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工业发布供应链核心工业大模型
中国化工报· 2025-05-28 10:13
京东工业发布工业大模型Joy industrial - 公司发布行业首个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工业大模型Joy industrial,依托多年工业数智供应链经验构建"工业大模型+供应链场景应用"双引擎,形成从底层算力到应用的全栈产品矩阵 [1] - 首批推出满足供应链上游需求的AI智能体产品(需求代理、运营代理、关务代理)及下游服务产品(商品专家、集成专家),目标覆盖汽车后市场、新能源、机器人等垂直行业 [1] - 工业大模型通过理解多模态数据解决行业标准不统一问题,而非依赖单一标准化手段 [1] 工业大模型赋能业务转型规划 - 公司提出AI赋能业务"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通过AI员工提升单点作业效率(生产力变革) [2] - 第二阶段实现企业内大范围AI执行替代,推动组织重构(生产关系变革) [2] - 第三阶段达成上下游产业链AI协同,形成产业生态级变革(生产方式变革) [2] 技术应用与行业定位 - 工业大模型被定位为破解工业供应链难题的新机遇,特别强调对非标数据处理能力的差异化优势 [1] - 技术路径显示公司从单场景效率提升逐步向产业链协同升级递进,最终目标重构产业生态 [2]
AI风口叠加政策“春雨”,大湾区能否跑出下一个技术独角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8:33
政策支持与科技金融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若干政策举措》,从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7个方面强化部署,推动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约20%的创始人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背景,约80%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有产学研及成果转化的合作关系 [1] - 国家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 [5] 粤港澳大湾区双创生态 - 2025粤港澳大湾区双创教育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40余所内地及港澳知名高校、71家企业、68个投资机构及孵化主体到场 [1] - 华南理工大学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特色双创实践课程,建成逾3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为500余支学生双创团队提供服务 [3] - 广州工控科创集团以投资孵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核心业务,专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7] 科技创新与创业案例 - 广州冕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可复用火箭末级技术,自主研发的新型发动机技术可同时满足火箭在真空环境和大气层内的动力要求 [2] - 启承智汇(广州)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机理+机器学习建模技术、模型降维技术、优化求解器的关键核心技术,可为流程工业和离散制造服务 [3] - 启承智汇将业务从粮油、造船拓展到火力发电、化肥行业、磷化工等领域,并探索生成式AI和判别式AI在工业场景的结合 [4] AI技术应用与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超过130个创新创业项目多与AI相关,包括智绘农稷智慧农机、法律智慧引擎与法律大语言模型、智能化临床试验信息管理的临研AI等 [4] - 人工智能在赋能生产力上能发挥很大价值,大湾区有深厚的制造业和工业基础、激发AI潜力的丰富场景以及庞大的市场空间 [6] - 国内AI市场竞争激烈,投资人更看重项目的落地场景和市场领先性 [6] 投资机构策略与趋势 - 力华投资早期倾向于投资有企业家属性的科学家,现在则重点将科学家及成果有效注入企业中 [6] - Eigen Capital关注跨境、人工智能等领域,认为创业项目只要思路和方向对,逻辑自洽,存在市场就值得跟踪 [6] - 深创投从项目源头对企业进行追踪,包括各大高校、研究所、知名的大厂及实验室等,争取尽早介入并给予企业帮助 [7]
数实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插上“智慧翅膀”
智能制造效率提升 - 艾迪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数控面板和机械臂实现自动化生产,1名工人可完成过去3人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显著提高[1] - 山东恒信高科能源有限公司引入预防性维护数字化管控系统后,年度设备检修任务减少35%,原年检修投入超3000万元[1] 数实融合政策支持 - 山东省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提标行动[1] - 计划每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200个以上,2027年目标建成70个省级"产业大脑"和1万家"晨星工厂"[2] 前沿技术应用案例 - 清峦福兴工业科技集团开发数控机床AI人机对话功能,实现机床操作效率百倍级提升,10轴5联动机床集成物联网、大数据技术[2] - 企业通过AI实现复杂程序代码一句话生成、人机指令交互及精准意图理解[2] 重点产业布局方向 - 山东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优势产业推进数实融合[2] - 典型案例显示煤基精细化工企业(设备规模近4000台套)通过数字化实现运维成本优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