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QFLP
icon
搜索文档
两个月完成设立!昆山QFLP基金驶入“快车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0:17
关联内容 3月达成意向,4月完成批复,5月完成设立——近期,一只由启明创投设立的QFLP基金正式落地,意外 地再次将政府服务的"昆山速度"推向台前。 8月19日,启舜QFLP项目落地暨启明创投与昆山创控集团全面合作签约仪式在昆山市产业资本中心举 行。据现场消息,昆山市启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获得试点资格批复;启舜QFLP基金项目 成功落地,并完成了第一笔投资。 在昆山谋划"2+3+3"新兴产业体系的当下,启舜QFLP基金的落地为这一战略提供了新的金融支撑。 当前昆山正围绕做好"核心产业+""人工智能+""绿色低碳+"三篇文章,加快构建"2+3+3"新兴产业体系。 启明创投实力雄厚,投资经验丰富,与昆山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启舜QFLP项目的成功落地,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资本与本土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昆山企业注入更多金 融"活水",进而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背景下金融业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上半年昆山落地的最大外资单体项目,也是昆山高新区落地的第 一只QFLP基金。昆山创控集团透露,启舜QFLP已完成首笔对 ...
2亿美元,启明创投QFLP基金落地
FOFWEEKLY· 2025-08-20 18:10
启舜QFLP项目落地 - 昆山市启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获得QFLP试点资格批复并完成首笔对外投资,认缴规模达2亿美元,重点投向科技、医疗创新行业的早期和成长期企业 [1] - 项目由启明维创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管理,近期将完成对创新医疗器械、科技服务、科技设备制造等领域的近2亿元投资 [1] - 启明创投看好昆山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计划通过QFLP项目深化基金招商、外资招引等合作,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金融支持 [1] 启明创投与昆山创控集团合作 - 双方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整合启明创投在科技、医疗领域的投资能力与昆山产业资源,推动资本与产业协同 [2] - QFLP模式具备灵活结汇、投资便利等优势,是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重要路径 [2] - 启明创投管理资产总额达95亿美元,累计投资超580家创新企业,此前与创控集团合作设立的基金已投资智谱AI、银河通用等科技企业 [2] 行业动态与投资布局 - 启明创投通过QFLP项目引入国际前沿科技和产业经验,促进昆山产业资本与创新企业深度结合 [1][2] - 合作案例包括招引此芯科技、支持本地企业昆高新芯,体现“基金+产业”联动效应 [2]
2亿美元,启明创投QFLP项目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33
启舜QFLP项目落地 - 昆山市启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获得QFLP试点资格批复并完成第一笔对外投资 [1] - 该基金认缴规模2亿美元 重点投向科技 医疗创新等行业早期和成长期优秀企业 [1] - 基金由启明维创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管理 近期将完成对创新医疗器械 科技服务 科技设备制造等项目的近2亿元投资 [1] 启明创投与昆山创控集团合作 - 启明创投与昆山创控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整合双方在科技医疗领域的投资能力与产业资源 [3] - 合作将围绕昆山重点产业领域创新投资模式 加强投资布局 在基金招商 招引外资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 [3] - 启明创投管理资产总额达95亿美元 已投资超过580家创新企业 [3] 历史合作与投资案例 - 2021年创控集团联合启明创投设立昆山市启明融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参与投资智谱AI 银河通用等科技企业 [3] - 历史合作案例包括招引此芯科技 支持本地企业昆高新芯等 [3]
四川稳外资19条发布 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规定
搜狐财经· 2025-08-16 08:13
四川省稳外资行动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四川省出台《2025年四川省稳外资行动实施方案》 围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四个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 [2] 开放领域突破 - 推动电信 医疗 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争取国家层面开放试点政策 招引储备外资项目 [3] - 深入开展成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实施123项试点任务 形成制度创新成果 [3] - 开通创新药械挂网"绿色通道" 鼓励创新产品入院 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开放 [3] - 争取QFLP外汇业务试点 建立重点外商投资企业省级直联机制 试点国际税收确定性服务 [3] 制造业开放与平台升级 - 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 支持制造业外资项目落地 [4] - 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 推动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 [4]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加大外资准入压力测试 [4] 招商引资举措 - 利用进博会 投洽会等展会组织招商推介 创新"出海招商"模式赴欧洲 日韩新 港澳等地专题招商 [5] - 落实利润再投资税收优惠政策 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试点 [5] - 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投资性公司 便利外国投资者实施并购投资 [5] 重点领域引资 - 围绕15条重点产业链加大引资力度 鼓励外商投资养殖 饲料兽药生产等领域 [6] - 对世界500强投资制造业 高技术产业 高端服务业及利润再投资出台鼓励政策 [6] 外资服务保障 - 推动外资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清单 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困难 [7] - 鼓励金融机构组建外商投资金融服务团 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7] - 开展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 提供出入境 停居留便利 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全程网办 [7] - 优化贸易便利化 提供原产地证网上办 预约办 邮寄办等一站式服务 [7]
开放新高地,释放强劲“锡引力”
新华日报· 2025-08-05 06:26
外资投资热度 - 无锡1-6月新增外资项目168个,实际使用外资22.1亿美元,规模位列全省第二,占全省比重19.1% [1] - 上半年新增11个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包括阿斯利康、村田、阿特拉斯等高质量外资项目竣工投产 [2] - 7200多家外企集聚无锡,四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 [3] 重大项目进展 - 阿斯利康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开工,总投资4.75亿美元,预计2028年第四季度投产心血管创新药 [2] - 博戈亚太总部及无锡第二基地项目推进中,全面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20亿元、年综合税收7000万元 [4] - 阿法拉伐增资1000万美元建设新产线,将全球最大尺寸螺旋板换热器生产落地江阴 [4] 外资结构优化 - 上半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6亿美元,现代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3.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60.9% [3] - 资本市场服务占现代服务业外资比重达35.5%,形成"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 [3] - 外资来源地多元化,中国香港地区投资占比首次回落至50%以下,新日韩和欧洲投资占比显著增长 [6] 政策与资本创新 - 无锡出台《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十项措施》,上半年13家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8.9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40.2% [4][5] - QFLP试点成效显著,上半年新落地4个项目,累计达51只,合同外资总规模55.8亿美元,数量规模居全省前列 [7] - 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8亿美元,占全市比重36.3%,同比提升11.1个百分点 [7] 产业基础与营商环境 - 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66万亿元,拥有7个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实施《外籍人士来锡便利化十项举措》,设立国际商事法庭和知识产权法庭,优化涉企执法检查 [8] - 加密国际客货运航线,助力企业就近通关降本增效 [8]
如何成功吸引外资进入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5-13 07:48
融资租赁行业的外资引进 - 融资租赁在实体产业与资本市场间扮演桥梁角色 外资机构通过该渠道参与国内产业升级的需求强烈 [1] - 构建高效外资引入渠道成为行业发展核心课题 金融开放背景下外资参与度持续提升 [1] 外资进入的主要途径 - 跨境资产证券化:2023年上半年上海自贸区发行首单外资主导飞机租赁ABS 规模32亿元 底层为6架宽体客机 获国际AAA评级 [3] - QFLP试点:海南自贸港政策允许外资以有限合伙人参与人民币基金 某欧洲养老基金投资15亿元于海上风电设备租赁 年化收益8 7% 较欧洲同类高240基点 [3] - 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某德资汽车集团通过该工具将欧元转为离岸人民币 用于新能源车租赁 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 [3] 外资友好型生态系统构建 - 监管协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监管沙盒"机制缩短跨境保税租赁审批至20天 实现海关外管税务数据实时互通 [3] - 税务架构优化: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租赁物海关异地监管"降低外资18%运营成本 飞机船舶可分期缴纳增值税 单架波音787缓缴超3000万元 [3] - 专业服务配套:引进国际船舶估值机构等第三方服务 某新加坡海事服务商助外资船舶资产处置周期缩短60% 残值评估准确度达97% [3] - 数字基建支撑:区块链技术实现15国设备物权实时验证 某中外合资平台不良资产率从2 1%降至0 7% [3] 运营优化与文化融合 - 某日资租赁公司采用"自然对冲+衍生工具"组合策略 将日元兑人民币波动利润侵蚀控制在0 5%以内 [4] - 某美资机构在华医疗设备租赁中组建本地化团队 设备交付周期从14周缩至6周 客户满意度提升35个百分点 [4] 行业发展前景 - 跨境租赁未来3-5年有望在新能源装备 碳资产交易等领域催生百亿级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与绿色金融标准趋同将加速发展 [4] - 行业需平衡开放与风险 从业人员需兼具政策敏锐度与金融工具创新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