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粮食工程

搜索文档
年中经济观察丨粮食住进“好房子” “油瓶子”工厂迎来“数字工友”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4:47
第一产业经济表现 -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1] - 夏粮稳产丰收为国民经济提供支撑 当前夏粮收购进入高峰阶段 [1] 科技储粮创新应用 - 中储粮昆明直属库采用大型浅圆仓 单个仓容超1万吨 配备微型气象站实时监测温湿度等环境数据 [3] - 粮仓布设420个温度传感器实现网格化管理 可精准定位问题区域 [4] -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300亩库区"云巡检" 半小时完成温湿度地图分析 [3] - 中央储备粮实施动态轮换机制 小麦3-5年 稻谷玉米2-3年 豆类1-2年轮换 出库粮食保持清香味 [5] 食用油加工智能化 - 中粮广东产业园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上半年加工大豆75万吨 产出豆油14万吨 豆粕59万吨 [6] - AGV小车配备光电眼/雷达系统 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协同调度 [6] - 300米空中连廊实现成品油自动分拣 智能立体仓库含7250货位 35万箱成品油由6台穿梭车精准管理 [6][7] 优质粮食工程进展 - 全国建成273个优质粮食示范种植基地 5500多家产后服务中心覆盖产粮大县 [9][10] - 实施1057个产业升级项目 推广粮机装备3.3万台套 [11] - 低温仓容超2亿吨 气调储粮仓容达5500万吨 保障粮食保鲜 [12]
让国产优质麦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5
国产优质小麦发展现状 - 国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出一批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显著提升优质小麦单产水平和品质稳定性 [1][2] - 国产优质小麦在夏粮收购中备受青睐,进口替代效应持续增强,降低产业链对外依存风险 [1] - 国产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部分品种可媲美进口优质小麦 [2] 市场需求与消费升级 -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需求持续升温,是消费升级和食品工业精细化发展的结果 [1] - 专用小麦分为强筋、中筋、弱筋三类,分别适合制作面包、馒头、饼干等不同食品 [1] - 我国小麦种植长期以中筋为主,强筋和弱筋小麦高度依赖进口 [1] 进口替代与市场变化 - 今年1-5月我国小麦进口量仅161万吨,同比骤降80.1%,推动进口替代效应加速显现 [2] - 国产优质专用小麦在中筋市场占主导地位,在高端强筋、弱筋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 - 面粉加工企业转用国产优质小麦,食品加工企业加速本土采购 [2]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面粉加工行业开发出针对国产小麦特性的精准配麦工艺,能生产各种专用面粉 [2] - 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建立"育—种—储—加—销"全产业链模式,实现全流程质量可追溯 [2] - 国产小麦制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 面临的挑战 - 国产优质小麦在面筋强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与进口高端品种仍有差距 [3] - 部分面粉加工企业采购惯性依赖进口,产销衔接松散,优质小麦市场价值未充分释放 [3] - 优质优价落实不充分,部分地区优质与普通小麦价差不明显,影响种植积极性 [3] 种植与生产问题 - 优质专用小麦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现象,产量不及普通小麦 [3] - 优质小麦生产管理成本高,抗逆性弱,收益优势不明显 [3] - 缺乏稳定订单保障,农户担忧销路,制约种植结构调整 [3] 政策与市场机制建议 - 需完善市场化收储体系,实施分级溢价收购,确保优质与普通小麦形成合理价差 [4] - 应制定全国统一的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分级标准,实施分级定价 [4] - 推广订单农业,发展"专收专储",通过长期协议稳定供需 [4] 未来发展展望 - 国产优质小麦进口替代成效显著,彰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 [4] - 需政企研农协同发力,突破瓶颈,推动国产小麦向更高水平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