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搜索文档
大消息!震撼创投圈
中国基金报· 2025-06-04 22:02
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改革 - 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改革基金管理费收取方式,引发创投圈热议 [1] - 新规要求管理费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原则上不允许在本金中列支,基金存续期满后不得收取管理费 [3] - 如基金暂未产生收益或利息,可先从本金中预支,待基金产生收益或利息后补回 [3] - 基金绩效考核重点关注政策目标综合实现情况,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设定内部基准收益率 [3] 管理费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 新规将改变部分基金管理人"坐吃山空"、靠管理费度日的现状,有助于遴选出优秀的基金管理人 [3] - 如果基金不赚钱(DPI不及1),理论上管理费不允许列支,已列支的管理费可能由GP自行承担 [4] - 传统"价内收取"模式下,10亿元规模的基金5年管理费可达1亿元,新规要求GP把更多资金投出去 [4] - 江苏省2022年管理办法虽设计浮动管理费率(1.8%-3%),但管理费仍从本金中支付 [4][5] 广东省基金行业现状 - 广东省计划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其中省级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6] - 广东地区母基金超50家,实际在管规模超4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6] - 复星平耀管理7只广东省政府引导基金出资的基金,总管理规模35亿元,位列第一 [6][7] - 深投控资本管理6只基金,总管理规模约56亿元,是管理规模最大的机构 [6][7] 广东省其他创新举措 - 广东省提出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措施,包括用好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退出机制 [8] - 将吸引投资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评价,推动"基金招商"新模式 [8]
广东一纸震撼创投圈
投资界· 2025-06-04 16:34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一级市场之变。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1、政府投资基金管理费用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依据基金考核评价结果情况予以核 定拨付。 2、基金管理费一般应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合理确定计提标准。基金 管理费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原则上不允许在本金中列支,如基金暂未产生收益或 利息,可先从本金中预支,待基金产生收益或利息后补回。 3、基金存续期满后不得收取管理费。 短短15 7个字,于创投行业而言沉甸甸。 众所周知,政府投资基金已经成为国内创投行业的重要力量,政府引导基金更是当下一 级市场最大的出资活水,牵一发往往影响着方方面面。 这一纸通知正在VC/PE圈发酵。一位政府引导基金资深从业者分享内部的几点疑问: 一 是该规定只适用于财政出资的母基金,还是要穿透到子基金?按「规定2」字面意思,似 乎连子基金都要;二是如若政府投资基金按此交管理费,那么社会LP还能否按市场化收 管理费?这里可能面临LP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三是如果政府母基金按此执行,那么引导 性质的母基金,可能面临更尴尬的境况。 最后,深圳按其他管理办法。 一纸通知,创投圈涌动。 6 月 3 日 , ...
对话杭州资本孙刚锋:耐心资本的关键是态度而非时间
36氪· 2025-06-03 16:23
杭州国资投资模式的核心观点 - 杭州国资从单纯资本供给者向创新创业生态构建者转型,通过苗圃式培育增加投资机会[6][13] - 杭州模式是城市禀赋、人才储备、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共创的自然产物,非政策主导或豪赌型投资[6] - 国资定位为"耐心资本",但需平衡退出机制以维持资金循环[37][39][40] 杭州资本的发展历程 - 2018年完成平台架构设计,2023年核心任务转向赋能产业生态,通过科创债拓宽融资渠道[14] - 早期通过引导基金母基金参与子基金投资,覆盖宇树科技等3家"六小龙"企业[12] - 2018-2022年过渡期积累实业资产,目前控股杭氧、汽轮等实体企业[15][16] 投资策略与产业布局 - 重点布局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硬科技产业[23] - 早期项目成功率超50%,采用"面"式投资逻辑,投100个项目预期成功10个[20][21] - 投资决策采用德国式团队平衡机制,避免个人主导[26][27] 国资与市场化机构的差异 - 国资收益率容忍度更低(6%-8% vs 市场化机构10%),因可带来就业、GDP等综合收益[30] - 国资适合长周期确定性领域(如高铁),民营资本适合灵活赛道(如赛车)[36] - 明确投资第一性原则,禁止以招商为目的的被动投资[29] 创新生态构建 - 过去十年最成功举措是创新资源储备,包括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机构集聚[18] - 通过杭创营培育早期项目,强调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三方协同[22] - 监管分寸把握良好,自由裁量空间体现行政能力与营商环境优势[31][32] 国资角色定位 - 反对行政垄断式扩张,主张通过市场竞争进入领域[34][35] - 保持对民营企业的非控制性合作,不要求主导权[33] - 资本工具赋能实业,如为杭氧拓展新领域提供支持[16]
昆山创控集团的国资“进退术”:退半步筑载体建生态,进一步引资本促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5:07
国资机构主导私募股权和创投行业 - 国资类平台LP出资占比已超过80%,成为行业绝对主力 [1] - 国资机构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直接参与项目投资,引发市场化PE/VC机构对优质项目争夺的担忧 [1] - 政府投资基金在回报预期和投资周期上更具灵活性,而市场化机构更多遵循财务逻辑 [1] 创控集团的战略定位与业务布局 - 创控集团是昆山市首家跨行业、综合性国有企业,全国首家获评信用AAA评级的县域国有企业 [2] - 公司构建了涵盖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等类金融全牌照业务体系,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2] - 已建立总规模超700亿元的基金矩阵,运营37万平方米科创产业园区,实现资金与空间双轮驱动 [2] 科创载体建设与产业升级 - 创控集团规划建设周市、千灯、淀山湖三大铱工场系列科创产业园,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铱工场(千灯)科创产业园可吸纳25家科创型企业、400余名科创人员,提供研发、生产和生活配套 [4] - 到2027年,昆山市创新载体面积将突破1200万平方米,标杆孵化器数量超过10家 [5] 产业资本中心的金融赋能 - 昆山市产业资本中心已入驻23家金融机构,聚焦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及天使基金三大核心 [7] - 创控集团将推出存续期为15年的百亿级市场化母基金,并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支持早期创新企业 [7] - 2024年昆山新建、投用科创载体110万平方米,形成百亿级以上规模品牌园区10个,招引项目近150个 [8] 与市场化机构的深度合作 - 创控集团与毅达资本、元禾控股合资设立毅达玉澄与元禾玉澄基金管理公司,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 [8] - 公司通过员工"驻点"方式学习市场化机构的投资逻辑,积累产业招商及基金管理经验 [10] - 与启明创投合作发起启明昆山基金,总规模10亿元,围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引进和培育科技企业 [12] 产业控股平台的创新探索 - 创控集团出资21.74%参与启明创投设立的基金,完成对A股上市公司天迈科技的战略入主 [11] - 公司希望通过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引入链主企业及上下游,打造完整产业生态 [12] - 聚焦15条重点产业链,推动金融、产业与服务要素汇聚,搭建创新资本与科创载体的"金桥" [12]
政策加力支持创新资本融资 民营经济再添新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5-30 02:28
在支持创投机构扩大募资来源方面,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 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 期、投硬科技。上述公告明确,具备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以及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 今后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所募集资金能够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关键环节。 就在本周,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花落深圳私募投资机构东方富海。在此次东方富海的发债项目推进过 程中,为其"量身定制"合适的增信方案,成为项目成功推出的关键因素。具体来看,在各方深入沟通、 积极探索后,创新提出了"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由国家级信用增进机构——中债信用增 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同时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地方国企代表为项目提供 反担保支持,构建起央地"双保险"机制。 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强音, 为企业家群体提供强劲的发展预期和战略定力。时隔3个月,系列支持创投机构发展的政策组合拳接续 出台,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正迎来新一轮制度红利释放期。 近日, ...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深圳
FOFWEEKLY· 2025-05-28 18:37
日前,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接受注册通知书》,同 意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该项目是债券市场"科技板"启动后首单 民营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债券。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家股权投资机构发布公告,合计发行和待发科技创新债券的规模 达到205.70亿元;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东方富海、毅达资本、金雨茂物、泰达科投、中科创星等 12家股权投资机构处于发行注册过程中,其中,毅达资本、泰达科投、东方富海发行科技创新债 券获得发行批号。 来源:证券时报 对接需求请扫码 每日|荐读 热文: 社会LP去哪了 热文: 购基金井喷,巨头们开始"买买买" 报告: 独角兽的"新双轮驱动":《2025中国CVC影响力报告》发布 报告: 哪些LP在活跃出资?——《LP全景报告2024》发布 ...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三部门发文,加快先进计算、5G-A、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规模化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19:41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强调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完善边缘计算中心网络布局 [1] - 加快先进计算、5G-A、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规模化应用 [1] 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技术攻关 - 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 [2] - 鼓励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产品,目标到2027年实施10项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攻关项目 [2] 资本市场合作与创新 - 创业板ETF在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标志着深巴交易所ETF互通项目正式落地 [3] -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深圳,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商务部支持有条件的经开区设立离岸创新基地,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模式 [4]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拓展融资渠道,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中新集团已在A股上市 [9] 交通领域技术创新 - 上海发布首个交通领域多模态大模型"通达大模型",具备交通组织管理辅助能力,试点城市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5% [6] 生物医药产业开放 - 北京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对外开放,高标准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7][8] 电子烟监管强化 - 国家烟草专卖局强化电子烟监管,应对出口回流和非法电子烟问题,持续推进监管法治化、产业规范化 [10] 市场监管与反垄断 -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1]
陈家齐,执掌港投620亿
投资界· 2025-05-27 15:43
香港科创风暴核心观点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KIC)成立不到一年已投资超100个项目,基金总规模达620亿港元,重点布局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及AI相关行业 [1][4][5] - 港投公司采用市场化美元基金运作模式,直接投资与共同投资并举,每1元投资可撬动超过4元其他长期资金,已推动5-10家公司进入IPO流程 [5][8][9] - 香港过去5年投入逾1500亿港元发展科创,创投公司数量从2015年1500家增至5000家,私募基金投资额从5亿港元增至50亿港元 [12][13] 港投公司战略布局 - 管理620亿港元资金池,包括220亿港元"香港增长组合"、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及300亿港元"共同投资基金" [4] - 与蓝驰创投等机构合作成立"共同投资伙伴计划",重点支持全球视野的华人科技创业者,首个合作基金已启动并将年内落地项目 [5] - 投资组合中人工智能及具身智能是主要增长点,典型案例包括思谋科技、百图生科、银河通用等AI独角兽 [4][5][13] 市场化运作机制 - 采用三轮尽调体系:内部尽调+第三方尽调+传统商法财尽调,曾通过委托被投企业客户担任尽调机构大幅缩短认知周期 [9] - 不设强制退出要求,资金期限长于市场平均水平,更符合科技创业长周期特性 [9] - 团队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节假日持续推进项目,体现香港发展新兴产业的紧迫性 [10] 香港科创生态转型 - 从依赖金融地产转向科创驱动,2015年前科创氛围薄弱,现形成"无创科、无未来"共识,目标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12] - 香港高校技术优势突出,成为连接全球资本与内地企业的桥梁,地缘政治背景下科技企业首选上市地价值凸显 [13] - 生物医药等领域创业者反馈,2018年至今产学研合作机制显著改善,创投生态圈思维发生根本转变 [13] 中国科技全球化机遇 - 香港科创蜕变被视为中国创新范式关键切片,反映硬核科技国产化趋势,目标争夺全球产业话语权 [14] - 数据显示全球50%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OpenAI等机构聚集大量中国顶尖人才,国际舆论关注"中国世纪"到来 [14] - 企业借助港投公司资源加速全球化布局,如PPIO在香港设立国际化出海总部并扩大业务 [8][13]
为中国科创先锋“打Call”!2025“金鹰”“新苗”投票启动!
证券时报· 2025-05-26 11:22
活动概况 - 证券时报社主办的"寻找创投金鹰 发掘企业新苗"行动计划进入网络投票阶段 活动旨在发掘新经济领域标杆企业与创投机构 接受行业专家与公众双重检阅 [1] - 截至报名结束 共收到超350家创投机构和创业企业的申报 数量创历史新高 部分奖项报名者数量过百 竞争激烈 [1] - 2025年新设"年度并购投资案例"和"年度早期投资机构"等热门奖项 响应政策鼓励并购重组及"投早投小"导向 [1] 奖项设置 - 网络投票开放6个行业单项奖:人工智能 半导体 医疗健康 先进制造业 前沿科技 新能源行业卓越投资机构 [1] - 创业企业奖项包括"年度新锐企业"和"年度高成长企业"两类 [1] 投票规则 - 投票时间为2025年5月26日至5月30日 [2] - 候选名单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3] - 支持电脑端(每天10票)和移动端(每天20票)双渠道投票 [4][5] - 网络投票数据统计受主办方严格监督 占评分权重15% [6][7] - 官方投票链接为https://tp.stcn.com/item/jyj/2025/vote/index.jsp [8] 主办方背景 - 证券时报作为人民日报社主管的财经媒体 自2009年起持续追踪创投行业发展 记录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过程 [1] - 活动坚持专业视角 旨在推动行业创新力与成长性 公众投票结果将形成行业正向激励 [1]
为中国科创先锋“打Call”!2025“金鹰”“新苗”投票启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09:33
活动概况 - 证券时报社主办的"寻找创投金鹰 发掘企业新苗"行动计划进入网络投票阶段 行业专家与公众共同参与评选新经济领域标杆力量 [1] - 活动共收到超350家创投机构和创业企业的申报 数量创历史新高 部分奖项报名者数量过百 竞争激烈 [1] - 2025年新设"年度并购投资案例"、"年度早期投资机构"等热门奖项 反映政策推动并购重组及鼓励"投早投小"的导向 [1] 奖项设置 - 网络投票开放6个行业单项奖:人工智能、半导体、医疗健康、先进制造、前沿科技、新能源行业卓越投资机构 [2] - 创业企业奖项包括"年度新锐企业"和"年度高成长企业"两类 [2] 投票机制 - 投票时间为2025年5月26日至30日 [3] - 候选名单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4] - 支持电脑端(证券时报网)和移动端(微信/App)投票 电脑端每日限10票 移动端可追加20票 [5][6] - 网络投票数据由主办方严格监督 占评分权重15% [7][8] 活动背景 - 证券时报自2009年起持续追踪创投行业 挖掘优秀机构及企业成长轨迹 [1] - 作为人民日报社主管的财经媒体 活动具有权威性 投票链接为https://tp.stcn.com/item/jyj/2025/vote/index.jsp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