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

搜索文档
深天马A(000050):面板领先企业盈利修复,车载、柔性OLED开启成长新周期
长城证券· 2025-07-31 11: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显示市场存在结构性机遇,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中小尺寸显示领域多年,形成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布局,MicroLED 专业化产线预计 2025 年底具备小批量量产能力 [9][119] - 公司作为全球柔性 AMOLED 面板头部厂商以及车载显示领域龙头,有望受益于下游需求复苏、市场竞争格局优化及产业链转移,通过新品研发及客户导入实现业务扩张 [9][119] - 看好公司车载及专显两大利润中枢业务延续较好表现,柔性 AMOLED 板块持续盈利改善,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9][119] 分组1:中小尺寸面板领先厂商,多元显示布局协同发展 深耕中小尺寸显示领域,LCD、OLED & Micro/Mini LED 三线发力 - 公司是创新型科技企业,主营显示器件及相关业务,产品涵盖 LCD、AMOLED、OLED、MicroLED 等 [13] - LCD 成本低、技术成熟、故障率低,应用广泛;OLED 自发光,有高对比度等特点,应用于多领域;MicroLED 画质高、能耗低,但制造难、成本高,用于特殊显示产品;AMOLED 显示效果好、功耗低,应用于手机和车载显示 [14][15][18] - 公司形成中小尺寸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布局,在多个显示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先 [19] 股权结构稳定清晰,管理层团队经验丰富 - 国务院国资委间接持有公司 27.65%股份,为实际控制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 15.85%、15.79%、11.86%、6.56%、4.04% [20] - 公司拥有成熟管理和研发团队,核心团队经验丰富,通过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和管理体系 [24] 整体营收保持稳健,盈利改善趋势明确 - 2020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整体稳健增长,2021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2022 年同比下降,2023 - 2024 年营收同比提升,2025 年一季度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27] - 2024 年营收 334.94 亿元,同比 +3.79%;归母净利润 -6.69 亿元,同比 +68.13%;扣非净利润 -22.24 亿元,同比 +41.94%。25Q1 营收 83.12 亿元,同比 +7.25%;归母净利润 0.96 亿元,同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1.37 亿元,同环比亏损收窄 [28] - 2025 年半年业绩预计营收同比增长约 10%,归母净利润 1.90 - 2.20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2.70 至 -2.40 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28] - 主营业务为显示屏及显示模组,以手机和车载显示为核心业务,IT 显示为快速增长业务,其他为增值业务,推动营收稳健增长 [32] - 2020 - 20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19.42%、18.33%、12.9%、6.77%、13.28%,净利率分别为 5.04%、4.84%、0.34%、-6.53%、-2.06%,2023 年波动因行业影响,2024 年盈利能力修复提升 [33] - 2020 - 2025 年一季度整体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14.25%、12.30%、14.98%、15.87%、15.94%、15.42%,研发费用率逐年加大,财务费用率维持较低水位,运营效率高,成本管控能力强 [36] 分组2:需求端:消费及汽车电子景气复苏,MicroLED 有望进入加速放量期 智能手机需求稳步复苏,AMOLED 渗透加速 - 25Q2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 +1.0%达 2.952 亿台,中国出货量同比 -4.0%至 6900 万部,7 月第二轮国补恢复实施有望刺激需求 [39][40] - 折叠屏手机 25Q2 出货量 221 万台,同比 -14.0%,预计 2025 年出货量 1000 万左右,同比 +8.3%,至 2028 年复合增长率 10.6% [44] - 2025 年全球 AI 手机渗透率预计达 34%,端侧模型精简和芯片算力升级助推其向中端价位段渗透 [46] -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同比 +7%,AMOLED 出货量增至 7.84 亿台,同比 +26%,首次超越 TFT LCD,市场份额占 51% [49] - 25Q1 全球市场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 2.1 亿片,同比 +7.5%,环比 -14.2%;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 5.4 亿片,同比基本持平 [53] - 25Q1 全球 a - Si LC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 3.3 亿片,同比 +13.1%;LTPS LCD 出货量约 2400 万片,同比 -63.8%;刚性 OLED 出货量约 5400 万片,同比 -5.8%;柔性 OLED 出货量约 1.4 亿片,同比 +5.9% [53] 关税推动全球 PC 市场需求前置,AI 创新有望拉动换机需求 - 25Q2 全球 PC 出货量同比 +6.5%达 6840 万台,美国市场需求提前放缓,其他地区需求强劲 [56] - 25Q1 中国大陆 PC 市场出货量 890 万台,同比 +12%,政府补贴刺激消费市场设备升级需求,消费市场笔记本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20%,中小企业市场温和复苏 [56] - 2025 年全球 AI PC 出货量预计达 1.14 亿台,同比 +165.5%,占所有 PC 出货量的 43%,中长期将引领商务、创作与游戏场景变革 [59][60] 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叠加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车载显示需求快速增长 - 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1823.6 万辆,同比 +24.4%,中国销量 1286.6 万辆,同比 +35.5%,占全球比重由 64.8%提升至 70.5%,预计 2025 年全球销量达 2239.7 万辆,2030 年达 4405.0 万辆 [64] - 2024 年 12 月国内智能座舱单月装机量突破 200 万套,渗透率跃升至 75.6%,核心配置渗透率上升,创新焦点向高阶技术延伸 [67][68] - 2024 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 2.3 亿片,同比 +8.5%,预计 2025 年出货数量维持 5.4%高速增长达 2.5 亿片,AMOLED 显示器出货量比例预计从 2024 年的 1.7%快速提升至 2029 年的 6.3% [69][70] 新型显示产业化加速,MicroLED 需求打开成长空间 - MicroLED 采用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稳定性好、寿命长、亮度高,产业链下游应用广泛,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有望在更多领域应用推广 [74] - 预计 2027 年 Micro LED 显示面板出货量达 170 万台,2031 年激增至 3460 万台,XR 设备预计占 24.4% [77] - 2024 年显示制造商推出新 Micro LED 显示面板原型,Micro LED 技术特点为其在车载显示应用提供基础 [77] 分组3:供给端:陆企份额持续提升,专显领域布局有望打开二次成长空间 LCD 产能向大陆集中,控产举措下面板周期属性减弱 - 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释放,韩国龙头厂商关停 LCD 产线,全球 LCD 产能向中国大陆集中,中国大陆成为全球 LCD 产业中心,韩系厂商退出 LCD TV 面板市场供应,大陆面板厂主导地位巩固 [78][80] - 日本及中国台湾厂商进行 LCD 减产或转型,2024 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 G5 及以上 LCD 产能面积中预计占比 65.2%,2025 年供应份额预计达 72.7% [81][83] - LCD 面板行业集中度提升,供给格局改善,厂商坚持“按需生产”,2022 年下半年大陆厂商控产增效,电视面板价格扭转并获利,2025 年一季度需求旺盛,二季度受关税和“以旧换新”影响,采购环比收缩,五月稼动率降低,二季度全球 LCD TV 面板高世代线稼动率下降至 83%,“五一”控产助力供需平衡 [83][84][86] - 长期来看,LCD 面板市场供应集中度提升和格局趋稳,有助于平抑行业波动性,稳定盈利能力,2025 年行业稼动率中枢和价格中枢有望继续高于去年 [89] - 7 月面板整体需求偏淡,价格延续下行态势,大尺寸面板跌幅显著,预计 32"至 85"主流面板价格较 6 月或有 1 - 3 美元下行空间,25Q3 手机面板市场延续结构性分化态势,不同技术路线供需动态差异显著 [89] 国内 OLED 产能快速扩充,本土厂商市占率持续提升 - 韩国面板企业在 OLED 显示面板业务有先发优势,小尺寸领域三星曾占全球 OLED 手机屏市场超 95%份额,中尺寸领域三星提前量产 8.6 代 IT OLED 面板生产线,大尺寸领域 LG 和三星占据主导地位 [92] - 国产厂商持续加码 OLED 生产线投资建设,生产良率和产品成本改善,逐步超越韩国厂商,24Q1 中国厂商在智能手机用 OLED 面板领域出货量占比首次超越韩国,25Q1 国内厂商在柔性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出货量份额再次突破五成大关 [93][95][96] - 国内 G8.6 OLED 面板产线布局逐步铺展,京东方成都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工艺设备搬入启动,维信诺合肥国显 8.6 代 AMOLED 生产线主体结构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97] - 韩国显示产业中小尺寸 OLED 市场份额下滑,中国厂商在中小尺寸 OLED 领域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对韩国产业市场地位构成挑战 [98] 专显领域布局日趋强化,有望打造面板企业二次成长空间 - 专业显示针对特定行业场景需求,高壁垒、高附加值、强粘性,是面板厂突破同质化竞争、提升盈利水平的关键方向 [101] - 友达布局医疗和商显领域,群创推出新型 MicroLED 显示器,京东方推出医疗和商业显示产品,深天马提出“1 + 3 + A”新专显战略,在多个领域实现覆盖,推出多款创新解决方案 [102][103][105][106] Micro LED 产业化加速,面板企业具备先发优势 - Micro LED 技术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竞争者,面板企业通过控股或合资模式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各面板厂商在该领域投资进度、规模、技术路线和侧重点多元化 [107] - 京东方、维信诺、TCL 华星、友达、群创、深天马等面板企业已在 Micro LED 领域展开布局,取得不同进展,如京东方 6 英寸 Micro LED 量产线实现产品交付,维信诺中国大陆首条 TFT 基 MicroLED 量产线量产出货等 [108][109][112] - 随着面板厂商和 LED 产业链厂商持续投入,Micro LED 技术加速成熟,成本下降,有望在多领域规模化应用,重塑显示产业格局 [113] 分组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LTPS 多元化布局稳步推进,车载&AMOLED 打开成长天花板 - 2024 年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在多个显示领域保持头部竞争优势,AMOLED 智能手机和车载显示等领域大幅增长,IT 显示领域稳步推进 [113] - LTPS 领域保持手机市占全球领先,向车载、IT 等多元化业务转型,2024 年 IT 业务产品竞争力夯实,LTPS NB 显示产品份额提升,LTPS PAD 显示业务稳固,首批 Monitor 产品交付 [114] - 车载方面 2024 年车规显示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载仪表和 HUD 领域跃居第一,营收同比增长超 40%,获得项目定点价值创近年新高 [114] - 手机显示业务利润同比改善,柔性 AMOLED 在收入占比超六成,业务结构优化,AMOLED 手机领域营收规模扩大,技术创新和品牌项目渗透进步 [115] - Micro LED 领域发布领先产品,与海信联合发布 60 寸玻璃基 AM 驱动 Micro LED 无缝拼接屏,车载 Mini LED 产品批量出货,实现量子点技术上车上市 [115] - 产业布局上,Micro LED 专业化产线 2024 年 6 月点亮、12 月全制程贯通,预计 2025 年年底小批量量产,TM18 产线第一阶段满产,第二阶段产能爬坡,TM20 产线首款 IT 模组产品点亮,TM19 产线与 Micro LED 产线同日点亮,均进入试产试制阶段 [116] - 专业显示市场深耕高价值细分市场,产品涵盖知名品牌头部客户,商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17] 盈利预测 - 显示屏及模组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4.69%、5.42%、7.88%,毛利率分别为 14.59%、15.46%、15.82% [118] - 其他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均保持 5.00%,毛利率分别为 20.17%、23.43%、24.35% [118] - 费用端预计 2025 - 2027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1.10%/1.08%/1.18%,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2.66%/2.38%/2.23%,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9.59%/9.64%/9.78%,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08%/2.30%/2.20% [118] - 预估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3.12 亿、5.00 亿元、6.01 亿元,EPS 分别为 0.13 元、0.20 元、0.24 元,PE 分别为 72X、45X、37X [9][119]
电子反内卷潜在受益板块推荐:碳化硅、功率、面板、LED
2025-07-29 10:1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特别是 IGBT)、面板、LED - 公司:天岳先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碳化硅行业 - 核心观点: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优化竞争格局,高端产品占比提高,利于头部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 论据:2021 - 2022 年新能源行业需求爆发和海外产能供给不足,企业激进扩张致中低端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小企业亏损;国家发改委限制新产能扩张促企业向高端转型;天岳先进产能扩展顺利、技术突破显著、车规级产品占比提升且推进 8 英寸大尺寸化 [1][2] 功率半导体行业 - 核心观点:反内卷政策稳定市场价格,头部公司受益于新能源需求增长和国产化趋势 - 论据:过去几年 IGBT 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国家限制新增 IGBT 产能审批;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增长和国产化渗透 [3] 面板行业 - 核心观点:通过政府干预和企业控产实现产业升级和价格稳定 - 论据:2017 年政府收紧 LCD 项目审批,执行产能置换原则;2022 年二、三季度通过控制产量、停止低价竞争和海外产能退出稳定价格 [1][5][6] LED 行业 - 核心观点:反内卷政策减少低效产能,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行业未来潜力大 - 论据:各环节毛利率低,照明行业面临下行压力和低价冲击,显示领域有产能过剩风险;中国照明协会提出抑制内卷措施;头部照明企业市盈率偏低,下半年需求回升预期好 [2][7][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 5 月中国照明协会提出发挥标准质量作用抑制照明行业内卷式竞争,自 2024 年以来照明行业面临下行压力及低价冲击市场问题 [7] - 预计 2025 年 LED 显示领域 COB 规划月产能突破 8 万平方米,持续扩张可能供过于求引发价格竞争 [7] - 目前头部照明企业市盈率处于 20 至 30 倍偏低位,上半年需求未完全回暖 [9]
面板族群法说 四连发
经济日报· 2025-07-29 08:01
面板行业法说会日程 - 背光模组厂中光电将于7月29日举办法说会[1] - 友达及旗下偏光板供应商明基材将于7月31日举办法说会[1] - 群创将于8月1日举办法说会[1] 行业趋势 - 欧美年底旺季备货潮启动,电视面板报价8月起有望止跌企稳[1] - 中小尺寸面板市场状况稳健[1] - 行业景气回升将有助于群创、友达及周边零件供应商下半年营运[1] 中光电业绩表现 - 6月合并营收40.85亿元新台币,月增34%,年增17%[1] - 第2季合并营收98.58亿元新台币,季增16%,年减1%[1] - 上半年合并营收183.32亿元新台币,年减4%[1] - 电视产品恢复成长动能,两大产品线出货回温[1] 友达业绩表现 - 6月合并营收219.22亿元新台币,月减9.3%,年减13.1%[1] - 第2季合并营收692.37亿元新台币,季减4%,年减6.8%[1] - 上半年合并营收1,413.39亿元新台币,年增5.6%[1] - 法说会将关注上季财报表现及双轴转型进度[1] 明基材业绩表现 - 6月营收14.5亿元新台币,月增3%,年减16%[2] - 第2季营收44.2亿元新台币,季减3.5%,年减3.6%[2] - 上半年营收90亿元新台币,年减2%[2] - 营收下滑主因新台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 - 法说会将聚焦偏光板需求及价格走势、医疗事业表现等议题[2] 群创业绩表现 - 首季税后纯益10.8亿元新台币,年增126.5%[2] - 连续四季获利,每股纯益0.12元新台币[2] - 6月合并营收185.11亿元新台币,月减1.1%,年减1.2%[2] - 第2季合并营收562.31亿元新台币,季增0.5%,年减1.1%[2] - 上半年合并营收1,121.64亿元新台币,年增4.5%[2] - 第2季财报有望实现连续五季获利[2] - 法说会将关注南科五厂关厂计划及收购日商Pioneer后的车用布局[2]
营收超292亿,LG Display公布Q2业绩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24 17:50
LG Display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5.587万亿韩元(约292.20亿元),环比减少8%,同比减少17% [1] - 营业亏损1160亿韩元(约6.07亿元),上一季度营业利润335亿韩元,去年同期亏损937亿韩元 [1] - 净利润8910亿韩元(约46.60亿元),上一季度净亏损2370亿韩元,去年同期净亏损4710亿韩元 [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652万亿韩元(约609.40亿元),同比下降3%;营业亏损826亿韩元(约4.32亿元),同比减亏4805亿韩元 [1] 业绩影响因素 - 第二季度为传统淡季,移动产品出货量环比下降 [3] - 退出液晶电视业务及韩元兑美元汇率走弱对业绩产生影响 [3] - 汇率波动带来的外汇收益增加及出售广州LCD工厂股权收益推动净利润转正 [3] 业务结构 - 按应用划分:电视面板占营收20%,IT设备占42%,移动及其他设备占28%,汽车面板占10% [3] - OLED产品占总营收56%,同比增长4% [3] - 中小型OLED业务:凭借Tandem OLED技术强化竞争力,稳定供应智能手机面板 [3] - 大尺寸OLED业务:提供多样化产品线,巩固高端市场领先地位 [3] - 车载显示业务:布局超大尺寸、高分辨率、低功耗产品 [3] 战略调整 - 完成广州8.5代LCD工厂转让交割,正式退出电视LCD面板制造领域 [5] - 投资1.26万亿韩元(约66.56亿元)在韩国坡州建设OLED面板工厂,专注下一代高端OLED面板 [6] - 通过提前还款和降低借贷规模改善财务结构 [4] 产品创新 - 车载显示:展示可拉伸汽车显示屏,可扩展至原始尺寸150% [8] - 显示器:量产27吋第四代OLED面板,峰值亮度1500尼特,刷新率280Hz [8] 行业动态 - 韩系面板厂加速向OLED转型,LG Display和三星显示为代表性企业 [5][9] - 三星显示筹备苹果折叠手机OLED面板生产线,年产能1500万片 [9] - 三星显示布局XR头显OLEDoS屏幕,像素密度4200 ppi,峰值亮度20,000尼特 [10] - LG Display和三星显示共同发力车用OLED市场,获得豪华车企订单 [12] 行业展望 - 韩系面板厂通过技术创新与产能聚焦巩固OLED赛道领先地位 [13] - 折叠iPhone、高端电竞显示器、车载显示屏等应用将推动OLED需求增长 [13] - 技术更新与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竞争关键因素 [13]
黄仁勋访华释放积极信号,看好算力与应用端共振的AI投资机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7-23 16:31
英伟达与中国AI发展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中国开源AI为全球进步催化剂,数百项目基于NVIDIA Omniverse平台推进工厂仓储数字孪生建模及机器人虚拟训练 [1][2][3] - H20芯片重启供应预期升温,有望缓解本地AI企业算力焦虑,助推Agent及推理模型规模化部署 [3] - 人工智能进入"机器人浪潮"时代,未来十年工厂将由软件和AI驱动人机协作生产智能产品 [3] AI算力硬件升级 - 台积电Q2净利润同比增长60.7%,AI芯片代工需求驱动全年销售额增速近30%,超过行业增速17%-18% [2][4] - GB200服务器已规模化放量,GB300预计9月由广达等厂商出货,采用2080亿晶体管芯片、1万亿次/秒算力及液冷技术实现性能跃升 [2][4] - 戴尔PowerEdge XE9712服务器率先出货GB300NVL72系统,专为推理任务设计,AI推理输出提升50倍,吞吐量提升5倍 [5] AI模型与Agent发展 - 国产模型KimiK2完成1T级跨代迭代,采用MuonClip优化器支撑万亿参数模型训练,完成15.5T token训练且全程无loss spike [2][4] - OpenAI推动智能需求扩张,xAI Grok4实现决策闭环,软银计划年内部署10亿个AI Agent [2][4] - Kimi K2在编程、工具调用及数学推理维度超DeepSeek-V3等国产模型,部分测试略逊于GPT-4.1 [4] PCB与服务器产业链 - GB300出货推动PCB量能增长,新设计需使用超大型ABF基板,提升PCB层数要求 [6] - ASIC服务器板采用M8等级高频高速铜箔基板,设计层数达30层以上,单颗芯片对PCB贡献值超900美元 [6] - 随大型CSP扩展CoWoS封装产能,ASIC服务器用高阶PCB市场规模有望翻倍 [6] 面板行业动态 - 7月电视面板需求放缓,32吋、43吋价格下跌1美元,50吋、55吋、65吋、75吋下跌2美元 [7] - 京东方25Q1在折叠OLED屏幕领域超过三星显示成为行业第一 [7] - 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上半年净利润超46亿元(同比+70%),小尺寸OLED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 [7] 消费电子产业链建议关注 - 消费电子零组件&组装:工业富联、蓝思科技、鹏鼎控股、立讯精密等 [8] - 面板:京东方、TCL科技、彩虹股份、深天马A等 [8] - CCL&铜箔&PCB:胜宏科技、鹏鼎控股、沪电股份、生益电子等 [8]
鹏华产业升级混合A,鹏华产业升级混合C: 鹏华产业升级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09:42
基金概况 - 基金简称鹏华产业升级混合,主代码011568,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合同生效日2021年9月2日 [1] -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1,214,284,247.32份,其中A类份额1,196,235,015.48份,C类份额18,049,231.84份 [1][3] - 投资目标为在严格控制风险前提下,精选产业升级主题企业进行投资,力求超额收益与长期资本增值 [1] - 投资策略包括资产配置策略、自上而下行业遴选和自下而上个股选择,重点关注企业竞争力分析和管理层分析 [1][2] 业绩表现 - 2025年Q2鹏华产业升级混合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5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64% [4][8] - 2025年Q2鹏华产业升级混合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3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64% [4][8] - 过去六个月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8.20%,C类份额为17.73% [4] - 过去一年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4.23%,C类份额为33.18% [4] 投资组合 - 报告期末股票投资占基金总资产比例为94.61%,金额为962,873,168.88元 [9] - 通过港股通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297,911,184.18元,占净值比29.39% [9] - 行业配置以制造业为主,占净值比57.32%,其次为医疗保健22.57%和信息技术8.11% [9][10] - 港股投资中医疗保健占比最高达22.57%,信息技术占比4.97% [10] 基金经理观点 - 上半年市场震荡,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AI等板块获得显著超额收益 [7] - 基本面仍在磨底阶段,PMI低于荣枯线,需要增量政策对冲下行压力 [7] - 当前持仓以医药、电子为主,电子主要配置半导体和面板行业 [7] - 半导体行业处于2023-2025年上行周期,国内企业估值在全球定价中偏低 [7] - 面板行业供给能力强,需求弱增长,但盈利能力提升确定性高 [7] 份额变动 - 报告期内A类份额总申购1,363,737.61份,总赎回60,808,190.59份 [10] - 报告期内C类份额总申购81,506.91份,总赎回2,250,884.33份 [10] - 期末A类份额1,196,235,015.48份,C类份额18,049,231.84份 [10]
“面板三哥”惠科股份二度冲刺深交所,百亿豪赌LED进阶版
华尔街见闻· 2025-07-17 11:55
公司概况 - 惠科股份是全球面板行业第三大厂商,仅次于京东方A和TCL华星 [2] - 公司2024年收入达403亿元,归母净利润33亿元 [5] - 公司正在深交所主板IPO进程中,此前2022年曾撤回创业板IPO申请 [1][8][9] 行业格局 - 大陆厂商在LCD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市占率接近70% [2][3] - 日韩厂商持续退出LCD市场,如三星出售苏州工厂,LG出售广州厂,夏普停产大尺寸面板 [19] - 市场集中度提高后LCD价格波动趋缓,2024年TV面板单价580元,较2021年仅下滑8% [1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亏损20.97亿元,与行业整体低迷有关 [10][11] - 2024年收入较2021年增长1倍多,但净利润仅为2021年的60% [14] - 固定资产折旧大幅增加,累计折旧从2021年84亿元增至2024年244亿元 [16] 产能与技术 - 2024年面板产能达769万大板,较2021年增长30% [17] - 拥有4条G8.6 LCD产线,采用高效玻璃基板掩膜套切技术满足大尺寸需求 [18] - 85英寸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全球第一 [18] 战略布局 - 计划IPO募资85亿元投向OLED和Mini-LED项目 [6] - 2024年已规划2个MLED项目,总投资190亿元 [6][20] - MLED技术包括Mini LED和Micro LED,但大规模应用仍存挑战 [21] 资本结构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68.78%,高于同业中位数16个百分点 [22] - 待收购股权及相关负债达129.27亿元 [24] - 计划用10亿元IPO募资偿还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24]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717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16 21:35
宏观 - 当前需求端整体表现稳定 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主要因高温天气 PPI同比下行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市场主体投资决策更趋谨慎 [4] - 二季度经济数据呈现需求端稳定 投资端增速放缓格局 供需关系有所改善 与5-6月核心CPI同比稳定上涨趋势一致 [4] 房地产 - 2025H1光大核心30城住宅成交面积6737万㎡同比-5% 成交均价24968元/㎡同比+4% [5] - 核心15城二手住宅成交面积8006万㎡同比+13% 核心10城二手住宅成交均价24275元/㎡同比+0.5% 区域与城市分化加深 [5] 高通(QCOM.O) - 公司有望维持高端智能手机SoC和智能座舱SoC市场份额领先地位 PC SoC和智驾SoC市场份额或持续扩大 [6][7] - 布局AI智能眼镜 数据中心CPU业务 远期或成第二增长曲线 但受苹果自研基带芯片影响 FY2025-FY2027业绩增速放缓 [7] 科达制造(600499.SH) - 预计2025H1归母净利润7.00-7.90亿元 同比+54.03%-73.83% 二季度业绩稳中有升 [8] - 两个陶瓷厂6月投产 海外建材持续扩产升级 预计2025年末建陶产量突破2亿平 海外建材板块毛利率或稳中有升 [8] 濮耐股份(002225.SZ) - 2025H1归母净利6660-7990万元同比-49.99%至-40% 扣非净利5130-6460万元同比-47.53%至-33.92% [8] - 控股子公司翔晨镁业年产6万吨高效沉淀剂项目投产 湿法冶金用沉淀剂产能达11万吨/年 [8] 北方导航(600435.SH) - 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10500-12000万元同比扭亏 主因"十四五"末本部交付主要产品同比增加 [9] - 作为兵器集团导航控制核心企业 有望受益于产业链景气度提升 [9] 京东方A(000725.SZ) - 拟以48.49亿元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 对应注册资本427418.10万元 [10][11] - 收购符合发展战略 有助于巩固竞争优势 强化行业影响力 提升整体业务竞争力 [11]
【京东方A(000725.SZ)】拟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面板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跟踪报告之六(刘凯/朱宇澍)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16 21:35
拟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 - 京东方拟通过公开竞价收购彩虹股份持有的彩虹光电30%股权 对应注册资本42741810万元 挂牌底价48486369万元(约4849亿元) 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 [4] - 本次收购符合京东方发展战略 有助于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 强化行业影响力 提升业务整体竞争力 [4] 回购武汉B17少数股东权益 - 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回购少数股东部分股权并减少注册资本 权益比例由4714%提升至5836% [5] - 回购股权并减资将进一步提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 对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5] - LCD领域供给格局稳定 需求在大尺寸化和高端化推动下稳步增长 武汉京东方等高世代线成为经营成长重要支撑 [5] 公司折旧情况 - 2024年公司折旧约380亿 2025年北京、合肥、重庆、福州四条85代生产线全部折旧到期 [6] - OLED产线中 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B7)、绵阳第6代AMOLED生产线(B11)、重庆第6代AMOLED生产线(B12)已全部完成转固 [6] - 公司折旧预计在25年达到峰值 后续新项目转固和成熟产线折旧到期将带来可观利润弹性 [6] - 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产线定位 提升运营效率 改善盈利水平 [6]
东吴5月金股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行业包括金融、军工、环保公用、贸易、医药、电子设备、传媒互联网、机器人等;涉及公司包括美股市场、中国电子云、军品相关公司、汉兰环境、小商品城、百时美施贵宝、金智达、兆易创新、巨人网络、三花智控、汇川技术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宏观市场与投资方向** - 观点:贸易战缓和预期发酵使美股修复跌幅,美元贬值预期下资金或流向亚太市场,5月市场风格或转变,可关注科技成长方向 [1][2][3] - 论据:美方频繁表示与中国进行经贸谈判,美股修复4月2日贸易战开始前的下跌位置;巴菲特表态美国政府当前情形会侵蚀美元价值致其贬值;过去几轮润美元周期下A股成长特别是科技成长方向表现好 2. **科技行业** - 观点:看好科技产业趋势、自主可控、基本面改善方向,人工智能主线中数据是关键,看好中国电子云 [4][5][6] - 论据:TMT板块成交度曾达较高水平;美国在科技封锁方向谈判空间小;半导体、创新药等方向基本面改善;中美在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和数据方面,数据差距最大,高质量数据集成限制产业发展瓶颈;中国电子云背靠中国电子,在数据基础设施及要素创新有先发优势,2024年IT数据业务收入1.5亿,预计今年至少三倍以上增长 3. **军工行业** - 观点:军工行业有望保持高关注度,关注订单预期加超跌组合属性标的 [10] - 论据:行业二级季度是收货订单及业绩触底反转周期;国际局势紧张,俄乌战事难快速结束,提振军品外部需求 4. **环保公用行业** - 观点:看好汉兰环境等垃圾焚烧发电公司,行业有分红能力提升和成长空间 [15][17][19] - 论据:行业资本开支降半以上进入成熟期,经营效率有提升空间,化债使垃圾处置费收集和上网发电效率提升,主流公司可分配现金可达利润100%以上,分红能力有一倍以上提升空间;垃圾焚烧发电公司与数据中心等合作体现绿色价值变现,经营效率提升,单项目有业绩弹性,国内分布式垃圾焚烧发电类似海外分布式核电模式 5. **贸易行业** - 观点:重点推荐小商品城,其对保证中国贸易安全重要,业绩兑现能力强,估值偏低 [24][27][28] - 论据:小商品城从县级市获国务院级别政策,构建非美贸易安全枢纽;2019年换管理层后改革,2023年改革见成效,租金和综合服务收费增长快,2022 - 2023年复合增长超30%;目前租金远低于市场价,业绩兑现能力强,中美的摩擦持续,公司业绩兑现程度高,估值不到20倍 6. **医药行业** - 观点:看好百时美施贵宝,其临床开发和全球商业化能力突出,成长确定性高 [29][31][35] - 论据:作为创新药龙头,研发能力强,有多个研发平台,产品数据好;全球商业化能力突出,泽布替尼在全球70多个国家上市销售;预计2025 - 2027年利润快速增长,管线布局完善,实体瘤管线有看点 7. **电子设备行业** - 观点:金智达下有底上弹性大,值得布局;兆易创新当前位置性价比合适 [36][39][40] - 论据:金智达面板业务订单未来两到三年维持20%左右增长,半导体业务2025 - 2027年收入增长约100%,毛利率提升,客户有增量,当前市值70亿,预计今年利润约2亿,目标市值翻倍以上;兆易创新近期调整后反弹,当前位置性价比合适 8. **传媒互联网行业** - 观点:看好巨人网络,基本面稳健,AI布局积极,是游戏板块首推标的 [40][42] - 论据:存量产品流水健康增长,新游戏产品周期暑期开启;预计2025 - 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和18亿,同比增长15%和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7和16倍;行业监管向好,游戏作为AI应用方向降本增效、玩法创新,年报和一季报业绩超预期 9. **机器人行业** - 观点:5月机器人板块机会明显,看好三花智控和汇川技术 [43] - 论据:三花智控一季度汽车和家电业务表现好,全年汽车业务预计增长20%左右,是特斯拉核心执行器主力供应商,机器人业务有空间,估值20倍出头;汇川技术一季报超预期,各业务无短板有长板,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好,机器人业务有核心自制能力和工业客户场景优势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假期汇率异动,不仅人民币破7.2表现强,亚洲货币整体表现较强,与美元贬值及资金流向亚太市场预期有关 [1][2] - 军工公司业务包括镍基高温合金、银镁钛等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民用燃机、核电、石化等行业,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产能和能力 [11] - 小商品城上市公司租给一手租户租金远低于市场价,十几年前价格为三千多一平,目前市场价三万一平 [27] - 百时美施贵宝产品CK46去年全球卖130亿美金,奥希替尼全球销售额曾达100亿美金左右 [34] - 三花智控机器人业务目标市值1500 - 2000亿;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业务前年盈亏平衡,去年利润9亿多、收入160多亿,今年预计利润15 - 18亿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