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铁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江北商务区站搭建4道门洞 地铁11号线盾构机将进入地下空间
南京日报· 2025-08-25 10:33
地铁工程建设进展 - 江北新区地下空间一期完成4号线中央商务区站2道盾构门洞搭建 并开始11号线盾构门洞安装工作 [1] - 地下空间最底层为地铁11号线穿行区域 当前11号线各站点和区间盾构正加速施工 [1] - 已安装完成的地铁4号线钢环门洞直径不足7米 可满足地铁双向通行需求 并通过水泥浇筑与墙体融合 [2] 施工技术与工程细节 - 采用半圆形钢环分步安装工艺 先利用上部支撑梁安装半环 待梁体拆除后完成整环安装 [1] - 门洞加装多根水泥支撑 既可防止盾构机穿越时泥水渗入工作井 又能起到隧道支撑作用 [2] - 施工过程中使用大型通风设备增强空气循环 并采用水雾喷洒系统改善地下作业环境 [1] 项目开发与产业规划 - 地下空间一期采用分段施工分段交付模式 核心区域地面已建成8幢塔楼建筑群 [2] - 扬子江金融中心作为江苏金融集聚区首发项目 聚焦金融资产管理和区域股权交易等新金融业态 [2] - 项目幕墙安装完成率超90% 预计将于9月底全面完工 [2]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等取得多运营场景行车调控专利
金融界· 2025-08-22 18:42
专利技术突破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与深圳地铁建设集团联合获得"根据客流预测数据的多运营场景行车调控方法及系统"专利 授权公告号CN119005584B 申请日期为2024年7月[1] - 该专利技术专注于轨道交通运营智能化领域 通过客流预测实现多场景下行车调控的精准化管理[1]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企业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0年 注册资本134867万元人民币 主营业务为专业技术服务业[1] - 对外投资企业47家 参与招投标5000次 持有商标83条 专利976条 行政许可148项[1] 深圳地铁建设集团企业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注册资本9000万元人民币 主营业务为土木工程建筑业[1] - 参与招投标549次 持有专利149条 行政许可3328项 展现较强的政府项目承接能力[1] 行业技术发展动态 -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正推进智能化技术升级 专利成果显示行业头部企业加强数据驱动型运营管理技术研发[1] - 两大轨道交通龙头企业通过专利合作 体现行业技术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趋势[1]
官宣北京地铁18号线来了,地铁1号线到19号线有望全部补齐
新京报· 2025-08-06 09:35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与建设进展 -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中的13A线正式命名为地铁18号线 与17号线通过天通苑东站实现贯通运营 计划于2025年12月同步投入运营[1][3] - 13号线与18号线将构成"X"形贯通运营线路 覆盖海淀 昌平 朝阳等多区 大幅提升轨道交通网络密度[1][6] - 天通苑东站改造进入收官阶段 将成为北京北部核心枢纽 是"回天计划"重要里程碑[3]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技术细节 - 工程为国内首条大型"新建+改造"地铁项目 新建线路29公里 新建车站18座 改造车站5座 建成后两线总长63.6公里 车站达33座[5] - 采用6B车辆制式 设计时速80公里 后厂村至天通苑东段全长17.1公里 设9座车站(含4座换乘站)[8] - 小辛庄停车场冷热滑试验已完成 验证设备适配性与运行稳定性 为全线开通奠定基础[5] 工程建设进度与运营计划 - 马连洼至天通苑东段已实现全部车站封顶和区间贯通 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完成80%[8] - 后厂村至天通苑东段力争2024年内具备初期运营条件 计划年底开通该区段[7][8] - 工程将串联后厂村 上地软件园 回龙观 天通苑等区域 与8号线 17号线实现换乘[6][8] 项目战略意义 - 显著改善昌平 海淀两区市民出行条件 完善北部地区轨道交通线网结构[8] - 通过"X"形线路设计优化东北部与西北部轨网换乘关系 提升跨线运营能力[5][6] - 命名规范化采用独立编号(18号线)替代临时代号(13A) 便于公众识别[6]
挑战极限控沉降 达到盾构施工新高度 地铁12号线顺利下穿运营线路
长江日报· 2025-07-30 10:16
武汉地铁12号线建设进展 - 武汉地铁12号线作为首条环线贯穿三镇,衔接七大中心城区,37座车站中已有33座主体结构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及风水电安装 [1] - 线路将重塑城市交通格局,促进资源跨区域流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1] - 后湖四路至兴业路区间实现"零沉降"下穿运营中的3号线,达到盾构隧道建设新高度 [2] 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 - 采用3分钟一次的自动化监测频率,通过实时数据调整盾构姿态、控制盾压及同步注浆 [3] - 应用超声波探井仪、声测管、渗流监测等新技术保障地下连续墙质量,太平洋至双墩区间等基坑实现安全施工 [3][4] - 编制《风水电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手册》及标准化"口袋书",制作三维培训视频统一施工标准 [6] 项目管理与党建融合 - 建设二公司党支部24名党员以"党建红"引领"工程优",推动"党建+工程建设"模式 [1][7] - 推行"现场观摩+经验共享"模式,党员带头打破专业壁垒,提升多领域综合管控能力 [6] - 风水电安装中优化管线工艺,实现质量与效率双提升,适应深层复杂工程需求 [6] 风水电系统施工挑战 - 风水电系统涉及通风、空调、给排水等12类专业,材料工序繁琐,需严格把控各环节 [5][6] - 施工标准统一化是核心挑战,材料进场需经过检验与抽样送检,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6]
中企在阿尔及利亚首个地铁项目正式开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6 15:33
项目概况 - 中国铁建首次以总承包商身份进入阿尔及利亚地铁领域 [2] - 项目为阿尔及尔地铁1号线延长线系统 全长9 575公里 含9座地下车站 [2] - 线路连接哈拉什市中心和胡阿里·布迈丁国际机场 [2] - 由中国铁建牵头与当地国企组成联合体实施 业主为阿尔及尔地铁公司 [2] 战略意义 - 项目系阿政府加强首都交通基础设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旨在改善通勤条件 连接居民区 大学城 商业中心和机场等关键节点 [3] - 建成后将实现首都核心区与机场高效连通 成为重要交通干线 [3] 社会效益 - 缓解阿尔及尔日益严峻的道路交通压力 [3] - 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服务未来交通发展需求 [3] 实施进展 - 开工仪式于7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 [2] - 中阿双方300余名官员出席 包括公共工程部长 交通部长等高层 [2] - 阿方要求优化施工技术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以确保顺利履约 [2]
全流程技术突破,这项新技术在青岛地铁15号线成功应用
齐鲁晚报网· 2025-05-28 10:46
行业技术突破 - 国内首个明挖车站主体结构钢筋模块化施工技术成功落地 标志着地铁建设行业在绿色 智能 高效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1] - 该技术由青岛地铁牵头研发 涵盖装配设计 模块化生产运输安装工艺及造价分析等关键技术 形成完整技术体系 [3] - 技术突破传统现场绑扎工艺 转变为工厂化预制与现场快速组装新模式 解决人力投入大 空间受限等行业痛点 [3] 技术优势 - 装配式钢筋笼技术使仙山路站施工效率提升40% 显著优于传统工艺 [5] - 有效减少现场焊接 绑扎作业 降低高强度劳动及高温暴露问题 提升施工人员健康安全保障 [5] - 已形成钢筋模块划分 连接锚固技术 吊装运输 拼接安装等核心技术体系 为智能建造提供技术储备 [3] 项目实施与创新 - 仙山路站作为青岛地铁15号线首个应用该技术的车站 初期面临运输困难 连接耗时长 人员经验不足等挑战 [7] - 通过班组自发组织技术座谈会 改造运输工装为"小坦克"设计 解决弧形底板运输偏移问题 运输时间缩短60% [7] - 技术创新与班组赋能相结合 实现绑扎工作高质量完成 为技术推广应用奠定实践基础 [7] 行业影响 - 该技术体系为后续地铁线路提供标准化实施依据 有望在行业发挥更大作用 [7] - 技术成功应用推动地铁建设行业向工厂化预制 现场组装的工业化建造模式转型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