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电商
icon
搜索文档
环球市场动态:中美元首APEC会晤可期
中信证券· 2025-09-22 10:42
全球股市动态 - 美股三大指数创历史新高,道指涨0.37%至46,315点,标普500涨0.49%至6,664点,纳指涨0.72%至22,631点[6][8] - 欧洲股市小幅下跌,泛欧Stoxx 600跌0.16%,德国DAX跌0.15%,法国CAC 40微跌0.01%[6][8] - 港股震荡微涨,恒生指数平收,国企指数涨0.17%,恒生科技指数涨0.37%[10] - A股连续下跌,沪指跌0.3%,深证成指跌0.04%,创业板指跌0.16%,成交额2.32万亿元[15] - 亚太股市多数下跌,日经225跌0.6%,韩国KOSPI跌0.5%,台湾台股指数跌0.7%[20][21] 外汇与商品市场 - 国际油价下跌,纽约期油跌1.4%至62.6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1.1%至66.68美元/桶[4][26] - 国际金价上涨,纽约期金涨0.7%至3,676美元/盎司,受美国降息预期推动[4][26] - 美元指数微涨0.3%至97.64,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0.0%[25] 固定收益市场 - 美国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2年期涨0.8基点至3.57%,10年期涨2.3基点至4.13%,30年期涨2.0基点至4.74%[29] - 亚洲债券市场交易清淡,利差收窄0-3基点,高贝塔债券出现获利卖盘[29] - 美国投资级债券指数上涨0.48%至3,520.61,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95%[28] 企业与合作动态 - 英伟达拟投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双方将加强在数据中心和PC市场的合作[6] - 三星电子12层HBM3E芯片通过英伟达认证,但订单量预计相对较少[4][22] - 苹果要求供应商将标准版iPhone 17产量提高30%,推动股价上涨3.20%[8] 政策与风险事件 - 美国政府面临停摆风险,参议院否决两党临时拨款案,资金或于9月30日耗尽[4][29] -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0.5%不变,计划逐步减持37万亿日元ETF和50亿日元REIT[22] - 中美元首计划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APEC峰会会晤,涉俄二级关税落地概率极低[4]
尾盘,这只股票,直线涨停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16:3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 上证指数下跌1.15%至3831.66点 深证成指下跌1.06%至13075.66点 创业板指下跌1.64%至3095.85点 [1][2] - 全市场成交额31666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7637亿元 [1][2] - 市场呈现跌多涨少格局 下跌个股数量达4350只 [2] 板块表现分化 - 机器人板块出现分化 首开股份实现12天11板走势 [4] - 低价股表现活跃 香江控股/山子高科/上海建工均实现5连板 [4] - 芯片产业链逆势上涨 中芯国际创历史新高 [4] - 旅游/CPO/芯片产业链板块涨幅居前 有色金属/大金融/稀土永磁等板块跌幅居前 [4] 旅游板块强势表现 - 旅游及酒店板块整体上涨2.19%至3658.36点 [6] - 多只旅游股涨停:云南旅游2连板 曲江文旅尾盘直线涨停 西藏旅游单日上涨7.06% 西安旅游上涨6.69% [5][6] - 政策面利好: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19条扩服务消费举措 包括开展"服务消费季"活动/优化景区预约方式/延长营业时间等 [6] - 国庆假期预订数据亮眼:飞猪平台酒店/机票/门票/租车预订量大幅超2023及2024年同期 租车预订量同比增93% 长线游增53% [7] - 携程平台国庆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 省际交界城市订单量增58% [7] 医药板块异动 - 中国医药午后直线涨停 [7]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70.76亿元 归母净利润2.94亿元 [9] - 创新业务快速增长:SPD/DTP等业务规模同比增长81% 院内智慧供应链/专业药房/中药饮片项目快速放量 [9] - 战略布局电商领域:以3.02亿元收购金穗科技100%股权 强化电商运营能力 [10] - 公司通过收购加快从医药企业向医药健康企业转型 [10]
京东健康再拿下一款GLP-1新药 全网首发博安生物自研度拉糖肽注射液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20:41
产品发布与合作 - 京东健康与上药控股全网独家首发博优平(度拉糖肽注射液) 该产品由博安生物自主研发 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度易达(Trulicity)生物类似药 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1] - 博优平是一种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 每周给药一次 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有效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 - 产品具备多重临床获益: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减轻体重 保护肾脏功能 低血糖发生率低 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相对较低 适用于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 [2] 市场背景与需求 -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2.23亿 相当于每6人中有一位患者 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1] - 2型糖尿病为最常见类型 传统治疗方案存在用药频率高 低血糖风险 心肾保护不足等问题 [1] - GLP-1类药物因降糖效果显著 兼具减重与心肾获益 被国内外指南强烈推荐 [1] 商业合作与渠道 - 博安生物与上药控股于今年6月签署战略协议 由上药控股负责博优平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全渠道终端推广及全国总经销 [2] - 上药控股与京东健康合作推动博优平线上首发 [2] - 京东健康通过"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优势 帮助药企加速新药全渠道拓展 并依托强大供应链和冷链配送能力推动GLP-1类药物触达患者 [2]
1药网(YI.US)二季度营收32亿元 连续实现运营盈利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7:3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2亿元人民币 [1] - Non-GAAP运营利润为300万元 连续实现运营盈利 [1] - 上半年持续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 [1] AI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运营费用占净收入百分比从去年同期6%下降至本季度5.8% [2] - AI录单系统通过图像识别与文本解析技术实现3秒完成采购/销售单据生成 效率提升超60% [2] - AI选品系统通过客户画像和市场趋势分析使新品引进效率提升83% [2] - 开发用药指导智能体、商家经营分析智能体、采购品类分析智能体等AI智能体矩阵 [2] 供应链网络建设 - 已布局19个数字化履单中心 实现24小时内覆盖全国890+县市 [3] - 全国性物流网络"鲲鹏"通过数字化干线及落地配模式打通履单中心直通网络 [3] - 营销推广产品相关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6% 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9.0% [3] - 品牌总代理模式中月度销量对比项目启动时增长7倍多 [3] 战略定位与合作伙伴 - 为上游数百家知名制药公司和数千家分销商提供全渠道药品商业化服务 [3] - 成为药企院外销售核心战略合作平台 [3] - 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投入 [4]
医药电商第一股药易购陷困局:B2B萎缩、C端难撑、研发收缩,半年报由盈转亏
新浪证券· 2025-09-12 14: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06%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761.44万元 同比暴跌162.95% [1] - 扣非净利润骤降198.14% [1] - 第一季度盈利418万元 第二季度亏损超1179万元 [1] 业务结构分析 - B端业务占总营收97%以上 [3] - B2B电商收入同比下滑5.84% [3] - 数字化分销收入减少3.34% [3] - C端线上零售收入激增225% 但营收占比仅1.3% [3] 运营效率问题 - 电商客户数、订单数、月活同比增长但总收入下降5.89% [4] - 直营店新增425家但收入下滑10.71% [3] - 单店运营效率急剧恶化 [3] 成本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同比上涨46.25% [5] -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均有增长 [5] - 研发费用同比骤降39.73% [5] - 研发费用率仅0.26% [5] 行业竞争环境 - "七统一"政策中"统一采购配送"要求冲击B2B电商业务 [2] - 传统流通企业如九州通、益丰药房持续施压 [2] -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巨头加速分食市场 [2]
中信建投首次覆盖药师帮(9885.HK)给予“买入”评级:看好盈利能力提升
格隆汇APP· 2025-09-08 08:2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60.6亿元增长至179.04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31.1%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43亿元,同比增长11.7%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258% [1]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93.6% [1]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112.3% [1]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同比增长62.7% [1] 业务发展状况 - 深度布局院外下沉市场,规模优势明显 [1] - 自营业务中厂牌首推及自有品牌业务加速增长,带动收入及毛利率同步提升 [1] - 平台业务佣金率及补贴率净差持续扩大,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1] - POCT设备稳步放量,实现医+药+检协同,多元业务步入收获期 [1] - 厂牌首推业务贡献强劲增长动力,改善公司毛利结构 [2] - 自有品牌业务规模呈高增长态势,实现从规模扩张到盈利提升的战略升级 [2] 财务与现金流 - 公司现金流相对较好,经营净现金流规模有望随经营规模逐步提升 [1] -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延续强劲势头 [1] 市场表现与评级 - 中信建投证券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看好持续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1] - 信达证券和长城证券均维持买入评级 [2] - 股价从5港元拉升至11港元,年内最大涨幅超过120% [2] - 近期股价维持在10港元左右,处于新老股东筹码交换期间 [2] - 基本面向好、长期逻辑坚实,完成筹码交换后或有机会向上突破 [2] 盈利预测对比 - 长城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3.79亿元和7.20亿元 [2]
阿里健康涨超5% 里昂看好药品销售前景 上调公司目标价
智通财经· 2025-09-02 14:2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阿里健康股价上涨5.14%至6.14港元 成交额达14.52亿港元 [1] 财务指引上调 - 公司将2026财年收入增长指引从5%-10%上调至10%-20% [1] - 调整后净利润增长指引从10%-20%上调至20%-30% [1] 业绩驱动因素 - 原研与创新药销售表现优于预期 特别是GLP-1药物 [1] - 处方药外流趋势加速且具可持续性 线上平台成为主要受益者 [1] 机构观点与预测调整 - 里昂将公司2026及2027财年调整后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8%与12% [1] - 目标价从4.8港元上调至6.5港元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1] 行业趋势 - 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强劲销售数据证实处方药外流加速 [1] - 原研药从院内流向院外市场趋势加速 [1]
药师帮(09885.HK):25H1业绩优异 技术驱动+生态协同持续深化
格隆汇· 2025-08-27 03: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98.43亿元,同比增长11.7%,毛利率达11.2%,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1] - 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258%,经调整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33.2% [1] - 经营性净现金流2.57亿元,沉淀资金收益达3,473万元,占营收比重0.35% [1] 业务板块表现 - 自营业务营收93.89亿元,同比增长12.5%,毛利率7.7%,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月均SKU达48万个,退货率从0.5%降至0.4% [1][2] - 平台业务营收4.36亿元,同比下降0.9%,毛利率83.7%,月均SKU约400万个,佣金率稳定在3.3%,补贴率从0.6%降至0.5% [1][2] - 厂牌首推业务GMV达10.80亿元,同比增长115.6%,自有品牌GMV达8.52亿元,同比增长473.4% [1][3] 用户与运营指标 - 月均活跃买家数45.3万家,同比增长6.5%,月均付费买家数42.6万家,同比增长7.6%,付费率达94.0% [1] - 每个付费买家月均订单数约29.2单,较去年同期增加1.2单 [1] - 平台向下游客户提供12.5万个SKU,同比增长22.5%,销售超过18,000吨中药饮片,同比增长42.6% [2] 供应链优化 - 同城配送单位履约成本下降18.9%,半日达订单占比从67.7%提升至70.0% [4] - 平均订单处理时间约3小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7.7天,存货周转天数32.2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8天,现金循环周期-33.8天 [4] - 供应链金融业务累计放款金额44.02亿元,同比增长31.0%,其中连锁药店放款金额35.22亿元,同比增长34.2% [4] 数字化与技术创新 - "光谱小屋"解决方案包含POCT检测设备、SaaS管理系统和AI辅助系统,覆盖超过18,000家终端用户,设备销量超23,000台 [5][6] - "光谱云诊"SaaS系统覆盖超过1,500家诊所,接入94个城市医保系统 [7] - "云商通"SaaS服务上游卖家超9,000家,"掌店易"SaaS服务下游买家约66,000家,连接243个城市社保部门 [8] 战略合作与股东回报 - 与越疆合作开发医药协作机器人,已完成首个落地项目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方案交换 [8] - 2025H1回购注销563.5万股股份,耗资约4,429.82万港元 [9]
狂奔的医药电商与“滴滴开处方”:处方价格最低4毛1张,平台考核医生10秒开方率
第一财经· 2025-08-25 14:22
网售处方药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网售处方药销售规模保守估计在350亿元-400亿元区间[4] - 处方药产品连续5年力压非处方药 在网售药品市场中市占率排名第一[4] - 医药电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网售处方药销售规模逐年增长[4] 电子处方产业链结构与成本 - 互联网电子处方市场价格维持在每张0.4-0.6元[4] - 医药电商平台为外部供应商每张处方支付0.4-0.8元[5][9] - 开方公司为医生结算每张处方0.2-0.4元 具体价格根据处方单量、在线时长、10秒开方率等指标决定[5] - 药店接入互联网医院系统需缴纳约800元年费 每张处方支付约0.6元审核费[8] - 头部平台年开方量突破2000万张 全国累计电子处方量达数亿级别 产业规模接近十亿元[8] 电子处方开具流程与AI应用 - 开方过程几乎全部由AI主导 平台要求医生在10秒内完成开方[11] - 医生主要依靠AI风险提示快速点击确认 实际审核时间不足[11] - 部分第三方公司为降低成本使用自动开方 政策目前仍禁止AI开方[11] - 医生每开具一张处方报酬为0.4元[11] 政策监管演变历程 - 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禁止网络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15] - 2005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允许持C证连锁药店销售非处方药[15] - 2013年批准95095、1号店等平台开展药品B2C试点[15] - 2016年因主体责任不清等问题叫停第三方平台试点[16] - 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赋予电子处方合法地位[17][22] - 2019年处方药网售禁令解除 特殊管理药品不得网络销售[17] - 2021年允许网络销售除特殊管理药品外的处方药[18][23] - 2022年《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处方药销售前凭处方审核[18] - 2023年医保统筹向药店开放 零售终端处方药销售占比从2017年16%升至2024年21%[19][23] - 2024年要求"双通道"药品处方均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20] - 2025年医保电子处方机构超35万家 累计开方量6300万张[21] - 2026年全面执行医保便民服务技术标准 支持跨省处方流转与结算[21] 行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形成消费者-药店-平台-互联网医院/第三方机构-医生的产业链条[10] - 互联网医院依靠处方接口输出 医生完成形式化人工审核[10] - 药店借处方推动药品销售 平台在处方审核和药品交易两端抽成[10] - 部分药店和平台采用"先卖药、后补方"方式规避政策限制[12] - 系统默认或患者自行勾选过敏史和不良反应 医生和平台借此规避责任[12] - 政策禁止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但被药店与电商平台以技术方式规避[12]
狂奔的医药电商与“滴滴开处方”:处方价格最低4毛1张 平台考核医生10秒开方率
第一财经· 2025-08-25 08:05
网售处方药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网售处方药销售规模保守估计在350亿元-400亿元区间[1] - 处方药连续5年在网售药品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1] - 头部平台年开方量突破2000万张,全国累计电子处方量达数亿级别[4] - 电子处方产业规模接近十亿元[4] 电子处方产业链结构 - 医药电商平台为每张处方支付0.4元-0.8元给外部供应商[2][5] - 开方公司为医生结算每张处方0.2元-0.4元[2] - 药店缴纳约800元年费接入互联网医院系统,每张处方支付0.6元审核费[4] - 医生每开具一张处方获得0.4元报酬[7] 电子处方开具机制 - 互联网处方平均市场价格为每张0.4元-0.6元[1] - 平台要求医生在10秒内完成开方[7] - AI辅助开方成为主流,医生主要进行形式化审核[7] - 部分第三方公司使用自动开方以降低成本[7] 政策演变历程 - 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承认电子处方法律效力[12][17] - 2019年《药品管理法》解除处方药网售禁令[12] - 2021年国务院文件允许网售除特殊管理药品外的处方药[12][18] - 2022年《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处方药销售前凭处方审核[12] - 2024年要求"双通道"药品处方均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14] - 2025年实施电子处方数据加密传输国标[15] - 2026年启动全国处方漫游[15] 医保与市场影响 - 全国接入医保电子处方的机构突破35万家,累计开方量达6300万张[10][15] - 零售终端处方药销售占比从2017年16%升至2024年21%[19] - 2023年医保政策允许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