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特斯拉重大重组:Dojo团队分散到多部门,大批骨干跳槽
36氪· 2025-08-14 19:49
公司战略调整 - 特斯拉解散Dojo项目后对原团队人员进行重组 大部分整合至自动驾驶部门或选择离职 [2] - 原Dojo团队研发人员主要流向Robotaxi 人形机器人领域及自动驾驶硬件研发 [3] - 公司战略从全栈自研转向专注于自动驾驶核心创新和模型开发 [8] 人才流向 - 软件开发人员向AI软件副总裁Ashok Elluswamy汇报 负责无人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AI研发 [5] - 半导体工程师被分配至自动驾驶硬件团队 开发AI5芯片 向Aaron Rodgers汇报 [8] - 约20名技术骨干加入初创公司DensityAI 该公司由前特斯拉AI负责人Ganesh Venkataramanan创立 [12][14] 项目背景与终止原因 - Dojo项目自2021年推出D1芯片后研发停滞 Dojo2芯片性能未达预期且难以量产 [21] - 公司曾投资5亿美元建造Dojo 但每年需几十亿美元维持竞争力 面临财务压力 [23] - 马斯克表示资源分散用于两种芯片设计不合理 新一代AI6芯片在推理和训练性能上更优 [25] 历史与愿景 - Dojo项目2019年提出 旨在打造利用视频数据进行无人监管训练的超级计算机 [18] - 2021年发布7nm制程D1芯片 推动公司市值增长5000亿美元 [20] - 原计划通过Dojo提供AI计算服务 拓展收入来源 实现从电动车公司向AI技术公司转型 [21] 技术整合 - 马斯克提出将Dojo3与AI6芯片融合 可能以集成AI6 SoC的形式延续 [25] - 公司去年起减少提及Dojo 转向奥斯汀总部新建的Cortex计算机集群 [16]
群核科技港股IPO招股书失效!“杭州六小龙”竞逐资本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8-14 19:14
群核科技港股IPO进展 - 公司港股招股书于8月14日因6个月有效期届满自动失效 需更新数据后重新提交申请 [1] - 公司曾于2021年6月申请美股上市 但于2023年初放弃该计划 [1] - 作为"杭州六小龙"中首个冲刺IPO的企业 公司定位为以AI和GPU集群为底座的空间智能企业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6 01亿元 6 64亿元 5 53亿元 呈现增长趋势 [1] - 同期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72 7%增至80 4% [1] - 经调整净亏损逐年收窄 从2022年3 38亿元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9361 1万元 [1] 股权结构与融资 - 三位创始人合计持股约30 72% IDG资本等四大机构合计持股近50% [2] - 自2013年起持续通过外部融资维持运营 投资方包括知名风投机构 [2] 杭州六小龙资本动态 - 宇树科技于2023年7月启动A股IPO辅导 计划10月进行上市评估 [3] - 强脑科技传闻正以超13亿美元估值进行1亿美元Pre-IPO融资 [3] - 云深处2023年7月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 [3] - 行业认为这些企业的资本运作反映杭州科技产业活力 可能形成资金-人才-技术良性循环 [3]
讯飞X特步组队整活,这场比赛不一般!
AI研究所· 2025-08-14 18:43
2025科大讯飞AI开发者大赛与特步合作 - 2025科大讯飞AI开发者大赛与"国民运动品牌"特步合作推出"脑力运动赛",结合智慧与运动[1] - 活动时间为8月13日至8月31日,每日登录官网可参与挑战[3] - 赛事包含5道随机题目,覆盖7大AI落地场景:工农业生产制造、医疗健康、文创娱乐、教育学习、智能硬件、企业服务、特殊图像识别[4] - 特步作为赞助商提供专属彩蛋题,该公司赞助1000+场马拉松,全球门店超8100家[4] - 活跃参与的前100名开发者有机会赢取全息投影智能音箱终极大奖[9] 赛事结构与内容 - 大赛分为高校赛、算法赛和应用赛三大板块[11][14][16] - 高校赛获共青团中央与教育部双认证,联动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11] - 算法赛聚焦六大领域:大模型技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技术、数据挖掘、多模态技术[14] - 应用赛深度链接产业需求,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真实场景[16] - 2025届星火杯吸引全球17个国家、540所高校的2054支团队参与[13] 赛事历史与价值主张 - 科大讯飞自2018年起连续举办八届AI开发者大赛,累计陪伴17万+开发者团队[18] - 特步自2007年起深耕跑步赛道,拥有18年行业经验[18] - 合作旨在帮助开发者保持脑力活跃和身体健康,支持创新[19] - 提供从0到1的全流程支持,包括技术支持、运动守护和直通讯飞Offer的绿色通道[20]
生数科技:年化经常性收入突破2000万美元
新浪财经· 2025-08-14 18:13
8月14日,据生数科技披露数据,旗下视频大模型Vidu上线8个月,年化经常性收入(ARR)突破2000万 美元(折合人民币1.4亿元),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八大垂直行业,成为全球AIGC赛道B端商业 化速度较快的初创企业之一。 上线8个月,Vidu平台已累计生成超过3亿条视频内容,日均82万条,生成速度是YouTube(每分钟新增 900小时)的3.4倍,相当于再造了一个YouTube AI内容库。(智通财经记者 范佳来)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智通财经) ...
OpenAI女CEO太狠了!智商148,GPT-5才是真印钞机
创业邦· 2025-08-14 18:11
GPT-5技术突破 - GPT-5 Pro智商高达148,超越人类天才水平[5] - 在数学测试中刷新FrontierMath和OTIS Mock AIME 2024-2025最佳纪录[7] - 编程测试SWE-bench Verified表现接近Claude 4系列[7] - 推理能力获得英伟达认可[10] - 算力投入增加15倍,动用超过20万块GPU服务7亿用户[13] 商业化战略布局 - 免费用户占比达7亿,是变现关键群体[14] - 访问量从2023年未进前100跃升至全球第5[16] - 流量已超越X/Twitter、Reddit等老牌平台[18] - 任命Meta前高管Fidji Simo负责商业化,其曾主导视频自动播放和信息流广告等变现方案[32] - 奥特曼态度转变,考虑"抽佣"和"联盟分成"等变现模式[36] 路由器核心技术 - 由基础模型、深度推理模型和实时路由器三部分组成[21] - 可降低算力成本并首次向免费用户开放思维链推理功能[24] - 上线首日免费用户激增7倍,付费用户增长3.5倍[26] - 未来可标记"商业价值"查询,实现广告精准分配[27] - 能动态评估查询价值并分配算力资源,最高可为高价值查询预留50美元算力[45] 智能体商业模式 - 将颠覆传统CPC广告模式,直接参与交易分成[45] - 已集成Gmail、谷歌Calendar等工具,布局电信、零售等行业[49] - Instacart已上线智能体代客下单功能,其前CEO加入OpenAI[51] - 与Shopify结账集成正在推进[55] - 最终形态可能是"主动式AI助手",从每笔交易抽成[37]
亨利加集团(03638)拟与创新奇智(02121)成立合营公司,开拓及打造“AI+金融服务”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17:49
合营公司成立 - 亨利加集团与创新奇智科技集团共同成立合营公司亨利加数链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港元,亨利加集团持股80% [1] - 合营公司将专注于金融服务、人工智能及区块链应用领域,提供"技术+业务+应用开发"三位一体服务 [1] - 合营公司将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资产和实体资产上链的应用,包括现实世界资产和企业支付稳定币系统 [1]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 亨利加集团和创新奇智在科技驱动产业转型方面有高度共识,双方在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市场管道方面有深厚积淀 [2] - 合作将打造"AI+金融服务"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传统金融机构向Web 3.0转型 [1][2] - 合作将充分利用亨利加集团的金融服务经验与创新奇智的人工智能方案落地能力 [1]
亨利加集团(03638) - 自愿性公告成立合营公司
2025-08-14 17:3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8月14日公司与创新奇智成立合营公司亨利加数链科技有限公司[4] - 合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港币10,000,000元[4] - 公司持有合营公司80%权益,业绩并入集团财报[4] 其他新策略 - 公司与创新奇智合作开拓“AI+金融服务”双轮驱动模式[5] 合作方情况 - 创新奇智在多市场有高份额,计算机视觉第3、机器学习平台第4、AI工业质检第1[6]
给包凡的信 | Findme
投中网· 2025-08-14 17:37
华兴资本与包凡 - 包凡回归华兴资本但不再参与集团日常管理与运营 个人生活动态属于私人事务范畴 [10] - 华兴资本实现"去包凡化" 包凡仍为大股东且主动权在握 [10] - 华兴资本人民币和美元四期基金募资与投资表现良好 但提前结束 人民币基金四期与LP沟通清晰 [10] 中国创投行业动态 - 2023年中美创投圈热点聚焦AI大模型 ChatGPT走红 马斯克成立xAI Anthropic与Inflection获得巨额融资 [4] - 国内2023年出现上百个大模型 互联网大厂均入局 [6] - "大模型六小龙"成为行业焦点 最初为四小龙后扩展至六家 智谱AI被称为"北京最火独角兽" 华兴资本自2021年起服务智谱AI 后续服务硅基流动、生数科技等AI公司 [6] - 2024年最火概念为"杭州六小龙" 主要为硬件公司 [6] 投资机构与人物动向 - 王岑成为网红 拥有数百万粉丝 通过直播和切片内容影响消费投资领域 提出"港股消费三姐妹"(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代表新消费投资机会 [7] - 朱啸虎公开质疑大模型公司投资价值 认为需聚焦盈利能力 2024年称人形机器人存在泡沫 金沙江已退出部分投资 [8] - 朱啸虎解雇张予彤并公开其与月之暗面利益纠葛 指其违反受托责任 [8] - 张颖保持低调 业务表现良好 完成多个IPO 但减少与同行交流 [8] - 部分投资机构选择做减法 包括募资成功后退还给LP 或彻底退出行业 [9] 行业趋势与观点 - 投资行业无根本范式变化 但从业者需持续进化 [10] - 市场环境与包凡离开时相比未明显改善但也未恶化 [9] - 华兴资本曾提出打造"全球最高效的新经济资产配置平台" 但承认存在巨大风险与鸿沟 [6] - 投资机构管理难度高 需通过发展解决矛盾 打胜仗比公司政治更有效 [9]
创新奇智(02121) - 自愿性公告 - 成立合营公司
2025-08-14 17: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8月14日公司与亨利加成立合营公司亨利加数链科技有限公司[3] - 亨利加与公司分别持有合营公司80%及20%的权益[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与亨利加合作构建新增长引擎,提升“AI+金融服务”领域竞争力[4] 合营公司业务 - 合营公司业务围绕金融服务、人工智能及区块链应用等领域[3]
检索增强生成(RAG)的版权新关注
腾讯研究院· 2025-08-14 16:33
AIGC 2.0阶段:检索增强生成 - 行业进入AIGC 2.0阶段,从单纯依赖模型训练转向整合第三方权威信息以提升内容准确性、时效性和专业性 [6] - 技术层面称为"检索增强生成"(RAG),结合语言生成模型与信息检索技术,国内大模型厂商已普遍增加该功能 [6] - 典型案例包括亚马逊与《纽约时报》、赫斯特、康泰纳仕等传媒集团合作,OpenAI与《华盛顿邮报》及20多家出版商合作 [3][6] 检索增强生成的崛起原因 - 解决传统大模型"模型幻觉"和"时效断层"两大缺陷,如ChatGPT编造虚假信息导致诽谤诉讼 [8][9] - 无需重新训练模型参数,通过实时外部数据提供准确答案,类似开卷考试模式 [10] - 运行过程分为数据检索收集和内容整合展示两个阶段,涉及海量版权作品利用 [11] 现实版权纠纷案例 - 美国首例RAG版权诉讼:道琼斯和纽约邮报控股诉Perplexity AI,指控其爬取数十万篇付费文章 [14] - 14家全球头部新闻出版商联合起诉加拿大Cohere公司,指控其实时抓取并输出完整原文 [14] - 欧盟法院受理首起生成式AI版权案:匈牙利新闻商Like诉谷歌Gemini侵犯邻接权 [14] - 国内知网与某AI检索平台纠纷,涉及学术文献使用争议 [14] 作品收集涉及的版权问题 - 数据检索阶段可能涉及复制权侵权,分为长期复制和临时复制两种情形 [17] - 构建检索增强数据库时的向量化处理可能构成长期复制,如Perplexity AI案中原告指控 [17] - 实时检索场景下若仅临时保存内容,可能适用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规则 [17] 技术保护措施问题 - 绕过IP限制或破解动态加载可能违反著作权法"技术措施"规定 [19] - 技术措施分为接触控制措施(如付费墙)和利用控制措施,规避前者构成违法 [20] - 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第1201条对技术措施提供双重保护体系 [20] 作品利用涉及的侵权问题 - 内容整合展示阶段可能构成直接侵权(复制权、改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或间接侵权 [22] - 直接侵权认定参考标准:未形成新作品属复制行为,形成新作品属改编行为 [22] - 间接侵权情形包括标注盗版来源扩大传播,或用户后续侵权传播中模型厂商存在过错 [23] 合理使用之争 - 数据检索阶段合理使用认定关键在"市场替代性",盗版内容构建知识库不构成合理使用 [26][27] - 日本区分"非欣赏性利用"和"轻微利用",欧盟要求遵守技术措施作为合理使用前提 [27][28] - 内容展示阶段合理使用核心在于复制比例和注明来源,各国标准不一 [28] - 美国版权局认为提供节略版本而非超链接不太可能构成合理使用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