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搜索文档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 审议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赵乐际出席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37
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彭波、张天培)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并 开展专题询问。赵乐际委员长出席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王东明、郑建邦、丁仲礼、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 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秘书长刘奇出席会议。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 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张国清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有力促进了国企活 力效率提升、生产经营稳中向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建立健全全级次穿透 式监管体系,"一企一策"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更 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肖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 ...
一场重磅专题询问,事关国有资产最新“家底”、国企薪酬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0:59
国资国企资产规模与经营业绩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109.4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87.9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3.9万亿元 [2] - 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最近三年都保持在80万亿元以上利润总额最近四年都保持在4.5万亿元左右 [2]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 [3]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4] - 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5] - 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以来新组建中国雅江集团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等央企省级层面开展110组战略性重组 [4] - 央企战略性新兴领域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4]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投资 - 2024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占投资总数超过40%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1.5万亿元同比进一步提升 [3] - 累计打造智能工厂近2000个培育启航企业超过110家 [3]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比例超过70% [3] - 2024年中央企业用于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资总额合计达到159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 [7] 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 - 超过97%的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已经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 [5] - 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在央企地方国企集团及其二三级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 [5] - 全面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考核截至2024年底出台25个针对性行业考核实施方案个性化指标占比较高 [5] - 省级国资委集中统一监管平均比例超过99% [6] 薪酬制度改革与激励机制 - 中央企业管理人员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超过60% [7] - 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各层级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实现薪酬管理全覆盖规范福利待遇调整不合理偏高收入 [6] - 建立科技创新薪酬激励机制突出技术技能要素引导企业加大对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激励 [7]
威海市国资委推动国企主业优化,助力经济稳增长
齐鲁晚报网· 2025-08-08 17:03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导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为城市经济的稳健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8月5日上午,在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 闻发布会上,威海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玉凤介绍,威海市国资委指导市属国企明确战略定位和 主业发展方向,坚持聚焦主业,强化资源集聚,不断夯实稳的基础、培育进的动力,因势利导调整优化 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 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下一步,威海市市属国资国企将坚持"稳当前"与"利长远"相结合,着力实现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高质量 发展;坚持科技引领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着力培育更多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同时,一手抓风险防 控,一手抓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监管体系,推进穿透式监管,强化刚性约束,切实提升监管效能,牢 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以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以服务 我市经济发展主责定位为方向,不断优化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和布局结构,实现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 切实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 ...
湖南天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49
收购背景与目的 - 本次收购源于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存续分立,将汽车业务板块分立至新设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并推动汽车强国建设[13] - 分立后中国长安汽车由国务院国资委100%控股,承接原兵器装备集团持有的辰致集团100%股权(含湖南天雁37.25%股份)[5][19] - 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增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全球第一梯队[13] 交易结构 - 采用存续分立模式:兵器装备集团保留主体(注册资本减至1,656亿元),新设中国长安汽车(注册资本2,000亿元)[22][23] - 资产分割以辰致集团100%股权为核心,不涉及现金对价[24] - 债务处理采用连带责任机制,需完成经营者集中审查及股权变更登记[18][25] 股权变动影响 - 收购前:兵器装备集团通过辰致集团间接持有湖南天雁37.25%股份(3.98亿股)[19] - 收购后:中国长安汽车通过辰致集团承接相同股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19][21] - 触发30%持股红线但豁免要约收购,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同一实际控制人条款[31] 财务与法律安排 - 中国长安汽车为新设主体,无历史财务数据,分立基准日(2025年5月31日)账面资产2.9万亿元、负债2.1万亿元[8][9] - 股份锁定承诺:18个月内不转让所持湖南天雁股份(同一控制人内部转让除外)[15] - 无未披露的重大诉讼或行政处罚记录[10][11] 后续计划 - 暂未制定12个月内增持/减持计划,但保留因战略调整导致权益变动的可能性[14] - 需完成长安汽车14.1亿股股份过户及辰致集团工商变更[11][12]
改革创新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21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需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增强核心功能 提升核心竞争力 [1] - 国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在吸纳就业、提供公共服务、引领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深化改革创新有利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 [1] 国企改革现状与问题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企改革在优化布局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活力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 - 部分国企仍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资产结构不优、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有待深化等问题 [2]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制度基础 需推动国企治理结构和组织形态创新 [3] - 当前国企治理存在权责边界不清、激励约束机制不匹配、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深层次问题 [3] - 需健全治理机制 厘清权责边界 强化党建引领 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治理结构 [4] - 应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 压缩管理层级 优化人才激励与容错免责机制 完善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 [4]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 推动国有资本向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5] - 立足主业实业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有助于强化国企核心竞争力 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5] - 需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引导投资方向 防止盲目多元和重复建设 增加民生领域公共服务供给 [6] - 实施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 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加速产业结构跃迁升级 [6] 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国企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承担大量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 在创新资源整合中发挥枢纽作用 [8] -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作用 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引领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8] - 需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机制 构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体系 加强基础性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投入 [9] - 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塑造发展新动能 [9] - 支持国企与民企协作 组建产业联盟 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发展 培育良好创新生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