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计算机通信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冲万亿 “浙江第四城”领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23:40
绍兴市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2009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全省第一 [1] -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第一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4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7亿元增长7.1%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4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计算机通信、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制造业分别增长21.3%、15.3%、14.2% [1] - 大、中、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8%、10.0%、16.5%、35.6% [1] 绍兴市发展目标与挑战 - 2023年GDP达7791亿元增速7.8%,2024年GDP8369亿元增速6.5%,均居全省第二 [2] - 目标未来5年内跻身"万亿GDP俱乐部",需突破8000亿元至万亿元门槛 [2]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扣除房地产投资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7亿元增长5.8%,但进出口总额884亿元同比下降16.4% [2] - 面临外贸承压,出口812亿元下降15.3%,进口72亿元下降27.1% [2] 绍兴市产业转型与对标案例 - 加速低空经济布局,越城区全域低空新基建项目一期开工,总投资20.5亿元创全国纪录 [3] - 对标常州新能源产业经验,绍兴作为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率先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规划 [3] 民营经济政策 - 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起施行,优化民营经济环境,保障公平竞争 [4] 消费与零售行业 - 重庆拟发放育儿补贴,提高研究生奖学金至10000-12000元/生·年,高中助学金提至2300元/生·年 [5] - 长沙"鸣鸣很忙"递交港交所申请,2024年GMV达555亿元,交易单数超16亿 [6] 资本市场动态 - 湖北发布企业上市服务方案,聚焦早期价值发掘至后期审核全流程支持 [7] 区域经济合作 - 青岛都市圈召开建设会议,强调基础设施"硬联通"与民生"心相通" [8] 交通与旅游数据 - "五一"假期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14.2亿人次,铁路单日发送旅客1870万人次 [9] 城市绿色发展 - 宁波、深圳、北京领跑"城市绿色共建指数",东部沿海城市环境质量与高质量发展表现突出 [10][11]
三个维度解码武汉经济一季报:从“5.4%”看发展韧性
长江日报· 2025-04-30 08:42
武汉2025年一季度经济表现 -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759.41亿元,增长5.4%,与全国增速持平且高于去年全年5.2%的增速 [1][4] - 工业投资增长18.2%,连续1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其中汽车制造投资同比增长39.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投资增长24.2% [4] - 服务业增加值近3000亿元,占GDP超六成,直接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4] 工业与创新动能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连续15个月两位数增长,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1倍 [6] - 锂离子电池、医疗仪器、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5倍、1.3倍、1.2倍 [6] -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7.4%,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2.9% [7] - 计算机通信行业用电量增长9.5%,反映算力需求及产业创新动力增强 [9] 消费与服务业活力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21亿元,同比增长7.3%,智能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64.1%,智能穿戴设备增长162% [17][18] - 新能源汽车销量亮眼,岚图汽车一季度累计销量2.6万辆,同比增长近六成 [18] - 文旅消费强劲,一季度接待游客8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亿元,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增速超80% [13] 基础设施与枢纽经济 - 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分别增长39.9%、9%、8.4%,公路运输周转量增长16.1% [6]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71元,同比增长82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6] 产业升级与项目落地 - 九峰山实验室周边3年内聚集5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百亿级龙头项目集群 [7] - 武创院三大"创新枢纽"启动运营,武汉大学智能制造实验室的"天问"机器人预计7月量产 [9]
上海,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4-23 22:10
上海市一季度经济总体表现 -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万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 [1] 优势服务业增长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726.09亿元 同比增长13.0% 高出全市GDP增速7.9个百分点 [1] - 金融业增加值2183.29亿元 同比增长9.4% 高出全市GDP增速4.3个百分点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六成 [1] 工业生产与先导产业 - 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 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8个百分点 [1] - 三大先导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 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个百分点 [2] - 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增长13.2%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8.9% 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2.8% [2]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3.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0% [1] 工业新产品产量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8.6% 半导体存储盘产量增长18.4% 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增长10.8% [2] 新兴领域投资 -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7.6% 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7.6% [2] - 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项目带动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23.4% [2]
增量政策的愿望清单(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4-10 21:35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经济政策重点正从稳市场转向稳经济 需要储备政策尽快出台以避免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二次风险 [1] - 在外部关税冲击下 稳经济的关键在于构建内循环和促进内需 同时着重应对就业风险 [1][7] - 政策将向既有政策加力扩容和挖掘服务消费潜力两个方向发力 并对重点外贸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1][4][9] 稳经济政策方向 - 政策将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和推进货币化安置 以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惠及居民 [1] - 去年已有成效的两新和部分地区落地的生育津贴将成为财政促消费的重要路径 [1] - 教育文化娱乐板块可能成为服务消费挖掘的重点 因其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偏低但拉动价格回升效果更好 [4] 外部冲击应对 - 中美摩擦凸显稳就业重要性 工业行业外贸依存度超过10% 制造业部门超过13% 出口下行将影响企业招聘需求 [7] - 美国对华加征125%关税对规上工企营收同比拖累约14个百分点 对应用工需求减少超过200万人 [8] - 2025年新增城镇就业目标为1200万人 关税冲击对就业压力影响不可忽视 [8] 重点产业扶持 - 外贸依存度高且行业体量大的高技术制造业将获重点扶持 如计算机通信 电气机械 汽车 运输设备等 [9] - 2024年机电设备对美出口敞口为146% 车辆及运输设备为86% [11] - 针对关税直接冲击 增量政策对相关行业支持力度或不低于12万亿元 可能包括再贷款 财政贴息 减税降费等 [11]
7.7万元/平方米!这里惊现新“地王”,价格直逼北上广深,离宇树科技总部仅3公里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6 22:12
杭州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 杭州滨江区集结大量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包括宇树科技、新华三技术、当虹科技、网易、恒生云融等,形成浓厚创新氛围和完善产业生态[6] - 区内"六小龙"企业处于新技术前沿且具行业影响力,成为政府和企业参观热点,接待需求激增导致需熟人介绍才能安排[2][3] - 滨江集团以52亿元总价、77409元/平方米楼面价、近70%溢价率拿下滨江区地块,刷新杭州单价地王纪录[4][25] 杭州发展历史与路径 - 1990年成立首批国家级高新区,1999年提出"创业在杭州",2006年建立大学生创业园,2014年阿里上市催生风投热潮[10] - 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在地对接,政府做到"到位不越位"[11]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305亿元(占GDP28.8%),服务业增加值15962亿元(占GDP73%),金融业增加值2643亿元[16][17] 城市竞争力分析 - 常住人口年净增超10万人,形成创业生态圈,对标硅谷和深圳,引进西湖大学、北航中法航空学院等高校资源[12] - 长三角一体化中与上海形成差异化分工,"小政府"服务意识为产业提供发展空间,科技基础设施经过20多年积累[15][16] - 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5%,汽车制造业增16.7%,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7.5%[17] 经济与房地产市场表现 - 土拍市场持续升温,滨江集团2024年10月以来三次刷新地王纪录,最新地块楼面价达7.74万元/平方米[24][25][27] - 二手房市场回暖,2024年10-12月保持高位成交,2025年1-2月超1万套,预计3月达12000套[28] - 地块周边配套成熟,教育医疗商业资源齐全,毗邻奥体中心等核心设施[26] 未来发展建议 - 需保持较低土地房屋成本,提供低成本孵化器支持初创企业,平衡高端住宅与创业空间供给[18][30] - 应持续发挥政府管理优势,与长三角城市做好产业分工合作,借鉴硅谷创新环境营造经验[15][18] - 警惕高房价对创新环境的压制,关注降低生活创业成本以支持多次创业[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