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五国九城重走郑和路共拓新征程
苏州日报· 2025-06-04 08:19
文化经贸交流活动 - 中国—东盟"五国九城重走郑和路"系列文化经贸考察交流活动走进太仓 弘扬"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文化互鉴·商业互通"的郑和精神 [1] - 活动由郑和国际合作组织指导 国际非遗联盟主办 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东南亚国家高校、商会等共同参与 [1] - 活动将沿着郑和下西洋轨迹在南京、太仓、泉州、海南及马六甲、沙巴等地举行 涵盖非遗展览、商业论坛等多样化形式 [1] -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活动是对伟大航程的纪念 更是新时代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重要实践 [1] 太仓郑和文化建设 - 太仓改造提升郑和公园、郑和纪念馆等基础设施 举办航海节、亲子研学等文旅活动 将郑和元素融入城市品牌 [2] - 围绕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太仓联合中国日报社等推出影视作品和学术著作 开展科普研学等群众活动 [2] - 太仓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与180多个国家地区保持经贸往来 集聚外资企业超1600家 包括550家德企 [3] - 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长江第一、7年江苏第一 全国第八、全球第20位 [3] - 2024年一季度太仓港出口汽车14.76万辆 同比增长18.35% 其中出口"一带一路"国家5.85万辆 增长3.06% [3] 郑和文化研究与合作 - 研究学者韩胜宝五次参加"重走郑和路" 认为太仓对郑和文化传承更上新台阶 打造特色城市景观并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3] - 郑和国际合作组织总干事表示活动是面向未来的合作之旅 将推动太仓与东盟国家在文化共建、青少年交流等维度深度合作 [4]
这里的乡土故事很动人
人民日报· 2025-06-04 07:23
乡村教育发展 - 重庆市山区小学通过组建学生乐队提升艺术教育水平,95后乡村教师庄济学在石印教学点带领21名学生成立"家三年队",并登上五山艺术电影周舞台 [1] - 庄济学调任建坪小学后新建"煤光乐队"等3支乐队,在2017年"星空琴山"音乐节上吸引上千名师生家长观看,并通过网络直播让外出务工家长观看演出 [2] - 建坪小学通过剪纸、纸菜圈等特色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形成美育培养体系 [1] 蚕桑文化产业 - 阳城县寺头乡建成蚕桑研学馆,配套2000亩桑树种植基地和蚕桑文化园,2023年接待研学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周边产业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22] - 阳城蚕桑文化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形成蚕沙产品、桑葚等差异化产业格局 [22] - 电商平台"蚕桑之乡寺头"通过直播推广蚕桑文化并销售农产品 [22] 乡村文化工程 - 阳城县编写覆盖所有村落的"村里那些事儿"丛书,累计形成1500万字资料,收录1300处文物信息和上百项非遗项目 [17][18] - 建成53个乡村文化记忆馆和村史馆,2021年以来接待游客84.3万人次,其中阳北红色文化展馆接待11万人次 [20] - 通过蚕桑研学馆、红色展馆等载体形成"重温革命历史 探寻蚕桑文化"研学路线 [22][23] 城市产业转型 - 越城区对印染、化工产业实施整合重组,腾退1万亩土地,减少污水排放10.28万吨/日,能耗下降85.16万吨标准煤 [9] - 引入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获评浙江省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区,推动企业数字化智慧化改造 [9] - 通过绿色低碳分区管理提升能源效率,为人居环境改造腾出空间 [9] 运河文化开发 - 越城区仓桥直街改造保留80%原住民,单日客流量达12万人次,引入文创品牌打造"老台门+新业态"模式 [8][12] - 开发"水上游船看社戏"、宋韵水上婚礼等项目,强化运河文化IP吸引力 [8] - 实施河道清淤、水岸绿化工程,25个断面水质连续多年100%达标 [11]
新华鲜报|“粽”情童趣!端午节假期近1.2亿人次出游
新华社· 2025-06-03 21:46
旅游行业数据 - 端午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 [1] - 去哪儿旅行平台含"龙舟""粽子"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2.5倍 [4] -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非遗集市攻略访问量同比增长超300% [4] 民俗文化消费 - 广东、湖南、江西等地龙舟竞渡吸引大量群众观赛 [4] - 民俗体验类目的地预订增幅超40% [4] - 传统民俗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制香囊等带动亲子游热度 [9] 亲子旅游市场 - 同程旅行平台上亲子跟团产品预订热度同比增长80% [9] - 亲子房预订热度同比提升超200% [9] -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化场馆预约火热 [9] 避暑旅游趋势 - 携程平台"溯溪""漂流"相关产品热度环比增长超50% [6] - 西藏林芝、内蒙古赤峰等避暑地预订单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6] - 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露营活动受青睐 [6]
秀英区火山荔枝季农文旅市集端午开市,共绘农文旅消费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6-03 07:51
农文旅市集活动概况 - 海口市秀英区火山荔枝季农文旅市集在假日海滩举办 设置四大主题摊位展示区域特色 [1] - 活动融合特色农产品 非遗文化 滨海风情 打造端午佳节盛宴 [1] - 主办方为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包括区委宣传部 旅游和文化体育局 农业农村局等 [10] 秀英旅文摊位 - 发放全域旅游地图 提供火山口 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等景点打卡攻略 [3] - 攻略涵盖美食打卡 特色农产品推介等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 [3] 特色农产品摊位 - 展示黄皮 黑豆 莲雾等多样化农产品 火山荔枝王为摊位主打产品 [4] - 秀英区火山荔枝单果重达50克以上 果形饱满通红吸引游客拍照 [4] 文创产品与互动 - 秀英荔场摊位推出萌宝IP荔枝系列 海野熊猫系列文创产品 [7] - 开展"打卡领文创"活动 结合人民日报电子油画屏吸引游客参与互动 [7] - 草编扇子 荔枝玩偶挂件 帆布袋等产品受亲子游客欢迎 [7] 非遗技艺展示 - 东山草编摊位展示单边斜纹 金钱结等传统编织技法 [9] - 非遗传承人通过草编挂件 扇子等作品推广技艺 每件复杂作品需耗时一天完成 [9] - 原材料采用海南灯芯草 技艺传承带动周边妇女就业增收 [9] - 计划推动草编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 扩大产品国际影响力 [9] 活动战略意义 - 通过农文旅市集形式融合传统习俗与潮玩活动 创新旅游消费场景 [9] - 丰富端午节旅游产品供给 促进农文旅推介与消费场景深度结合 [9]
金利华电:增资21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
快讯· 2025-05-30 16:26
公司投资设立新公司 - 金利华电控股子公司央华时代与关联方王可然共同增资2100万元设立北京十二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 - 央华时代增资1000万元 王可然增资1100万元 [1] - 增资完成后北京十二欢注册资本为2200万元 [1] 股权结构 - 央华时代持股45.45% 王可然持股54.55% [1] 投资目的 - 整合行业优质资源 深度绑定头部创作团队 [1] - 构建文旅融合创新生态 增强公司综合竞争能力 [1] - 对子公司央华时代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
广晟控股集团亮相文博会展示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成果
经济网· 2025-05-30 16:09
在5月22日至26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广晟控股集团携旗下多家企 业,以"文化赋能,攀高奋进"为主题,全面展示了集团通过文化建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成果。 在本届文博会上,广晟控股集团展位设计巧妙融入了岭南传统文化元素,分为多个主题区域,涵盖文化成果 展示、互动体验、产品展示等多个板块,展示了集团在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广晟控股集团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的展位 近年来,广晟控股集团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核心理念的塑造与落地,推行FAITH经营理念,即聚焦主业 (Focus)、行胜于言(Actions)、创新制胜(Innovation)、技术自强(Technology)和以人为本(Human- oriented)。广晟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永钟表示,FAITH经营理念源于对国有企业初心使命的思考,是国 有企业改革发展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结合,不仅是一套管理工具,更是一种信念。未来,广晟控股集团将继续 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李敏) 广晟控股集团所属广东黄金集团打造的FAITH经营理念模型铜盘 互动 ...
从展会到合作,江苏“文化赋能发展”再腾飞
新华日报· 2025-05-30 15:03
文博会江苏展区表现 - 江苏展区5天接待观众超1.5万人次 现场交易额超230万元 意向交易额约7800万元 [1] - 四组4米高裸眼3D屏幕成为全场瞩目焦点 传统工艺结合科技焕发新生 [2] - 连云港东海县穿戴甲融合非遗元素 展会斩获十几万元现场交易额并获合作意向 [2] - 宜兴卓易文化紫砂艺术品数字身份认证体系销售近200万元 与多地宣传部门及广东省文交所探讨合作 [3] - 苏州龙泉禧里盘扣产品售罄并三次补货 绒花发饰成为抢购热点 [4]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 江苏华艺集团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效率提升6倍 获多地企业合作洽谈 [3] - 江苏博人"骑行时空乘骑"娱乐机器人设备获多家集团采购需求 [6] - 印象乾图AI数字人实现考古知识解读与情绪感知 AI系统可生成青花瓷数字艺术品 [6] - 新华报业"交汇点大平台"构建交互式文化数字产品集群 江苏Now国际传播中心扩大中国故事全球声量 [8] - 南京洛普4K全透声LED电影屏解决传统透声难题 正以每月1块速度全球落地 [9] IP与文旅融合 - 影视IP《北上》带动淮安清江浦区花街日均客流量翻倍增长 [6] - 江苏省文投集团民族舞剧《红楼梦》巡演36城超330场 入选"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7] - 淮安畅想"茉莉花流沙冰箱贴"融合省花与水乡意象 若态科技国风盲盒覆盖全球销售网络 [7] - 凤凰出版传媒《盛世大明》VR项目1:1复原明初南京都城 预计7月在明孝陵首发 [9] 技术突破与全球化 - 海菲曼自主研发喜马拉雅R2R解码模组打破美日欧技术垄断 产品登陆全球市场 [10] - 85后绣郎付健拓展苏绣美学新境界 近万名从业者推动产业创新 [3] - 江苏馆通过"文化+科技""传统+现代"融合 构建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1]
西湖区“两镇六街区” 如何释放新动能?
杭州日报· 2025-05-30 10:50
文创高地建设 - 西湖区提出打造"文创高地"战略,重点发展"两镇六街区"包括艺创小镇、龙坞茶镇及六大特色街区 [3] - 艺创小镇已集聚3000余家文化科技企业,形成数字内容、影视动漫、游戏开发产业集群 [7] -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依托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展示"杭州六小龙"科技成果,目标成为全国数字生活第一街 [7][8] 文化地标焕新 - 曙光路"阅见西湖"文化空间、转塘"BAC·艺术社区"、天目里国际街区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3] - 三墩五里塘历史街区的东巢·碾米厂当代艺术中心由工业遗址改造,成为文艺青年聚集地 [4] - 留下历史文化街区"1129社区中心"融合南宋文脉与非遗体验,入选杭州"最具品质体验点" [4] 产业升级策略 - 艺创小镇将启动凤凰创意国际区块改造,重点引进动漫游戏、影视科技、微短剧等企业 [7] - 龙坞茶镇推出"龙坞里"品牌,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开发特色茶饮及配套茶点茶餐 [5] - 文三街区计划打造"全龄交互玩创中心"和AR寻宝游戏,构建"教育-体验-消费"生态链 [8] 文化基因挖掘 - 历史街区的文化基因被视为最精准的发展定位坐标,拒绝同质化开发 [4][6] - 留下古街需深度剖析南宋遗风、运河商埠文化等底蕴,推动非遗工坊落地 [4] - 工业遗址通过"工业锈带"到艺术地标的转型,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合共生 [4][5] 生态圈构建 - 以《黑神话:悟空》IP为范本,推动"研发-衍生-体验"全产业链生态建设 [7] - 艺创小镇加速上下游企业集聚,未来将辐射吃住行娱购等配套业态 [7] - 通过"企业IP+消费场景"深度绑定模式,实现文化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 [8]
让“方寸地”变“聚宝盆”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03
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善,更是文化价值的重估与创新。庭院经济正在探索一条文化引领下的乡 村振兴之路。当一个个庭院焕发新生,不仅串联起产业发展的链条,更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推动庭院经济持续发展,在文化保护层面,可建立庭院文化遗产评估标准,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 行"文化积分制",重点支持具有传承价值的传统院落。在活化利用层面,应创新"庭院+"模式,开发沉 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展示效果。在产业融合层面,推动构建"庭院经济联合体", 促进资源整合,培育特色文化IP,实施"文化名师计划",引进专业人才。在制度保障层面,将文化空间 纳入乡村规划保护,建立文化收益反哺机制,开展示范庭院评选活动。通过多层次政策协同,使庭院经 济成为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让"方寸地"变"聚宝盆"。 (作者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旅游市场正悄然兴起一股"慢游"新风尚,"反向游""奔县游""小院游"等日益成为游客选择的新型出游方 式。与"打卡式""特种兵式"旅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开始倾向于追求"庭院悠闲度假" ...
古今辉映,文明圣地迎新生——五千年良渚文化拥抱“数字未来”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52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AR技术让良渚古城遗址以虚拟形式重现,游客通过扫码即可看到五千年前的建筑风貌和祭祀场景 [2] - 良渚博物院使用AR眼镜技术,使玉琮和玉璧等文物以虚拟影像形式"活"起来,增强游客体验 [4]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VR大空间正在建设中,预计7月开放,将进一步升级数字化体验 [4] - 良渚博物院已完成200多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为文物赋予"数字生命" [4] 数字化遗址保护系统 - "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连接600多个摄像头、5个无人机场及各类感应设备,实现162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实时监测 [6] - 系统累计巡查量超38.7万人次,整合46万余条研究数据,成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工具 [8] - 红外摄像头设立虚拟周界,感应光缆监测土层震动,有效防止盗挖行为 [6] - 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与地面传感器组成"天—空—地"立体网络,自动识别植被入侵、土壤湿度异常等风险 [7]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良渚新城打造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已吸引320家企业入驻,包括1家上市企业和4家准独角兽企业 [9] - 数字文化社区拥有超万件知识产权,吸纳近4000名数字贸易产业从业人员 [9] - 水母智能科技开发的"触手AI"漫画工具已吸引全球300万创作者,累计创作作品超2亿件 [9] - 良渚文化大走廊串联多种文化资源,成为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精神高地 [10] 文物保护技术创新 - 全国首个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专业实验室在良渚建立,与多所高校合作攻克技术难题 [5] - 老虎岭遗址采用封闭式"保护壳"配合监测设备,成功解决渗水问题,保持五千年前的草裹泥工艺痕迹 [5][6] - 数字化模型在暴雨前精准指导排水系统加固,避免遗址遭受水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