技术、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 [2] 贸易与投资便利化 - 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于2024年初正式生效,中国与孟加拉国启动投资协定升级谈判 [2] - 中国给予多个南亚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 [2] - 云南积极建设中老铁路"硬联通",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并全面推行澜湄签证 [3] 南博会平台效应 - 第9届南博会设置制造业馆、绿色能源馆、咖啡产业馆、中药材产业馆等11个专业馆,展示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等合作潜力 [3] - 南博会重点突出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和新质生产力成果 [3] - 云南作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市场双循环连接枢纽,地理优势正转化为发展动能 [3]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 - 中国通过进博会、链博会、消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矩阵搭建合作平台 [4] -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等国际性活动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4]
从“土方子”到大产业 四川兴文推动民族医药走出大山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01:59
行业概况 - 四川省民族地区药材资源丰富,拥有2000多种药材资源,蕴藏量超过25万吨,被誉为"天然药库"[2] - 兴文县发现野生药用植物1000余种,其中重楼、天麻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5] - 苗医药在兴文县传承千年,当地苗族群众掌握用草药治疗疾病的技艺,积累了丰富经验[5] 政策支持 - 四川省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2] - 出台《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2] - 2019年以来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3211.56万元支持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2023年计划投入2000万元建设5个民族医药高品质种植项目[2] 产业发展 - 龙塘村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种植淫羊藿,农户年均收入从4000元/亩提升至翻倍水平[1] - 兴文县苗医体验馆展示300余种苗药,开馆以来吸引数万名游客体验药膳养生、理疗康养等服务[5][7] - 苗医药研究所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开发康养产品,药蒸、拔罐等外用疗法深受市场欢迎[7] 商业模式 - 既威中药材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支持,通过订单农业保障农户收益,产品对接多家医药企业[1] - 淫羊藿种植利用桑树林荫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桑树+药材的复合经营模式[1] - 民族医药产业带动康养旅游发展,形成"文化展示+体验消费+产品研发"的产业链[5][7] 市场前景 - 淫羊藿在中成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医药企业需求持续增长[1] - 民族医药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在康养产业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7] - 传统外用疗法适配各年龄段人群,在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7]
荆门市掇刀区:20万斤金银花迎来采收季,“致富花”绽放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发展网· 2025-06-13 17:15
中国发展网讯 六月,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罗咀村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且充满希望的时节——金银花 采收季。漫山遍野的金银花藤上,一簇簇青白相间的花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清香,村民们 穿梭其中,忙着采摘这朵朵"金银",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丰收画卷。 金银花,又名忍冬,素有花中"高士"之称,凌冬不凋,春末夏初繁花满树,藤绽金银,不仅具有极高的 观赏价值,更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其经济价值也十分可观。 6月初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记者走进罗咀村,村口处早已热闹非凡。村民们三五成群,头戴遮阳 帽,手持大竹篮,脚步匆匆地朝着陈坡水库方向赶去。"去摘金银花嘞!"村民张传菊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道。跟随她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位于陈坡水库旁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雨后的基地,金银花藤蔓在微风中 轻轻摇曳,显得精神抖擞,那含苞待放的花苞,仿佛在等待着人们将它们采撷,转化为财富。 此时,稍早到达的村民已经熟练地开始了采摘工作。只见他们用指头精准地捏住花苞根部,掌心轻轻一 攒,随着"啪嚓"一声轻响,一大把花苞便收入竹篮。张传菊也迅速放好随身携带的小板凳,坐下投入采 摘。她动作娴熟、眼疾手快,不一会儿,竹篮就被装得满满当当。"这个品种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