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

搜索文档
华为,重大发布!
新华网财经· 2025-06-20 20:17
盘古大模型进展 - 盘古大模型5.5发布,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等5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加速行业智能化[1] - 发布盘古医学、金融、政务、工业、汽车五个行业自然语言大模型,6月底正式上线[1] - 盘古大模型已在30多个行业、500多个场景中落地,覆盖政务、金融、制造、医疗等多个领域[1] - 推出参数规模高达7180亿的盘古Ultra MoE模型,全流程在昇腾AI计算平台训练[1] 盘古Ultra MoE技术突破 - 采用Depth-Scaled Sandwich-Norm架构和TinyInit小初始化方法,实现超过18TB数据的长期稳定训练[2] - 使用EP loss负载优化方法,保证专家负载均衡并提升领域特化能力[2] - 采用MLA和MTP架构,使用Dropless训练策略,平衡模型效果与效率[2] - 在昇腾CloudMatrix 384超节点上打通大稀疏比MoE强化学习后训练框架关键技术[3] 训练性能提升 - 预训练系统加速技术迭代升级,万卡集群预训练MFU由30%提升至41%[3] - 盘古Pro MoE大模型参数量720亿,激活160亿,性能媲美千亿级模型[3] - 在SuperCLUE 2025年5月排行榜上,盘古Pro MoE位居千亿参数量以内大模型国内并列第一[3] 鸿蒙6发布 - 鸿蒙6操作系统首次亮相,带来全新互联和智能体验[4] - HMAF鸿蒙智能体框架赋能应用和元服务智能化升级[4] - 鸿蒙生态进入加速阶段,超30000个应用及元服务在开发中,覆盖近20个行业[5] - 注册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生态面临百万级人才缺口[5] 行业影响 - 证明在国产AI算力平台(昇腾)上能高效训练国际顶尖水平的超大规模稀疏模型[4] - 实现从硬件到软件、从训练到优化的全栈国产化和全流程自主可控[4]
鸿蒙开发者军团冲锋:超3万应用加速开发,生态规模战进入关键期
第一财经· 2025-06-20 19:05
鸿蒙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 开源鸿蒙成为发展最快的开源操作系统,代码量超过1.3亿行 [1] - 鸿蒙开发者数量超过800万,3万多鸿蒙应用和元服务正在全速开发与更新 [1] - 搭载HarmonyOS 5的华为终端产品超过40款 [1] 生态建设进展 - 鸿蒙生态收到近400万条意见和建议,系统功能更新260多项,开发者提交版本数超过27万次 [4] - 9000多个应用参与70多种系统级创新体验联合打造,接入碰一碰、实况窗、系统扫码等能力 [4] - 与微信、抖音等合作完成50多项场景化创新,如大图渲染组件HDImageViewer和内存分析工具Byte-Fun-MemInsight [4] 开发者效率提升 - 飞书适配鸿蒙新终端的开发成本降低70%以上,一周内实现PuraX和鸿蒙电脑基础体验支持 [5] - 58同城使用鸿蒙AI辅助工具后研发提效达43%,代码自动补全功能显著缩短开发周期 [7] - 小红书播放器REDPlayer完成与鸿蒙共建并开源,便于开发者二次开发和定制 [5] 技术迭代与架构升级 - 鸿蒙6.0开发者Beta版采用新架构,整合软件、硬件、芯片及云服务能力,AI直接融入操作系统底座 [6] - 星盾安全架构与AI技术结合实现"仅用户可见"功能,已应用于钉钉、小红书等应用 [6] - 鸿蒙5完成"去安卓化",鸿蒙6目标从"可用"转向"好用",底层逻辑转向全产业链协同 [4] 行业竞争与战略意义 - 鸿蒙操作系统份额超过生存警戒线,生态飞轮效应逐步显现 [7] - 消费电子行业竞争焦点转向AI与多设备互联,苹果和谷歌均在加速布局 [7] - 适配鸿蒙的通用办公平台超过100个,覆盖企业超过3800万家 [8] 生态挑战与未来方向 - 鸿蒙生态建设初期面临应用吸引力不足和用户基础规模的双重挑战 [2] - 开发者关注点从研发效率转向鸿蒙差异化能力,尤其是AI侧和元服务探索 [7] - 30多个伙伴共建50多个项目,覆盖框架、媒体、工具和安全等领域 [8]
A股盘前播报 | 中美经贸磋商继续进行 任正非最新发声!谈芯片、人工智能
智通财经网· 2025-06-10 08:29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继续进行 人民日报强调中美经贸关系优势互补、共生共赢 需拆除人为障碍推动稳定健康发展 [1] 人工智能与芯片行业 - 任正非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具有优势 软件领域不存在卡脖子问题 昇腾芯片被美国夸大 华为实际技术尚未达到顶尖水平 [2] 医疗健康政策 -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 拟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券商认为政策对医药行业发展有显著助力 [3] 苹果WWDC动态 - 苹果发布Liquid Glass新操作系统界面 更新CarPlay等服务 iOS 26新增AI图像生成与实时翻译功能 科技评论指出更新侧重美学设计而非技术突破 股价当日下跌1.21% [4] 智能养老机器人产业 - 两部门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方正证券预测2024年市场规模79亿 康复机器人占比45% 情感陪护类机器人年增速120% 2025年市场有望达500亿 [9] AI应用升级 - 火山引擎大会将发布豆包升级 Agent技术或成焦点 华泰证券认为国内AI应用正加速从简单向复杂环节升级 Agent深化企业流程将提升ROI [10] 影视行业复苏 - 进口影片发行工作会议强调丰富市场供给 平安证券指出电影行业供给端恢复 头部公司业绩修复 政策支持推动行业景气向上 [11] 公司动态 - 华升股份拟收购易信科技100%股权并停牌 [13] - 潮宏基计划发行H股赴港上市 [13] - 迈信林控股子公司签订11.84亿算力服务合同 [13]
华为鸿蒙系统本不叫“鸿蒙”,鸿蒙原名竟另有隐情,华为董事长揭秘
搜狐财经· 2025-06-09 09:02
所以说,如今的HarmonyOS国产操作系统的名字并不是华为命名的,而是媒体朋友取的。 从2019年8月鸿蒙 1.0 系统首次亮相时,"安卓套壳" 的质疑声曾如影随形。如今原生HarmonyOS NEXT已经全面抛弃安卓兼容层,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 绩。截至 2025 年,搭载鸿蒙的设备量突破 7 亿台,覆盖 18 个行业大类,鸿蒙原生应用占比已突破 60%,OpenHarmony 开源项目代码贡献者覆盖全球 37 个 国家,技术自主性得到国际开源社区的实质认可。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华为鸿蒙系统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叫"鸿蒙",而是在一种无奈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那么,"鸿蒙"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华为董事长对此进行了揭秘。 根据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介绍,鸿蒙在早期并不是操作系统的名字,而是用于内部一个内核的名字。当时,华为的手机操作系统还未推出,只是将这个 内核的名字在市场监管总局进行了备案和注册。后来,有媒体看到了"鸿蒙"这个名字,误以为是华为操作系统的名字,然后就开始炒作。也就是从这个时 候,鸿蒙才慢慢地开始进入到公众的视野。 再后来,当华为真正想要为自己的操作系统命名的时候却犯难了。因为在当 ...
鸿蒙版微信迎重磅更新 安装量已超510万
中国经营报· 2025-06-07 21:27
鸿蒙版微信功能更新 - 鸿蒙版微信更新至1.0.7.35版本,新增联系人标签管理、通讯录黑名单管理、置顶聊天折叠等功能,优化图片编辑与支付搜索体验 [1][6] - 自1月上线以来累计迭代多个版本,新增存储空间管理、消息撤回编辑、群聊保存等20+功能,安装量超510万 [1][5] - 图片发送前编辑功能调用原相机特性,避免质量压缩,提升分享效率 [6] 鸿蒙生态发展现状 - 鸿蒙应用及元服务上架数量从2023年6月的1500+增长至2万+,抖音、支付宝等20+热门应用下载量均突破200万次 [7] - 鸿蒙电脑融合生态应用数量在半个月内从1000款翻倍至2000款,覆盖办公、影音等高频场景 [7] - 系统历经30+版本迭代,新增150+功能特性,累计吸收用户反馈超400万条 [7] 华为终端战略布局 - 华为Pura 80系列等新品将搭载鸿蒙操作系统,实现软硬件协同 [6][8] - 公司宣布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2019年至今完成从系统研发到商用的跨越式发展 [7][8] - 鸿蒙电脑生态适配提速,未来将扩容覆盖教育、工具等更多场景 [7] 行业技术突破 - 鸿蒙操作系统用5年时间实现欧美同行30年的技术积累,国产操作系统从"跟跑"迈向"并跑" [7][8] - 微信团队自2022年起适配鸿蒙系统,2024年公测后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功能差距持续缩小 [5][6]
华为官宣定档:6月11日!
天天基金网· 2025-06-04 13:25
华为Pura 80系列新品发布会 - 华为将于6月11日14:30举办Pura 8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 [1] - Pura系列是华为影像能力最强的旗舰手机 本次Pura 80系列在影像 AI体验及外观工艺设计方面将有颠覆性创新 [1] - 华为Pura 70系列凭借卓越影像和顶级配置巩固了公司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1] 华为智能手机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 [1] - 华为以19.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同比增幅达28.5% 创2021年以来最高纪录 [1] - 在600-799美元高端价格区间 华为优势显著 [1] 鸿蒙操作系统及生态发展 - Pura 80系列是华为首款全面搭载鸿蒙5操作系统的高端直板旗舰手机 系统流畅度提升40% [2] - 2025年是鸿蒙生态关键之年 华为终端将全面进入鸿蒙时代 [2] - 鸿蒙生态加速布局 已推出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 鸿蒙PC现有1000余款融合应用 预计年底突破2000款 [2] - 自2024年10月鸿蒙5公测以来 系统已更新30多次 新增功能150多项 日均应用版本更新超400个 [2] - 华为目标2025年实现10万个鸿蒙原生应用 目前鸿蒙生态设备突破10亿台 注册开发者720万 代码超1.1亿行 [2] 鸿蒙概念股业绩表现 - A股市场80余只华为鸿蒙概念股一季度业绩整体报喜比例超50% 部分个股盈利大幅增长 [3]
科技报国正当时——写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
科技日报· 2025-06-03 17:18
对他们来说,5月30日或许是平凡的一天:照常出现在实验室,专心完善一组实验数据;如约现身车间 码头,着力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准时走上三尺讲台,开始讲解一个科学原理……他们是默默无闻的科技 工作者,日复一日地在科研一线攻坚克难,在科学前沿乘风破浪。 今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千千万万名科技工作者奋斗的足迹,浓缩成中国科技的不凡 历程。 书写精彩创新答卷 嫦娥六号飞越38万公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正式入列,1.1万米最 大钻深能力助力大洋探秘;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启新时代极地科考新征程……中国科技奏响 创新强音,科技工作者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朝着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前进。 他们敢为人先。 嫦娥六号之前,人类开展的10次月球采样均位于正面,想要揭开更多的月球起源和演化奥秘,必须到月 背去。 但月背采样,没有先例。研制团队攻克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和月背起飞上升 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 如今,科研人员围绕月壤开展了多领域研究,已经发表了100多篇科技论文。 他们众志成城。 国产大飞机C ...
科技报国正当时
科技日报· 2025-05-30 09:20
中国科技工作者与创新成果 -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研制团队攻克月球逆行轨道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2][3] - 围绕月壤已发表100多篇科技论文[4] - "梦想"号钻探船具备1.1万米最大钻深能力,150余家单位、3000多名建设者参与研发[2][5] 重大工程与自主技术突破 - 深中通道集成"桥岛隧水下互通"结构,60多个单位、1.5万名建设者参与[5] - 鸿蒙系统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实现国产自主可控[6] - C919商业运营两年覆盖中国16个城市,并开通上海至香港跨境航线[6] 科技人才与政策支持 -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1.2亿人居世界首位[7]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80%[8]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权"下放,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9] 前沿科技与产业应用 - 宇树科技机器人迭代后成为全球行业出货量最大产品[10] - 星环聚能等离子体电流提升至480千安,加速可控核聚变研究[10][11] - 纬景储能突破长时储能技术,降低新能源使用成本[11]
人民时评:期待更多“鸿蒙时刻”
快讯· 2025-05-30 09:00
文章称,操作系统是信息技术的灵魂,重要性不亚于芯片。近日,华为正式发布两款全新的鸿蒙电脑, 我国自此拥有了从内核层就自主可控的电脑操作系统。这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重要 突破。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的中国,必须始终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还要看到,实现自主可控、自立自 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过程。 ...
期待更多“鸿蒙时刻”(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09
国产操作系统突破 - 华为发布两款全新鸿蒙电脑 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从内核层自主可控的重要突破 [1] - 全球操作系统市场高度集中 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在PC领域合计市占率接近90% 国产系统面临研发周期长和产业体系不成熟等挑战 [1] - 国内科技界推动国产操作系统从"能用"到"好用"转变 部分产品已展现较强竞争力 [1] 科技领域逆袭案例 - 鸿蒙系统成长为全球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之一 阿里云"飞天"系统实现百万级服务器协同 [2] - 太钢突破0.02毫米"手撕钢"技术 显示面板产业市占率从依赖进口提升至全球超70% [2] - 国产基因测序仪和RV减速器以超高性价比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2] 核心技术攻关经验 - 5G发展初期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组 [3] - 国产大飞机研制中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协同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3] - 需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创新活力支撑关键技术突破 [3] 自主创新长期路径 - 实现自主可控需长期积累 明确方向后后发可先至 [3] - 从基础研究到企业实践 创新已深度融入产业生态 [3] - 保持战略定力 预期将出现更多"鸿蒙时刻"和技术逆袭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