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

搜索文档
专项债支持政府投资基金规模扩容,北京再次提前偿还部分专项债
中诚信国际· 2025-08-29 17: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海、江苏等地探索专项债支持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达360亿元,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北京再次提前偿还部分专项债,可节约利息支出、平滑到期压力;本周地方政府债发行和净融资额上升,城投债发行额下降、净融资规模转负;地方债和城投债交易有不同表现,且有城投企业高管等变更公告[6][11][16][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要闻点评 - 上海、江苏等地探索专项债支持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达360亿元,政策空间打开后多地拟发行,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但需防控风险[6][7][8] - 北京再次提前偿还部分专项债,提前偿还面值1.45亿元,有助于节约利息支出、平滑到期压力[6][11] - 本周18家城投企业提前兑付债券本息,涉及20只债券、规模47.89亿元,以中部地区和AA级主体为主[6][13] - 本周“25南京铁建SCP002”取消发行,计划发行规模7亿元,今年已有84只城投债推迟或取消发行,规模合计510.76亿元[6][14][15] 地方政府债券及城投企业债券发行情况 -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净融资额均上升,发行利率上升、利差走阔,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特殊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超九千亿元,发行期限以30年期为主,浙江发行规模最大,甘肃发行利率、利差均最高[16] - 城投债发行额下降、净融资规模转负,发行利率上升、利差走阔,发行券种以私募债为主,发行期限以5年期为主,发行人主体级别以AA+为主,广西发行利率、利差均最高;城投境外债发行7只、规模合计52.46亿元[20][21] 地方政府债券及城投企业债券交易情况 - 本周央行净投放13652亿元,短端资金利率多数上行 - 8月1日大公国际将安徽滁州市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体信用评级由AA+级上调至AAA级 - 本周未发生城投信用风险事件 - 地方债现券交易规模下降,除1年期外其余期限到期收益率均上行 - 城投债交易规模上升,到期收益率多数上行,1年期、5年期AA+城投债利差走阔,3年期AA+城投债利差收窄;广义口径下,13家城投主体的14只债券发生15次异常交易[28][29] 城投企业重要公告一览 - 本周86家城投企业就高管、法人、董事、监事等变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股权/资产划转,累计新增借款、名称变更,对外担保、经营范围变更等发布公告[33]
化债观察之城投新增融资透视
远东资信· 2025-08-29 17: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立足于严监管与化债并重的再融资环境,梳理城投新增融资情况,观察2023年10月以来首次发行债券的城投和类城投产业主体 [2][69] - 城投新增融资呈现“总量严控、结构分化”特征,高评级和优质区域占优,不同行政层级融资分布在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有差异 [2][69] - 新增首发城投信用资质较弱,交易所首发主体多且私募产品主导,不同发行场所有区域偏好 [3][69] - 新增首发类城投产业主体以地市级、AA+为主,交易所首发领先,公募私募并行,信用水平多优于首发城投,业务覆盖城投转型方向,产业控股平台信用资质分化大 [3][70] - 城投融资政策从严但非“一刀切”,各地探索市场化融资路径,未来政策差异化管理,城投融资市场信用分层与区域分化将凸显 [4][7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城投融资政策 - 2023年7月以来形成“35号文+6”政策体系,通过多种措施化解存量债务、遏制新增债务,配套“退平台”等措施,对城投融资严监管 [2][6] - 2025年3月底上交所3号指引文件增加城投审核要点,延续审核趋严态势,倒逼城投转型 [7] - 发债审批依托名单制管理,审核尺度严格,名单内外主体新增发债有不同规定 [8] 城投新增融资概况 - 样本数据基于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城投平台发行债券,剔除借新还旧债券后分析新增融资 [12] - 区域上,多数省份实现新增,资源禀赋好的经济大省新增主体多,12个重点省份除青海、宁夏外均有新增 [13] - 行政层级上,地市级新增主体数量最多,区县级次之,不同区域间分化明显 [13] - 主体评级上,AA+、AAA高评级新增融资主体主导,江浙低评级新增主体占比相对高,部分重点省份有低评级主体新增 [14] - 新增渠道上,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新增主体数量相当,不同行政层级结构分化,省级和地市级主力市场在银行间,区县、园区更多依赖交易所,企业债是区县级重要渠道 [16] - 新增债项数量上,多数主体仅新增1只债券,AAA等级的省级和地市级主体能突破3只以上的较多 [18] - 债券类型上,银行间产品规模显著领先,中票和超短融规模最大,贴标债有一定规模,以科创债为主 [22] - 发行方式上,新增城投债以公募债为主导 [22] - 募集资金用途上,主要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流和项目建设资金规模占比不足10% [22] - 发行期限上,1年及以下、3年、5年的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28%、31%、25% [23] 首次发行债券主体概况 城投平台首发 - 2023年10月以来,534家新增融资城投主体中69家首次发行债券,呈现信用资质弱、交易所首发多、私募产品主导特征 [34] - 区域上,广东首发城投新增数量最多,不同区域可分三类,各有特点 [41][42] 类城投产业主体首发 - 样本为2023年10月1日 - 2025年7月31日首次发债的类城投产业主体,呈现地市级、AA+为主,交易所首发领先,公募私募并行特征 [46][47] - 区域上,江苏、浙江新增数量多,不同区域主体资质有差异 [52] - 业务类型上,可分为产业控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三类,产业控股平台又可细分五类,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平台现金流稳定、信用资质好 [57][70] 总结 - 城投新增融资总体呈现“总量严控、结构分化”特征,不同行政层级融资市场有差异 [69] - 新增首发城投信用资质弱,不同发行场所有区域偏好 [69] - 新增首发类城投产业主体信用水平多优于首发城投,业务覆盖城投转型方向,产业控股平台信用资质分化大 [70] - 城投融资政策从严但留转型空间,各地探索市场化融资路径,未来信用分层与区域分化将凸显 [71]
2025年度城投“退平台”情况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8-27 17:0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城投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重要载体 过去数十年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做出卓越贡献[1] -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城投平台原有运作模式面临挑战[1] - 2025年在政策推动下城投平台退平台进程加速 对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产生深远影响[1] - 2014年国发43号文明确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 监管政策持续细化和强化[1] - 2024年8月150号文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退出 要求不晚于2027年6月末完成相关工作[1] - 2025年1月99号文给出详细执行进度标准 要求2025年底2026年底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3月底累计压降不低于75%和90% 2027年6月底前实现融资平台全部退出[1] 退平台进展统计 - 全国已有超4000家城投企业完成退平台工作[2] - 2025年退平台速度明显加快 截至8月26日今年已有209家地方融资平台发布退平台公告[2] - 退出数量最多省份为山东省青海省江苏省 数量占比依次为14.29%9.05%8.10% 合计占比约31.43%[2] - 退平台企业主体信用级别多为无评级AA和AA+[2] 分省份退平台详情 - 山东省共计30家 其中AAA级1家 AA+级13家 AA级13家 未评级3家[4] - 青海省共计19家 全部为未评级企业[5] - 江苏省共计17家 其中AAA级2家 AA+级2家 AA级13家[6] - 浙江省共计13家 其中AAA级1家 AA+级5家 AA级4家 未评级3家[8][9] - 云南省共计12家 其中AAA级1家 AA级1家 未评级10家[10] - 河南省共计12家 其中AA级7家 未评级5家[11] - 广东省共计10家 其中AAA级4家 AA+级2家 AA级4家[12] - 安徽省共计10家 其中AA+级4家 AA-级1家 AA级1家 未评级4家[13][14] - 重庆市共计9家 其中AAA级4家 AA+级2家 AA-级1家 AA级2家[15][16] - 四川省共计9家 其中AAA级1家 AA+级3家 AA级5家[17] - 陕西省共计9家 其中AAA级1家 AA+级3家 AA级1家 未评级4家[18] 区域推进特点 - 东部地区凭借经济优势走在市场化转型前列[34] - 中部地区在债务化解与业务聚焦中稳步推进[34] - 西部及欠发达地区依赖政策支持和存量盘活寻求突破 成为退平台第一梯队[34] - 中部省份面临保民生与化债务的双重艰巨任务[34] - 云南贵州等西部省份因财政薄弱产业基础较差 退平台进程相对滞后[34] 影响与挑战 - 退平台带来市场化运作空间拓展债务风险隔离市场定价机制优化等积极效应[34] - 同时面临债务压力业务转型难度信用风险分化等挑战[34] - 城投平台需要通过业务多元化拓展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资产整合与盘活等策略实现成功转型[34]
2025年化债进行时系列专题报告:化债两年,城投付息下降,缩量格局延续(附下载)
搜狐财经· 2025-08-15 20:03
城投债务变化 - 城投平台融资结构改善,融资成本快速下降,付息压力边际改善 [1] - 城投有息债务规模未压降,存量债务高基数效应导致付息支出滞后,新增低成本债务替代存量债务需至少3年时间 [1] - 当前城投平台付息压力仍处较高点,但随时间推移将进一步缓解,最终实现量平价跌的良性平衡 [1] 城投债务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底,城投平台有息债务总额61.72万亿元,较2023年6月底增长9.4% [2] - 银行贷款、债券、非标分别为40.67万亿元、15.41万亿元和5.63万亿元,分别增长13.06%、2.25%和4.97% [2] - 新增债务主要来自银行借款(占88.57%),债券和非标规模变化不大 [2] - 银行借款占城投有息债务比重从63.76%提升至65.9%,债券和非标占比分别下降1.75和0.39个百分点 [2] - 预计2025年底银行借款、债券、非标占比将分别为68.11%、23.71%和8.17% [2] 省份差异 - 18个省份银行借款占比提升,其中宁夏、海南等8个省份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 [5] - 18个省市债券占比下降,海南、宁夏等8个省份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 [5] - 青海、黑龙江非标占比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 [5] - 甘肃、广西等6个省份融资结构改善,银行贷款占比提升且债券、非标占比下降 [5] - 贵州、内蒙古等4个省份融资结构改善最明显,银行贷款占比提升超过3% [5] - 黑龙江、青海和天津债券占比下降同时非标占比大幅上升,融资结构稳定性可能下降 [5] 城投付息压力 - 银行、债券和非标融资成本均有明显下降 [7] - 2025年3月银行贷款、非标融资成本分别为3.26%和5.14%,较2023年6月下降69bp和208bp [7] - 城投债发行票面利率从4.1%下降至2.61%,降幅149bp,2025年7月进一步降至2.2% [7] - 银行端利息支出减少284.38亿元,债券端减少1355.35亿元,非标端节约261.73亿元 [8] - 利息支出年减少超1900亿元,释放积极信号,还本付息压力实质缓解 [8][9] 各省城投债付息支出 - 除北京和上海外,所有省份城投债付息支出下降 [10] - 江苏、浙江利息支出分别减少357.19亿元和171.27亿元,降幅最大 [10] - 天津、湖南、山东利息支出降幅分别为149.33亿元、142亿元和115.17亿元 [10] - 河南存量城投债大幅增长,利息支出降幅不显著 [10] 行情展望 - 中短端城投债更具确定性,看好中低等级城投债修复 [11] - 7月城投债净流出217.84亿元,存续规模继续缩量 [11] - 理财配置节奏未受明显影响,当月信用债净买入超1000亿元 [11] - 3季度信用债配置力量预计有较强支撑 [11]
流动性打分周报:短久期中高评级城投债流动性下降-20250813
中邮证券· 2025-08-13 18:48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名称:固定收益报告 - 发布时间:2025-08-13 [1] - 分析师:梁伟超(SAC 登记编号:S1340523070001)、研究助理谢鹏(SAC 登记编号:S1340124010004) [2] 核心观点 - 短久期中高评级城投债流动性下降,中短久期中高评级产业债流动性下降 [2][3][9][18] 城投债情况 债项数量变化 - 分区域,四川、天津、重庆高等级流动性债项数量整体维持,江苏、山东有所减少 [2][9] - 分期限,1 - 2 年期高等级流动性债项数量增加,2 - 3 年期、3 - 5 年期整体维持,1 年以内和 5 年期以上减少,1 年以内减少较多 [2][9] - 分隐含评级,隐含评级为 AA - 的高等级流动性债项数量增加,AAA、AA +、AA、AA(2)的减少 [2][9] 收益率情况 - 分区域、期限和隐含评级,高等级流动性城投债收益率以下行为主,下行幅度集中在 2 - 5bp [11] 流动性得分升幅情况 - 升幅前二十主体级别以 AA +、AA 为主,区域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涉及建筑装饰等行业 [12] - 升幅前二十债券相关数据展示于图表 4 [15] 流动性得分降幅情况 - 降幅前二十主体级别以 AA 为主,区域分布在河南、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以建筑装饰、综合为主 [12] - 降幅前二十债券相关数据展示于图表 6 [17] 产业债情况 债项数量变化 - 分行业,交运、煤炭高等级流动性债项数量增加,房地产、公用事业整体维持,钢铁减少 [3][18] - 分期限,高等级流动性债项数量增加,1 年以内、2 - 3 年期、3 - 5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整体维持,1 - 2 年期减少 [3][18] - 分隐含评级,隐含评级为 AA 的高等级流动性债项数量增加,AAA - 的整体维持,AAA +、AAA 和 AA + 的减少 [3][18] 收益率情况 - 分行业、期限、隐含级别,高等级流动性债项收益率以下行为主,下行幅度集中在 2 - 6bp,部分细项下行较多 [20] 流动性得分升幅情况 - 升幅前二十主体行业以交运、医药生物、建筑装饰等为主,主体级别以 AAA、AA + 为主 [21] - 升幅前二十债券所属行业以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商贸零售为主 [21] 流动性得分降幅情况 - 降幅前二十主体以公用事业、房地产、建筑装饰、交运、机械设备等为主,主体级别以 AAA、AA + 为主 [21] - 降幅前二十债券所属行业以交运、房地产和公用事业等为主 [21]
滕泰:八成房企终将转型或退场,届时房价将真正企稳回升
第一财经· 2025-08-13 14:18
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发展历程都清晰表明,从城镇化出现拐点开始,房地产企业数量与高峰时期 相比通常要减少80%~90%。 年初中国房价企稳回升,最近好像又有点冷,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二是房地产金融风险,房地产公司倒闭前后引发的银行和信托公司债务风险。 三是购房者权益风险,居民购买了即将倒闭的房地产公司的楼盘,交不了楼,影响民生,引发社会不稳 定因素。 四是宏观经济风险,就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以及跟房地产相关的大宗消费下降,引发的总需求不足 风险。 房地产投资两位数的负增长已经持续了几年,未来恐怕还要持续更长时间,因为人口快速城镇化的阶段 过去了,还有很多城市的人口在流出。 国家通过发行数万亿元专项债化解房地产风险,其政策重点在于"保交楼"、防范金融风险和宏观经济风 险,而非单纯救助或保护这些房地产企业。从国际经验看,当城镇化进程进入尾声,大部分房地产企业 都会退出或转型为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要么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发展历程 都清晰表明,从城镇化出现拐点开始,房地产企业数量与高峰时期相比通常要减少80%~90%,除了主 动退出、破产倒闭的和剩下的少数公司,其余大部分都转型到金融、养老等 ...
泰舜观察|城投债“马太效应”加剧
新浪财经· 2025-08-08 20:29
城投债市场分化格局 - 优质区域城投债认购倍数屡创新高,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强省城投债成为资金避风港,江苏城投债发行规模达2197.55亿元,占全国发行量近25%,部分AAA级城投债认购倍数超200倍,票面利率压降至2.48%左右,较国债利差仅85BP [1] - 弱财政区域非标违约风险不断发酵,2025年上半年全国发生17起城投非标风险事件,山东、贵州、云南三省占比超85%,区县级平台违约占比近60%,私募债利率普遍上行,终止发行率超60% [1] - 政策倾斜加剧分化,特殊再融资债券优先覆盖重点省份,债务置换规模扩大(如12万亿元化债方案落地),形成"低利率→强再融资能力→更低利率"的正向循环 [1] 风险传导机制 - 非标违约引发信用折价,城投非标违约后其标债信用利差在1个月内平均上升7.24%,5个月内累计增幅达28% [3] - 担保链与交叉违约条款放大风险,非标违约可能触发标债投资者的提前赎回权或担保追偿,例如曲文控下属公司非标逾期导致母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3] - 区域融资环境系统性坍塌,非标违约导致银行授信收缩、再融资渠道枯竭、财政输血能力削弱,形成"高利率→再融资难→信用恶化"的恶性循环 [4][5] 政策对冲与市场应对 - 债务置换深化,2025年上半年特殊再融资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计划89.8%),银行贷款置换非标债务(如中国银行淄博分行落地4500万元非标置换贷款)延长债务期限 [6] - 城投转型加速,上海城投通过REITs盘活资产、杭州城投聚焦科创产业,减少对财政兜底的依赖 [6] - 市场分层定价机制形成,投资者关注财政自给率、债务率等核心指标,对弱区域采取短久期、低仓位策略 [7] 未来发展趋势 - 2025-2027年将有超9万亿元城投债务集中到期,弱区域非标违约压力有增无减,标债风险溢价或进一步扩大 [8] - 化债政策边际效应递减,专项再融资债券额度使用接近尾声,"借新还旧"政策对非标风险的缓释作用减弱 [8] - 城投信仰走向终结,2027年6月"退平台"出清政策完成后,信用分层将替代信仰成为定价核心 [8]
“艰难起步”! 城投公司、融资租赁企业试水发行科创债
经济观察网· 2025-08-07 18:40
科创债发行现状与规模 - 自5月债券市场科技板实施至7月底 科创债发行规模超过7600亿元 平均发行利率介于1.7%至2%之间 显著低于传统公司债利率 [2] - 2023年10月至2025年4月末期间 14家城投类主体成功发行40只科创债 总募资额达469.6亿元 占同期科创债发行总量2.22%和总规模2.61% [3][8] - 科创债认购倍数显著提升 政策导向推动二级市场投资者配置积极性增强 发行人得以通过较低票面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6] 城投公司发行科创债的挑战与要求 - 证券交易所对城投公司发行科创债持审慎态度 主要因其主营业务与科创领域关联度低 且需符合"335"要求(城建资产占比≤30% 城建收入占比≤30% 财政补贴占净利润≤50%) [2][7] - 发行主体需确保至少70%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科创领域投资或孵化产业园运营 相关部门会严格核查资金流向 禁止资金挪用于非科创领域 [4][9] - 在国务院"35号文"指导下 城投平台新增发债审核趋严 能否以科创债作为新增融资渠道仍需政策明确 [7] 成功发行主体的特征与募资用途 - 具备AAA评级、地市级以上行政级别、位于省内核心城市且承担较多科创产业孵化任务的城投平台 发行可行性较高 [3] - 成功发行的科创债资金主要用于对科创企业股权投资、注资PE/VC基金 以及置换科技创新领域相关支出 [3][8] - 部分城投公司通过设立独立市场化运营公司 专注科创企业投资与产业园运营 以符合发行主体资质要求 [14] 其他机构发行科创债的尝试 - 融资租赁公司计划以科创升级类企业身份申请发行 需证明资金用于采购科研设备租赁给科创企业 或促进产业升级与技术应用 [11][12] - 融资租赁企业面临净资产40%的发债规模限制 需通过政府背景担保机构或双重增信模式(如国家级+地方国企担保)突破额度制约 [13][14] 发行动机与长期效益 - 城投公司发行科创债核心动机为获取低息融资(利率约2%)和高额募资 替代传统城投债(投资者要求收益率≥2.5%) [7] - 科创债存续期限延长 为市场主体提供长期稳定低息资金 支持其从传统基建业务向科创产业投资转型 [14]
固收深度报告20250805:城投挖系列(十五)之科创兴陕,三秦奋进:陕西省城投债现状4个知多少
东吴证券· 2025-08-05 18: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陕西省经济增速处于全国中上水平,财政收入有所承压,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地方债务负担居全国中游且城投债务率近年下降;存量城投债规模和成本处全国中上游,未来债务结构有望优化;2025 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总量稳定、净融转负”,预计募资以“借新还旧”为主;未来三年偿债压力呈阶梯式下行,2025 年 Q3 或有阶段性信用风险;二级市场成交换手率低于全国均值,收益率和信用利差总体下行,建议谨慎过度下沉[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陕西省概况 - 经济与财政视角:2024 年 GDP 总量约 3.55 万亿元,增速 5.3%高于全国平均;常住人口 3953 万,人均 GDP 89915 元同比增 5.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393.08 亿元排全国第 15 且同比降 1.3%,支出 7297.72 亿元排第 13 且同比增 1.71%,财政自给率 46.5%较 2023 年降 1.41pct;税收收入占比 93.75%,在全国中游、西北 5 省排第 1 [9][14][26]。 - 产业布局视角:第三产业占比超 45%且近 7 年上升,第二产业占比总体稳定略降,第一产业占比不足 8%;2024 年一、二产同比降,三产同比增 22.1%;出台政策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如低空制造、数字经济等[32][33]。 陕西省存量城投债及城投主体现状 - 陕西省城投债的变化与发展回顾:1992 年起城投平台逐步成立,2008 - 2014 年加速扩张,2014 年后加强债务监管;2020 年疫情致负债率攀升至约 35.39% [39][42]。 - 聚焦当前存量债券与结构:截至 2025 年 7 月 15 日,存续城投债 292 只,余额约 2327.48 亿元排全国第 12,加权平均票面利率 4.14%排第 10;主体评级以 AAA 和 AA + 为主,剩余期限集中在 1 - 3 年,债券种类以公司债为主,票面利率以 3 - 5%为主 [54][55]。 - 聚焦当前城投主体现状:截至 2025 年 7 月 15 日,有 75 家城投主体,55 家有存续债券;发债主体集中于高评级地市级和开发区平台,AA 级主体数量多但存量债券余额占比仅 24.51%;存量债券规模超百亿的有 5 家,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存量债超 600 亿 [63][67]。 2025 年上半年陕西省城投债一级市场发行情况 - 发行总量:上半年发行 557.25 亿元排全国第 12,净融资额 - 1.09 亿元;呈现“总量稳定、净融转负”,预计募资以“借新还旧”为主,2027 年退平台后增量融资空间或打开 [69]。 - 发行成本:上半年发行平均票面利率 3.01%,低于存量票面利率 113BP 且较 2024 年上半年降 11BP,融资成本有压降空间 [70]。 - 发行结构:主体评级 AAA 级发行规模占比过半,向高评级集中;发行期限以 3 - 5 年居多且期限整体拉长;债券种类以公司债和中期票据为主;主体行业集中在工业行业 [74][75]。 未来 3 年陕西省城投债兑付情况 - 兑付总量:截至 2025 年 7 月 17 日,3 年内到期债券占比 67.04%,2025 年 3 季度至 2028 年 4 季度预计兑付 1721.90 亿元,整体偿债压力呈阶梯式下行,2025 年 Q3 或有阶段性信用风险 [81]。 - 兑付结构:公司债兑付规模最大,AAA 级主体兑付金额最高,整体兑付结构与存量债券结构相符 [82]。 陕西省城投债二级市场成交与收益表现 - 成交表现:2025 年上半年成交量约 951.07 亿元排全国第 12,换手率 62.14%低于全国均值,交易活跃度有提升空间 [85]。 - 到期收益率表现:2018 年 7 月至 2025 年 7 月到期收益率震荡下行,2022 年末后下行速度快于基准利率 [90]。 - 信用利差表现:2022 年末信用利差走阔,2023 年后收窄,2025 年以来延续收窄态势,截至 7 月收窄至 72BP [91]。 - 投资建议:市场对陕西省城投债信用风险预期改善,但等级利差压缩,建议谨慎过度下沉,底仓配置 AA + 及以上核心平台个券 [94]。
杭州城投: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杭州日报· 2025-07-30 10:21
钱江新城二期 日前,全国城投公司2024年度资产营收相关榜单发布,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城投企业中,杭州市城 投集团(以下简称 "杭州城投")的营收利润数一数二——营收总额约608亿元,位列首位;利润总额约 31亿元,位列第二……这些成绩背后,是杭州城投近年来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引领,从传统城市 民生服务运营商向产城融合领航者的精彩蝶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其中许多工作与城投企业紧密相关。 作为市属重点国企,杭州城投始终牢记'为城为民 筑创未来'的使命,让国企改革与城市发展同频共 振。"杭州城投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红良的话语坚定有力。"十四五"以来,杭州城投资产总额较"十三 五"末增长87%、净资产增幅达13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27.2%;连续4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攀 升,从2021年第493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293位,并于2024年起光荣担任全国城投专委会第八届会长单 位。 面向"十五五",杭州城投将在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对传统领 域的改造、优势行业的巩固、未来赛道的开拓,不断开启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 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