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

搜索文档
火热而有序 各地多措并举护文明安全旅游
新华社· 2025-05-04 16:45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题:火热而有序 各地多措并举护文明安全旅游 新华社记者 客流高峰下,泰山旅游秩序井然。据了解,泰山景区管理部门于4月30日启动一级响应,全员上岗 迎接客流高峰。景区还升级了中央隔离导流线,上山下山分道通行,增设夜间值勤点位13处,预设应急 通道和应急避险场所。 为确保"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海南省旅文厅要求全省A级旅游景区、夜间旅游和文化消费 集聚区等客流量大、易形成瞬时拥堵的经营单位,提前开展风险研判,合理设置游览线路,加强关键节 点管理,完善安全提示和防护设施,增派人员巡查。 沈阳市文旅局持续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组织开展旅游景区、旅行社、文化娱乐场所、星级饭店 等检查,仔细排查安全隐患,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全力保障旅游安全。 "智慧"赋能,助力景区管理——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文旅市场呈现火热新气象。在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的同时,各地通过精细化服 务,强化旅游市场监管,确保文明安全旅游,推动"流量"变为"留量"。 细化服务,提升旅游体验—— 作为"春城"昆明的一张"浪漫名片",教场中路延绵的紫色花海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为应 对预计单日可达十几万人次的人流压力,昆明市五华区 ...
看古建赏非遗吃美食 多元体验玩转假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4 09:08
忻州古城旅游亮点 - 古城每日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3] - 沉浸式互动演出以春秋时期"赵氏孤儿"故事为主线,游客可零距离参与市集交易等场景 [3][5] - "唐风晋韵"烟火秀包含盒子灯和火壶表演,形成火树银花及流动光带效果 [6][8] - 古城建筑群依山傍水呈"卧牛城"形态,秀容书院和文庙展现阶梯式布局及明清风格 [10][12] - 非遗集市展示面塑戏曲人物和木雕榫卯结构,游客可动手体验传统工艺 [14][16] 黄果树景区夜游升级 - 黄果树瀑布群推出升级版《黄果树夜游》灯光秀,融入布依族传说及民俗文化 [19][21] - 大瀑布前通过灯光、音乐和水声营造"宇宙洪荒"沉浸式体验 [23] - 陡坡塘瀑布上演《再回西游》实景剧,还原86版《西游记》取景地场景 [24][26] - 安顺古城夜经济街区吸引假期游客50万人次,保留明清风格并融合地方美食 [28] 兴化府街区文化活动 - 莆田兴化府街区举办"舞龙弄九鲤"非遗表演,呈现绕八字、跃龙门等动作 [31] - 莆仙戏重现状元荣归故里场景,该地区历史上出过21名状元及17名宰相 [32][34] - 街区保留宋代至民国建筑,红砖墙、燕尾脊等体现莆仙特色 [35][37] - 黄石登瀛高跷表演以喜剧互动为特色,演员通过夸张扮相和假摔动作活跃气氛 [39] - 特色美食包括红团、豆浆炒米粉、东阳饼等,非遗展示涵盖玉雕、木雕等精细工艺 [41][42][43]
景区上新“黑科技” 游客体验新玩法
广西日报· 2025-05-03 10:06
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的应用 - 广西旅游景区在"五一"期间引入U05类人型机器人"抱抱",具备语音交互、路径规划、商品导购等多种功能,是广西首台此类机器人[1] - 机器人"抱抱"接入知名大语言模型,能够清晰回答游客各类问题,并具备舞蹈表演功能,成为"景区百事通"[1] - 两台"抱抱"机器人在银滩"潮"雕广场充当AI导游,吸引大量游客互动,提升游客体验[2] 北海银滩景区的智能化升级 - 景区新增自助拍报机和自助明信片机,丰富游客体验[3] - 景区引入多种智能化产品包括机器狗、水陆两栖智能车,既方便运营又提升游客体验[3] - 计划进一步探索"AI+文化+服务"融合方式,让科技成为景区"引流神器"[3] 桂林景区的科技应用 - 象山景区引入广西首台AI拉花咖啡机器人,具备微米级喷头精准控制技术[4] - 咖啡机器人可通过AI大模型将桂林山水图案打印在咖啡上[4] - 景区同步上线冰淇淋机器人,实现点餐、制作全程无人化[4] 行业发展趋势 - 科技赋能文旅正在成为广西旅游景区特色标签[4] - "人工智能+文旅"深入发展,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科技与文旅融合方式[4] - 智慧旅游新趋势正在形成,将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体验[4]
海南环热旅游公路迎客忙
海南日报· 2025-05-03 07:02
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旅游热度 - 海南百花岭文化旅游区玻璃栈道项目吸引游客体验热带雨林俯瞰景观[2] -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温泉酒店入住率超80%,部分酒店基本满房[2] - 五指山红峡谷文化旅游风景区漂流项目首日接待游客近3800人[3] 沿线市县文旅活动 - 白沙黎族自治县举办"茶园黎音·山水欢歌"音乐会,结合茶园生态与黎族文化[4] - 琼中举办第三届"奔格内"星夜露营音乐会,融合民族歌舞与非遗展示[4] - 陵水黎族自治县推出"绿野仙踪"线路,包含雨林徒步、咖啡庄园等多元体验[4] 旅游产品创新 - 百花岭景区通过高架栈道设计实现热带雨林沉浸式游览[2] - 红峡谷景区将刺激漂流与雨林观光结合,提升游客体验[3] - 七仙岭景区推出"温泉+山景"组合产品,满足休闲度假需求[2] 旅游消费特征 - 游客偏好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结合的深度体验[4] - 温泉、漂流等特色项目成为节假日消费热点[2][3] - 民族风情展示活动有效增强目的地吸引力[4]
假期首日出行火热!交通新场景新业态持续助力假日消费
新华社· 2025-05-02 22:37
假期出行数据 - 五一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 3亿人次 同比增长6 2% [1] - 公路人员流动量为30561万人次 同比增长4 7% 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出行量达26613万人次 同比增长4 8% [1] - 水路客运量达164 9万人次 同比大幅增长87 5% [4] 旅游目的地特征 - 游客目的地覆盖全国1229个县城 预订量同比增幅达20% [1] - 客源地仍以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杭州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为主 [1] - 与传统清明短途游不同 五一假期呈现"走得更远 目的地更广"特点 [1] 新兴旅游业态 - 新疆克拉美丽沙漠公园开园 形成"服务区+沙漠休闲娱乐综合体"新模式 涵盖一站式消费项目 [1] - 旅游公路成为推动自驾游新抓手 传统热门城市周边与贵州 云南 新疆等远途省份形成"传统+新兴"发展格局 [2] - 长江三峡1号游轮推出《盛世峡江》实景演出 融合非遗文化元素与声光电技术 [3] 行业支持措施 - 交通运输部推出36条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 培育水上旅游消费新场景 [4] - 各地交通部门采取ETC快速处理 移动充电设施 智能调度平台等措施保障假期出行 [5] - 上海针对24个高速易堵点实施分流措施 江苏启用"移动充电航母" 安徽运用"皖美高速大脑"平台 [5]
《夜上黄鹤楼》“五一”国潮夜宴璀璨启幕,千年名楼展劳动者风姿
长江日报· 2025-05-02 11:10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假期首日黄鹤楼景区迎来客流高峰,通过举办多种文化活动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活动将持续至5月5日,旨在让游客感受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文化魅力 [1][3][9] 活动内容 - 5月1日晚《夜上黄鹤楼》“五一”国潮夜宴开启,有霓裳巡游、赛博国乐、烟火集市、鹅池戏韵、川剧变脸等活动 [1] - 五一假期首日日间,有《鹤舞长河》《鹤舞楚天》等文化演出、光之剪影、汉剧表演和沉浸式互动《梦回太白》 [3] - 华灯初上时,有“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灯光秀 [5] - 西广场有国乐演出,乐队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民乐;龟鹤池畔有烟火市集,有汉服配饰等摊位和非遗技艺展示 [9] - 活动期间还将推出京剧表演、川剧变脸等特色活动 [9] 游客反馈 - 当日入园游客近九成是外地游客 [1] - 西安大学生王同学赞叹灯光秀以酷炫方式呈现传统文化 [5] - 杭州周女士称沉浸式体验美妙,仿佛穿越回盛唐 [7] - 重庆游客张先生认为烟火市集既能逛吃又能长见识 [9]
湖北A级景区接待游客逾334万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5-02 09:18
旅游行业表现 - 湖北省600余家A级旅游景区"五一"假期首日接待游客334.31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22.94% [1] - 星级饭店出租率达68.71%,较2024年同期增长9.06% [1] - 武汉东湖景区单日游客量超过12万人次 [1] - 咸宁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假期首日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9.48% [1] - 恩施大峡谷假期首日接待量同比增长25% [1] - 荆门明显陵文化旅游区假期首日接待游客3.75万人次 [1] - 武当山特区首日接待游客8.8万人次,同比增长49.15% [1] 景区创新举措 - 荆州方特推出百花巡游和全新沉浸式剧场项目《欧洲大马戏》 [1] - 武汉"夜上黄鹤楼"推出"霓裳鹤影·国潮夜宴"主题活动,5月1日至4日夜场门票提前售罄 [2] - 孝感《槐荫船说》运用5D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水上夜游演出,"五一"期间夜游船票提前售罄 [2] - 湖北省博物馆推出全国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体验项目《穿越青铜纪》,场场爆满 [2] 促消费政策 - 湖北省启动"知音湖北旅游消费季",推出200余项优惠措施 [2] - 超200家景区通过门票打折、组合套票等方式吸引游客 [2] - 襄阳、宜昌、荆门、荆州、恩施等地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开放、轻微交通违章宽容处理等便民政策 [2] - 黄冈实行城市公交所有线路及部分城乡公交免费乘坐政策 [2]
“九十九湾”穿城过 “五一”假期来浪漫水乡品闽南风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2 07:57
文旅活动 - 九十九湾闽南水乡街区在五一假期举办多项非遗表演活动,包括舞火龙、炭花舞等夜间演出,呈现火树银花景象 [3][5] - 街区引入机器人造型和熊猫造型巨型机械偶巡游,借助机械技术实现关节自由活动,吸引游客打卡拍照 [7] - 巨型机械偶在漳州古城、东南花都等景区进行巡回演出 [7] 非遗文化 - 街区展示国家级非遗布袋木偶戏,包含木偶头雕刻、诏安彩扎、漳绣及布袋木偶戏表演四种非遗技艺 [10] - 布袋木偶具备杂技表演能力,可舞刀、后空翻及抛接转盘,同时展示闽南提线木偶技艺 [12] - 游客可现场体验剪瓷雕非遗工艺,该工艺使用碎瓷片和糖水灰黏剂制作闽南建筑装饰 [16] 特色餐饮 - 市集提供漳州特色甜品四果汤和麻糍等传统小吃 [13] - 推出片仔癀草与甘蔗混合榨汁的饮品及海蛎煎等沿海特色食物 [15] 建筑风貌 - 街区保留典型闽南风格建筑元素,包括红砖白墙、飞檐翘角等传统设计 [18]
“五一”假期,敦煌莫高窟一票难求
快讯· 2025-05-01 19:12
敦煌莫高窟五一假期客流情况 - 五一假期首日敦煌莫高窟迎来客流高峰,每日6000张常规票早早售罄 [1] - 常规票模式下游客可观看两部数字影片并参观8个洞窟 [1] - 敦煌研究院在客流高峰时会启动应急参观模式,游客可参观4个大型洞窟 [1]
这里是开放式城市剧场,八方游客山水间遇见“好戏”
长江日报· 2025-05-01 15:22
文旅行业沉浸式体验升级 - 东湖风景区"五一"假期推出系列沉浸式演艺活动,包括武汉欢乐谷、磨山楚天台、武汉植物园等景区,实现游客从"看风景"到"入剧情"的转变 [1] - 磨山楚天台编钟古乐演奏吸引大量游客,6岁小游客身着汉服随《茉莉花》旋律起舞,展现传统文化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 [2] - 上海音乐爱好者黄子乔获准登台体验编钟等传统乐器,反映沉浸式体验增强了游客参与感和文化认同 [4] 景区互动体验创新 - 武汉欢乐谷推出国潮文化节,包含盛世国潮狂欢大巡游、漫游次元星耀大巡游等活动,NPC演员与游客高频互动 [8] - 游客可参与"欢乐钞"互动游戏,身着汉服的NPC抛出任务邀请,游客即时参与剧情演绎 [4] - 园内设置国风机甲、王者女团等表演天团,并实现凤凰飞天特效,强化古今穿梭的沉浸感 [8] 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 湖北省博物馆推出《遇见楚庄王》沉浸式戏剧,结合裸眼3D、虚拟现实和真人演出再现历史故事 [12] - 武汉植物园特邀楚剧院开展非遗楚剧展演,在自然环境中呈现传统戏曲艺术 [11] - 东湖海洋乐园推出"马戏文化盛宴",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12] 文旅消费转型趋势 - 东湖风景区通过沉浸式场景推动文旅从"观光打卡"向"深度体验"转型 [15] - 游客反馈显示沉浸式体验显著提升参与度,有游客专程为互动玩法选择景区 [11] - 景区负责人表示沉浸式文旅有效激活消费新动能,形成"人人都是主角"的新型体验模式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