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税
搜索文档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郑综保区扩区 系中部地区首个成功扩区的综保区
河南日报· 2025-11-11 07:12
新郑综保区扩区批复 -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 使其成为中部地区首个成功扩区的综合保税区 [1] 新郑综保区历史与定位 - 新郑综保区于2010年10月24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 是全国第13个综合保税区 也是中部六省首家综合保税区 [1] -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设立在内陆地区、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1] 新郑综保区运营绩效 - 自2011年11月4日封关运行以来 新郑综保区进出口总值稳居全国综保区前三、中部第一 [1] - 该区对河南进出口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 连续6年在全国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获评A类 [1] - 以5.073平方公里区域赋能16.7万平方公里的河南外贸增长 被海关总署誉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 [1] - 2025年1—9月 新郑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达2997.6亿元 同比增长29.3% 位列全国综保区第二 [2] - 2025年1—9月 该区进出口总值占全省进出口规模的46.6% 对全省进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率高达66.86% [2] 产业发展与企业集聚 - 新郑综保区已形成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六大产业体系 [2] - 区内拥有150余家注册企业 并带动200多家配套企业集聚 [2] 扩区背景与战略意义 - 扩区主要由于原有区域土地开发已近饱和 拓展发展空间的需求迫切 [2] - 扩区是推动区域能级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2] - 扩区将为高端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并推动通关、税务等监管创新 [2] - 公司将充分发挥综保区政策优势与陆港枢纽功能的叠加效应 打造"保税+口岸+物流"融合发展的创新载体 [2] - 公司将以扩区为契机 进一步集聚枢纽物流和产业创新要素 全面提升口岸枢纽能级 加速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2]
中部省份首个综合保税区成功扩区
证券时报· 2025-11-11 02:25
新郑综保区扩区批复与意义 -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 成为中部地区首个成功扩区的综合保税区 [1] - 新郑综保区于2010年10月设立 是全国第13个 中部六省首家综合保税区 2011年11月封关运行 [1] -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开放层次最高 优惠政策最多 功能最齐全 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1] 新郑综保区历史绩效与地位 - 进出口总值稳居全国综保区前三 中部第一 对河南进出口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 [1] - 连续6年在全国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获评A类 [1] - 以5.073平方公里区域赋能16.7万平方公里的河南外贸增长 被海关总署誉为"小区推动大省"典范 [1] 当前产业体系与近期业绩 - 形成保税加工 保税物流 跨境电商等六大产业体系 [2] - 区内150余家注册企业带动200多家配套企业集聚 [2] - 2025年1月至9月 进出口总值达2997.6亿元 同比增长29.3% 位列全国综保区第二位 [2] - 占河南进出口规模的46.6% 对全省进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率高达66.86% [2] 扩区背景与驱动因素 - 原有区域土地开发已近饱和 拓展发展空间需求迫切 [2] - 扩区是推动区域能级提升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2] 扩区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 - 为高端制造 新材料等产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将推动通关 税务等监管创新 [2] - 充分发挥综保区政策优势与陆港枢纽功能叠加效应 打造"保税+口岸+物流"融合发展的创新载体 [2] - 进一步集聚枢纽物流 产业创新要素 全面提升口岸枢纽能级 加速构建高效协同的现代物流体系 [2]
前三季度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1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6:56
综合保税区总体发展绩效 - 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跻身全国前三名,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被评为全国A类,发展绩效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1] - 前三季度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进出口7086.74亿元,同比增长15.5%,拉动全省外贸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29.24亿元增长24.2%,进口3657.50亿元增长8.4% [1] -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从2020年增至2024年的8636.18亿元,增长165.1%,占广东外贸比重从4.6%提升至9.5%,今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0% [1] 综合保税区对区域经济的贡献 - 前三季度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以不到全省万分之二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过十分之一的进出口值,对广东外贸增长贡献率达37.2% [2] - 前三季度综合保税区内保税物流进出口5799.95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广东外贸进出口值的8.3%,对广东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5.3% [2] - 区内集聚多家年进出口值超百亿的供应链企业,形成了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文化艺术品等分拨中心 [2] 新业态发展与创新 - 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保税跨境电商规模2024年已扩展至427.95亿元,较2020年增长68.8% [2] - 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连续6年位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1位 [2] - 前三季度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进出口值突破35亿元,汇聚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无人机、手机、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保税维修业务 [3] 重点综合保税区表现 - 前三季度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2842.34亿元,同比增长8%,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4,广东省第1 [4][5] - 前三季度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081.45亿元,同比增长50.2% [5] - 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设立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为企业节省30%的通关综合成本,空港中心累计进出口已突破440亿元 [5] 政策创新与监管优化 - 深圳海关推动保税维修提档升级,实现监管数据与企业运营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比对、自动运算 [3] - 黄埔海关出台6项扶持发展措施,降低货损风险,提升货物交付质量,并压缩10%通关时间 [3] - 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创新“仓储货物区内直转”模式,实现企业保税、非保税货物同仓存储、一体化运作 [5]
广东省内综保区达13个 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增15.5%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4:10
综保区整体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7086.74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出口3429.24亿元增长24.2%,进口3657.50亿元增长8.4% [1] - 2024年广东省内综保区进出口值达8636.18亿元,较2020年增长165.1%,占广东外贸比重从4.6%提升至9.5% [1] - 区内保税物流前三季度进出口5799.95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广东外贸进出口值的8.3%,对广东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5.3% [1] 综保区规模与布局 -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新增综合保税区2个,总数达到13个,数量居全国第三 [1] - 综保区毗邻港澳,靠近空港海港,集聚多家年进出口值超百亿的供应链企业,形成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文化艺术品等分拨中心 [1] 新兴业态发展 - 海关支持综保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新业态 [2] - 2024年广东省内综保区保税跨境电商规模扩展至427.95亿元,较2020年增长68.8% [2] - 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连续6年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一位 [2] 综保区发展质量 - 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在2024年度全国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被评为A类 [2] - 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跻身全国绩效评估前三名 [2]
前三季度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值跃居全国第二位
郑州日报· 2025-10-22 08:32
新郑综合保税区核心表现 - 前三季度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997.6亿元,同比增长29.3%,进出口规模占郑州市的69.2%,占全省的46.6% [1] - 全国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二位,是区域外贸增长的“主引擎” [1] - 跨境电商业务呈爆发式增长,前三季度累计完成近2.1亿单,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单量同比增幅高达142% [1] 航空港区物流枢纽建设 - 郑州航空口岸出入境货运航班量突破10000架次,成为中部地区首个迈入“万架次”级别的航空口岸 [2] - 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超47万吨,同比增长超40%,已提前两个多月赶超去年全年总量 [2] - 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累计开行班列近650列,核心功能区即将常态化运行 [2] 多元化口岸与物流通道发展 - 七个功能性口岸前三季度累计完成货值同比增长128.1%,其中进境冰鲜水产品货值同比增长18.9倍 [2] - 进境水果和食用水生动物货值分别增长5%和46% [2] - 国际公路运输新增2条线路,累计开通9国21条线路,邮政口岸进出境邮件同比增长22.3% [2] 政策创新与模式成效 - “区港一体化”模式入选全国及省级改革典型案例 [2] - 通过“区港一体化”模式监管进出境货物4.8万吨,同比增长25.9% [2] - “国际公路运输”成功入选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二批改革典型案例 [2]
鄂尔多斯海关聚焦创新监管助力综保区发展
内蒙古日报· 2025-10-21 23:32
智慧海关监管措施 - 鄂尔多斯海关实施“区内直转”模式 转换状态货物无需实际进出卡口即可变为保税货物 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 - 其他便利化措施包括优化“一票多车”一线进出区流程 破解“一票多车”二线进出区难题 卡口分类分级管理 允许企业依托WMS系统对非保税货物实施库位管理 [1] - 2025年1至9月 累计申报“一线一票多车”核注清单48票 开展非保税转保税“区内直转”7批次 货物货值2.55亿元 “二线进出区一票多车”240余车 累计节省报关费用7万余元 [1] 企业反馈与成效 - 企业反馈入驻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3年来 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区内直转”、“一票多车”等措施落地使企业切实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3] - 鄂尔多斯海关推动创新监管举措落地 加强政策宣讲 助力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全国排名从上年提升53位至第88位 实现跨越式发展 [3] - 海关将继续推动有实效的创新监管举措 帮助企业适配政策并做好解读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以助推综保区持续健康发展 [3]
皖北地区首个,安徽蚌埠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
新京报· 2025-10-20 18:17
文章核心观点 - 蚌埠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联合验收,标志着安徽省第六个、皖北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具备封关运行条件 [1][1] 综合保税区设立与验收 - 国务院于2024年7月正式批复设立蚌埠综合保税区 [1] - 联合验收组由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组成,通过实地勘验后一致同意其通过验收 [1] 综合保税区规划与定位 - 蚌埠综保区规划面积为1.26平方公里,位于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和蚌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内 [1] - 该综保区聚焦新型显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1] - 规划建设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保税研发区、配套服务区和口岸作业区五大功能区 [1] 区域战略意义 - 蚌埠综保区是皖北地区首个获批和通过验收的综合保税区 [1] - 安徽省目前共有6个综保区,数量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1]
今年1-8月进出口值达2473.2亿元 前海综保区位居全国第三
深圳商报· 2025-10-20 15:31
核心观点 - 前海综合保税区在2024年及2025年1-8月实现进出口额高速增长,以极小面积贡献了前海合作区过半进出口额,展现出高效集约发展特点 [1][2] - 公司正从单一保税物流功能向多元化开放生态系统演进,新业态不断丰富,并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绩效评估中排名前列 [2] - 公司具备显著区位优势、战略平台优势和产业链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 [1] 发展业绩 - 2024年公司进出口总额达3752.5亿元,同比增长49.9% [2] - 公司以前海合作区2%的运作面积贡献了53.1%的进出口额 [2] - 2025年1-8月公司进出口值2473.2亿元,进出口规模在全国161个综保区中排名第3位 [2] - 在2024年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绩效评估中,公司首次进入全国154个区域前三,位列东部地区第二,蝉联广东省第一 [2] 战略定位与优势 - 公司位于深圳西部,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产业腹地,地处香港机场、深圳机场和香港港、深圳港的物流走廊之间 [1] - 公司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和典型范例,享有多区叠加政策优势 [1] - 公司物流供应链可精准服务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依托广东发达的电子信息等制造业 [1] 业务演进与创新 - 公司着力提升物流与供应链组织能力,推动深港贸易物流创新融合,促进跨境通关便利化 [2] - 公司业务从保税物流扩展到保税维修、研发检测、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新业态 [2] - 公司正在从单一政策高地向多元化开放生态系统演进 [2] - 公司将强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区域间协同联动,深化构建开放型经济重要平台 [2]
杭州综合保税区空港片区获批设立
每日商报· 2025-10-16 06:23
扩区获批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杭州综合保税区扩区并设立空港片区,推动临空经济从“机场枢纽”迈向“口岸经济”综合平台 [1] - 扩区后杭州综保区规划面积新增0.4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由2.01平方公里增至2.41平方公里,实现跨江发展 [1] - 新增区块位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将依托机场枢纽增强区域国际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 [1] 功能布局与产业影响 - 新增区块分为口岸作业区和保税功能区,口岸作业区包括查验库和前置货站,保税功能区布局保税物流、加工、检测维修、研发设计、保税展示等 [2] - 扩区补齐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周边缺乏综保区配套的功能短板,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抓手 [2] - 杭州跨境电商将依托此次扩区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2] 项目进展与未来规划 - 一批高附加值优质项目已落地,修正药业保税研发制造项目首批价值5.1亿元设备已进场安装 [2] - 立德新能源锂电池和功率半导体安全检测平台项目已完成厂房装修与设备调试,沃富特进口食品项目已完成冷藏库建设 [2] - 下一步将全力冲刺年底验收目标,拓展“保税+”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两个区块协同发展的“1+1>2”效应 [2] 发展绩效与历史背景 - 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杭州综保区位列全国第六、东部第四、全省第一,跻身全国A类综保区前列 [1] - 杭州综保区前身为2000年批准的杭州出口加工区,于2018年升级为杭州首个综合保税区 [1]
杭州综合保税区扩区获批
杭州日报· 2025-10-14 10:26
扩区规划与意义 - 国务院同意杭州综合保税区扩区,新增区块位于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内,标志着其进入跨江发展的新阶段[2][3] - 扩区后杭州综保区共两个区块,新增区块规划面积0.40平方公里,原规划面积为2.01平方公里[3] - 新增区块将依托机场枢纽发展临空口岸经济,旨在增强区域的国际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3] 功能布局与项目进展 - 新增区块主要包括口岸作业区和保税功能区两大区域,口岸作业区含查验库和前置货站,保税功能区布局保税物流、加工、检测维修、研发设计等[4] - 新增区块补齐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周边缺乏综保区配套的功能短板,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抓手[4] - 一批高附加值项目已落地,包括修正药业保税研发制造项目(首批设备价值5.1亿元)、立德新能源锂电池安全检测平台项目、沃富特进口食品项目等[4] 建设目标与未来发展 - 新增区块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力争年底完成建设并达到验收标准[3] - 下一步将锚定验收目标全力冲刺,并持续拓展"保税+"业态,通过"区港一体化"等制度创新实现两个区块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4] - 2024年杭州综保区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排名全国第六、东部第四、全省第一,跻身全国A类综保区前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