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

搜索文档
钙钛矿能否照亮光伏未来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5
钙钛矿光伏技术概述 - 钙钛矿并非天然矿物,而是一类具有特殊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光吸收能力极强,能高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 - 与传统硅基光伏材料相比,钙钛矿具有更高光电转换效率潜力,生产过程更节能环保且成本更低 [1] 技术优势与潜力 - 钙钛矿单结理论效率超30%,叠层电池可达40%以上,远超晶硅电池的27%理论极限 [2] - 制备工艺简洁高效,生产速度远超晶硅,有望大幅降低生产门槛与成本 [2] - 轻薄、柔性、可半透明及弱光响应好的特性,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穿戴设备、汽车车顶等新场景 [2] 商业化进展与产业链布局 - 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等初创企业已投建吉瓦级生产线 [3] - 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科技、天合光能等头部企业投入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研发,部分建成百兆瓦级产线 [3] - 中国石油、中国中核、宁德时代、比亚迪、京东方等跨界企业加速布局中试线及大规模产线 [3] 技术挑战 - 稳定性短板:水、氧、光、热长期侵蚀下性能衰减问题待解 [3] - 大面积制备时薄膜均匀性与缺陷控制是工艺放大难题 [3] - 专用材料与设备供应链未成熟,行业标准及认证体系亟待建立 [3] 发展阶段与市场前景 - 短期:钙钛矿与晶硅叠层电池形式推广,利用现有硅基产业链快速打开市场 [4] - 中期:独立钙钛矿组件在建筑一体化、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规模化应用 [4] - 长期:若稳定性突破,可能颠覆传统光伏格局成为主流 [4] 行业共识与关键因素 - "钙钛矿是未来"成行业共识,未来几年是验证商业化可行性的黄金窗口期 [4] - 量产组件良率、成本下降速率、长期可靠性数据将成破局关键 [4] - 政策引导、标准建立、产业链协同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4]
让国产优质麦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5
国产优质小麦发展现状 - 国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出一批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显著提升优质小麦单产水平和品质稳定性 [1][2] - 国产优质小麦在夏粮收购中备受青睐,进口替代效应持续增强,降低产业链对外依存风险 [1] - 国产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部分品种可媲美进口优质小麦 [2] 市场需求与消费升级 -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需求持续升温,是消费升级和食品工业精细化发展的结果 [1] - 专用小麦分为强筋、中筋、弱筋三类,分别适合制作面包、馒头、饼干等不同食品 [1] - 我国小麦种植长期以中筋为主,强筋和弱筋小麦高度依赖进口 [1] 进口替代与市场变化 - 今年1-5月我国小麦进口量仅161万吨,同比骤降80.1%,推动进口替代效应加速显现 [2] - 国产优质专用小麦在中筋市场占主导地位,在高端强筋、弱筋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 - 面粉加工企业转用国产优质小麦,食品加工企业加速本土采购 [2]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面粉加工行业开发出针对国产小麦特性的精准配麦工艺,能生产各种专用面粉 [2] - 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建立"育—种—储—加—销"全产业链模式,实现全流程质量可追溯 [2] - 国产小麦制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 面临的挑战 - 国产优质小麦在面筋强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与进口高端品种仍有差距 [3] - 部分面粉加工企业采购惯性依赖进口,产销衔接松散,优质小麦市场价值未充分释放 [3] - 优质优价落实不充分,部分地区优质与普通小麦价差不明显,影响种植积极性 [3] 种植与生产问题 - 优质专用小麦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现象,产量不及普通小麦 [3] - 优质小麦生产管理成本高,抗逆性弱,收益优势不明显 [3] - 缺乏稳定订单保障,农户担忧销路,制约种植结构调整 [3] 政策与市场机制建议 - 需完善市场化收储体系,实施分级溢价收购,确保优质与普通小麦形成合理价差 [4] - 应制定全国统一的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分级标准,实施分级定价 [4] - 推广订单农业,发展"专收专储",通过长期协议稳定供需 [4] 未来发展展望 - 国产优质小麦进口替代成效显著,彰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 [4] - 需政企研农协同发力,突破瓶颈,推动国产小麦向更高水平发展 [4]
诚信之星彰显时代文明坐标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5
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了2024年"诚信之星",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诚信价值理念模范践 行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良好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曲诚信赞歌。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数十载春秋始终初心不改,身处困境仍不忘履约践诺,"诚信之星"的故事构 筑了现代化新征程上的精神图谱,彰显了以诚立身、诚信为本的时代文明坐标。 他们中有勤业精业,带领乡亲一道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的产业带头人。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远 泰食药用菌研究所所长谢远泰深耕食用菌领域40余年,他辗转多地学习香菇培育技术,帮助乡亲们实现 了香菇大规模生产;他探索人工培育茶树菇,历经4000余次失败终获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更好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谢远泰将茶树菇接种、栽培、管理、烘烤等生产技术教授给乡亲们。"我要种蘑 菇,拔穷根,带着乡亲一起富!"一句庄严承诺,培养出一大批因"菌"致富的乡土人才,带动数十万农 民脱贫致富。 他们中有认真履责,多年如一日巡守边疆的"北疆卫士"。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镇巴音 哈拉嘎查的牧民、护边员阿迪雅,37年来在中蒙边境一线坚持放牧守边"两不误",先后义务巡边累计近 10万公里 ...
银行为何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5
近日,工行、建行、招行等多家大中型商业银行以及多地农村商业银行纷纷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3 年期大额存单投放量也较少。 大额存单一直是商业银行揽储利器,也是不少高净值投资者理财的首选,为何现在集体下架? "目前,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低位。在资产端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情况下,需要从负债端挖掘空 间以稳定息差。存款是银行主要负债来源,因此需要降低存款等负债成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娄飞鹏表示,大额存单的利率水平一般随着期限延长而提升,银行的负债成本也更高,下架5年期大额 存单是降低负债成本之举。 从金融市场存贷利率走势看,今年存贷端几乎同步下行。存贷款利率同步下调是稳定银行净息差的需 要,也是发挥银行金融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向新向好发展态势的背 景下,需要不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表示,今年5月份,我国存款利率格局迎来重大调整,工行、农 行等国有六大行率先拉开了存款利率下调序幕。此次调整后,中长期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随 后,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也陆续跟进下调存款利率,尽管调整幅度因银行而异, ...
向天空要效益 向存量要空间 天津南开区发力科创载体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5
天开创新示范产业园建设 - 天津市南开区西营门片区正在加快建设20万平方米的天开创新示范产业园 采用"产品化模块设计" 生产单元可根据企业需求自由组合 [1] - 该项目是天津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工业上楼"项目 南开区通过盘活存量资产累计建设16个科创载体项目 释放94.4万平方米载体空间 拉动8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 - 园区采用物流人流分离设计 层高、承重、电容量等指标精准匹配工业需求 2万平方米天开中试基地由老厂房改造而来 已引进54家硬科技企业 [1] 南开区创新发展策略 - 南开区打造垂直生长的创新载体集群 全面对标中关村 致力于打造"类海淀"创新创业生态 [1] - 区域功能定位为"知识富集区、创新策源区、产业引领区、生态示范区" 旨在建设全域创新示范区 [1] - 梳理出58块、134.7万平方米闲置土地资源 建立信息化平台进行精准施策 坚持"一项一策"招商策略 [2] 产业用地优化措施 - 南开区提出产业用地要"扩"、工业用地要"保"的发展策略 [2] - 建立闲置载体信息化平台 强化招商落地 瞄准优质企业进行精准招商 [2] - 将闲置资产改造为承接项目的载体空间 实现低效资源焕发新生机 [2]
暑期北京文化消费好戏连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05:56
文化消费新业态 - 北京启动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时尚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1] - 谭家班入驻百年戏楼天乐园,正乙祠戏楼、颜料会馆等通过"会馆有戏"品牌将非遗艺术融入当代消费场景 [1] - 多元融合的演艺新空间以"小而精、新而活"特色成为京城文化消费新时尚 [1] 文博IP创新应用 - 石景山Re睿·国际创忆馆运用AI、VR技术将工业筒仓改造为时光舱 [1] -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通过数字技术展示壁画瑰宝,红色电力展馆、石刻博物馆等提供历史沉浸体验 [1] - 延庆"妫河夜画"项目打造夜间乘船游览的奇幻体验 [1] 非遗与文创发展 - 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空间"举办非遗大展,集结11位新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品 [1] - 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运用VR/AR/MR技术重现老北京场景,成为网红打卡地 [2] - 百年瑞蚨祥开放国风美学文化体验空间,展示中国丝织工艺 [2] 研学经济新趋势 - 北京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融合化石展览与研学实践,开创自然科学教育新模式 [2] - 平谷区峪口镇推出"本草奇遇记"体验活动,结合中药香囊、养生茶等产品 [2] - "前门国风节"活动包含汉服巡游、乐舞表演、国风市集等丰富内容 [2]
“智”农工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05:54
智慧农业工厂技术 - 北京工业大学智慧农业工厂采用"A"字形种植架,实现罗马生菜和番茄等作物的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包括播种、移栽、定植、收获和物流包装 [1] - 工厂已累计申请获批100余项发明专利,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1] - 智能设备即将在北京农业园区和温室投入使用,机器人种植的农产品将进入市民餐桌 [1] 全柔性果蔬采摘机器人 - 研发团队历时4代技术更迭,开发出国内首个中空全柔性、主动驱动的瓜果采摘机械手臂,单个番茄采摘仅需5至7秒 [3] - 机械手臂采用八爪鱼式设计,前端模拟人手动作避免损伤作物,后端连接中空气囊管道直接输送至收集箱 [3][4] - 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人视觉系统定位误差不超过5毫米,能精准识别果实成熟度 [5] 机械臂技术创新 - 首创柔性中空机械臂结构设计,实现边摘边吞的仿生形式,但初期面临力学性能不稳定问题 [6] - 团队经过40多天每天十几小时的测试,优化机械算法和硅胶柔性材料配方,解决震颤导致果实破损问题 [6] - 意外发现机械臂可突破传统温室藤蔓高度限制,通过LED照明改造将藤蔓高度从2米提升至6米,使作物单产翻倍 [7] 自动化种植系统 - 开发适用于叶菜、果菜、花卉全系列的智能农机装备,形成从育苗到包装入库的完整自动化生产线 [10] - 种植架采用精密计算的空间布局,通过数字化仿真确定光照时长评价指标和立体栽培参数 [12] - 种植架改良为可移动"A"字形结构,解决上层遮挡问题,使喜阴生菜获得最佳光照条件 [12] 科研与教学融合 - 智慧农业工厂既是科研平台也是教学基地,机械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拆解设备学习系统工程 [13] - 改革《金工实习》课程,要求学生用一学期时间将钢块磨成"工大锤",培养工匠精神 [14][15] - 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拆解为学生课题,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16] 技术应用拓展 - 科研成果已应用于通州区200亩现代设施农业温室和亚洲最大的翠湖设施农业温室,提升北京蔬菜自给率 [7] - 技术延伸至薄膜生产自动化包装、化工食品等行业智能化改造,提升工业生产效益 [17] - 毕业生参与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拓展技术应用领域 [17]
$HAREHOLDER ALERT: Class Action Attorney Juan Monteverde Investigates the Merger of MRC Global Inc. (NYSE: MRC)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7-03 05:54
公司合并交易 - MRC Global Inc (NYSE: MRC) 与 DNOW Inc 的合并交易中 MRC 股东将按每股 MRC 普通股获得 0.9489 股 DNOW 普通股 [1] - 律师事务所 Monteverde & Associates PC 正在调查该合并交易对股东是否公平 [1] 律师事务所背景 - Monteverde & Associates PC 总部位于纽约帝国大厦 在2024年 ISS 证券集体诉讼服务报告中被评为前50强律所 [1] - 该律所专长于证券集体诉讼 曾为股东追回数百万美元赔偿 在美国最高法院等各级法院均有成功案例记录 [2] 股东权益调查 - 律所针对持有 MRC 普通股的股东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可通过官网或直接联系 Juan Monteverde 律师 [3] - 调查重点包括合并条款的公平性 股东可通过指定渠道获取详细信息 [1][3]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山东亮出“三张清单”
齐鲁晚报· 2025-07-03 05:52
山东省涉企行政执法改革 - 山东省建立"三张清单"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包括法定事项清单 检查清单和"一业一册"行政指导清单 [1] - 法定事项清单明确执法主体 已公开35个涉企行政执法领域 434项检查事项 实现"清单之外无检查" [1] - 检查清单细化检查内容 已形成512类检查清单 包含1267项检查项 7962条检查内容 [1] - "一业一册"行政指导清单提供行业经营指引 聊城临清市通过该措施使轴承企业诉讼案件减少13% 行政处罚下降13.8% [2] - 临清市轴承产业用工增加至10万多人 年产值达200余亿元 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济宁: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齐鲁晚报· 2025-07-03 05:52
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 - 济宁市在全省率先组建技工教育集团 整合188家重点企业 20所技工院校和9家培训机构资源 构建"校企合作 校地协同 校校联合"新格局 [1] - 集团入选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和省级重点技工教育集团 创新经验被人社部和省人社厅推广 [1] - 济宁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济宁市工程技师学院 标志着"一核三强 辐射全域"技工教育布局加速成型 [1] 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 建立校企"双向互派"机制 组建750人专家人才库 30余位"全国技术能手"和"齐鲁大工匠"担任实训教授 [2] - 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设置 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 校企联合开发58本校本教材和65门精品课程 [2] - 开设380个"订单班"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7所院校17个专业入选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名单 [2] 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 - 围绕"232"优势产业集群开设新兴专业 构建"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培养模式 [2] - 信息技术 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维修等专业与企业需求深度匹配 [2] - 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新模式 累计完成社会化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20余万人次 [2] 特色办学与规模扩张 - 每所院校重点打造2-3个特色专业 形成品牌专业群 [3] - 开展初中起点"3+2"高级技工和"3+3"预备技师培养 破解县级技校招生难题 [3] - 2024年技工院校招生规模达1.3万人 较集团成立前增长73.3% 在校生达3万人 [3] - 全市现有29所技工院校 其中国家级重点4所 省级重点4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