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外债
搜索文档
三季度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5%|绿色金融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0:59
绿色贷款市场 - 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增加6.47万亿元 [2] -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2.65万亿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8.32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6620亿元;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5.01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6204亿元 [2] - 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8.74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7568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7.91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9012亿元 [2] 绿色债券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全球GSS+债券发行总额5558亿美元,同比上升17%,其中绿色债券占比61%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达483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发行币种,占比8% [3] - 中国农业银行2月发行60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为境内发行人单笔规模最大;中国于4月首次发行总额60亿元人民币主权绿色债券 [3] 绿色金融创新试点 - 国家外汇管理局厦门市分局率先启动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首日6家银行为8家企业办理绿色外债登记业务,金额合计1154万美元 [4] - 建设银行呼伦贝尔分行发放全国首笔肉类“碳标签”挂钩贷款1.5亿元,贷款利率在LPR基础上下浮89个基点,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133.5万元 [7] - 徽商银行宿州分行向当地一家大型水泥企业发放26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企业计划至2035年末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较2023年下降18.9% [8]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最高价55.67元/吨,最低价51.21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上涨4.77% [5] -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7,627,302吨,总成交额346,456,117.33元 [5]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49,024,596吨,累计成交额50,826,698,555.21元 [6] ESG与区域绿色金融发展 - 佛山市发布2025年度国内首份地区级上市公司ESG发展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佛山上市公司ESG治理现状、披露水平与提升路径 [9] - 呼伦贝尔市2025年6月发布《产品碳标签核算细则》,9月率先完成肉类“碳标签”认证 [7] - 安徽省作为建材行业转型金融试点省份,宿州分行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转型方案进行认证 [8]
广东入选全国首批绿色外债试点 助力产业逐“绿”而行
期货日报· 2025-09-30 19:45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外债作为创新跨境融资工具,将在广东加快低碳转型、促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发 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将加强政策宣传和银企对接,推动试点政策 落地落实,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绿色及低碳企业。同时,持续研究提升绿色领域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 继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丰富绿色金融体系内涵,助力广东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绿色外债试点紧扣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开放与安全三大原则,主要便利境内非金融 企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相关规定条件的绿色或低碳转型 项目。《绿色外债试点业务指引(试行)》对试点企业及银行条件、试点业务流程、数据申报及事中事后 监管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明确。一方面,将绿色外债试点业务的类别风险转换因子由1下调至0.5,进一步 提高企业绿色外债的跨境融资额度。另一方面,相关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提升绿色外债业务办理 便利化水平,有利于吸引全球金融资源向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有序聚集。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刘威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 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国家外 ...
政策与大类资产配置周观察:降息周期或将至
天风证券· 2025-08-26 14:43
基于提供的策略研报内容,以下是详细的关键要点总结: 核心观点 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周期或将开启,特别是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同时国内政策着力于稳增长和释放内需,在此背景下大类资产配置需关注政策驱动下的结构性机会与风险[1][4][103] 海内外政策要闻 - 国内政策核心是稳增长和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国务院全体会议强调提升宏观政策效能、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1][9][10] -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预计后续将出台更多扶持政策推动其高质量发展,西藏GDP从第一个千亿到第二个千亿仅用6年,目前正迈向第三个千亿[11][12][13] - 海外政策焦点是杰克逊霍尔会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鸽派降息信号,强调就业下行风险上升,可能意味着需要降息[18][19][24] - 美联储更新《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战略声明》,移除就业“不足”表述,回归灵活通胀目标框架并取消“补偿”策略[20][21][25] 权益市场分析 - A股主要指数普遍上涨,沪深300、中证100和深证成指周涨幅均超4%,创业板指涨5.85%,万得微盘股指数涨3.4%[3][27] - 南向资金周净流入超165亿元,MSCI中国A股指数周涨4.27%,股指期货四大品种集体上涨[27] - 政策影响包括央行推动深化动产融资改革以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以及证监会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以突出“扶优限劣”和高质量发展导向[28][29][30] 固收市场分析 - 资金面小幅趋紧,央行上周净投放资金12652亿元,DR007反弹至1.5%以上,8月20日最高至1.57%,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至1.75%以上[3][47] - 政策层面,财政部规范PPP存量项目,明确分类分级推进思路,截至2022年底存量PPP项目总投资达11.6万亿元[48][49] - 外汇局在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用于绿色项目,提升便利化水平[51][52] 大宗商品市场分析 - 有色金属价格回落,南华沪铜指数周环比跌0.51%,LME铜期货周跌0.05%[60] - 原油价格反弹,WTI现货周涨1.15%至63.66美元/桶,布伦特周涨0.74%至68.48美元/桶,EIA原油库存降1.41%至4.21亿桶[61] - 贵金属价格回升,伦敦现货金价周涨1.08%至3371.24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周涨1.12%[62] - 黑色金属价格延续回落,螺纹钢现货周跌2.1%至3116元/吨,期货周跌0.91%至3270元/吨[63] - 猪肉价格小幅反弹,批发价周涨0.25%至20.1元/公斤,猪粮比5.84连续四周处于三级收储警戒区[64][65] - 产业政策影响包括六部门联合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坚决抵制低价恶性竞争[77],地缘缓和、库存下降和降息预期支撑油价[78],金饰消费进入传统旺季[79],国务院部署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80],发改委将开展中央冻猪肉收储[81][82] 外汇市场分析 - 美元指数周环比下行0.12%至97.72,人民币升值0.25%至7.17,在岸与NDF利差持平22bp[4][84] - 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超六成[85] - 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7月占比2.88%,支付金额总体增加5.82%[86][100] - 国际方面,欧、日、英央行行长均释放宽松预期[87],新西兰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3.00%,为一年来第七次降息累计275个基点[88][98] 大类资产轮动展望 - 预计下半年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灵活性和预见性,着力“四稳”[103] - 建议重视黄金,债券重点挖掘转债,以“以我为主”应对“特朗普不确定”及地缘政治风险升级的潜在影响[4][103]
【新华解读】绿色外债试点开启 多地企业跨境融资有望驶入“绿色通道”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1 21:25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新华财经北京8月21日电(王菁)企业境外发债已成为我国市场主体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式,尤其是绿色、科创等创新元素更受到海外投资者青睐。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宁波、厦门、青岛、深圳等16省市开展绿 色外债业务试点,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 市场人士表示,这一政策出台于2025年——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我国作出"双碳"目标重大宣示5周年的关键时点,是境内 绿色金融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 转自:新华财经 引导外资服务低碳转型 绿色金融政策优化走向纵深 业内专家指出,绿色外债试点政策的推出,显示出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发展进一步走向纵深,此举旨在通过引入国际更多较低成本资金,支持优质企业绿 色低碳项目建设。 具体来看,这一试点政策主要针对境内非金融企业,通过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相关规定条件的绿色或低碳转 型项目。 某国有大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对新华财经指出,政策允许这类项目更少占用企业全口径跨境 ...
货币市场日报:8月21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1 19:51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人民银行开展253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 利率持平于1.40% 当日实现净投放1243亿元[1] - 逆回购到期规模为1287亿元[1] 货币市场利率表现 - Shibor短期品种全线下跌:隔夜跌0.70BP至1.4660% 7天跌3.90BP至1.4950% 14天跌0.30BP至1.5930%[1] - 质押式回购利率普遍下行:DR007跌5.4BP至1.514% R007跌4.2BP至1.5356%[3] - 质押式回购成交额分化:DR001增加1682亿元 R001增加2294亿元 R007减少1297亿元[3] 银行间资金面变化 - 早盘资金面均衡偏紧 公开市场操作后转松 隔夜利率从1.60%-1.65%降至1.45%[7] - 7天期利率从1.55%-1.57%降至1.50%附近[7] - 尾盘资金面进一步宽松[7] 同业存单市场动态 - 当日发行58只同业存单 实际发行量820.4亿元[7] - 一级市场交投活跃 二级收益率整体持平:1Y大行收1.665% 3M国股下行0.5BP至1.555%[7] - 期限利差变化:6M与3M利差拉宽0.5BP至6.5BP 3M与1M利差收窄0.5BP至4.5BP[7]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外汇局在16省市试点绿色外债业务 允许减少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占用[9] - 友邦人寿保险资管子公司计划年底开业 采用集团统一标准[9] - 成都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 推出降低首付比例等6项措施[10]
陆家嘴论坛聚焦开放合作,金融监管“一把手”释放多个重磅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6-18 21:56
陆家嘴论坛政策信号 - 2025陆家嘴论坛主题为"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多位金融监管部门一把手发表演讲传递政策信号 [1]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在上海实施八项创新政策,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等 [2]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华资产超7万亿元,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从2013年4%升至当前9% [9] - 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宣布新发放一批QDII投资额度,截至2025年5月31日QDII累计批准额度为1677.89亿美元 [13]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目标五至十年内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2]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点包括提升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地位、强化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等 [2] - 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动错位发展、相互赋能 [7]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在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全球第三 [3] - 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6] -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发展,重塑传统支付体系 [6] 科创板改革措施 - 证监会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17][18] - 科创板将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16] - 目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已上市20家企业均属生物医药行业,最近一家是2023年6月上市的智翔金泰 [17] 金融开放与合作 -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稳步扩大制度型金融开放,优化外资营商环境 [10] - 国家外汇局将在自贸试验区实施包括扩大QFLP试点等10项外汇创新政策 [13] -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将在全国推广,便利集团资金归集使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