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

搜索文档
化工行业运行指标跟踪-2025年7-8月数据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8 09:49
行业需求端表现 - 2024年基建和出口表现坚挺 地产周期持续下行 [1][2] - 出口在2023年较差状态下于2024年完成修复 消费连续两年修复后保持坚挺 [1][2] - 全球采购经理指数、GDP同比、民用建筑开工、消费者信心指数及汽车销售数据反映终端市场状况 [2] 行业供给端状况 - 全球化工资本开支2024年增速转为负值 [1][2] - 国内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增速快速下行 2024年第二季度接近见底 [1][3] - 固定资产保持超过15%的增长速度 国内供给压力较大但节奏放缓 [1][3] - 产能利用率、能耗、固定资产投资及存货数据反映供给端变化 [2] 库存与价格周期特征 - 行业库存自2023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速出现拐点 2024年第三季度增速转正 [3] - 经历一年去库周期后进入补库阶段 [3] - 受2022-2023年资本开支规模提升影响 供给端释放压力增大 [3] - 2024年行业价格及利润水平在第二季度出现阶段性反弹 但全年整体承压 [3] - PPI、PPIRM、CCPI及化工品价格价差走势反映价格变化 [2] 细分行业投资机会 - 需求稳定供给逻辑主导行业:制冷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磷矿磷肥(云天化/川恒股份/芭田股份)、三氯蔗糖(金禾实业)、氨基酸(梅花生物)、维生素(新和成)、钛矿钛白粉(龙佰集团)、钾肥(亚钾国际/东方铁塔) [4] - 供给稳定需求逻辑主导行业:MDI(万华化学)、民爆(广东宏大/雪峰科技/江南化工)、氨纶(华峰化学)、农药(扬农化工/润丰股份/先达股份/国光股份)及华鲁恒升 [4] - 供需双重改善行业:有机硅(合盛硅业/新安股份) [4] 全球化与产业链重构 - 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产业投资和贸易格局重构 从成本效率优先转向稳定安全导向的区域合作模式 [5] - 内循环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材料端堵点 外循环关注中国企业出海突破 [5] - 重点推荐领域:OLED材料(莱特光电/瑞联新材/万润股份)、催化材料(凯立新材)、合成生物学(华恒生物) [5] - 建议关注领域:OLED材料(奥来德)、催化材料(中触媒)、吸附树脂(蓝晓科技)、电子大宗气(华特气体/金宏气体/广钢气体)、合成生物学(梅花生物/星湖科技/阜丰集团)、轮胎(赛轮轮胎/玲珑轮胎/森麒麟) [5]
“反内卷”,从修复家庭账本开始——经济学家高柏谈增长的体感
搜狐财经· 2025-09-12 19:14
访并文/李佩珊 当"反内卷"成为制度改革的关键词,它不仅意味着治理"低级竞争的无尽螺旋",更是一种对制度设计与社会生态的重构尝试。我们看到,从互联网平台推出 防疲劳机制、取消骑手超时扣款,到银行拒绝低于成本的价格战,从债市承销严禁"赔本赚吆喝"到反不正当竞争法规的修订。 记者 李佩珊 经济学家、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尝试通过"全球化的钟摆运动""霸权更迭""科技革命"三重因素叠加的宏观学术分析框架的透视,将之回到一个最朴素 的问题,那就是,增长与分配、预期与福利、政策与生活之间,如何重建更有韧性的连接? 在《把脉: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一书中,高柏以"三大历史长周期同频共振"这一宏观框架,重构了对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系统性观察,也给出了一个令人 警醒的判断,我们正身处"过去40年的欠账"集中爆发的阶段:长期依赖出口与供给侧驱动,未能同步提升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社会保障覆盖的不足加重了 家庭的风险预期,消费趋于保守,内需动能受限。 在本次与经济观察报的交流中,他进一步将讨论重心从国际大势、产业结构,转向微观层面的家庭账本与居民预期。高柏指出,推动经济的内生修复,首要 之义在于增强家庭部门的财务稳定性与风险抵御能力 ...
2025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9 23:08
宏观洞察 - 2025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1.1%,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0%,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7.43万亿元,占社零总额24.9%[4] - 固定资产投资24.8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6.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亮眼,信息服务业、航空器制造、计算机设备制造分别增长37.4%、26.3%、21.5%[4] -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0.2%和9.5%[7] - 202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2.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4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74万亿元[13] - 2025年6月投融资项目数量超过2000个,先进制造领域Q2投融资项目1486个,环比增长55个[15] - IPO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年Q2共有超过359个IPO正在申请,环比增长123个,香港主板上市申请数量达210宗,创历史新高[16] 移动流量大盘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9.7%,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规模1.61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69.2%[16] - 2025年6月手机设备总量12.73亿个,人均安装App数量稳定在75个左右,人均每日使用移动设备时长接近6小时[18] - AI赋能各产业发展,汽车之家推出AI买手、智能助手等功能,蚂蚁财富推出"蚂小财"AI金融管家服务[18] 长视频行业 - 2025年第二季度在线视频季均MAU、DAU有所下滑,但单日人均使用次数与时长达到近两年新高[19][20] - 二季度上线国产新剧集70部,题材以剧情、悬疑、都市为主,奇幻剧实现新增长[23] - 仅有4部播放量上十亿的剧集,优酷《藏海传》与《蛮好的人生》表现突出,优酷单日使用时长同比增长40%以上[25][28] - 阿里巴巴大文娱集团当季度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2%,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30] - 各大平台聚焦暑期档,优酷未上线剧集108部,爱奇艺新片存货约98部,腾讯未上线剧集102部[44][45] 电商行业 - 2025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7.43万亿元,同比增长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12万亿元,同比增长6%[49] - 3C数码类产品销量突破7500亿元,同比上涨8%,运动户外类别销售额19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49][50] - 6.18大促持续约40天,淘宝DAU平均在5亿上下,拼多多DAU从5月的2.6亿上涨至6月的2.7亿以上[51][53] - 闲鱼2025年6月月均新增用户数1286.3万人,较4月增长260万以上,16~25岁用户占比近28%[54] 外卖市场 - 京东外卖上线40天后日订单量突破100万,覆盖45万家餐厅、142个城市,2025年4月京东新增用户数4517.6万,环比增长66.1%[55] - 美团外卖2025年5月周均DAU超700万,较第二季度初有所提升[58] - 饿了么正式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外卖市场竞争进入"三强争霸"格局[61] 游戏市场 - 2025年6月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68.9亿元,上半年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金额1253.09亿元,同比增长16.55%[64] - Q2共有10余款新游上线,5款上线首月预估流水突破100万,5月有约5款游戏首月流水突破亿元[66][67] - 腾讯《三角洲行动》Q2季均DAU为279.5万,环比Q1增长73.6%,单季度预估为腾讯带来10亿+流水[69] - 头部游戏企业加速AI布局,腾讯推出VISVISE,网易推出有灵天工,三七互娱推出宙斯AI系统[70] 短剧市场 - 2025年Q2总备案短剧数量达851个,环比增长30.7%,都市、传奇为主要题材[74] - 2025年上半年卫视频道播出75部微短剧,累计收视达16.8亿人次[74] - 红果短剧2025年3月月均DAU达2662.5万人,月用户使用总时长超9.4亿小时[76] - B站Q1动画短剧内容单月流水已超千万,季度环比增速超过140%[77] - 京东发布"百万年薪"招聘短剧内容策略运营,小米推出首部短剧《时空合伙人》[78] 旅游市场 - 五一节假日旅游人数3.14亿人,同比增长6.4%,旅游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2%[82] - 端午节假日旅游人数1.19亿人,同比增长8.2%,旅游花费427.3亿元,同比增长5.9%[82] - 五一假期期间边检机关保障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217.9万人次,较去年增长28.7%[83] - 2025年6月在线旅游行业活跃用户1.74亿,日均新增用户108.5万人,同比增长超3%[87] - 携程推出"程星途"AI Agent,途牛推出"AI助手小牛"并开源[88] 生成式AI - 2025年4-6月新增9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74款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88] - 国内大模型加速迭代,字节上线Seed-Thinking-v1.5,腾讯上线元宝,Deepseek上下文窗口翻倍至128K,阿里开源Qwen3-Embedding系列模型[90] - 2025年7月底AI大模型Token总使用量达3.41T,较4月中旬的1.7T增长一倍以上[92] - 豆包MAU于6月达到1.66亿人次,环比增长9.8%,Deepseek MAU于Q2稳定在1亿量级[93] - 头部生成式AI App用户单日人均使用时长达10分钟以上,豆包用户使用时长平均在12分钟以上[97]
化工行业运行指标跟踪:2025年6月数据
天风证券· 2025-08-19 17:4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维持"中性" [2] 核心观点 - 化工行业周期或将行至尾声,静待需求修复 [4] - 2024年基建和出口表现坚挺,地产周期持续下行 [4] - 国内供给压力仍然较大但节奏放缓,资本开支接近尾声 [4] - 行业库存经历一年去库周期后进入补库阶段 [4] - 2024年化工行业价格及利润水平在二季度出现阶段性反弹但全年承压 [4] 行业估值与景气度 - 化工行业综合景气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10]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PPI同比-6.1%,CCPI同比-12.9% [14] - 6月PPI环比增速较5月提升0.5个百分点,CCPI环比+1.6% [14] 价格与价差 - 74.9%化工品价格位于历史分位30%以下 [28] - CCPI由2025年1月的4317点回落至6月的4019点,跌幅6.9% [14]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6月PPI同比分别为-6.1%/-7.7%/-2.2% [16] 供给端指标 - 2025Q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开工率71.9%,同比-4.5个百分点 [31] - 2025年1-6月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降至-1.1% [34] - 6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存货分别同比+3.5%/+3.5%,化学纤维行业库存同比-5.1% [34] 进出口指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呈现上升趋势 [50] - 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出口金额同比上升 [51] 下游行业 - 2025年6月PMI指数为49 [58] - 汽车产销累计同比增速呈现波动 [58] -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放缓 [59]
关于恢复征收国债增值税、反内卷和供给侧改革
虎嗅· 2025-08-02 15:32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已发行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税直至到期 [1] - 政策调整将同时增加政府增值税收入和利息支出 表面看净影响为零 但实际经济过程会产生非中性效果 [2][3][4] - 政策通过改变名义循环水平扩大内循环 政府部门税收与利息收支同步增加 实体经济利息收入与税收支出同步增加 [6] 经济学理论框架 - 货币中性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增长仅影响价格水平 不影响实际产出 理想状态下货币政策无效 [10] - 李嘉图等价定理指出政府债券融资与税收融资效果等价 居民会为未来增税提前储蓄 理想状态下财政政策无效 [11] - 现实世界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均有效 因市场参与者非理性且视角有限 [12][14] 要素价格系统分析 - 各类经济要素地位平等 包括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矿产资源及税收补贴等 [23] - 国内CPI低迷源于所有要素系统性内卷 财税制度是重要影响因素 [25][26] - 债券利息政策存在"高来高走"和"低来低走"两种模式 分别对应扩大内循环和刺激出口不同目标 [27] 反内卷政策逻辑 - 反内卷需系统性提升要素回报比例 而非单一要素价格 [31] - 工业出口导致人民币收入无法覆盖要素成本 形成要素价格螺旋下降的内卷循环 [35][37] - 政策信号显示可能进一步取消税费减免和民生补贴 包括国债25%所得税 [29] 供需学派分歧 - 需求派主张通过特定要素(如地租)价格提升刺激内需 但无法解释要素特殊性 [50] - 供给派关注要素价格比率平衡 主张差异化调整各要素价格 [51][52] - 一线城市房价工资比显示地租价格相对偏高 供给派主张抑制地租同时提高其他要素价格 [53]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下半年九方面工作
新华社· 2025-07-31 22:27
发展改革工作部署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下半年九方面重点工作 聚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任务 [1] - 重点工作包括形势分析研判 "十四五"规划收官 稳投资促消费 培育新质生产力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绿色低碳发展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综合统筹平衡 [1] 经济循环与稳定 -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进一步做强内循环 优化外循环 搞好双循环 [1] - 更大力度稳定就业 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做好迎峰度夏度冬能源电力保供 [1] 安全与民生保障 - 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 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治理 [1] - 加强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 [1]
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 国常会部署贴息政策促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7-31 21:51
核心政策动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旨在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1][7]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优化并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和重点行业产能 [9][12] 制造业PMI表现 - 7月制造业PMI为49.3% 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连续四个月低于荣枯线 [1] - 新订单指数为49.4% 下降0.8个百分点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1% 下降0.6个百分点 显示需求收缩 [6] - 生产指数为50.5% 虽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连续三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6] 价格指数变化 -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5% 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 四个月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 [6] - 出厂价格指数为48.3% 上升2.1个百分点 为年内次高点 [6] - 基础原材料行业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超7个百分点至52% 出厂价格指数上升超5个百分点至接近49% [6] 企业规模分化 - 大型企业PMI为50.3% 生产指数52.1%和新订单指数50.7%均连续三个月扩张 [8] - 中型企业PMI为49.5% 上升0.9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改善 [8] - 小型企业PMI为46.4% 下降0.9个百分点 [8] 非制造业与暑期消费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 下降0.4个百分点但仍处扩张区间 [1][10] - 零售业指数升至50%以上 邮政业升至60%以上 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均升至60%以上 [11] - 文体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 景区服务业上升超2个百分点至51%以上 [11] - 住宿业和餐饮业指数仍低于50% 暑期消费对其带动作用未明显体现 [11] 市场预期与行业信心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 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 [8] - 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预期指数均高于55% [8]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 受雨季影响下降2.2个百分点但保持扩张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破除“内卷式”竞争
新华财经· 2025-07-31 20:54
核心观点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 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聚焦稳就业扩内需 强化宏观政策一致性 推进"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 着力稳投资促消费 培育新质生产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 保障重点领域安全[1] 形势分析与政策储备 - 聚焦重大变化 重要指标 重大问题做好形势分析和研判[1] - 以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做好政策预研储备[1] -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1] 规划编制与实施 - 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各项工作 开展总结评估[1] - 对标对表党中央精神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1] - 科学合理谋划目标指标 深入谋划重大战略任务 重大政策举措 重大工程项目[1] - 加强对地方规划编制的指导[1] 投资与消费促进 - 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 拓展投资增量[2] - 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2] -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2]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2] - 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2] 新质生产力培育 - 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2] - 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2] - 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2] -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2] 市场体系建设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破除"内卷式"竞争[2] - 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2] -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2] - 推动要素顺畅流通[2] -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2] 对外开放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3] - 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3]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3] 绿色低碳发展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4] - 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4] 区域协调发展 - 全面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4] -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4] -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4] - 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4]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4] 重点领域保障 - 强化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4] - 更大力度稳定就业[4] - 扎实维护粮食 能源 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4] - 做好迎峰度夏 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工作[4] - 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4] - 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治理[4] - 深入落实助企帮扶政策[4] - 加强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4] - 完善"一老一小"等服务[4] - 加大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力度[4]
破除“内卷式”竞争!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20:46
会议强调,发展改革系统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做好下半年发展 改革工作,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进一步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努 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一是聚焦重大变化、重 要指标、重大问题等做好形势分析和研判,以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做好政策预研储备,强化宏观政策取 向一致性。二是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各项工作,开展总结评估,对标对表党中央精神做好"十五 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谋划目标指标,深入谋划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重大工程项目, 加强对地方规划编制的指导。三是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 理,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 费。四是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五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 度改革,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推动要素顺畅流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六是坚定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专家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7-31 20:04
政策基调 - 下半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3]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适时加力 以应对下半年可能发生的变化 确保政策更加精准发力 [3][5] 政策导向 - 宏观经济政策着力点在于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强化民生导向 [7] - 加大稳企业 稳就业 低收入群体保障方面政策力度 体现政策民生温度 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9] 消费政策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巩固消费市场回升基础 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10] - 在扩大商品消费同时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12] 服务消费 - 服务消费占比越来越高 是消费升级主要方向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有利于改善民生和扩大消费规模 [14][16] - 服务消费满足民生需要 推动消费产业升级 创造新消费场景 有利于实现内外双循环良性互动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