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赋能可持续的数字未来:卡塔尔的创新与能源平衡之道
36氪· 2025-09-01 15:12
数字化转型与能源挑战 - 数字化转型由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驱动,催生智能系统、高效决策和可扩展解决方案 [3] - 数据中心投资2024年达5000亿美元,耗电量占全球1.5%(415太瓦时),美国占比45%、中国25%、欧洲15% [3] - 数据中心用电量自2017年年均增长12%,预计2030年翻倍至945太瓦时,AI相关用电量将增加四倍以上 [3] 数字化推高能源需求的具体因素 - AI能耗约为普通软件的33倍,单次ChatGPT请求耗电量是Google搜索的10倍 [4] - 5G普及和物联网设备增长(2030年超320亿台)显著增加电力消耗 [4] - 数字服务激增可能给电网带来压力,延缓可持续能源转型 [4] 数字化作为能源效率解决方案 - 智能交通系统可通过优化运营使交通能源使用下降约25% [5] - AI可优化发电规划、电网运行及实时供需平衡,高效管理电动汽车等用电负荷 [5] - 液冷和AI辅助服务器优化技术减少能源浪费,AI驱动虚拟电厂预测准确率达94% [8] 卡塔尔可持续数字化实践 - 智慧城市项目(如Msheireb Downtown Doha)通过物联网能源管理系统减少30%能源消耗 [9] - 太阳能发电能力持续扩张:Al-Kharsaah电站800兆瓦,Ras Laffan和Mesaieed项目总875兆瓦,新建Dukhan电站2000兆瓦 [9] - 2030年全国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4000兆瓦,与Iberdrola合作开发AI工具优化电网运行 [9][10] 可持续数字化发展路径 - 数字化需与能源效率提升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并行发展 [11] - 政府和企业需制定高效数字化政策并设立明确效率基准 [11] - 清洁发电、储能及电网加固投资需合理规划以避免数据中心部署延误 [8]
中国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8-08 10:13
报告提出了中国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发展"三阶段"路径:一是低碳流程技术大规模应用期(2025—2035 年):需求侧结构调整和短流程技术(如废钢—电炉、再生铝)替代传统高碳路径,推动工业领域碳排 放率先整体达峰,为电力、交通等部门的低碳转型和终端需求增长释放排放空间。能效提升和短流程技 术发展是该阶段的核心减排手段,将贡献约55%的工业碳中和技术减排量。二是工艺颠覆性技术爆发应 用期(2036—2050年):该阶段是打破高碳路径依赖、推动工业体系深度重构的关键期。氢能技术、电 气化耦合清洁电力替代以及CCUS等技术规模化部署,持续扩大在重点行业中的应用覆盖。三是碳移除 托底技术深度应用期(2051—2060年):电力、交通、建筑等部门已经基本实现净零排放,为工业领域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争取时间。工业部门将依托CCUS等技术对难减排环节进行兜底,稳步推进全行业深 度碳中和。 中化新网讯 日前,由能源基金会资助支持,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发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 联合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煤化工、数字化等重点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撰写的《中国碳中和目标 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聚焦中国工业碳中和 ...
中亚中国合作正迎来提质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国际论坛)
人民网· 2025-07-26 05:55
中国—中亚合作提质升级 - 中亚五国同中国保持富有成效的全方位合作,务实合作成果突出,已成为区域合作的标杆 [2]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百余项合作共识,六国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 [2] - 峰会围绕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等六大优先方向深入探讨合作规划 [2] - 中国—中亚峰会已成为推动双方关系提质升级的关键平台,在基础设施、能源、安全、贸易等领域达成重要合作共识 [2] 一带一路倡议与互联互通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亚地区实现互联互通 [2]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见证签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这是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署合作文件 [2] - 各方就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深化中欧班列合作等达成共识,推动中亚地区由"陆锁"向"陆联"转型 [2] 哈中双边合作深化 - 哈中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双方互动已超越单纯经济合作范畴 [3] - 合作领域扩展到绿色经济、数字技术、农业现代化等新领域 [3] - 已启动多个风电和光伏联合开发项目,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哈萨克斯坦数字化转型 [3] 全球发展倡议与区域合作 - 中国推动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3][4] - 全球发展倡议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合作,鼓励投资基础设施、绿色技术和数字经济 [3] - 全球安全倡议倡导通过对话解决国家间矛盾冲突,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