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3.15万亿元!国内居民出游消费又创新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9 16:16
本报记者 寇佳丽 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 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 孙业礼表示,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扩大内需、 带动消费、稳定预期等作用得到彰显。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 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旅游业经受疫情冲击后快速恢复发展,产品供 给、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市场乱象得到有力整治,国内居民出游人次、总花费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25 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达到3.15万亿元,又创新高。文旅融合深入推进,"以文 塑旅、以旅彰文"的双向赋能为文旅产业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文化遗产游、红色旅游、研学旅 游、旅游演艺等持续升温。"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释放带动效应,文旅商体农等融合发展,成为激发 文旅消费、拉动综合消费、带动增加就业的重要引擎。 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介绍称,"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在党中央 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 ...
总资产达34.4万亿元!“十四五”文化产业成绩单发布
第一财经· 2025-09-29 15:55
近年来,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传统文化业态转型升级,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数字文化精品持续涌现,优秀 的文创作品产品爆款不断。2024年,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5.9万亿元,占整 个文化产业比重超过40%,比2020年增长88%,平均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7%左右,对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 的带动作用。 孙业礼介绍,"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了系列消费促进和惠民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各地共举办相关惠 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凸显,演艺经 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十分活跃,有效延展消费链条,满足人们个性化、情感化、体验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以及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务院新闻办9月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表示,"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 ...
文旅部:2024年各地共举办文化产业相关惠民活动21万场次 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29 15:37
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程靓)9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说迈上了新 台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 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了系列消费促进和 惠民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各地共举办相关惠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贴23亿 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凸显,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十分活 跃,有效延展消费链条,满足人们个性化、情感化、体验化消费需求。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
新华社· 2025-09-29 14:19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9月2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 绍,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 升,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稳定预期等作用得到彰显。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 2020年增长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旅游业经受疫情冲击后快速恢复发 展,产品供给、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市场乱象得到有力整治,国内居民出游人次、总花费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3.15万亿元
央视新闻· 2025-09-29 14:13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 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3.15万亿元。 今天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
广州南沙举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超50家企业项目集中签约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0:34
项目签约与产业合作 - 大会现场一次性签约超50个重点项目及企业,聚焦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文体联动等方向,涵盖滨海度假、数字电商、演艺赛事等多个领域 [1][2] - 澳门青旅集团、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总会、文化公所(澳门)、香港东方文体4家港澳机构集体与南沙签约,深化粤港澳文化产业协同创新 [2] - 现场超10家文化及相关领域企业同步落户南沙,推动数字经济与文旅项目融合发展 [3] - 广州南沙×腾讯互娱品牌与数字生态合作计划发布,将在电竞游戏、赛事活动、灯会合作、产业运作等数字互娱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9]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优化 - 南沙区正式获批成为广州市“文旅体一证通——穗演通”试点区,该审批模式让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 [4] - 针对网络文化企业准入难题,优化文网文证照准入门槛,企业演出场地由300平方米降至100平方米且可共享使用,从业人员人数由11人降至5人 [5] - 南沙支持企业升规壮大,在演艺经济、文化创意、影视产业等关键领域进行集中扶持,并依托“金融三十条”等政策优势为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5] 产业园区与空间载体建设 - 大会首次对8个区级文化产业园授牌,分别为南沙越秀IFC、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等 [1][6][7] - 南沙越秀IFC已吸引50余家涵盖影视制作、动漫设计、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文化科技企业入驻 [7] - 南沙数字电商直播基地目前已入驻73家企业,可同时承载100场直播 [7] - 大会同步发布7个文体娱消费新空间项目,覆盖南沙各镇街,推动物理空间二次“进化” [1][8] 人才发展与产教融合 - 广州南沙海洋文旅市域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由南沙区文广旅体局、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牵头,涵盖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80多家头部文旅企业、行业协会和高等院校 [9] - 该联合体首次以“海洋文旅”为核心,精准锚定滨海旅游、邮轮经济、海洋体验等特色领域,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9][10] - 南沙将依托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和演艺活动,延伸体育产业链条,引进龙头演艺企业 [2]
文化+科技,打开传承发展新视野(文化中国行·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9 06:42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如多媒体技术记录非遗、深度学习系统成功缀合78对殷墟甲骨碎片、“何以文明”数字大展走进联合国及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6] - 故宫博物院已完成对100多万件藏品的数据信息采集,数字文物库收集超10万件高清文物影像,敦煌研究院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和212个洞窟三维重建,数据总量超500TB[7] - 国际经验包括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传感技术探查考古遗址、360度全景拍摄实现虚拟现实体验、以及采用播客和数字化地图吸引年轻观众[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中国利用实时监测系统、三维数字扫描和沉浸式体验保护60处世界遗产地,为世界树立新标准[7] 文化产业创新与增长 - 2024年文博文创爆发式增长,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售百万件,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带动文创销售3500万元[9] - 泡泡玛特旗下IP“LABUBU”第三代产品成为全球超级IP,在中国、美国、英国市场引发热潮,公司通过文化适配与场景共创进行全球营销[10] - 2025年初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154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以超16亿元票房破国产二维动画纪录[10] - AIGC、VR、MR等技术深度融入文化内容生产,AI推动内容生产进入智能批量化阶段,大空间VR技术增强沉浸感并助力文化海外传播[10][11][12] 文化交流与互鉴 - 论坛举办“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包括电影音乐会和导演对谈,纪念中国电影120周年和世界电影130周年[14] - 法国前总理指出电影是文明对话载体,中法在电影修复、合拍、影人交流方面成果丰硕[14] - 多位国际嘉宾强调文明对话重要性,指出通过尊重文化多样性、传承人文经典来引导技术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5][16]
推进“校研馆企”耦合互动的生态协同
新华日报· 2025-09-29 04:56
合作模式创新 - 高校与科研机构是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的集聚平台,是创新链条的理论策源地 [1] - 企业深耕市场一线,在精准对接需求、推动技术落地方面有先天优势,是成果转化的市场转化器 [1] - 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承载文明积淀,集纳海量文化资源,是文化传承的精神宝库 [1] - 四方主体协同联动是突破创新瓶颈的发展之需和必然选择 [1] 当前合作瓶颈 - 高校评价体系更倾向于论文与课题认定,科研人员需兼顾科学规律和现实约束 [1] - 企业受短期效益导向影响,对周期长、风险高的基础研究合作热情有限 [1] - 博物馆考核多聚焦藏品保护与展览数量,跨界创新缺乏明确激励,主动合作意识偏弱 [1] 生态协同机制构建 - 推动人才互通破界,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将企业真实项目纳入课程 [2] - 推动四方协同主体互派专家交流,构建复合型人才循环圈 [2] - 深化科研联动补链,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协作 [2] - 加速文创转化增值,以博物馆馆藏IP为核心,高校设计、科研机构技术支撑、企业生产营销 [3] - 搭建共享平台提效,线上建协同创新云平台整合资源,线下设协同基地提供物理空间 [3]
审批快50%!南沙掀起文化投资潮,超50个项目及企业落户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22:52
今年以来,南沙每月都有文化相关企业落户,港澳机构更成了当天活动签约的亮点。这得益于政策红利 与创新业态在此加速汇聚:审批改革让效率提升50%,AI短剧、国际赛事等新质生产力纷纷落子。南沙 正从政策、项目、人才、场景四大方面发力,全面塑造区域文化产业生态链。 一批企业签约落户南沙。 项目签约:港澳元素成为亮点 本次大会签约项目及企业达50余个,覆盖滨海度假、数字电商、演艺赛事等多个领域。其中,港澳企业 的深度参与尤为引人注目,澳门青旅集团、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总会、文化公所(澳门)、香港东方文体 4家港澳机构集体与南沙签约,进一步深化粤港澳文化产业协同创新。 澳门青旅集团计划将总部迁至庆盛先行起步区,该集团在广东拥有20余家分公司及营业部,年服务游客 超10万人次。"南沙在地理区位上优势显著,在大湾区开发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拥有巨大潜力。"澳青集团 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陈莹璇表示,公司计划将南沙打造为深度游的"中心站",推出"一程多站"式联动线 路,串联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特色。 单日签约超50个项目及企业、8个区级文化产业园区正式挂牌、7个文体娱消费新空间项目同步发布、1 个专注海洋文旅的产教联合体宣告成立——9月28日,广 ...
文化如何赋能社会经济发展?这场学术盛会给出了新方向——
扬子晚报网· 2025-09-28 21:04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介绍,紫金 文化产业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汇聚学界业界智慧、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已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领 域极具影响力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作为主办单位的南京艺术学院,承载百年艺术教育的使命,在文化产 业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实践转化上持续深耕,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主旨演讲分别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600977)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和南京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学院院长王晨主持。多位行业权威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前沿观点与深度思考,其中,AI对文 旅产业的影响成为全场讨论关注的核心热点。 江苏省第十一届政协副主席罗一民以《张謇企业家精神与人文经济》为题,深入剖析近代实业家张 謇"以文化引领经济、以经济反哺社会"的实践路径,指出企业家精神在推动人文理念与经济发展深度融 合中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教授在《数字文旅的观察、探究与展望——个 人学术志视角》中,系统阐释"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思路,解释数字技术如何重构文旅产业生 态、培育新质生产力,并引发生产关系与组织形态的深刻变革。阳光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