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
icon
搜索文档
预制菜国标加快制定中
搜狐财经· 2025-09-22 20:39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多部门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并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3] - 2024年3月六部门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 但未强制要求餐饮端标注使用情况 [4]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于2025年9月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8] 行业标准现状 - 当前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 存在中国烹饪协会等行业标准及江西/山东/广东等省市地方标准 [3] - 2024年7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征求意见稿将预制菜定义为"无防腐剂、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4] 市场发展特征 - 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18年12.8%增长至2024年23% 其中500-1000家规模品牌门店数增速达93.6% [5] - 连锁化发展依赖中央厨房等供应链技术 导致菜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但削弱"现炒现做"特性 [5] 企业实践案例 - 老乡鸡2024年在菜单标注三类菜品: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 其中半预制占比27.7%(33个菜品) 复热预制占比1.7%(2个菜品) [7] - 萨莉亚因价格便宜虽大量使用预制食材仍受消费者青睐 [7] - 目前主动公示预制情况的企业极少 因增加透明度但难以提升消费者认知和平台流量 [4][8] 消费者认知矛盾 - 消费者普遍认为高价与预制存在矛盾 愿为"现做"支付溢价但拒绝为"预制"高价买单 [5] - 争议焦点在于餐厅使用预制菜却伪装现做并收取高价的行为 [6] 行业核心挑战 - 预制菜产业链长且缺乏统一管理部门 技术实现存在追溯与检测门槛 [8] - 标准制定与贯彻执行难度大 第三方执行监督被建议作为解决方案 [8]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双节白酒备货表现分化,关注高德扫街榜催化-20250922
华鑫证券· 2025-09-22 17:39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食品饮料&商社行业"推荐"投资评级 [8] 核心观点 - 白酒板块双节备货表现分化,渠道与区域错位修复,Q3酒企延续去库,前期出清较早的酒企有望率先修复 [6] - 大众品板块预制菜国标推进利好头部品牌,新消费板块高德扫街榜及消费券发放催化线下到店消费 [7][8] - 饮料板块旺季关注新消费机会,生育政策与原奶周期反转催化乳制品需求 [8] 行业数据与市场表现 - 食品饮料行业相对表现:1个月-0.4%,3个月3.8%,12个月20.9% [3] - 白酒行业2024年产量414.50万吨,同比下降7.72%;营收7964亿元,同比增长5.30% [33] - 啤酒企业1-8月注册量同比增长10.83%;前8月烟酒类零售总额4194亿元;白酒产量累计下降9% [5][19] - 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2595亿元增至2024年6871亿元,10年CAGR为10.23% [36] - 预制菜市场规模2019-2024年CAGR为23%,预计2026年达7490亿元 [51] - 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从2016年0.82万亿元增至2022年1.2万亿元,6年CAGR为6% [49] - 能量饮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786亿元增至2024年1116亿元,4年CAGR为7.28% [48] 细分板块表现 - 消费细分板块涨幅:商贸零售60.80%、社会服务50.57%、轻工制造46.86% [24] - 食品饮料二级行业涨幅:休闲食品57.64%、饮料乳品37.07%、非白酒24.64% [25] - 白酒个股涨幅:路德环境100%+、华致酒行80%+、酒鬼酒70.22% [27] 重点公司推荐 - 白酒龙头: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 [6][10] - 弹性白酒个股:酒鬼酒、舍得酒业、水井坊、今世缘、珍酒李渡 [6] - 预制菜产业链:安井食品、千味央厨、三全食品、龙大美食、国联水产 [7] - 新消费及餐饮:小菜园、绿茶集团、锅圈、沪上阿姨、茶百道、奈雪的茶 [8] - 乳制品: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优然牧业、现代牧业 [8] 渠道与消费趋势 - 白酒渠道分化:团购渠道受损,即时零售、直播、新零售渠道快速增长 [6] - 地域表现分化:山西等市场双节前预定需求升温 [6] - 高德扫街榜覆盖全国300多地级市,发放2亿元打车券和9.5亿元消费券 [7]
预制菜板块迎来大涨,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却普遍下滑
犀牛财经· 2025-09-22 17:16
资本市场表现 - 近期预制菜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得利斯于9月15日一字涨停,惠发食品和龙大美食一度涨停,国联水产盘中冲高上涨12.43%最终收涨5.03%,味知香收涨4.93%,千味央厨收涨3.96% [1] - 与消费端存在争议不同,资本市场对预制菜表现出较大热情,推动板块大涨 [1]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6年将达到7490亿元 [1] - 行业扩容得益于冷链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覆盖程度的增加 [1]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得利斯上半年营业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17.04%,但净利润1030.30万元,同比减少27.24% [1] - 惠发食品上半年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减少17.75%,净亏损2999.36万元,亏损进一步增加 [2] - 龙大美食上半年营业收入49.75亿元,同比减少1.38%,净利润3516.87万元,同比减少39.52% [2] - 国联水产上半年营业收入16.51亿元,同比减少18.36%,净亏损5.40亿元,由盈转亏 [2] - 味知香上半年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4.70%,净利润3194.68万元,同比减少24.46% [3] - 千味央厨上半年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减少0.72%,净利润3578.99万元,同比减少39.67% [3] 公司业务细分表现 - 得利斯预制菜业务成为上半年收入亮点,实现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35.77%,占总营收的39.77% [1] - 龙大美食预制食品业务表现不佳,实现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减少19.5% [2] - 国联水产业务以预制菜品为主,其水产食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12亿元,同比减少16.97% [2] - 味知香第一大细分品类牛肉类产品上半年实现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8.82%,但营业成本高达1.19亿元 [3] - 千味央厨的冷冻调理菜肴类增长速度最快,但相比主食类和小食类等品类仍未形成足够体量 [3] 行业挑战 - 预制菜市场面临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以及消费认知等挑战 [1] - 多数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显示行业在快速发展之际仍面临较大压力 [1][2][3] - 企业需找到增长点并建立竞争壁垒以应对市场挑战 [3]
中国预制菜占领日本市场!每年会出口6个货柜约150吨的预制小龙虾到日本,主要供给东京、大阪等华人聚集城市的超市
搜狐财经· 2025-09-22 15:14
日本预制菜市场概况 - 在日本,预制菜是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最常见的方式,产品通过速冻锁鲜、真空包装成为冷冻食品,消费者解冻加热后即可食用 [1] - 日本2024年冷冻食品消费额达1.3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2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3] - 2022年日本人均预制食品消费量为23.2千克,显著高于中国的9.1千克、美国的16.1千克和英国的16.8千克 [3] 中华料理预制菜市场动态 - 日本消费者对中华料理的喜爱推动了预制中餐市场的发展,超市冷冻柜里"中华料理"类的预制菜越来越丰富,市场在增长 [3] - 日本品牌已研发青椒肉丝、麻婆豆腐等经典中华料理的预制食品 [3] 公司业务与产品策略 - 时行株式会社每年出口6个货柜约150吨的预制小龙虾到日本,产品包括调味小龙虾、清水虾、虾尾、纯虾肉等 [3] - 公司产品主要供给东京、大阪等华人聚集城市的超市,以往主要供货给中华物产店,从去年开始日系超市也开始采购 [3] - 公司以小龙虾产品打开销售渠道后,持续向日本市场引进其他预制技术成熟的产品,如虾饺以及烤鱼、剁椒鱼、酸菜鱼等调味鱼片 [3]
加强预制菜透明化 提升餐饮行业消费信任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14:43
行业发展趋势 - 外出就餐和点叫外卖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常态选择,餐饮业的食品安全愈发受到关注 [1] - 中央厨房和预制技术是餐饮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统一控制生产流程确保不同门店和批次的品质稳定 [1] - 标准化的预制菜让餐饮企业无需担心口味变化问题,可快速复制门店实现规模化扩张,2024年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营收占比达35%,较2019年提升12个百分点 [1] - 预制菜推动了食品工业与农业的协同升级,在餐饮行业层面实现了效率革命与规模扩张 [3] 监管与透明度举措 - 监管部门推出创新举措如推动餐饮企业“明厨亮灶”以增加餐饮制作透明度 [2] - 对外卖企业监管推出“互联网+明厨亮灶”,使消费者点外卖时也可看到餐饮企业的真实面貌 [2] - 推行“你点我检”等惠民服务,根据消费者担忧进行抽检 [2] - 监管者应推动监管方式创新,例如将“互联网+明厨亮灶”延伸至中央厨房,并完善《预制菜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2] 消费者关系与信息公示 - 消费者对餐厅使用预制菜信息不透明的担忧是核心问题,餐饮企业应标准化公示预制菜信息,如在菜单上标注“预制菜”标识,公示生产厂家、保质期及添加剂清单 [1][2] - 消费者对餐厅和食堂的后厨存在天然不信任感,需要餐饮业和监管者充分理解这种担忧情绪 [2] - 呼吁科普专家针对餐饮业的新技术、新手段进行科普,提升消费者认知 [2] - 预制菜在消费者层面满足了多元需求与生活便利,在效率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既解决现代社会时间稀缺的痛点,又通过标准化生产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 [3]
预制菜监管:如何平衡个人偏好、公众感知与专业认知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14:41
行业发展趋势 - 大众餐饮为满足出餐快、菜品全、消费量大的需求,快速推进了餐饮工业化的发展 [1] - 蒸菜、汤菜等半成品的使用提升了厨房的料理效率,商业模式呈现中央厨房与连锁门店组合发展 [1] - 预制菜产业因产品创新、融合一二三产业而得到相关部门支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4] - 配套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一些地方计划通过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本地菜肴预制化以实现新增长 [4] 消费者认知与偏好 - 消费者与餐饮经营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偏好差异,消费者认为餐饮应基于新鲜食材与现点现做 [1] - 消费者关注生产方式,认为工厂预制导致原料和工艺变化,使预制加工菜有别于厨房现制菜 [2]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知情需求源于希望通过选择表达自身的经济、社会价值偏好,如支持环境友好型或传统生产加工方式 [3] - 消费者争议焦点在于"不怕预制,怕不告诉消费者",要求供应链透明化 [3] 监管与标识立法 - 食品标识立法的趋势日益凸显过程导向,支持消费者知情选择,体现在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有机食品等的标识发展中 [2] - 标识应表达是否使用了预制方式,不得误导或失真,以满足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 [3] - 完善预制菜监管需同时考虑餐饮工业化和消费透明化两种趋势,回应消费者的不同支付意愿 [3][4] - 对于存在认知差异的公众预制感知与专业预制定性,需要长期的食品信息交流以提高公众正确认知 [4]
太二酸菜鱼等多款预制菜在山姆上架
搜狐财经· 2025-09-22 12:2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减少16.05% [2] - 太二酸菜鱼收入19.49亿元同比下滑13.3% 营收占比从73.4%降至70.8% 门店数量由612家收缩至547家 [2] - 怂火锅收入4.17亿元同比下降3.5% 九毛九西北菜收入2.26亿元同比下跌22.6% [2] 预制菜业务发展 - 货品销售收入从5496万元提升至1.32亿元同比大增140% 收入占比从1.8%提升至4.8% [3] - 太二酸菜鱼预制菜在山姆会员店售价119.9元/份 松鼠桂鱼129.9元/份 卤牛腱拌凉皮69.9元/份 [2] - 消费者反馈预制菜口味还原度达八成 操作简便但分量较少 [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国酸菜鱼门店总数25781家 近一年新开6459家但净增长为-3164家 [6] - 盒马工坊酸菜鱼售价11.8元/430g 山姆酸菜鱼售价59.8元/1.515kg [6] - 太二酸菜鱼翻台率从2019年4.9次/天下降至2025年中报2.2次/天 [6] 公司战略调整 - 太二以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招牌为核心 配合热菜结构与用餐环境升级 [6] - 全新鲜活门店已推出68家 预计2025年底完成150家门店调改 2026年完成全部门店升级 [6]
预制菜在超市悄然收缩
36氪· 2025-09-22 11:44
在罗永浩手撕西贝之前,部分预制菜玩家已经打了退堂鼓。 智通财经注意到,金龙鱼( SZ:300999 )旗下中央厨房"丰厨"的预制菜产品已经在山姆渠道悄然消失。 智通财经从金龙鱼2023年年报至2025年中报中发现,该公司央厨(中央厨房)产品的数量逐年减少,在 2023年的财报中,央厨的预制菜还包括三鲜小肉圆、小酥肉、锅烧肉(山姆渠道)、台式卤肉(餐饮渠 道)等9个单品,以及两个半成品,到2024年年报中,山姆渠道的产品已经消失,预制菜类目也不被提 及,央厨产品被分成便当、米制品、面制品等,产品涵盖6款为便利店定制的饭团、中式堡等,而到了 2025年上半年,央厨产品仅剩下6款米饭类产品和便当两款。 | | 便当 | 酱烧牛肉饭 红烩牛肉芝士焗饭 | 美好便利店定制产品 711便利店定制产品 | | --- | --- | --- | --- | | | | | 低GI产品,微波加热即食,主要在电 | | | | 金龙鱼丰厨低GI米饭 | | | 央厨产 | | | 商渠道销售 | | = | | | 包含鲜米饭和菜肴包,微波加热即 | | | 米制品 | 金龙鱼丰厨海苔菌菇拌饭 | | | | | | 食,主要 ...
预制菜争议背后,什么才是食品的“真安全”
消费日报网· 2025-09-22 10:43
文章核心观点 - 食品安全认知正从基础的“卫生安全”向更高层次的“真实、透明与信任”即“心理安全”演进 [1] - 预制菜争议凸显行业核心命题是如何在技术革新与消费变革下重新定义和守护食品安全 [1] - 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媒体多方参与的“共享食安”共治格局是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的体现 [2][3] 食品安全认知的演变 -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从卫生指标(如无害物质、细菌超标、添加剂合规)向更广阔领域延伸 [1] - 当前消费者不仅关心食品是否“无毒”更关心是否真实、透明、可持续 [1] - 即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若消费者对原料来源、加工过程、营养价值存疑食品仍无法获得“安全”认证 [1] 行业道德自律与法律规范 - 法律是安全底线而道德是更高追求完善的法律存在滞后性和覆盖盲区需要企业道德自律作为补充 [2] - 预制菜行业标准尚不完善企业在添加剂使用、保质期标注、营养成分描述方面有巨大自主操作空间 [2] - 有道德意识的企业会选择减少添加、透明标注、如实描述即使增加成本缺乏道德约束的企业可能在法律空白地带游走 [2] 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 媒体曝光引发公众关注消费者“用脚投票”形成市场压力企业争论明确标准监管部门跟进制定规范 [3] - 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媒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共治格局 [2][3] - 消费者需转变角色从被动安全接受者变为主动安全参与者学习知识理性看待技术发展用科学态度判断争议 [3]
国务院食安办: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1 21:05
据央视新闻报道,针对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预制菜相关话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已组织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预制菜 国家标准制定,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更好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来源丨央视新闻 编辑丨黎雨桐 6位90后,获腾讯奖励300万元 官方连夜通报始祖鸟烟花秀 山姆上架太二酸菜鱼预制菜,九毛九4年市值蒸发480亿 SFC 21君荐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