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机构
icon
搜索文档
继主权评级行动后,穆迪将七家泰国金融机构的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快讯· 2025-04-30 18:26
继主权评级行动后,穆迪将七家泰国金融机构的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
2025年4月中资离岸债发行规模约172亿美元,财政部首次在伦敦发行人民币绿色主权债
搜狐财经· 2025-04-30 16:56
中资离岸债发行概况 - 4月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折合约172亿美元(含增发15亿美元),同比增加26%,环比下降15% [2] - 主权债发行25亿美元,政府债8亿美元,城投债69亿美元,产业债36亿美元,金融债32亿美元,地产债2亿美元 [2] - 剔除主权债和政府债后,中资企业离岸债发行规模约139亿美元,同比增长26%,54家企业发行68只债券,平均单只规模2.04亿美元 [8] 主权债与政府债动态 - 中国财政部在伦敦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3年期利率1.88%,5年期利率1.93%,均低于香港同期限国债利率 [2] - 财政部在香港招标发行125亿元人民币国债,认购倍数3.07倍,2/3/5/15年期利率分别为1.64%、1.65%、1.70%、2.10% [3] - 香港特区政府发行45亿港元3年期债券(利率2.76%)和15亿人民币1年期债券(利率1.73%),投标总额分别达111.63亿港元和111.40亿人民币 [3] 板块发行结构 - 城投债占比40%(69亿美元),产业债21%(36亿美元),金融债18%(32亿美元),地产债1%(2亿美元) [8] - 离岸人民币债券规模46亿美元(环比+24%),平均融资成本4.3%;美元债券112亿美元,平均成本5.85% [10] - 港元计价债券约10亿美元,欧元计价债券4亿美元(国开行利率2.31%,城投平台利率4.2%-6.8%) [10] 城投债细分数据 - 城投债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1%至69亿美元,40家发行人定价44只债券,单只平均规模1.56亿美元 [12] - 76%城投债在MOX澳交所挂牌,直接发行与担保发行规模各约34亿美元,备证结构仅占1% [12] - 青岛城投发行7.5亿美元债券(利率5.4%)创2023年以来全国可比国企最大规模,福建漳龙发行全国首单地方国企蓝色可持续债券 [13] 产业债与金融债亮点 - 产业债发行36亿美元,港铁公司发行30亿美元债券(含15亿美元30年期),创香港企业20年来最长年期纪录 [16] - 金融债发行32亿美元,农业银行香港分行发行8亿美元债券(SOFR+52bps),认购倍数2.1倍 [17] - 长城资产国际控股发行4.5亿美元债券(利率5.25%),峰值订单25亿美元,超额认购5.5倍 [17] 到期与再融资情况 - 5月将有22只城投债到期,规模约24亿美元 [18] - 地产板块4月融资净额-37亿美元,前4个月累计-123亿美元,5月到期规模31亿美元 [2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美联储褐皮书指出关税不确定性导致多地区经济前景恶化,鲍威尔强调可能推高通胀但暂不调整利率 [23]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适时降准降息 [23] - 地方政府化债政策持续推进,房企重组进展包括佳兆业、碧桂园、融创等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批或推进 [24]
日本央行金融系统报告:金融机构需提高警惕,应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快讯· 2025-04-23 14:05
日本央行金融系统报告:金融机构需提高警惕,应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
美国记者爆料白宫“投降”真相:日本大规模抛售美债
凤凰网财经· 2025-04-11 16:15
政策转向 - 特朗普政府宣布冻结"对等关税"政策90天 [1] - 政策转向的导火索是日本金融机构大规模抛售美债 [2]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两天内飙升近40个基点至4.5% 30年期收益率突破5% [4] 市场反应 - 日本金融机构因重仓股票暴跌而被迫抛售美债补充流动性 [3] - 美债遭抛售导致市场对美国经济信心下降 [4] - 白宫内部信息显示此次政策调整是迫于债市压力的"投降"行为 [5] 国际资本流动 - 日本作为美国最大债券持有国的抛售行为引发连锁反应 [2] - 大规模债券抛售被视为对美国经济信心的丧失 [4] - 政策冻结被解读为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紧急措施 [4][5]
金融业合规“大时代”开启
和讯· 2025-02-28 18:24
文/刘思嘉 3月1日,《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中国金融业的"基因序列"即 将被改写。 这部以"首席合规官"为焦点的《办法》,不仅是制度的升级,更是行业意识的集体觉醒。金融机构 将从"被监管推着走"转向"主动价值重构",就像在DNA链上嵌入合规的"碱基对",重塑整个行业的 生命链。 在这场"基因改造"中,首席合规官以独立权威身份亮相,他们将用风险预警替代事后灭火,让合规 从冰冷的监管条款,变成金融行业骨子里的生存本能。 当万亿资本洪流撞上刚性合规闸门,一场关于金融业未来的进化史诗,正在启幕。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给国内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带来了更 大的挑战。例如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的高标准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这使得国 内金融机构正承受着国内外监管的"双重压力"。 为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解决"被动监管"模式下所面临的合规管理问题,实现金融机构从"被动监管 遵循"向"主动合规治理"的转变。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上述《办法》,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在机构 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原则上应当在省级分支机构或者一级分支机构设立合规官,并于3月1日正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