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新场景丨健康消费加速向“新”
央广网· 2025-08-14 08:57
健康消费新场景 - 特色中医夜市在多个城市流行,提供号脉问诊、拔罐足浴、药膳品尝等服务,吸引年轻消费者[1] - 中医药市场向轻量化、体验性转变,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可及性,如中医药文化夜市[4]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8.8%提升至2024年31.9%,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2013年900元增至2024年2500元以上,年均增速9.8%[4] 人工智能赋能健康管理 - AI数字减重帮手应用数字分身技术,融合20多位专家诊疗经验,提供个性化体重管理服务[5][6][7] - 山东省加速AI赋能生物医药、医疗产业,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如体重管理大模型[7] - 技术研发方通过终端设备实时监测数据,提供智能提醒功能[7] 政策与行业前景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目标达16万亿元[7] - 医疗健康领域前沿科技加速商业化,服务模式趋向智能化、多元化和生活化[7]
AI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创新项目“揭榜挂帅”
广州日报· 2025-07-31 09:42
项目背景与目标 - 广州市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活动 旨在通过AI技术实现重大疾病早发现、早干预 并辅助医生提升诊疗效率与健康服务质量 [2] - 活动前期征集超过200个项目 最终入选36个项目 覆盖筛查、诊断、治疗、中医、公卫监测、公共服务六大方向 共有28家单位被授予帅牌 揭榜攻关期为1年 [2] 支持措施与资源 - 政策层面为入选项目提供配套支持并优化创新环境 [3] - 数据层面依托广州卫生健康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在安全与隐私保障前提下精准供给医疗健康数据 [3] - 算力层面借助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台及高性能智算资源 支撑AI模型训练与数据分析 [3] - 优秀成果将纳入区域应用试点并优先推荐至省级与国家层面 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标杆示范 [3] 人工智能+治疗方向项目 - 经颅磁刺激智能机器人系统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开发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 [4] - 基于多模态影像智能解析的关节腔全自动精准穿刺注药机器人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 [4] - 面向基层赋能的结直肠癌个性化辅助诊疗专病大模型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牵头 [4] - 基于智能微表情识别与体征监测的癌症元康复系统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 [4] - 面向精准医疗的AI增强型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牵头 [4] - 基于大模型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多模态影像融合与辅助精准定位由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牵头 [4] - 基于人工智能助力外骨骼辅助髋关节术后精准康复临床场景研究由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牵头 [4] 人工智能+筛查方向项目 - 基于呼吸重症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 [4] - 慧眼移动医院打造移动眼健康领域智慧新业态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牵头 [4] - 互动式阿尔茨海默病人工智能筛查系统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牵头 [4] - 基于人工智能的痛风高危人群早筛与复发风险智能预警的多智能体系统构建与示范应用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牵头 [4] - 基于多模态眼底影像与动态监测数据的心血管疾病智能筛查系统研发与应用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牵头 [4] -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与筛查应用示范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牵头 [4] - 基于人工智能的心血管疾病CT影像的自动筛查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 [4] - 人工智能驱动的脑瘫高危儿测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牵头 [4] - 基于文本与多尺度图像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结核病人工智能筛查由广州市胸科医院牵头 [4] 人工智能+诊断方向项目 - 基于多模态数据源的抑郁症风险预测智能体开发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牵头 [5] - 肾脏病理AI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 [5] - 多类型细胞学数字病理图像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和临床验证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牵头 [5] -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慢性鼻窦炎智能诊疗云平台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 [5] - 口腔决策大模型的构建及推广应用由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牵头 [5] - AI+无创反向纳米孔电场生物芯片新型穿戴设备实现情绪相关皮肤病动态监测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牵头 [5] - 区域性实时AI辅助诊断与一体化质控数智超声平台的构建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牵头 [5] - 基于人工智能的主动脉夹层多模态诊断模型建立及临床应用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 [5] - 数智骨伤·智诊未来中医骨伤科智能辅助诊疗决策系统研发与临床应用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 [5] 人工智能+中医方向项目 - 名中医个人诊疗大模型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 [5] - 基于多模态AI的中医眼科五轮-脏腑辨证智能诊疗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 [5] - 针灸诊疗机器人研发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牵头 [5] - 基层中医决策系统(蒲公英医学决策支持系统)由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卫生发展指导中心牵头 [5] 人工智能+公卫监测方向项目 - AI数字智慧流调专家系统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 [5] - 传染病病例初筛与监测由广州数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牵头 [5]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流行性疾病预测预警系统由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 [5] 人工智能+公共服务方向项目 - 高危重症孕产妇智能预警决策管理体系的构建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 [5]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医院数据智能分类分级系统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牵头 [5] - 基于重大慢病共病智能健康管理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 [5] - AI驱动的重点人群家庭健康画像构建与智能健康管理由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牵头 [5]
联影智能多项AI医疗解决方案展示应用成果
证券日报· 2025-07-30 22:25
核心观点 - 联影智能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合作开发多项AI医疗解决方案 包括转移瘤AI应用 智慧诊室和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 已在400余家医院落地应用 并拓展至基层医疗及海外市场 [2][3][4] AI医疗解决方案应用成果 - 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2018年起共创智慧诊室解决方案 在精准放疗和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合作 [2] - 联合开发脑转移瘤病灶智能检出AI应用 可自动显示病灶信息并生成影像所见 历时一年多研发 [2] - 基于脑转移瘤AI推出骨转移瘤AI应用 两套系统已在全国400余家医院落地应用 [2] 智慧诊室场景应用 - 开发基于"中大肿瘤"经验的智慧诊室解决方案 AI深度赋能患者问诊场景 [3] - 预问诊环节通过数字人和文本对话方式 患者可互动描述症状并上传既往检查报告 [3] - 采用结构化语义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纸质报告信息 按院内标准实现一键录入 [3] - 开发电子病历智能体 实时转写医患对话为文本并自动生成规范病历 [3] - 智能体可自动调取跨院患者的外院报告 为医生提供综合判断依据 [3] 精准医疗技术突破 - 2024年初与中山医院放射科合作 将胸部平扫CT作为一扫多查应用场景 锁定73种胸部异常病种 [4] - 收集超过40万份胸部CT影像数据 专家深度参与算法优化和产品设计全流程 [4] - 历时一年多研发出业界唯一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 可自动检出肺结节 骨折 肺气肿等73种异常 [4] - 诊断准确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4] 市场拓展情况 - AI产品已进入基层医疗市场及海外市场 [4] - 中国医疗AI产品正打破地域与资源壁垒 在全球健康领域勾勒普惠医疗新图景 [4]
蚂蚁加速布局AI医疗:首个连接硬件的院士智能体入驻健康应用AQ
经济观察网· 2025-07-28 21:43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我国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 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慢病防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由于慢病不 易发现、病程较长、并发症多等特点,让医院、医生、患者建立长期疾病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AQ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及其医生团队,共同 打造推出"Jack安心智能体",这是首个连接智能硬件提供专科疾病管理的专业智能体。 打开AQ,在对话框说一句"帮我找王建安的智能体"即可调用,除常见心内科疾病症状科普问答功能之 外,用户可接入华为手表、鱼跃血压计等设备,智能体将结合血压、脉搏、ECG等数据,为心脏瓣膜病 患者提供专业的诊后管理服务,如健康分析、异常预警、复查提醒、加号申请等。 "AI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快速识别并总结出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规律,尤其擅长锁定人类难以察觉 的特征模式。Jack安心智能体将AI+医生+硬件结合,在心脏瓣膜疾病的管理中充分利用AI技术,让患 者得到24小时的及时守护。我们相信这将带来诊断方式的革命性进步,让科技更好守护生命的脉 动。"王建安表示。 在 ...
大模型现场“出诊” “AI+医疗”商业化提速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AI+医疗商业化进展 - 智慧眼科技推出"砭石AI中医四诊仪" 搭载自研医疗大模型 融合海量中医数据 实现面诊/舌诊/脉诊自动化分析 3分钟生成体质报告与处方草案[1] - 上海音乐学院开发人工智能音乐疗愈舱 通过脑电/HRV监测实时生理数据 动态生成个性化疗愈音乐 形成"监测-评估-生成-体验"闭环系统[2] -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I医疗规模达973亿元 预计2028年增至159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0.5% 医疗健康位列AI应用三大高关注场景[3][4] 医疗智能体技术突破 - 阿里达摩院发布"平扫CT+AI"多病早筛Agent 覆盖肿瘤/慢性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筛查诊断全流程[3] - 蓝想数科推出急危重症专科智能体 整合多模态医学数据 提供临床智能辅助决策方案[3] - 华鲲振宇医疗智能体实现单病例处理时长从30分钟压缩至1分钟 效率提升30倍[3] 行业技术融合趋势 - 中医领域加速智能化转型 通过大模型技术推动诊疗标准化 解决传统中医临床落地难题[1] - 音乐疗愈实现跨学科融合 结合AI算法/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 从经验性疗愈升级为精准干预[2] - 医疗AI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涵盖中医诊断/急重症救治/慢病管理/康复疗愈等多元领域[1][2][3]
WAIC现场|手术机器人已能剥鹌鹑蛋,壳破膜不破!未来有望独立完成手术
第一财经· 2025-07-27 17:17
手术机器人技术进展 - 国产手术机器人已具备精细操作能力,如剥鹌鹑蛋破壳不破膜,未来有望独立完成手术操作 [1] -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发的AI手术机器人已能完全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标志着自动化医疗重大突破 [3]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强预测未来将有更多手术由机器人直接操作无需人类医生介入 [1][3] 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现状 - 上海医疗机构在AI诊断、急诊规划、影像分析和病理分析等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完成国内首例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冠脉介入手术 [4] - AI医疗大模型显著提升疾病诊断效率,但当前手术机器人尚不具备真正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 [4][6] 未来医疗体系变革 - 专家预测AI将根本性改变医疗范式,未来医院形态和病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 [6] - 手术机器人成熟后将缩短手术时间,解决外科医生短缺问题并减少人为错误 [1][3] - 上海市提出推进医疗大模型研发、医学AI安全应用和普惠性AI医疗产品发展三大方向 [7] 科技伦理治理 - 全球首个科技伦理审查AI系统"一鉴"已发布,具备跨领域应用潜力 [6][7] - 该系统由复旦大学多院系联合研发,目前在校内及附属医院试点应用 [7] - AI医疗发展需重点关注伦理问题,现有伦理审查效率与质量有待提升 [6]
夸克通过“主任医师级”笔试
第一财经· 2025-07-23 21:32
行业动态 - 全球AI医疗健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11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194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1% [1] - 字节 百度 阿里等大厂均在押注健康大模型赛道 [1] - 行业现阶段核心痛点为健康大模型准确性不足 模型能力被视为基础竞争力 [1] 技术突破 - 夸克健康大模型通过中国12门核心学科主任医师笔试评测 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该挑战的大模型 [1] - 模型构建"慢思考能力" 融合链式推理与多阶段临床演绎路径建模 实现分阶段推导复杂医疗问题 [2] - 训练方法引入"过程奖励模型"和"结果奖励模型" 分别评估推理链合理性与结论准确性 [2] 数据与资源投入 - 医学数据划分为"可验证"(诊断类)和"不可验证"(健康建议类)两类进行差异化训练 [2] - 夸克拥有千人规模专业医师标注团队 其中超过400名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 [3] - 人类医生临床数据 诊断经验及数据标注对模型发展至关重要 [3] 商业化探索 - 当前阶段暂未考虑商业化 未来可能涉及健康档案管理 诊疗服务转化 智能互联设备等方向 [4] - 商业化模式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尚未形成清晰路径 [4] 应用挑战 - 患者提示词准确性 多模态能力建设直接影响大模型输出质量 [2] - 精神科诊疗需精准挖掘病症与需求点 对模型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
在家门口看病,AI医疗让梦想照进现实
虎嗅APP· 2025-07-14 18:01
核心观点 - 微医通过AI健共体模式显著改善慢病管理效率,实现患者健康指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医保支出增幅下降的"两升一降"成效,并达成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医保基金"四方共赢"[10] - 公司以天津为样板,首创"按人头总额付费"健康责任制,构建覆盖266家社区卫生中心和2000余站点的健共体网络,2024年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收入超50亿元[6][7][9] - 微医与上海交大及医学院合作共建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整合全球顶尖AI科研、顶级临床资源和规模化场景应用,推动医疗AI从单点工具向全链条健康效果付费转型[19][20] - 公司发展经历"物理连接-生物裂变-系统聚变"三级跳战略,从互联网医院向健康运营商转型,持续引领医疗体系变革[12][17] 天津AI健共体模式 - 健共体通过AI医生/药师/检查/健康/智控五大智能体赋能基层,复制三甲专家能力,使基层医生服务效率提升[10] - 医保采用"按人头付费"机制,2024年服务超100万健康会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医保支出增幅下降[6][9] - 该模式突破性实现214万慢病患者精准管理,在天津碳水饮食导致慢病高发背景下成效显著[13] 技术布局与商业化 - 2017年与浙大共建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2020年升级天津互联网医院为AI医院,2022年扩展为覆盖全市的健共体[6][7] -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2024年收入50亿元,成为市占率第一的AI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10] - 医疗大模型在垂类评测中长期领跑,AI能力已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13][17] 战略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与上海交大及医学院合作聚焦"医工融合",计算机学科AI能力全球第一+临床医学中国第一+微医场景应用形成产学研闭环[19] - 合作方向包括技术端算法优化、验证端13家三甲医院临床反馈、价值端按健康效果付费转型[20] - 模式已向重庆沙坪坝、浙江杭州等地复制,国家卫健委2024年政策推动AI应用加速落地[14] 发展历程与行业定位 - 2010年挂号网解决供需矛盾,比卫生部要求三级医院开放号源早1年[12] - 2015年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3年后互联网医院成公立医院标配[12] - 参与三明医改药械平台数字化建设,深度融入中国医改进程[13]
议程持续更新!读者福利!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7-10 18:13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地点: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3] - 会议时间:2025年7月17日(周四)[3] - 参会规模:约500人[3] - 主办单位:思宇MedTech、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3] - 协办单位:启迪之星、禾芫科技孵化器、中关村科学城CGT产业孵化中心[2] 会议议程 - 10:15-10:35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探讨》 赵阳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生物科技部副主任[4] - 10:35-10:55 《可穿戴脑机接口与精神疾病诊疗》 左年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4] - 10:55-11:15 《医疗器械行业2025产业趋势和投资策略》 王在存,中信建投证券医疗器械与服务行业首席分析师[4] - 11:15-11:35 《国产CT影像设备创新之路》 刘圣慧博士,赛诺威盛CSO首席科研官[4] - 11:35-12:15 圆桌环节[4] - 14:00-14:15 《多模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成式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弓孟春,神州医疗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4] - 14:15-14:30 《AI+神经科学:重塑脑健康的未来防线》 范向民,中科睿医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4] - 14:30-14:45 《AI超声赋能肌骨临床--技术革新的未来图景》[4] - 14:45-15:00 《脉冲电场消融行业发展:从颠覆性外科能》[4] 报名信息 - 报名链接:https://hdxu.cn/1fwan[8] - 优惠信息:58元票的价格可变为0元[8] 其他活动信息 -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1][8] - 即将召开的活动: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9月3-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8]
强盛集团丨借势热门赛道,巧设股权架构,融资快人一步!
搜狐财经· 2025-07-04 16:53
热门行业融资优势 - 人形机器人赛道自2023年以来融资活跃 2024年截至7月初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已获13笔融资 [2] - 智元机器人公司在1年内完成6轮融资并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 [2] - 具备核心优势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获取天使轮和A轮融资难度显著低于其他行业 [2] - 热门行业因高需求、高增长潜力及前沿技术特性更易吸引资本关注 [2] 股权设计核心原则 - 合理股权架构需避免完全平均分配或创始人一股独大两种极端 [4] - 创始人应保持相对控制权(建议直接或间接持股51%以上) [4] - 需为联合创始人和核心员工预留10%-20%股权激励池 [4] - 应为多轮融资预留股权空间以防止过度稀释 [4] 行业与股权协同效应 - 热门行业带来流量关注度 科学股权设计增强投资者信心 [5] - 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初创企业案例显示:创始人控制权+人才股权激励+融资预留空间形成融资竞争优势 [5] - 行业风口与股权结构优化可帮助企业获取更有利融资条款 [5] 企业融资策略建议 - 需持续追踪行业动态以把握风口机会 [6] - 股权结构优化应与行业选择形成双重驱动 [6] - 两者结合可实现融资效率与长期发展的平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