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

搜索文档
白象回应“多半”争议:为更大包装 后续将调整避免误解
经济观察报· 2025-06-04 23:54
公司回应与产品调整 - 白象食品就"多半"商标争议做出回应 指出"多半"产品是基于原70克面饼推出的110-120克大分量产品 "多一半"是基于原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产品 [2] - 公司解释"多半"商标注册初衷是为了与常规分量产品区分 便于消费者选购 [2] - 针对消费者质疑 公司表示将尽快调整"多半"产品包装以避免误解 [3] 公司发展概况 - 白象食品创建于1997年 是以面制品为主的综合性食品企业 在10个省布局12个生产基地 设有20余家分子公司 [2] - 公司已完成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复星集团和广发证券 [2] - 2023年公司提出"白象中国面"战略定位 从品牌、味道、品质和精神四个维度打造品牌 [3] - 2023年公司销售额达91.75亿元 位列河南民营企业100强 [3]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公司在骨汤口味方便面基础上进行新口味研发 2023年联合抖音平台推出香菜口味方便面并成为爆款 [3] - 2022年"土坑酸菜"事件后 公司获得大量"野性消费"关注 [3] 行业类似案例 - 千禾味业的"千禾0"酱油也曾因商标问题引发消费者质疑 被认为可能存在误导嫌疑 [3]
白象致歉
证券时报· 2025-06-04 23:23
白象食品"多半"商标争议事件 - 公司发布声明解释"多半"产品为基于原70克面饼推出的110-120克大份量产品,"多一半"为基于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产品,商标注册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份量便于消费者选购 [1] - 消费者质疑公司通过注册商标"多半"进行文字游戏营销,产品包装标注"'多半'是注册商标"并搭配"大分量,倍满足"标语 [2][3] - 电商平台显示"多半牌袋面"12袋装售价30 9元,24袋装58 9元,涵盖红烧牛肉、老坛酸菜等口味 [3] 白象渠道价格问题 - 公司线下渠道面临挑战,线上折扣售价与经销商进货价几乎持平,导致线下终端价格竞争力不足 [3] - 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白象品牌在全网方便面销售额汇总排名行业第一 [3] 行业商标争议背景 - 近期食品行业频现商标争议案例,包括千禾味业"0添加"风波致市值蒸发超10亿元,国家卫健委明确禁止使用"零添加"等宣传用语 [3] - 类似争议商标案例还包括"千禾0""壹号土""供港"等 [3]
是商标而非多半袋方便面,白象食品因“多半”致歉
国际金融报· 2025-06-04 23:08
事件概述 - 白象方便面因"多半袋面"宣传标语引发争议 网友质疑"多半"是商标而非实际重量增加 [1] - 公司客服确认"多半"为商标 产品克重以包装标注为准 [1] - 消费者表示失望 认为公司在玩文字游戏 [2] 公司回应 - 白象食品发布声明致歉 解释"多半"产品面饼重量从70克增至110-120克 [2] - "多一半"产品面饼重量从60克增至100克 [2] - 公司称注册"多半"商标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份量产品 方便消费者选择 [2] - 承诺尽快调整"多半"产品包装以避免消费者误解 [3] 公司背景 - 白象食品成立于1997年 以高性价比产品和民族品牌路线著称 被誉为"国货之光" [5] - 2023年公司营收达91.75亿元 位列河南民营企业100强第33位 [5] - 同期统一企业中国方便面业务收入为95.94亿元 两者差距已不大 [5] 潜在影响 - 商标争议事件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和品牌形象造成冲击 [5] - 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成为公司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5]
“多半袋面”中的“多半”是商标!白象致歉:将尽快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21:39
产品调整与声明 - 公司在售的"多半"产品是基于原70克面饼推出的110-120克大份量产品,"多一半"是基于原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产品 [1] - "多半"商标注册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份量产品,公司对可能造成的消费者误解表示歉意并将尽快调整包装 [1] - 产品包装标注"多半"为注册商标并配有"大分量,倍满足"标语,引发消费者质疑宣传存在文字游戏 [1] 商标注册情况 - 公司与"多半"相关的商标共14个,其中9个无效,5个已注册包括"多半""白象多半袋"等,大部分于2018年9月申请 [1] 价格与含量对比 - "多半袋/桶面"相比原有产品含量增加1/4到1/5,价格上涨约1/4,但红油爆椒口味出现降价 [2] 媒体报道与舆论 - 消费者质疑事件引发网络热议并登上热搜榜首 [1] - 公司客服回应称"多半"确为商标,产品克重以包装标注为准,表示会将情况反馈至产品建议部门 [1]
白象“多半袋面”的“多半”是商标?别把消费者当傻子
搜狐财经· 2025-06-04 20:13
公司行为分析 - 公司在其"多半袋面"和"多半桶面"系列产品包装上标注"多半"为注册商标,引发消费者质疑其存在宣传误导[1] - 公司客服回应称"多半"确实是商标,产品克重以包装标注为准,强调产品本身没有问题[1] - 公司在包装生产信息下方注明"多半"是注册商标,但标识不明显,消费者不易察觉[3] 消费者反应 - 消费者认为公司通过"多半袋面"和"大分量,倍满足"的标语暗示产品分量更多,存在误导嫌疑[3] - 消费者对公司的行为表示失望,认为这是在玩文字游戏,损害了品牌形象[4] - 消费者指出类似"德子土鸡"和"千禾0酱油"等案例都存在同样的商标误导问题[4] 品牌影响 - 公司此前因向亚残运会运动员发放慰问金、雇佣残疾员工和捐赠学校营养餐等行为获得"国货之光"称号[4] - 此次事件可能损害公司长期积累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4] - 消费者对知名品牌采用此类营销手段表示不解和失望[4] 法律合规 - 中国商标法规定带有欺骗性、易使公众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5] - 即使商标本身合法,公司通过包装和宣传话术将其与产品特性绑定,仍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欺骗[5]
“多半”是商标,白象“多半袋”方便面引热议
观察者网· 2025-06-04 18:12
当天,白象客服对国内媒体表示,"多半"确是商标,"多半袋/桶面"仅为产品名称,商品克重以包装上 标注为准。对于网友的意见,客服称将反馈给建议部门。 公开资料显示,"多半"作为白象旗下的商标实际上早在2020年就已申请注册。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公告 显示,"多半"商标系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1月申请注册,2021年6月初步审定,核定使用商品/ 服务项目为第30类:馒头,方便面,挂面,面条,冰淇淋。 微博热搜界面截图 有网友表示,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多半'是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但"多半袋/桶面"的名称 容易让消费者误解为分量增加,特别是"多半桶/袋"这样的宣传方式。 "多半"并不"多半袋",仅多了1/5到1/4。白象红烧牛肉面的商品信息显示"净含量:面饼+配料104克;面 饼:85克",多半袋面仅在面饼含量上多了25克;白象老坛酸菜牛肉面"净含量:面饼+配料122克;面 饼:85克",多半袋面在面饼含量上多了25克,配料含量少了2克;白象红油爆椒牛肉面桶装面"净含 量:面饼+配料113克;面饼:85克",多半桶面在面饼含量上多了25克,配料含量少了3克。 "多半"袋而不是"多半袋"。 近日, ...
白象“失守”线下渠道?线上售价与线下进货价几乎一致
第一财经· 2025-05-29 18:42
白象方便面价盘失守问题 - 白象方便面线上折扣售价远低于线下终端售价 几乎与线下销售端的进货价一致 使得线下渠道更加不占优势 [3] - 山东供货商数据显示 白象汤好喝方便面批发价为55元/箱(24袋装) 约2.29元/袋 桶装4元/桶 [3] - 成都经销商数据显示 袋装批发价66元/箱(30袋装) 约2.20元/袋 桶装46元/箱(12桶装) 约3.83元/桶 [3] - 淘宝百亿补贴频道显示 5袋装售价11.9元(约2.38元/袋) 10桶装38.3元(约3.83元/桶) [3] - 经销商表示线上低价会对地方经销商造成一定影响 线上渠道为特通渠道拿货 价格较低 [3] 公司基本信息 - 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 法定代表人姚忠良 注册资本3.5亿元人民币 [4] - 经营范围包括食品生产 粮食加工食品生产 调味品生产等 [4] - 股东包括郑州市正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郑州市泽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郑州市尚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 [4]
中国消费品5月成本报告:乳制品现货期货成本均环比上涨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27 18: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百威亚太评级为Neutral,目标价7.90 [1] - 海底捞、华润啤酒、康师傅、中国飞鹤、颐海国际、达势股份、优然牧业、现代牧业、澳优、九毛九评级为Outperform,目标价分别为17.00、48.00、17.74、7.00、18.42、125.90、2.22、1.30、3.10、21.68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月HTI监测的6类消费品成本指数多数下跌,软饮料、调味品、乳制品、速冻食品、啤酒、方便面现货成本指数分别变动+0.34%、+0.30%、+0.03%、-0.57%、-0.81%、-1.22%,期货成本指数变动分别为-0.78%、-2.70%、+0.33%、-0.74%、-2.84%、-1.26% [2][8] 各行业成本情况总结 啤酒 - 截至5月26日,啤酒成本现货指数为116.23,较上周下降0.37%;期货指数为114.62,较上周下降0.01% [13] - 月度来看,较上月同期现货指数下降0.81%,期货指数下降2.84%;年初以来现货指数下降0.94%,期货指数下降7.98%;较去年同期现货指数下降8.36%,期货指数下降19.23% [14] - 玻璃现货价格下行,因供应增长、地产需求疲软及高库存压制;铝材现货价格上涨,受库存去化与企业检修支撑;今年1 - 4月我国大麦进口量同比下降44.4%,进口价格相对平稳 [3][13] 调味品 - 截至5月26日,调味品成本现货指数为103.16,较上周下降0.21%;期货指数为103.01,较上周下降0.5% [17] - 月度来看,较上月同期现货指数提升0.3%,期货指数下降2.7%;年初以来现货指数下降0.09%,期货指数下降5.91%;较去年同期现货指数下降9.68%,期货指数下降19.21% [18] - 大豆价格震荡上涨,区域和品种分化明显;白砂糖现货价格弱势震荡,因主产国产量预期增加,国际糖价下行,下游需求以刚需为主 [3][17] 乳制品 - 截至5月26日,乳制品成本现货指数为104.8,较上周下降0.15%;期货指数为96.94,较上周下降0.26% [21] - 月度来看,较上月同期现货指数提升0.03%,期货指数提升0.33%;年初以来现货指数下降0.02%,期货指数提升2.38%;较去年同期现货指数下降2.24%,期货指数下降3.33% [22] - 生鲜乳价格持续低位稳定,玉米价格震荡上行,豆粕价格环比下跌 [4][21] 方便面 - 截至5月26日,方便面成本现货指数为102.54,较上周下降0.49%;期货指数为104.01,较上周提升0.02% [25] - 月度来看,较上月同期现货指数下降1.22%,期货指数下降1.26%;年初以来现货指数下降3.31%,期货指数下降4.11%;较去年同期现货指数下降3.17%,期货指数下降14.28% [26] - 棕榈油价格延续下行,小麦价格稳中有升 [4][25] 速冻食品 - 截至5月26日,速冻食品成本现货指数为118.76,较上周下降0.28%;期货指数为118.26,较上周持平 [29] - 月度来看,较上月同期现货指数下降0.57%,期货指数下降0.74%;年初以来现货指数下降1.52%,期货指数下降2.32%;较去年同期现货指数下降3.64%,期货指数下降6.77% [30] - 白条鸡价格小幅下行,蔬菜价格波动大跌,生猪现货微涨 [5][29] 软饮料 - 截至5月26日,软饮料成本现货指数为108.57,较上周下降0.4%;期货指数为114.48,较上周下降0.59% [33] - 月度来看,较上月同期现货指数提升0.34%,期货指数下降0.78%;年初以来现货指数下降3.76%,期货指数下降5.22%;较去年同期现货指数下降7.03%,期货指数下降17.56% [34] - 瓦楞纸价格延续弱势,塑料价格震荡上行 [5][33] 包材、直接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情况 包材 - 现货方面,本月塑料、易拉罐价格环比上涨,分别变动+4.66%、+2.85%,纸浆、玻璃价格环比下跌,分别变动-2.90%、-2.63%;和去年同期相比,除易拉罐价格上涨12.01%外,玻璃、塑料、纸浆价格均同比下跌 [9] - 期货方面,玻璃、塑料、纸浆、易拉罐价格同比变动-40.62%、-33.27%、-14.04%、-3.36% [9] 直接原材料 - 棕榈油现货价格环比/同比-8.20%/+8.23%,期货价格环比/同比-5.04%/+4.82%,生鲜乳价格稳定在3.07元/公斤左右 [9] - 大豆现货价格环比/同比+2.51%/-6.40%,豆粕价格环比/同比-2.43%/-3.73%,玉米价格环比/同比+2.10%/-4.33%,白糖价格环比/同比-0.36%/-7.82%,蔬菜价格环比/同比-8.30%/-8.10% [9] 能源 - 柴油现货价格环比下跌2.48%,较去年同期下跌9.28%;布油期货价格较上月下跌3.19%,较去年同期下跌21.16% [9]
康师傅的“价值战”答卷:一碗面的创新与担当
新浪财经· 2025-05-26 14:01
行业竞争逻辑转变 - 方便面行业从同质化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核心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与"满足" [1] - 消费需求从"吃饱"拓展到"吃好",产品属性从"速食"转向"陪伴型食品" [1] - 头部企业角色从市场份额争夺者转变为行业价值和生态重构者,使命是寻找行业增量并带领产业链成长 [1] 市场趋势与消费需求 - 2023年中国方便面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高端产品增速达20%以上 [2] - 67%消费者愿为"更健康、更高品质"方便面支付20%-30%溢价,8元以上高端产品增速达15% [2] - Z世代崛起推动需求分化,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综合价值而非价格 [2] 产品创新策略 - 康师傅采用"多价格带+多场景+高品质"三维创新,打破行业边界 [2] - "御品盛宴"系列瞄准高端市场,"鲜Q面"以非油炸技术和"现煮口感"切入健康赛道,首月销量破百万箱,复购率35% [2][4] - 经典产品升级策略:重启黑白胡椒面,启动"白月光复活计划"唤醒消费者怀旧情绪 [5][7] 技术驱动品质升级 - 康师傅应用航天专利温控技术,使面饼口感稳定性提升40%,复购率提高22% [8][10][11] - 全链路技术赋能:从智慧农业基地到可追溯系统,提升食品安全与透明度 [11] - 品质相关搜索量年增98%,六成消费者选择评分更高商户,高品质商户堂食消费吸纳率提高13.7个百分点 [11] 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 - 康师傅"万物皆有yuán"项目通过可降解地膜技术和助农模式带动15万农户增收,获福布斯ESG认可 [12][14] - ESG表现优异企业产品溢价能力高出行业15%-20%,社会价值提升商业价值 [14] - 未来胜出企业需兼具产品力、科技力和社会责任力"三力"优势 [12]
代工风波下的今麦郎,营收曾连续三年超200亿
凤凰网财经· 2025-05-18 20:33
娃哈哈与今麦郎代工关系 - 娃哈哈与今麦郎存在纯净水委托代工关系,但因个别产品未通过出厂检测,自2025年4月起终止合作 [1] - 今麦郎2024年为娃哈哈代工生产5000多万箱(约12亿瓶)纯净水,占其自身产能10% [2] - 代工合作基于今麦郎全国26个生产基地的运输半径优势及32条高速流水线的产能规模 [2] 今麦郎业务发展历程 - 前身为华龙集团,1994年推出5毛钱方便面抢占农村市场,6年内实现年销量1亿包 [3] - 2002年品牌升级为今麦郎,转向城市市场,方便面年销售额达1亿元,成为康师傅、统一竞争对手 [3] - 2004年与日清集团合资,2006年与统一合资进军饮料业务,但合作分别于2015年、2016年终止 [3] 市场竞争与业务表现 - 方便面市场受外卖冲击,2014-2016年销量下降80亿包,今麦郎推出"一桶半"、"拉面范"等差异化产品 [4] - 2018-2019年方便面市场份额为15.8%,2023-2024年下滑至行业第四,被白象反超 [4] - 饮料业务中凉白开2022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但包装饮用水市场份额长期低于2.01%,行业排名第七 [5] 财务与资本化进展 - 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218.488亿元、240.429亿元、241.455亿元,2023年降至165.7亿元 [5][6] - 2017年启动IPO未果,2019年借壳莱茵体育计划因付款问题终止,2020年与中信建投签约后再次搁置 [7] 行业策略与机会 - 行业建议借鉴统一的"食饮合并"策略,通过协同效应降低成本并提升业绩 [8] - 饮料行业门槛较低,今麦郎可通过产品跟随与创新抢占市场份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