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装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盛泰集团:8月2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0:04
公司会议与报告 - 盛泰集团第三届第十四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2日以现场与通讯相结合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包括《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等文件 [1] 业务收入构成 - 2024年度营业收入构成:服装行业占比62.05% [1] - 纺织行业占比25.88% [1] - 其他业务占比7.1% [1] - 棉纺行业占比4.62% [1] - 其他占比0.34% [1] 市场数据 - 公司当前股价7.89元 [1] - 截至发稿时市值为44亿元 [1]
赢家时尚(03709):2025H1业绩稳健增长,电商渠道表现领先
山西证券· 2025-08-25 17: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B评级 [1][11] 核心观点 - 2025H1营收同比下降6.12%至31.0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9%至2.88亿元,利润增长主要源于费用控制 [5][6] - 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8.88%至5.95亿元,占比提升至19.16%,其中抖音和微信视频号分别增长14.25%和136.45% [8] - 毛利率微升0.11pct至76.41%,销售费用率和行政费用率同比下降,净利率提升0.84pct至9.26% [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98.27%至8.96亿元 [9][10]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0.84/0.90/0.95元,对应PE为8.0/7.5/7.1倍 [11]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31.04亿元(-6.12%),归母净利润2.88亿元(+3.19%) [5][6] - 存货同比增长16.6%至14.86亿元 [9] - 直营渠道收入24.31亿元(-7.69%),经销渠道收入0.78亿元(-38.32%) [8] - 电商渠道毛利率提升2.28pct至63.40% [9] 品牌与渠道 - La Koradior品牌营收2.80亿元(+9.65%),主品牌Koradior营收10.44亿元(-1.22%) [7] - NAERSI营收6.55亿元(-10.85%),NEXY.CO营收4.84亿元(-4.00%) [7] - 期末门店总数1765家,较期初净减少74家 [8] - 天猫营收1.29亿元(+3.81%),唯品会营收2.45亿元(+2.03%),EEKA商城营收0.33亿元(-34.00%) [8]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围绕品牌力和商品力深化改革,预计收入端将小幅改善,利润端展现弹性 [1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2.86/66.67/70.5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93/6.31/6.67亿元 [13]
2025年第33周:服装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8-25 08:06
行业环境 - 全球香水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530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775.3亿美元,高端细分市场增长最快[3] - 奢侈品集团如香奈儿、开云集团在主营业务下滑时美妆业务表现强劲[3] - 鬼塚虎与知名香水设计师合作推出系列香水,珑骧选择与专业香水企业合作[3] - 高端小众香水成为行业趋势,如PUIG集团旗下品牌表现突出[4] 奢侈品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放缓,奢侈品牌新开门店数量同比下降38%,焕新门店数量下降30%[5] - 路易威登、蒂芙尼、格拉夫和巴黎世家逆势发力在中国开设或升级大店[5] - 蒂芙尼在深圳万象城和成都太古里开设精品店,格拉夫在北京王府中環推出首家跃层式珠宝旗舰店[5] - 路易威登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设"路易号"概念空间,巴黎世家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焕新全球最大旗舰店[5] 运动户外品牌高端化 - 运动户外品牌持续扩圈,受众面拓宽且本土品牌知名度超越正装和休闲品牌[6] - 头部品牌借鉴奢侈品牌运营逻辑,通过设计创新、门店升级、跨界联名提升形象与定价权[6] - 高端商业体积极引入运动品牌,如迪桑特入驻北京华贸中心取代阿玛尼,始祖鸟在王府半岛酒店开设体验空间[6] - 华丽智库发布《中国运动户外行业洞察报告》,提出10条差异化发展路径[6] 越野跑鞋市场 - 越野跑在中国迅速崛起,崇礼168越野赛等大型赛事带动旅游和消费增长[7] - 国际品牌如凯乐石、HOKA、萨洛蒙主导市场,本土品牌加速布局[7] - 凯乐石通过赛事赞助和社群运营销量大幅增长,HOKA通过时尚化策略拓展潮流圈层[7] - 越野跑鞋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加大营销和渠道投入[7] 国产运动品牌挑战 - 国内运动鞋服市场增速降至5.9%,全民运动红利期结束[8] - 国产品牌份额超50%但品牌力不足,依赖性价比和渠道优势[8] - 安踏、李宁、特步增长放缓,主品牌陷入低个位数增长困境[8] - 行业集中度高CR5达53%,垂类小众品牌崛起对头部形成冲击[8] 运动品牌营销转型 - 运动品牌从强调竞技性转向注重个人运动体验和包容性[9] - adidas将口号改为"You Got This",迪卡侬推出"Ready to Play"[9] - Z世代更重视自我感受而非偶像效应,追求多元化和悦己消费[9] - 品牌通过开设超级门店、提升包容性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吸引新一代消费者[9] 奢侈品行业调整 - 2025年奢侈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市场或连续两年零增长[10] - Z世代消费骤降导致57亿美元蒸发,中国市场暴跌18%[10] - 消费者转向黄金珠宝等保值品类,奢侈品牌因高价和道德争议失去吸引力[10] - 美妆板块成为少数亮点但体量有限难成新支柱[10] 内衣市场变革 - 老牌内衣品牌如爱慕、都市丽人、安莉芳业绩持续下滑[11] - 新品牌如ubras、内外、蕉内迅速崛起,主打无钢圈、舒适性产品[11] - 新品牌通过线上营销、无尺码设计抢占市场[11] - 内衣行业从"性感"转向"自由舒适"[11] 复古风格趋势 - 时尚行业回归保守与复古文化,注重长期主义和消费理性[12] - 小众复古品牌因风格穿透性和审美积淀受到关注[12] - Nonnotte专注面料肌理与经典男装,MY专注极简复古女装[12] - KHA:KI专注军装解构与街头女装,Gathering Textiles专注传统纺织工艺[12] 麻类服饰增长 - 上半年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达7426亿元,同比增长3.1%[15] - 亚麻、苎麻等天然材质服饰成为新潮流,从高端定制到大众成衣全面渗透[15] - 麻类服饰自去年下半年兴起后跃居主流,本季因加入明快色调销量显著提升[15] - 麻类服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消费端热度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30%-50%[15] 防晒衣市场爆发 - 2024年我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超800亿元,预计2026年达958亿元[16] - 社交媒体相关话题浏览量达22.6亿次,讨论量704万[16] - 2024年相关投诉达9056件,同比增长23.4%[16] - 专家建议选购时关注UPF>40、UVA透过率<5%的硬指标[16] 童装市场机遇 - 经济下行期儿童消费仍稳定,需关注差异化、规模化和高端化机遇[17] - "精致养娃"推动中高端需求,通学、户外等场景潜力大[17] - 品牌出海需文化适应与供应链整合[17] - 少子化影响市场集中度提升,品牌需强化产品力[17] 奢侈品牌夏日营销 - 多个奢侈品牌在全球热门海滨目的地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18] - Dior、Louis Vuitton、Roberto Cavalli在伊比萨岛、马尔米堡推出快闪店、餐厅或主题装饰[18] - Burberry、Gucci、Giorgio Armani通过特色活动推广新品[19] 波司登防晒衣业务 - 艾瑞咨询预测2026年国内防晒服市场规模达958亿元[20] - 波司登跨界防晒衣市场,定价千元尝试高端策略[20] - 防晒衣业务三年内销售额从零增至10亿元,但毛利率较低[20] - 品牌在防晒领域缺乏产业链话语权,面临新锐品牌激烈竞争[20] 拉夏贝尔转型 - 拉夏贝尔从破产清算转向品牌授权模式,开放全品类授权[21] - 2023年破产清算后授权店促销带动销量激增[21] - 抖音平台涌现大量细分店铺,以高性价比策略吸引消费者[21] - 贴牌模式品控不稳、口碑下滑,可持续性存疑[21] 波司登ESG实践 - 波司登构建"1+3+X"ESG框架,目标2038年运营净零排放[22] - 通过环保面料、循环时尚标准及数字化平台推动绿色转型[22] - 获MSCI ESG评级AA级,入选"2025企业ESG实践案例"[22] 品牌联名合作 - UR与钟楚曦合作推出「梦想旅行家」联名系列[23] - District Vision与ROA、NewBalance联名合作展现独特审美[24] - 系列融合旅行灵感与手绘元素,打造艺术性与实用性单品[23] 老铺黄金业绩 - 老铺黄金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120亿至125亿元,同比增长241%-255%[26] - 净利润22.3亿至22.8亿元,同比增长279%-288%[26] - 上半年新开5家门店,国内外门店总数达41家[26] - 6月首家海外门店在新加坡开业,开启全球化布局[26] 日播时尚跨界 - 日播时尚拟以14.2亿元收购四川茵地乐71%股权,形成双主业格局[27] - 茵地乐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不低于2.16亿、2.25亿、2.33亿元[27] - 高溢价收购增值率103.4%,将形成6.4亿元商誉[27] - 2024年亏损1.59亿元,此次重组被视为扭亏关键[27] 韩国潮牌入华 - 韩国电商平台Musinsa计划在华开设门店并推出自营品牌[28] - 安踏与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持股40%助力本土化布局[28] - 需应对潮流快速变化的挑战[28] 地素时尚衰落 - 地素时尚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6.23%,净利润下降38.52%[29] - 市值蒸发66%,关闭147家门店[29] - 衰落原因包括消费观念转向实用主义、设计风格与流行趋势脱节、线上转型迟缓[29] GU市场调整 - GU在中国内地市场收缩战线,关闭广州和上海门店[31] - 目前仅剩深圳两家门店,回应称为运营布局优化[31] - 自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未能突破发展瓶颈[31] - 2023年提出未来3-5年开50家店目标但进展不顺[31] Burberry战略转型 - Burberry2026财年第一季度可比门店销售额仅下降1%,股价上涨5.5%[32] - "BurberryForward"战略聚焦回归经典,重拾英伦奢华基因[32] - 核心品类风衣和围巾销售改善,产品定价策略调整吸引新顾客[32] - 中期目标将年收入恢复至30亿英镑[32]
50%的税率下,印度企业开始撤离,莫迪世界工厂梦沦为泡影
搜狐财经· 2025-08-10 16:21
美国关税政策对各国的影响 - 美国对69个国家实施新关税政策,英国税率为10%,欧盟和日韩为15%,东南亚国家为19%-20%,印度则面临50%的高关税(25%基础关税+25%惩罚性关税)[1] - 印度服装行业受关税冲击严重,珍珠环球、雷蒙德、里查等企业将生产基地外迁至孟加拉国、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地,蒂鲁普尔服装制造中心出现订单暂停和生产线关闭[1] - 欧洲对美出口受15%关税影响显著,2024年6月美国从欧洲进口额从5月的566亿美元降至452亿美元,汽车出口同比下降36%[2] 印度制造业的困境 - 莫迪政府"印度制造"计划面临挑战,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因高关税压力变得不确定,本土制造企业加速外迁[1][4] - 印度外资环境恶化,小米、OV、亚马逊、沃尔玛等企业业务受挫,特斯拉建厂计划停滞,苹果将部分生产线撤回美国[6] - 富士康印度工厂300多名中国工程师撤离,影响制造业运营,其他中资企业因信任危机对投资印度持谨慎态度[10] 印度政策调整与外资反应 - 印度政府试图放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允许中企无需审批收购印企股份,并邀请中资建厂[10] - 中资企业因历史税务罚款和监管限制对印度市场保持保守态度,政策调整效果有限[10] - 印度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孤立,美国高关税打击制造业根基,依赖中国资金技术的策略难以挽回局面[10][12] 印度经济前景 - 印度失去全球化红利,制造业在关税压力下遭遇重大挑战,与中国产业政策形成对比[12] - 外资撤离和内部动荡使"世界工厂梦"面临破灭风险[14]
戎美股份: 董事会议事规则
证券之星· 2025-08-09 00:11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为独立董事,1名为职工代表董事,且兼任高管职务的董事不得超过总数1/2 [11][5] - 董事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任期届满未改选时原董事需继续履职至新董事就任 [4] - 董事辞职需提交书面报告,生效后2个交易日内披露,若导致董事会低于法定人数则需在60日内完成补选 [9] 董事会职权范围 - 董事会行使包括召集股东会、决定经营计划、制定利润分配方案、管理信息披露等15项核心职权 [12] - 需提交董事会审批的交易标准包括:资产总额占比超10%且绝对值超1000万元、营业收入占比超10%且超1000万元等5类情形 [13] - 对外担保事项需全体董事过半数同意且出席董事2/3以上通过 [14] 董事会会议机制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定期会议,提前10日书面通知,临时会议需在提议后10日内召开 [18][19] - 会议通知需包含日期、议程、提案内容等8项要素,变更提案需提前3日通知或获全体董事认可 [21][22][23] - 表决方式包括现场投票、视频表决等,回避表决情形下需无关联董事过半数通过 [26][35][36] 决议与记录规范 - 董事会决议需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会议记录需保存10年并由出席董事签字 [43][44] - 决议公告前参会人员需保密,未通过提案1个月内不得重复审议 [48][49] - 董事对违规决议承担赔偿责任,但表决时明确异议并记录的可免责 [46] 专门委员会设置 - 董事会下设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战略与发展4个专门委员会,成员均为董事且审计委员会需独立董事过半 [15] - 各委员会可聘请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 [15]
直播电商专家交流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分析 宠物行业 - 2025年5-7月GMV占比分别为1 3%、1 5%、1 1%,增速显著[1] - 主要品牌麦富迪、弗列加特及中宠旗下品牌2024年上半年增速预期超50%[1] - 2024年5-7月GMV占比分别为1 2%、1 1%、0 9%[6] 保健品行业 - 2025年二季度同比增速约55%[1] - 增长原因包括平台放松定向招商和限流政策,新品牌如万亿男、五个女博士获得流量扶持[5] - 平台放开限制因内部抽检确保产品质量,且寻求新的GMV增长点[8] - 行业优势包括高毛利(高于美妆)、商业化投放预算能力强、爆款能力突出[9] 其他行业GMV占比 - 服装:2025年5-7月占比36%、37%、36%[3] - 美妆:2025年5-7月占比7 4%、6 7%、6 4%[3] - 食品饮料:2025年5-7月占比10 3%、10 7%、10 2%[3] - 个护家清:2025年5-7月占比9 7%、10 4%、10 9%[3] - 3C数码:2025年5-7月占比8 6%、8 9%、8 1%[3] - 智能家居:2025年5-7月占比9 1%、8 6%、8 8%[3] 平台策略与数据 品牌与白牌 - 品牌GMV占比:2025年6月69%,7月66%,高于年初的62%-63%[10] - 品牌界定标准:年度GMV不低于4000万,签订300万商业化预算合同[11][12] - 对白牌商家以普惠性政策为主,如免佣、新商家扶持基金[17][18] 广告与ROI - 2025年5-7月电商广告消耗分别为297亿、312亿、256亿元[13] - ROI:5月2 6,6月2 5,7月2 7,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15] 业务策略 - 核心方向:内容承接形式、货架场景、品牌扶持[16] - 优先扶持头部品牌自播,全量铺入货架场景 - 品牌分为成熟品牌、中小型成熟品牌、新锐品牌,差异化扶持 - 达人策略:压缩超头部达人大单场效应,鼓励腰部达人增加混场开播频次[19][20] - 用户增长:缩短推荐周期至1-2周,加大新客补贴力度[20] 自播与达播 - 2025年1-7月自播GMV占比63%,目标提升至70%-75%[22] - 自播利润率高于达播,以美妆为例,自播广告费用6%-7%,达播佣金10%-20%[21] 返点政策 - 商业化返点:系数7%-12%,季返加年返[23] - 佣金返点:重点品牌半佣,如美妆行业从5%降至2 5%[23] - GMV返点:系数0 2%-1%[24] - 返佣力度从2024年30%提升至2025年50%[26] 流量扶持 - 2025年对成熟品牌流量扶持增加10%-30%[27] - 品牌广告预算占比从2024年30%降至2025年25%,效果广告占比提升至75%[28][29] 新工具与活动 - 巨量千川全域推广产品功能营销透传加强[30] - 抖音种草激励计划:面向粉丝1,000-100万的达人,单作品最高奖励2000元[30] - 活动级别为A级(最高为S级,如618和双十一为WS级)[36] 投流税影响 - 执行标准待定,可能显著影响平台商业化收入及品牌方经营增长[37]
全面看待美国关税压力测试|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07 18:21
关税政策影响分析 - 4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至145%,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3%,但降幅低于预期[2] - 4月上旬和中旬美国从中国进口出现显著抢进口行为,进口增速波动剧烈[4] - 4月15日-30日美国从中国进口货值同比下降10.5%,抢进口效应明显[4] - 5月1日-13日美国从中国进口同比下降21.3%,抢进口动能减弱[5] 进口来源替代性分析 - 4月15日-5月13日中国占美国海运进口比重仅下降1.3%,显示短期替代困难[7] - 玩具行业美国自中国进口下降24.4%,但在美市场份额上升10个百分点[8] - 服装对美出口下降18.1%,但在美市场份额上升近2个百分点[8] - 无机化学品和有机化学品在美市场份额分别上升7.7和6.8个百分点,与关税豁免有关[7] 保税运输情况 - 保税运输占美国自华进口集装箱数量和货值比重分别为14.0%和15.7%[10] - 即时运输占保税运输比重超95%,主要涉及机械、电气设备和汽车零部件[11] - 即时出口规模同比翻3倍,显示更多货物直接转口他国避税[11] 行业韧性分析 - 七成以上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在美市场份额保持稳定或上升[7] - 纺织品、家具、塑料制品、电气设备、钢铁制品、机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市场份额总体稳定[8] - 高关税下中国对美出口显示韧性,但长期可能面临进一步下降压力[12]
汇洁股份: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1 19:16
权益分派方案 - 以公司现有总股本剔除已回购股份0股后的409,924,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 - 首发前限售股的个人和证券投资基金每10股派1.350000元 [1] - 持有首发后限售股、股权激励限售股及无限售流通股的个人股息红利税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公司暂不扣缴个人所得税 [1] - 持有首发后限售股、股权激励限售股及无限售流通股的证券投资基金所涉红利税,对香港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部分按10%征收,对内地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部分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 [1] 股权登记日与除权除息日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28日 [2] - 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5月29日 [2] 权益分派对象 - 分派对象为截至2025年5月28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市后,在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股东 [2] 权益分派方法 - 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5月29日通过股东托管证券公司直接划入其资金账户 [2] - 在权益分派业务申请期间(2025年5月21日至5月28日),如因自派股东证券账户内股份减少导致代派现金红利不足,公司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2] 咨询机构 - 咨询地址为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社区泰然四路85号泰然立城B座4层 [3] - 咨询联系人为蔡晓丽 [3] - 咨询电话为0755-82794134 [3]
ST起步: ST起步: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2 19:41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在2025年5月8日、5月9日、5月12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 [1][2][3] 公司经营状况自查 - 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正常 市场环境及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 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 [1] - 公司控股股东湖州鸿煜和实际控制人陈丽红均不存在筹划重大事项 包括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收购、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和资产注入等 [1][3] - 未发现可能影响股价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 [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在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 [2] 财务表现数据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441,698.15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61,261,962.51元 [2]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9,849,407.98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8,251.93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2,378,154.36元 [2] - 净利润已连续5年亏损 [3] 应收账款风险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为12,184.00万元 坏账准备余额10,074.08万元 [4] - 按账龄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41,664.06万元 坏账准备余额20,009.71万元 [5] - 会计师事务所因未获得充分依据 无法评估信用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5] 风险警示状态 - 公司已提交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申请 尚需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 最终能否撤销存在不确定性 [5]
戎美股份:2024年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25.95%
快讯· 2025-04-28 20:2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89亿元,同比下降10.2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25.95% [1] - 基本每股收益0.47元/股,同比增长27.03% [1] 利润分配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9元(含税) [1] - 送红股0股(含税) [1] - 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