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海工
icon
搜索文档
40多艘“首制”从这里驶向全球
新华日报· 2025-06-04 17:06
造船业产业链长、零部件多、关联度强,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 身的南通,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江海深水岸线的城市,发展船舶海工产业,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尽管 如此,"南通船队"的产业进阶之路并不平坦。 金秋时节,地处长江入海口北支的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里,一艘艘建造中的船舶、海工装备摆 开"巨人阵",整齐排列在18.8公里岸线上。"这景象,10年前根本不敢想!"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党工委 书记任锴胜介绍,2007年,波罗的海指数攀升至11793点的历史最高点,全球造船业迎来大繁荣,江苏 沿江船厂也遍地开花。此后,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石油价格下跌,波罗的海指数跌至冰点,投入巨 大的船舶海工业猝不及防,不少项目"刚起锚就搁浅"。 一组数据可见行业"洗牌"的惨烈:江苏船舶制造企业曾有千家左右,如今只剩200多家。作为南通 船舶海工产业重镇,至2015年底,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的船厂从17家缩减到15家,其中9家被国有资 本、上市公司收购或控股参股,有的造船岸线甚至历经几轮易主。 振华启东海工就是通过收购道达海洋重工,成为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新成员。该公司总经理孙敏锋 回忆,那时各家企业都特别" ...
“跑、访、盯”,项目招引势如虹
新华日报· 2025-05-29 07:31
招商成果 - 一季度南通开发区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25个,列全市第一,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个 [1] - 已招引7个外资项目,超一季度序时进度,首期3000亩产业用地快填满 [1][6] - 全年目标签约注册总投资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80个以上,其中50亿元及3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在全市占比稳定在1/3以上 [3] 招商策略 - 出台"招商十策"浓缩为"跑、访、盯"三关键字,打造全新招商体系 [1] - 聚焦"3+1"主导产业梳理产业链缺口,形成包含人形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十几个细分领域的产业招商图谱 [2] - 招商人员4天飞5个城市考察9个项目,通过高频接触促成生物质材料"链主"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10亿元) [2] 企业服务 - 开展"流动大厅+营商小分队"走访,一季度挂钩走访10多家企业,促成船舶海工企业追加投资近2亿美元启动两个新项目 [4] - 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含90余家世界500强),一季度存量企业"裂变"出总投资1.3亿美元的绿色新能源船用配套等项目 [5] - 持续擦亮"万事好通·能达无忧"营商服务品牌,通过解决用地等问题激发企业增资意愿 [4][5] 未来产业布局 - 规划8000亩新时代未来产业园,首期3000亩已密集落地新能源商用车、超高压装备等领域优质项目 [6] - 严格筛选符合"未来"定位项目,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拒绝不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投资 [6] - 赴中东开展经贸合作,举办"能达杯"人才科创路演等活动,精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6]
机械设备行业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总结:25Q1边际改善 关注内需复苏及机器人
新浪财经· 2025-05-26 18:33
行业业绩表现 - 2024年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902亿元,同比+5 18% 归母净利润1377亿元,同比-9 90% [1] - 25Q1机械行业收入5630亿元,同比+9 05% 净利润391亿元,同比+17 43% 显示业绩边际改善 [1]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 2024年行业毛利率21 82%,同比-1 09pct 净利率5 53%,同比-0 93pct [2] - 25Q1毛利率21 96%,同比-0 39pct但环比+1 09pct 净利率6 95%,同比+0 50pct且环比+4 93pct [2] - 期间费用率持续优化:2024年14 56%(同比-0 49pct) 25Q1进一步降至14 21%(同比-1 10pct) [2] 细分行业增长动能 - 2024年收入增幅TOP5:半导体设备(+35%)、注塑机(+22%)、船舶海工(+20%)、光伏设备(+13%)、机床(+5%) [2] - 2024年净利润增幅TOP5:船舶海工(+146%)、注塑机(+23%)、半导体设备(+21%)、工程机械(+14%)、煤机矿机(+13%) [2] - 25Q1收入增速TOP5:半导体设备(+33%)、轨交装备(+30%)、注塑机(+20%)、激光(+14%)、船舶海工(+11%) [2] - 25Q1净利润增速TOP5:船舶海工(+203%)、轨交装备(+75%)、煤机矿机(+37%)、工程机械(+34%)、半导体设备(+33%) [2] 投资方向建议 - 基建地产链:工程机械及城轨信号系统受政策发力带动 [2] - 顺周期通用设备:工控、机床、工业气体、检测服务等受益内需复苏 [2] - 新质生产力领域: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技术产业机会 [2] 重点公司组合 - 推荐标的包括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杰瑞股份、怡合达、杰克股份 [3]
山东:培新“链”群 现代化产业体系筋强骨壮
新华网· 2025-05-23 08:45
山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 山东打造青烟威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设计—配套—总装"全产业链优势,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海葵一号"已交付[2] - 枣庄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带动"煤城"转型"锂电之都",18栋单体建筑加速建设[2] - 26个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抢占制高点,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 - 海阳市毛衫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转型智能制造,九成以上产品出口,全电脑横编机实现1小时成衣交付[3] - 东方航天港突破20余项核心技术,完成93颗卫星发射,轻量化复合材料研发使火箭减重30%[3] - 山东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2023年完成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投资4418亿元,2024年一季度技改项目开工1311个,投资1440亿元[4] 新兴动能培育 - 山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全链条发展,完善无人机产业链"1+N"图谱,壮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5] - 一季度电子、化学原料、汽车等行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化学纤维、电气机械等行业增速较高[5] - 济南量子科技、青岛深海空天、烟台商业航天等领域涌现创新成果[5] 氢能产业发展 - 国氢科技120千瓦"氢腾"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于南极科考站多能互补微电网[6] - 济南部署40辆氢能重卡和22辆氢能环卫车,青岛港首创氢动力轨道吊,"中国氢港"雏形显现[6] - 政府通过项目审批、研发补贴等支持氢能产业链技术攻关,拓展示范应用场景[6]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整合 - 山东2024年科技经费投入1452亿元,"山东好成果"覆盖基础研究、高端装备等领域[7] - 企业牵头实施省重大科技项目比例超8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比例全国第二[7] - 12英寸碳化硅衬底、超大尺寸铌酸锂晶体全球首发,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7] 特色产业链升级 - 威海钓具产业年销25万支碳纤维钓竿,光威集团推进"钓具产业大脑"建设整合中小企业资源[8] - 山东"链长制"覆盖19条标志性产业链,36万家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1万亿元,占全省90%以上[9] - 青岛仪器仪表集群构建研发验证全流程生态,集聚42家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开放[9]
机械行业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总结:经营整体稳健,积极关注人形机器人等成长板块
国信证券· 2025-05-14 19: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聚焦优质龙头的结构性成长机会,国内产业升级、自主可控,海外加速发展,高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升级大势所趋、出口发展由点到面 [15] - 基于商业模式和业务特性将机械公司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专用/通用设备、下游产品型、服务型公司,分别关注其阿尔法或贝塔属性及对应机会 [19][20] - 看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龙头公司,从需求侧和供给侧给出长期投资主线方向 [23] 各部分总结 重点组合&5 月投资观点 - 重点组合包括华测检测等多家公司,5 月金股推荐龙溪股份等 [23] - 需求侧关注新兴成长细分行业和具备全球竞争力、出口加速的细分行业龙头 [23] - 供给侧关注受益存量更新或逆周期调节的细分行业、具备持续提份额能力的细分行业龙头、进口替代空间大的细分行业 [23] 2024 年年报及 2025 年一季报总结 - 2024 年行业整体收入略有增长,归母净利润下降,单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不同表现;2025 年一季度收入业绩实现较好增长 [29][30] - 2024 年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下滑、净利率增长 [31] 需求复苏延续,经营持续改善 - 将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划分为 19 个子板块 [35] - 2024 年轨交装备、工程机械及船舶海工营收规模前三,船舶海工营收增量第一;工程机械、轨交装备、使用类设备归母净利润规模前三,船舶海工、工程机械、半导体装备归母净利润增量前三 [37] - 2024 年半导体装备、船舶海工、使用类设备营收增速较高,船舶海工、使用类设备、半导体装备营收增长加速,部分板块营收增速放缓 [39] - 2024 年船舶海工、油气装备、半导体装备、工程机械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好,部分板块利润增速下滑 [43] - 2024 年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下降,部分子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有不同变化 [45][49] - 2024 年行业经营效率略有提升,使用类设备等板块存货周转率改善,部分子行业下降;船舶海工等板块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部分板块降幅明显 [50][54] - 2024 年行业现金创造能力提升,半导体装备等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占营收比重提升显著 [55] 轨交装备/半导体装备/风电装备等专用装备景气向好 - 依据营收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将子板块分为景气较好、一般和较差三类,2024 年船舶海工、半导体装备等表现较好 [60]
2025年江苏省南通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构建“一核两带多节点”创新格局,深化“616”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8 09:20
南通市经济与产业概况 - 南通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421.9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领跑全省,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906.8亿元(增速6.9%),第三产业增加值5983.0亿元(增速5.7%)[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专用设备、化学纤维、电气机械行业分别增长14.4%、14.1%和11.7%,十大重点行业合计贡献6.6个百分点增长[5] - 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值增长8.5%,贡献规上工业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纺织增长12.6%,船舶海工突破2000亿元规模(增长9.8%),新材料增长7.5%[5][12]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重点企业 - "616"产业体系包含六大千亿级集群(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和十六条优势产业链,形成协同发展格局[1][12] - 代表企业:通富微电(光伏储能)、中天科技(海洋工程)、招商重工(船舶制造)、林洋能源(光伏开发)、中国天楹(新能源环保)等21家上市公司[1][22] - 创新体系以"龙头企业+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技术平台"三位一体,85%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沿江科创带[19][21] 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 - 政策支持: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通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等7项专项政策,目标到2027年形成1000亿元通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10][11] - 空间布局:"一主一副、两带四组团"结构,主城区为创新核心,通州湾聚焦海洋经济,沿江沿海双带联动[17][19] - 未来产业:规划20平方公里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发展氢能储能、空天信息、碳化硅半导体等前沿领域[25][26] 区域协同与转型升级 - 产业协同:70%规上企业与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90%新项目嵌入上海苏南产业链,形成"研发在上海、转化在南通"模式[7] - 数字化转型:新增省智能工厂17家、智能车间95个,目标2027年两化融合水平达75%,建设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8][28] - 绿色转型:推进如东海上风电母港建设,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打造零碳园区[28][29]
镇江高新区一季度主要工业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以“开门红”力拼全年“满堂彩”
新华日报· 2025-05-03 07:13
项目建设进展 - 镇江高新区汽车电动滑移门系统及福祉座椅项目总投资1亿元,4月15日封顶,达产后将新增工业销售收入约1亿元、税收超320万元[1] - 镇江哈汽重燃及核电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4月16日完成主体建设,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11亿元,年税收总额3100万元[2] - 镇江恒昇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新厂房4月10日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后企业产值有望翻一番[2] - 镇江高新区一季度7个新建项目开工率达71.4%[2] 经济数据表现 - 镇江高新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1.5%[1] - 固定资产投资与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0.1%和22.6%,居镇江市前列[1] - 镇江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5] 招商引资成果 - 一季度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完成总投资额53.03亿元[3] - 中国船级社镇江办事处新签约落户,看好当地船舶海工产业基础[3] - 高端装备科技产业园将引进超30家高端装备上下游科技项目[3] 产业服务举措 - 建立产业项目帮办代办联动服务机制,提供"全程帮办"服务[2] - 整合项目办、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招商公司三支服务力量[4] - 一季度收集企业发展难题55项,全部按时按质办复,满意率100%[5] - 为融合食品科技组织融资对接会,帮助企业获得1000万元贷款[4] - 举办外贸进出口实操业务培训,解决企业关切的通关实务等问题[5] 产业发展方向 - 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存量焕新三大攻坚行动[1] - 重点发展船舶海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3] - 靶向招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核心企业[3] - 盘活低效土地优先导入高科技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3]
南通市副市长凌屹: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
上海证券报· 2025-04-28 03:15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 - 南通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和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3] - 南通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机遇于一身,具有跨江出海、联通南北的枢纽优势和依托上海、链接全球的窗口优势 [4] - 南通处在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区域,加快跨江融合发展,推动沪苏通同城化,与上海在科技、商务、交通、工信等领域深度合作 [4] 产业布局与重大项目 - 南通已成为长三角产业布局调整、扩容升级的首选地,近年来百亿级重大项目从"几年招一个"到"一年招几个" [4] - 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中天绿色精品钢、桐昆聚酯一体化、金光如东基地等牵引性重大项目纷纷落地 [4] - 南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万亿元,船舶海工、电子信息、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六大千亿级产业构成先进制造骨干 [5] 创新生态系统 - 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哈工程、长三角国创中心等"大院大所"布局南通,聚焦主导产业和细分赛道 [6] - 南通技能人才146万人、产业工人240万人,13所技工院校每年输送人才超1万名,新入选国家级人才116人,江苏省"双创"人才团队72个 [6] - 创立产业、创新两大母基金,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达1200亿元,与中金资本、招商资本等合作设立基金 [6] 营商环境与合作机制 - 南通与上海、苏南共建合作园区19个,打通"上海总部、南通制造,上海研发、南通转化,上海集成、南通配套"的合作路径 [5] - 14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企业"半日即开办"、项目"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 [7] - 南通设立"南通企业家日",持续擦亮"万事好通"品牌,打造与上海、苏州同质同标的营商环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