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制造

搜索文档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设备更新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7-11 23:24
政策支持与资金激励 -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制定技术改造专项激励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设备更新成本 [2] - 2025年获得市级技改增幅奖励资金200万元,资金总额列全市第一位 [2] - 推荐联合石化2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项目申报省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奖补资金,争取省级供应链金融发展财政奖励资金76万元 [2] 技术改造实施情况 - 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行动,引导企业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30个以上 [1] - 2025年1-5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28.8%,较去年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 [1] - 重点企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近30%,涉及智能化控制、节能降碳、工艺优化的项目占比超八成 [4] 标杆企业示范效应 - 海科瑞林投入超4亿元进行智能化升级,引进分布式控制系统和在线分析仪 [3] - 新系统使关键装置能耗降低约12%,产品收率提升2.5%,安全预警响应速度提升70% [3] -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策划技改项目,指导围绕产品质量提升、规模扩大及智能化改造进行项目谋划 [3] 技改成效与经济效益 -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企业生产装置可减少人工操作66%,年综合效益超过3.5亿元 [4] - 推动整体能耗强度持续下降,智能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加速形成 [4] - 政策引导与典型带动下,企业掀起新一轮技改热潮,发展动能持续转换 [4]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聚焦技术赋能,优化服务供给,引导更多企业加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行列 [5] - 将绿色化、智能化打造为开发区最鲜明的产业底色和核心竞争力 [5] - 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大力量 [5]
付费委托他人制作的宣传片被诉侵权
人民网· 2025-07-09 09:02
案件核心观点 - 某化工公司因委托制作的宣传片中包含3秒侵权视频片段被诉,法院最终判决其仅需承担原告合理开支500元,驳回其他诉讼请求[1][2] - 法院认定公司虽构成侵权但无主观过错,合法来源抗辩成立免除赔偿责任[2][4] - 二审维持原判,公司无需公开致歉或支付5万元索赔[3] 案件细节 - **侵权行为**:公司在6分钟宣传片第5分34秒至36秒使用原告原创作品《公园放风筝》片段,通过公众号传播[1] - **委托关系**:宣传片系2020年12月委托深圳某传媒公司制作,支付制作费13.7万元[1] - **公司应对**:接到侵权通知后立即下架视频并删除片段[1][2] 法律适用 - 法院援引著作权法第五十九条,参照商标法、专利法中的合法来源抗辩规则[4] - 关键判定标准为行为人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且无主观过错[4] - 公司作为使用者通过正常商业渠道取得宣传片并支付合理对价,符合免责条件[2][4] 判决结果 - 公司承担原告合理开支500元[1] - 免除5万元经济损失赔偿及公开致歉要求[2] - 侵权行为性质未改变但免除赔偿责任[2][4]
昊华化工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6月对外担保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2:33
担保事项 - 公司全资子公司浙化院为参股公司江西禾田的全资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担保金额为人民币1,470万元 [5]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为江西禾田已实际提供的担保余额为人民币3,235万元 [1] - 本次担保由嘉兴禾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提供反担保 [2] - 担保事项已通过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属于授权范围内,无需再次提交审议 [3][7] 被担保人情况 - 江西禾田科技有限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于2019年2月20日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江西禾田资产总额18,795.19万元,负债总额12,909.39万元,资产负债率68.68% [9] - 江西禾田为公司的联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农药研发、制造及化工产品批发等 [8] 担保协议内容 - 担保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6月28日,保证范围为授信额度内贷款及相关费用,最高限额1,470万元 [10] - 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2025年6月18日至2026年6月17日 [10] 担保必要性 - 担保旨在满足参股公司日常经营流动资金需求,保障业务稳健发展 [11] - 被担保对象具备偿债能力,担保风险处于公司可控范围内 [11] 累计担保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对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实际担保额合计129,456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7.37% [13] - 公司未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无逾期担保 [14] 限售股上市流通 -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类型为非公开发行股份,上市股数为161,290,322股,上市日期为2025年7月8日 [17][23] - 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5亿元,新增股份已于2025年1月8日完成登记 [18][19] - 除部分股东承诺36个月内不得转让外,其他特定对象承诺6个月内不得转让,相关承诺均已履行 [22] 股本变动 - 2025年4月8日,公司回购注销34,085股限制性股票,总股本减少至1,289,999,620股 [21] -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后,公司股本结构将相应调整 [23]
昊华科技: 昊华科技关于2025年6月对外担保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14
担保情况概述 - 浙化院为江西禾田提供总额为1,470万元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2] - 担保事项已通过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授权总额不超过20亿元 其中子公司间担保额度16.85亿元 合营或联营企业担保额度3.15亿元 [2] - 担保额度可在资产负债率未超过70%的子公司或合营联营企业间调剂 [2] 被担保人基本情况 - 江西禾田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化工产品批发零售及农业技术开发 2024年净利润152.36万元 资产负债率68.68% [4] 担保协议内容 - 担保范围包括授信本金及相关利息、罚息、违约金等 最高限额1,470万元 [4] 担保必要性 - 担保用于满足参股公司流动资金需求 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4] - 被担保对象具备偿债能力 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 累计担保数据 - 公司及子公司实际担保总额129,456万元 占净资产比例24.50% [5] - 对合营联营企业实际担保额24,850万元 占净资产比例4.70% [5] - 子公司间实际担保额22,388万元 占净资产比例1.40% [5]
据新德里电视台:印度特伦甘地邦Sigachi化工厂爆炸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34人。
快讯· 2025-07-01 10:47
事件概述 - 印度特伦甘地邦Sigachi化工厂发生爆炸事件 [1] - 死亡人数上升至34人 [1]
亚太、海合会贸易合作机遇凸显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0:26
GCC地区化工行业战略转向亚太市场 - GCC地区化工出口商因美国关税政策面临重大挑战,正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市场[1] - 2023年亚洲占GCC化工总出口50%以上,中国、印度、土耳其为主要市场[1] - GCC与亚太合资企业每日处理270万桶原油,年运营2300万吨下游石化产能[1] - 沙特阿美在中国盘锦和古雷的项目可将50%以上原油直接转化为石化原料[1] GCC化工行业竞争优势 - GCC化工生产商在2025年油价下跌情景下仍比依赖石脑油的竞争对手具有成本优势[1] - 阿拉伯海湾天然气原料提供显著成本优势,装置利用率达90%远超全球同行[1] - 行业正转向特种弹性体、原油制化学品及电动汽车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1] 供应链优化与技术创新 - 供应链弹性成为关键,需实现出口路线灵活性、端到端可见性和区域缓冲库存[2] - 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推动供应链管理从被动反应转向预测性模式[2] - 多样化采购和战略库存降低对单一地区依赖[2] 能源转型与氢能发展 - GCC国家目标2030年25%-50%能源结构来自可再生能源[2] - 阿曼计划2030年氢能产能100万吨/年,阿联酋目标140万吨/年(2031),沙特目标400万吨/年(2030)[2] - 氢能发展是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减少环境影响的战略组成部分[2]
高技术产品产量保持良好增势!东莞公布今年1-5月经济数据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1:43
工业生产 - 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9.2%,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9.5%,化工制造业增长12.2% [3] -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和9.2%,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速显著,服务器、集成电路、传感器、电子计算机整机分别增长380.9%、85.9%、80.8%、42.6% [3] 外贸进出口 - 1-5月外贸进出口总额6158.5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进口2441.1亿元增长28.5%,出口3717.4亿元增长11.2% [4] - 5月单月进出口总额增长10.7%,进口增长14.2%,出口增长8.6% [4] 消费市场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2.81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较1-4月提升0.4个百分点,5月单月增长6.3% [5] -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增速突出,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10.3%、103.4%、34.8%,线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7.8% [5] 固定资产投资 - 1-5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6.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下降4.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0%,工业投资下降4.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3.3% [6][7] - 工业投资占比达54.4%,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7%,增速较1-4月提升5.0个百分点 [7] 财政金融 - 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80亿元增长3.1%,支出406.15亿元同比持平,5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689.95亿元增长7.2%,贷款余额20006.43亿元增长3.5% [8] 居民消费价格 - 1-5月CPI同比下降1.0%,八大类商品中七类价格下降,衣着类下降3.1%,交通通信类下降2.9%,其他用品及服务类增长2.8% [9]
“超级工程”渐行渐近,重庆破局,宜昌“躺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23:52
三峡船闸运行情况 - 三峡船闸运行22年 年货运量从3400万吨增至1.69亿吨 连续11年突破1亿吨 连续3年突破1.5亿吨 [1] - 2011年三峡船闸年过闸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吨 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 [6] - 2023年过闸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延长至约12天 船舶运营航次由12个下降至6个 [6] 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概况 - 项目包含三峡枢纽新通道工程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 静态总投资766亿元 总工期100个月 [2] - 三峡枢纽新通道采用双线连续五级船闸方案 线路总长6680米 设计通航船舶吨级10000吨级 [4] - 项目获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1] 对长江上游地区影响 - 2016-2021年成渝地区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速2% 显著低于长江中下游港口增速 [7] - 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国第六 冶金/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等产业主要依赖水运 [8] - 新通道建成后将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上游地区产业竞争力 [8] 对宜昌及长江中游影响 - 宜昌港2024年吞吐量1.49亿吨 超越武汉港成为湖北第一港 [10] - 宜昌翻坝运输40英尺集装箱成本约1200-1500元 单船增加成本50-60万元 [12] - 宜昌人均GDP达14.7万元 中部第一 2024年GDP反超襄阳居湖北第二 [21]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新通道将支撑受益地区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催生新经济中心 [22] - 四川整合泸州/宜宾/乐山/广安/南充五港 打造长江上游"港口航母" [16] - 宜昌将形成链接重庆和武汉的重要枢纽 联通长江中上游协同发展 [22]
齐翔腾达打造无泄漏工厂
中国化工报· 2025-06-20 10:23
安全环保管理 - 公司启动"死角盲区"专项检查,现场问题整改率达到95% [1] - 将"无泄漏工厂"作为提升本质安全的核心关键,安全联锁投用率达到100% [2][4] - 通过安全宣誓、警示教育片、事故案例剖析等形式强化安全环保意识 [2] - 建立《漏点统计台账》《查漏消漏管理台账》,对泄漏点进行分级管理 [3] 现场管理与风险防控 - 推行6S管理,遵循"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五不缺"的管理要求 [4] - 机电动力部开展评优工作,树立标杆单位,推动对标提升 [2] - 化工五厂对高内漏风险设备进行安全评估,每月15~20日集中维修 [3] - 通过随机应急演练检验职工应对能力,定期复盘优化应急预案 [3] 员工参与与激励机制 -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与"日事日毕小红旗"评比结合,对有效建议实施奖励 [2] - 通过导师带徒、技能竞赛、创新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 [4] - 鼓励技术攻关,对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团队给予奖励 [4] 企业形象与发展战略 - 以"花园式工厂"重塑绿色化工形象,将"鸟语花香"与"无泄漏工厂"结合 [1] - "无泄漏工厂"建设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推动安全、效益、环保协同发展 [4]
传化集团:打造以成长为核心的能力矩阵
中国化工报· 2025-06-20 10:05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 - 传化智联物流员工通过智能问答系统"传化小智"进行工作策划,显著提升效率[1] - 化学业务基地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实现单日32次不同规格产品切换[1] - CRM系统实现客户数据全景视图,帮助业务员深度挖掘潜在客户并降低运营成本[1] - 12大领域58个场景的AI+建设推动劳动效率成倍增长[9]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新安股份研发团队注重技术与市场结合,通过与客户深度交流提升研发导向性和效率[2] - 冯一峻团队开发的环保型亲水硅油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并带动师弟师妹加入公司[3] - 公司延伸至芯片、半导体、光伏等高科技领域,多项技术实现突破:稀土橡胶打破40年技术瓶颈、无氟抗芯吸剂全球首创等[8] - 每年科技投入增长50%,优越的软硬件条件支持创新[9] 人才培养体系 - 建立员工技能矩阵图,划分1-3星成长阶段(善学→善思→善育)[4] - 叶安娜4年内从硕士毕业生成长为质量技术主管[5] - 每年投入超1亿元用于职工技能培育,2024年人均学习时长翻番至75小时[6] - "传化技能学院"年培养超3500人次,2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能大比武覆盖31个专业[6] - 每年100名中后台人员到一线锻炼,300余名大学生首先到基层培养[6] 组织变革与岗位创造 - 推动产业工人从"蓝领"向工程师转变[6] - 高层管理者实施"师带徒"制度,1对1带教纳入绩效评价[7] - 1.6万人员工规模通过创新延伸至高科技领域,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8] - 采用项目制、揭榜挂帅等模式让青年骨干参与前沿攻关[8] 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 - 强调"以安全为基座的稳态生产、以成长为核心的能力矩阵"[1] - 业务专家、管理专家、IT专家合力推动数字化转型[9] - 打造企业和员工双能力矩阵,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迈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