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jo超级计算机

搜索文档
超10亿美元打水漂,“科技狂人”马斯克为什么被AI绊倒?
36氪· 2025-09-11 16:28
项目终止 - 特斯拉正式终止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 该项目曾被誉为AI训练领域的曼哈顿计划 运营五年后宣告失败[1] - 项目核心人物Peter Bannon及部分团队成员已离职创业 马斯克公开承认Dojo陷入"进化死胡同"[1] - 项目终止前一个月 马斯克仍在财报会议上宣称Dojo将在2026年实现"算力霸权"[3] 技术架构与挑战 - Dojo基于7nm制程D1芯片构建 单个芯片算力达英伟达A100的3-4倍 整套系统由3000块D1芯片组成[20] - 采用台积电InFO_SoW封装技术 每25个D1芯片封装于晶圆 理论算力达100 Exa-FLOPS[20] - 系统兼容性差 采用专属指令集和数据格式 导致第三方接入困难 良率长期低于50%[22] - 实现同等算力需32万块英伟达A100芯片 但封装难度导致交付从2019年拖延至2023年[20][22] 替代方案布局 - 2023年采购5万块英伟达H100芯片作为备用方案 与Dojo同步进行模型训练[22] - 与台积电合作量产3nm制程第五代FSD芯片 与三星签订不低于165亿美元AI芯片代工协议[24] - 将70%训练任务迁移至亚马逊AWS和谷歌云平台 形成三重供应商保障体系[24][41] 成本效益分析 - FSD纯视觉方案单车硬件成本从2020年7000元降至2024年500元 大幅低于激光雷达方案[28][29] - 但算法研发投入巨大 Dojo项目成本难以压缩 与节省的硬件成本形成效益悖论[30][34] - 星舰试飞成本从1.2亿美元压缩至7500万美元 猎鹰九号单次发射成本从6000万美元降至1500-2800万美元[13][15] 企业经营对比 - 特斯拉累计融资176亿美元 总收入超6000亿美元 市值峰值1.3万亿美元[3] - 2022年特斯拉营收814.62亿美元 但净利润仅为台积电的41.6%(台积电净利润340.7亿美元)[5] - SpaceX估值3586亿美元 拥有500万用户 预计2025年订阅收入超百亿美元[5] - 特斯拉实现现金流正用10年 SpaceX用22年 晚于英伟达等科技企业早期盈利特征[5] 技术竞争态势 - 4680三元锂电池因成本高于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未能实现技术垄断[6] - SpaceX占据全球60%低空轨道资源 将卫星发射成本降至每公斤10美元[14][15] - 纯视觉方案需应对激光雷达价格降至千元区间的竞争压力[29] 战略调整影响 - Dojo终止意味着特斯拉从电动汽车公司向AI巨头转型受挫[24] - AI业务需持续投入研发 但马斯克面临政治压力及健康问题等外部挑战[37][39] - 公司重点仍聚焦汽车主业 AI作为驾驶体验底层支撑需寻找替代技术路径[42][43]
马斯克吹嘘自研智驾芯片:史诗般的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8 09:01
特斯拉AI芯片路线图更新 - 埃隆·马斯克透露特斯拉AI5和AI6芯片细节,称AI5为"史诗级芯片",AI6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AI芯片"[1] - 特斯拉整合硅片路线图,从两种芯片架构减少到一种,集中所有硅片人才开发单一芯片[1] - 特斯拉于今年夏初放弃Dojo超级计算机平台,将所有芯片资源集中用于AI5和AI6开发[1] AI5和AI6芯片技术规格与应用 - AI5针对参数数量低于约2500亿的模型,将成为"同类最佳的推理芯片",提供无与伦比的成本效益和每瓦性能[2] - AI6性能更上一层楼,具体规格未详细披露[2] - 这些芯片采用"融合架构",为汽车和数据中心的推理以及模型训练提供支持[1] - 特斯拉汽车目前使用由三星制造的定制SoC AI4芯片,作为全自动驾驶(监督式)软件的核心[4] - AI5将由台积电代工,首先在台湾生产,随后在亚利桑那州工厂生产,预计2026年底开始量产[4] - 特斯拉与三星达成价值165亿美元的协议,从2026年开始生产AI6芯片[4][8] - 三星正在准备其德克萨斯州泰勒工厂以满足特斯拉需求,马斯克计划亲自参观以"加快进度"[4] 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终止 - 特斯拉决定关闭Dojo超级计算机平台,并在2025年8月解散相关团队[6][8] - Dojo负责人Peter Bannon离开公司,约20名员工离职创办人工智能芯片和基础设施公司DensityAI[8] - 马斯克称Dojo 2是"进化的死胡同",所有路径都将汇聚到AI6[8] - 特斯拉曾考虑基于Dojo创建新商业模式,摩根士丹利预测Dojo可能为特斯拉市值增加5000亿美元[16] - 特斯拉在Dojo项目上已投入3.14亿美元,原计划总投资5亿美元[17] 计算架构战略转移 - 特斯拉从自力更生的Dojo硬件转向依赖合作伙伴进行芯片开发[7] - 特斯拉目前主要依赖英伟达GPU训练人工智能,但经常难以获得稳定供应[15] - 特斯拉推广Cortex超级集群,用于FSD和Optimus视频训练,拥有"海量存储空间"[7]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拥有67000块H100 GPU和16000块H200 GPU[18] - 特斯拉仍计划在布法罗投资5亿美元建造超级计算机,但不会是Dojo[19] 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 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方法,仅依靠摄像头捕捉视觉数据,使用先进神经网络处理数据[9] - FSD系统已应用于数十万辆特斯拉汽车,可以执行部分自动驾驶任务,但仍需要驾驶员保持注意力集中[6] - 特斯拉收集数百万英里视频片段用于训练FSD,数据越多越接近完全自动驾驶[9][10] - 一些专家认为向模型输入更多数据的蛮力方法可能存在经济约束和数据质量限制[10]
史诗级!特斯拉AI芯片大动作,马斯克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07 12:53
特斯拉AI芯片研发进展 - 特斯拉AI5芯片设计评审完成 被描述为史诗级芯片 [1][3] - AI6芯片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AI芯片 [1][3] - 公司从同时开发两种芯片架构转变为集中开发一种架构 使所有芯片人才专注于单一产品开发 [3][7] - 马斯克称AI5芯片对于参数少于2500亿的模型可能是所有类型推理芯片中最好的 [5] - AI5芯片具有最低成本 最佳性能功耗比 [5] - 毫秒级响应时间对芯片性能至关重要 [3][7] 计算架构战略调整 - 特斯拉解散内部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 该团队原负责构建自研高性能计算平台 [9] - 约20名Dojo核心成员加入新创AI公司Density AI [9] - 战略转向使公司更依赖英伟达、AMD、三星电子等外部伙伴供应高端GPU和AI芯片 [9] - 自建超算平台投入巨大且周期漫长 转向外部合作可释放资金与人力资源 [9] - 调整有助于公司将资源集中于自动驾驶、机器人和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9]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芯片战略转向体现公司推进硬件自研的决心 旨在掌握内核技术主导权 [10] - 公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核心是通过整合AI、自动化技术和大规模制造能力加速可持续转型 [10] - 具体计划包括太阳能发电、电池存储、自动驾驶车辆和Optimus机器人开发 [10] - Optimus机器人被明确定义为替代人类重复危险工作的创新产品 [10] - 公司拟为CEO马斯克推出价值约9750亿美元的新薪酬计划 [11]
特斯拉Dojo折戟,Waymo全球扩张:自动驾驶走向分水岭
36氪· 2025-09-04 15:44
特斯拉Dojo项目终止 - 特斯拉于2025年8月解散Dojo团队并终止超级计算机项目 项目负责人Peter Bannon离职 [1][6] - Dojo项目于2019年4月首次披露 2023年7月开始生产 原计划2024年前投入超10亿美元 [2][4] - 马斯克称终止Dojo 2因其成为"进化死胡同" 未来Dojo 3将是"大量AI6芯片集成于一块板卡" [6] 特斯拉技术路线转型 - 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 仅依赖摄像头实现自动驾驶 需处理海量视频数据 [5] - 公司转向依赖合作伙伴战略 2025年部署由5万块H100 GPU组成的Cortex训练集群 [8][9] - 2025年第二季度增加1.6万块H200 GPU 使Cortex总算力达6.7万块H100等效 并与三星签署165亿美元AI6芯片订单 [11] Waymo业务扩张 - Waymo于2025年9月在丹佛和西雅图启动人工监督测试 为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做准备 [1][12] - 每个城市投放最多12辆测试车 包括捷豹I-Pace和极氪车型 [14] - 服务已覆盖凤凰城/旧金山/洛杉矶/奥斯汀/亚特兰大 计划进军10个新城市 并与Uber合作 [14] 全球自动驾驶竞争格局 - 百度Apollo Go于2021年在广州和北京推出无人驾驶服务 包括收费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 [15] - 文远知行2025年9月将Robotaxi GXR引入新加坡测试 系东南亚首次落地 [15] - 蘑菇车联MogoMind大模型参数达70亿 感知精度超90% 已在8个城市落地 [15] - 华为ADS 4.0将于2025年具备高速L3试点商用能力 2026年可能实现高速路解放双手 [15] 特斯拉Robotaxi进展 - 2025年6月22日在奥斯汀启动试点服务 收费4.20美元 投入10-20辆Model Y改装车 [16] - 服务区域快速扩张 8月27日覆盖达171平方英里 远超Waymo的90平方英里 [16] - 9月3日调整安全监控策略 将监控人员座位从副驾驶移至驾驶座以应对高速公路区域 [16] 行业技术路线分化 - 行业呈现三条技术路径:特斯拉垂直整合转型 Waymo/百度渐进式扩张 蘑菇车联AI网络路线 [20] - 纯视觉路线面临数据训练经济约束 可能存在有意义的训练数据耗尽风险 [17][18] - 更多数据不一定产生更多信息 关键在于数据信息含量及训练过程提炼能力 [19]
计划2026年商业化应用!马斯克:特斯拉未来约80%价值将来自于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附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前瞻网· 2025-09-02 19:00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认为公司未来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 [2] - Optimus机器人被定位为"解放人类劳动"的核心载体 计划于2026年实现商业化应用 [2] - 机器人使命是改变人们对劳动的认知 帮助人们摆脱枯燥或危险的工作 [3] - 特斯拉预计Optimus将采用即将推出的AI5芯片 并依赖英伟达芯片训练FSD系统 [3] 市场前景与政策环境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 [4] - 工信部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新引擎 [4] -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3.80万台 [5] - 人形机器人行业涵盖机械工程 电子技术 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技术 [3] 技术发展与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包括家庭服务 医疗护理 工业生产和教育娱乐 [3] - 全球多家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 [7] - 行业面临研发成本高 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等挑战 [7] - 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发展 [3] 市场预期与风险因素 - 预测平台数据显示用户认为特斯拉Optimus在2027年前上市概率仅为40% [3]
马斯克最新指示:机器人接管一切,你在家里躺着数钱
虎嗅· 2025-09-02 13:34
战略重心转移 - 公司战略重心从可持续发展转向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 由AI和机器人主导可持续富足社会 [2] - 公司80%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 核心从汽车转向生产力本身 [3] - 新蓝图将AI作为底层驱动技术 人形机器人作为执行实体 现有汽车和储能业务成为AI下游应用场景 [10] 宏图计划演变 - 第一篇章聚焦高端小众市场切入并走向大众化车型 解决电动汽车生存和市场定位问题 [4] - 第二篇章围绕汽车产品构建太阳能 储能 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的完整生态 [4] - 第四篇章不再聚焦具体商业规划 而是重塑人类社会生产力结构的愿景 [8][9] 生产力体系构想 - 通过借鉴汽车行业规模化生产经验大规模制造机器人 建立机器驱动生产体系实现生产力指数级增长 [13] - 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力后 通过对机器人创造价值征税(如消费税)实现普遍高收入分配 [16] - 生产力提升伴随物价下降 收入购买力大幅提高 [17] 技术理念框架 - 增长无限论:资源短缺可通过技术进步 创新和新思想弥补 无需以其他领域衰退为代价 [34] - 创新消除限制:持续创新克服电池技术限制 建立可再生资源驱动产业 [36][37] -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产品服务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推动人类进步 制造更高效可持续 [38] 产品与业务布局 - 太阳能发电和大规模电池储能提高社区清洁电力可用性 可靠性和经济性 [39] - 自动驾驶汽车提升交通经济性 可用性和安全性 减少污染 [40] - 人形机器人Optimus改变劳动认知 完成单调危险任务 为人类释放时间 [41] 社会愿景与挑战 - 自主技术需以提升人类福祉为指导 让日常生活更美好安全 [46] - 大规模制造价格亲民且技术先进产品 推动社会民主化和生活质量提升 [48] - 实现可持续富足需克服巨大生产力鸿沟 涉及复杂实施路径和政治阻力 [7][18] 当前业务动态 - 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解散 负责人离职 原定位为AI算力核心 现解释为整合资源发展后续芯片 [1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5.4% 其中二季度同比下滑13.5% [18]
预期VS现实:特斯拉(TSLA.US)万亿市值背后的豪赌,自动驾驶成唯一救赎?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4:28
股价表现与市场预期 - 特斯拉股价自3月以来上涨超35% 尽管近期业绩并非特别亮眼 盈利未取得大幅突破 但市场对自动驾驶出租车 人工智能进展及新产品消息的乐观预期获得上涨动力 [1] - 市场基于预期而非实际证据为特斯拉定价 当前远期市盈率超200倍 估值堪比高速增长科技巨头 但现有业务更接近成熟车企 [1][5] - 若特斯拉估值向同行靠拢 340美元的股价可能面临55%-75%的下跌空间 除非自动驾驶出租车与人工智能业务比预期更早带来可观利润 [6] 业务重心与运营现状 - 公司市值维持在1万亿美元以上 凭借强大品牌 庞大在运营车队及垂直整合商业模式占据优势 [2] - 管理层聚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落地 已在奥斯汀启动试点 同时将Dojo超级计算机工程师调至全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项目 并推动储能业务增长 [2] - Cybertruck处于上市初期 部分版本Model Y显现市场不确定性 能源业务通过新合作关系扩张 但利润主要依赖汽车业务 面临降价压力与激烈竞争 [2] 财务表现与资产负债表 - 第二季度营收225亿美元 同比下降12% 汽车业务营收从185亿美元降至158亿美元 服务业务增长与能源业务营收下滑无法完全抵消汽车业务降幅 [4] - 毛利率为17.2% 去年同期为18% 营业利润率仅4.1% 净利润12亿美元 每股收益0.33美元 低于去年同期的14亿美元 [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增至47亿美元 但39亿美元高额资本支出限制自由现金流 现金及短期投资达368亿美元 债务131亿美元 资产负债表稳健 [4]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进入更艰难阶段 美国 欧洲等地区增长放缓 比亚迪 越南VinFast及传统车企加速扩张 推高定价压力 [3] - 自动驾驶领域竞争白热化 特斯拉与Waymo正面交锋 优势在于软件研发路径与庞大数据积累 但监管可能拖累进展 [3] - 能源业务毛利率近期回升至约30% 市场机遇快速增长 但执行风险较高 随着竞争对手追赶 其不可撼动地位已不复存在 [3] 估值逻辑与盈利预测 - 按2027年每股收益3.25美元目标测算 以当前股价计算 市盈率仍远超100倍 这种估值水平仅在特斯拉实现颠覆性突破如自动驾驶出租车或人工智能软件带来巨额利润时才合理 [5] - 若持谨慎观点 即汽车业务利润率持续承压 自动驾驶出租车盈利仍需数年 当前股价可能比合理水平高出2-3倍 [5] - 华尔街业绩预测到2027年仍难言乐观 预计每股收益从2025年的1.69美元增至2027年的3.25美元 [1] 近期动态与投资者情绪 - 积极消息包括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获得自动驾驶出租车牌照 能源与人工智能合作持续推进 [7] - 负面消息涉及证券欺诈诉讼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延迟上报事故的调查 以及自动驾驶事故判决带来的高额赔偿 [7] - 投资者情绪分化明显 散户投资者热情不减 多数机构持谨慎态度 28家机构下调盈利预期 仅3家上调 加剧股价波动 [7] 未来前景与情景假设 - 短期未来1-1.5年预计营收增长乏力 利润率持续承压 市场共识预测2025年营收为927亿美元 至2026-2027年营收或恢复至1330亿美元左右 能源与软件业务将发挥更大作用 [10] - 核心问题在于公司能否在增长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 取决于三大因素 能否阻止利润率进一步下滑 能否将能源业务打造成盈利增长引擎 能否在不依赖新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控制成本 [10] - 悲观情景下自动驾驶落地延迟 竞争挤压利润率 每股收益停滞在2美元左右 估值向100倍市盈率靠拢 中性情景下2027年每股收益达3.25美元 市盈率维持在90倍以上 乐观情景下2027年自动驾驶出租车实现商业可行 每股收益突破7美元 投资者给予60-70倍科技股级市盈率 [11]
耗资数十亿美元后,马斯克向英伟达投诚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20 08:04
特斯拉Dojo项目终止 - 特斯拉终止了耗资超过10亿美元的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该项目曾被视为实现完全自动驾驶(FSD)的核心技术 [6][10][12] - Dojo项目始于2019年,采用自研D1芯片架构,旨在通过超算能力解决自动驾驶长尾场景问题 [10] - 项目终止后,特斯拉转向采购英伟达芯片,计划将H100芯片数量从3.5万块增至2025年底的8.5万块 [13] 垂直整合策略的局限性 - 特斯拉过往通过垂直整合策略在充电网络、电池生产等领域取得成功,但Dojo项目成为该战略的首次重大失败 [15] - Dojo芯片采用激进架构设计,舍弃传统内存方案,导致面临散热、功耗和系统稳定性等工程难题 [16] - 项目投入超10亿美元后仍未能达到预期性能目标,最终被评估为"未能兑现炒作" [16] AI芯片行业竞争格局 - 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构建了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其解决方案覆盖从H100到Blackwell平台的完整技术栈 [17][22] - CUDA生态经过20年发展已成为AI开发领域的事实标准,类比Windows操作系统地位 [23] - 英国AI芯片公司Graphcore融资超7亿美元仍失败,印证了挑战CUDA生态的难度 [27] 行业趋势转变 - AI竞争进入平台化、生态化阶段,单点技术突破让位于全面系统对抗 [21][27] - 特斯拉战略转向聚焦算法与模型优化,将基础设施外包给专业厂商 [27] - 行业呈现强者愈强格局,全球科技公司普遍选择英伟达作为AI算力基础 [18][30] 战略调整评估 - 终止Dojo被视为特斯拉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战略转变 [28] - 资源重新配置有利于特斯拉集中优势于自动驾驶算法开发 [27] - 采用英伟达方案可能加速FSD技术商业化进程 [31]
造芯神话破灭,马斯克向英伟达投诚
36氪· 2025-08-19 17:42
项目终止与战略转向 - 特斯拉正式关停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 该项目曾耗资超过10亿美元[1][4] - 项目团队解散 转向采购英伟达AI芯片 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将H100芯片数量从3.5万块增至8.5万块[6] 技术挑战与性能瓶颈 - Dojo采用激进芯片架构设计 舍弃传统内存结构 导致面临散热、功耗及系统稳定性重大挑战[8] - 项目未能达成预期性能目标 投入产出比不及预期 被评价为"未兑现炒作"[8] 行业生态竞争格局 - 英伟达凭借CUDA软件生态构建近二十年壁垒 形成类似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者生态垄断[9][11] - AI芯片独角兽Graphcore融资超7亿美元仍失败 印证挑战CUDA生态的极高难度[13] 企业战略重新定位 - 垂直整合模式在AI训练芯片领域遭遇瓶颈 专业外包成为更高效选择[6][13] - 战略重心转向核心优势领域 包括神经网络算法、数据处理及模型优化[13] - 从全栈自研转向平台化合作 体现对AI竞争已进入生态化对抗阶段的认知升级[13] 技术发展路径演变 - 2019年启动Dojo项目 旨在专攻自动驾驶模型训练 采用自研D1芯片[4] - 最终选择行业标准硬件方案 算力基础设施将完全基于英伟达平台[15][16]
Dojo的死亡,特斯拉万亿AI帝国梦的破碎与重生
虎嗅· 2025-08-17 19:58
特斯拉Dojo项目终止分析 核心观点 - 特斯拉宣布终止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 转向AI6融合架构芯片战略 从垂直整合转向外部合作 [1][27] - Dojo项目失败源于技术缺陷 内存不足与软件生态薄弱 以及核心团队集体离职 [12][16][20] - 事件凸显英伟达在AI硬件领域的统治地位 其CUDA生态构成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22][25] 技术缺陷 - **内存设计失误**:D1芯片354个核心仅配1.25MB SRAM 远低于现代AI模型需求 被迫追加PCIe内存卡补救 [12][13] - **软件生态薄弱**:需自建封闭指令集与软件栈 开发成本远超预期 无法匹敌CUDA生态成熟度 [14][15] - **架构局限性**:专为视觉训练优化的设计无法适应Transformer等新模型演进 陷入"进化死胡同" [17] 管理危机 - **人才流失**:2025年8月项目负责人Peter Bannon及20名核心工程师集体跳槽至前负责人创立的DensityAI [20] - **战略矛盾**:财报会议后三周即终止项目 暴露决策层对技术路线判断失误 被动调整而非主动升级 [21] 行业竞争格局 - **英伟达优势**:H100采用4nm工艺领先Dojo的7nm 且特斯拉实际算力75%依赖英伟达GPU [23][24] - **生态壁垒**:CUDA拥有20年积累的开发者社区与工具链 替代成本极高 [25] - **财务压力**:2025Q2特斯拉汽车收入降16% 迫使削减Dojo等高投入长周期项目 [26] 新战略转向 - **AI6芯片定位**:主打推理优化 兼顾训练功能 但技术专家质疑其训练效率将显著低于专用芯片 [29][31] - **供应链调整**:与三星签165亿美元代工协议 增加对AMD等外部供应商依赖 [34][35] - **战略妥协**:放弃全栈自研幻想 回归行业分工模式 集中资源于Robotaxi等商业化项目 [36] 行业启示 - **垂直整合风险**:即便特斯拉级别的公司也难以突破硬件+软件双重创新壁垒 [38] - **专业化vs通用化**:Dojo极端专用化路线失败 显示当前阶段通用GPU仍具适应性优势 [39] - **生态价值**:CUDA案例证明软件生态构建比单纯硬件性能更重要 [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