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

搜索文档
东城隆福寺园区二期预计9月开街
新京报· 2025-07-23 07:08
商圈升级与品牌引进 - 王府井商圈吸引极氪汽车全球旗舰店、小米汽车全国首家直营店落地,入选北京市第一批全球首发中心[1] - 东安市场转型升级为"国内首家买手制百货",引入600余个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独立设计师品牌和高街潮牌[1] - 前门商圈引入福州茶企春伦北京首店,举办茉莉花茶文化推广季,打造"老字号+国潮"特色[2] - 隆福寺园区引入北京稻香村"零号寻宝馆"、开心麻花A99剧场、诺岸酒店北京首店等品牌,预计9月实现二期开街[2] 文旅融合与消费创新 - 王府井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 - 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为北京中轴线植入科技赋能场景,天乐园戏楼推出国粹体验之旅[2] - "前门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全新亮相,"前门大栅栏美好生活节"串联双街资源[2] - 隆福寺园区举办王者荣耀产品发布及北京大区决赛,开展艺术展和文创市集活动[2] 招商引资成果 - 五年累计入库项目1044个,其中外资项目177个占比17%,已落地项目705个[3] - 累计实现项目资金2329.6亿元人民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9家[3] - 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港铁(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3] 产业发展方向 - 文化、金融、科技、医疗等领域多元融合发展[1] - 聚焦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制度创新、项目落地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3] - 全力打造京味文化消费标杆,构筑改革开放"北京样板"[2][3]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 五大重点园区产业落地结硕果
北京商报· 2025-07-11 13:51
创新政策与金融发展 - 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_9%,2024年达2797亿元,占全市34_3% [4] - 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6%,2024年达156_05万亿元,占全市70_3% [4] - 首创"双管家""四创"服务机制,发布"金开十条""金科十条""金服十条"及"服务北交所十条"政策 [4] - 丽泽金融商务区落地50多个创新案例,包括首笔挂钩"碳减排指数"互换交易和"司库+CIPS"电汇汇款业务 [5] 特色产业与人才引进 - 房山区获批北京市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纳入11个储能电站试点项目 [6] - 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聚集4所高校19个专业及200余名专业人才 [6][7] - 延庆区引进杨凤田院士团队设立北京氢能航空创新研究院,联合北航等共建重点实验室 [8] - 延庆园区与13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聚焦氢能飞机、低空安全等技术研发 [8] 消费场景与产业转型 - 首钢园引进外资企业48家,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举办近千场国际活动 [9] - 首钢园打造聚落式会展场所,承接滑雪大跳台世界杯、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赛事 [9] - 丽泽金融商务区推出"丽泽趣野""天空之镜"等消费场景,建成城市运动公园及滨水文化公园 [10] - 丽泽路全线通车,16号线与14号线换乘,形成大交通格局 [10] 园区发展模式 - 丽泽金融商务区建立"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工委管委会、发展理事会、控股集团、论坛年会、数智平台) [5] - 首钢园深化冬奥遗产利用,构建商文旅融合的综合性会展小镇 [9] - 延庆园区设置技术孵化"快行道",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8]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五大重点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京报· 2025-07-11 10:11
西城金融街发展成果 - 金融街五年间纳入市级"两区"项目208个,总金额超6200亿元,占全区项目总金额80%以上 [2]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797亿元,占全市34.3%,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156万亿元,占全市70.3% [2] - 驻区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20万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占全国八分之一以上 [2] - 全国首家外资控股券商瑞银证券、首家"中资转外资"保险集团华泰保险、首批外商独资券商高盛高华证券相继落地 [2] - 金融街论坛成长为国家级金融政策宣传权威发布平台,影响力达到业内顶级 [2] 丰台丽泽产业升级 - 丽泽入驻企业数量从572家增至1300余家,税收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亿元楼宇"达13座 [4] - 形成市场首笔挂钩"碳减排指数"互换交易、全国首笔"司库+CIPS"电汇汇款业务等50余个创新案例 [4] - 挂牌北京首家"汇率避险服务中心",成立丽泽跨境金融联盟,打通跨境服务链 [4] - 银河证券"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等多个实践案例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可推广的探索创新 [4] 石景山首钢园转型 - 首钢园区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累计举办服贸会等国际活动近千场 [6] - 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吸引138家科幻元宇宙企业,形成科幻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7] - 全市首个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投用,联合腾讯设立国际性综合科幻奖项——科幻星球大赛 [7] - 四高炉变身会展综合体和峰会会场,三高炉成为全球首发中心,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7] 房山高端制造基地建设 -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获批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全国唯一聚焦绿色能源领域 [8] - 独角兽企业卫蓝新能源、上市公司海博思创及新源智储等企业引领储能领域发展 [8] - 建成华北最大燃料电池氢供应基地,环宇京辉拥有全市最多氢燃料运输车 [8] - 谋划首批11个储能电站试点项目,总投资41亿元,将建成9座搭载储能设备的通信堡垒基站 [9] 中关村延庆园低空经济 - 低空产业产值去年同比增长47.7%,营收增长50.2%,集聚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 [10] - 拥有374平方公里免费开放空域,建成低空飞行管防一体化平台 [10] - 开通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实现八达岭长城"外卖自由" [10] - 落地全市首个低空技术产业园,航天九院无人机基地等重点项目开工 [10]
多点开花!“两区”重点园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北京速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20:33
金融街重点园区发展 - 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2024年达2797亿元,占全市34.3% [1] - 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6.0%,2024年达156.05万亿元,占全市70.3% [1] - 金融业三级税收2024年达4023.77亿元,占全市67.7% [1] - 金融街资产管理规模超20万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占全国八分之一以上 [1] 丽泽金融商务区跨越式发展 - 入驻企业由572家增至1300余家,形成13座亿元楼宇,税收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2] - 落地瑞众人寿、中信证券资管等全国性标杆项目,集聚中国通信服务、中国广电等科技龙头 [2] - 吸引易付达、路孚特、威立雅等国际领军企业,形成"金融筑基、科技赋能"格局 [2] 首钢园转型与服贸会升级 - 引进外资企业48家,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 [2] - 累计举办服贸会等国际活动近千场,2024年起服贸会调整为"一址举办" [2] - 计划构建综合性会展小镇,引进头部会展组织机构及一站式服务商 [2] 房山区绿色能源产业布局 -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聚焦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形成两业融合示范区 [3] - 新型储能领域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3] - 氢能领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储运、材料及技术研发,构建全产业链集群 [3] 中关村延庆园低空技术产业 - 无人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7.7%,营收同比增长50.2% [4] - 集聚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覆盖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 [4] - 依托八达岭通航机场及374平方公里空域,建成低空飞行管防一体化平台 [4]
北京发布推动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新版总部政策突出北京服务
北京青年报· 2025-06-23 12:00
政策修订背景 - 北京市修订原有总部政策以匹配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培育壮大总部经济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1] - 新版政策《北京市推动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分为四部分十七条 涵盖主要目标 总部企业类型标准 便利化措施及组织实施 [1] 总部企业分类与认定 - 总部企业分为六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外资研发总部 贸易型总部 文化型总部 科创型总部 行业示范总部企业 [1][2]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总部由市商务局直接认定 其余四类需经市发展总部经济工作联席会议确认 [2] - 企业可通过"首都之窗"在线或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申请 符合条件者获发《确认证书》享受支持政策 [2] 核心便利化措施 - 八项便利化措施聚焦四大方向:全球资源调配(资金流动 数据跨境流动) 创新能力(研发创新 政策支持) 营商环境(政务服务 通关便利) 惠企服务(人员服务 政企对接) [2] - 政策集成"两区"建设制度性开放成果 突出"北京服务"品牌优势 [2] 政策实施安排 - 新版措施自印发30日后施行 同步废止原《北京市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定》(京政发〔2021〕3号) [2] - 组织实施机制包括联席会议制度 动态管理体系和市区联动机制 [1]
北京海关罕见病药品查验放行时间压缩至“分钟级”
新京报· 2025-06-13 02:40
物流效率提升 - 北京海关实施空港货运一体化,俄罗斯雪蟹20小时运抵北京,马来西亚鲜榴莲48小时内到货,厄瓜多尔玫瑰3天送达[1] - 罕见病药品查验放行时间压缩至"分钟级",2020-2024年北京医药材及药品进口值从700亿元增至1212亿元[1] - 2024年监管进出境货物、人员同比分别增长35.1%和99.3%[1] 综保区发展 - 北京综保区数量由1个增至4个,天竺综保区绩效从2020年全国第49位跃升至2023年第2位,定性指标全国第一[2] - 天竺综保区2023年进出口值突破千亿元,2024年零售包装药品、人用疫苗、罕见病药进口均居全国首位[2] - 大兴机场综保区实施区港一体化监管,货物运输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10分钟[2] 旅游与消费 - 2024年前5个月北京海关监管进出境旅客899万人次,同比增长22.8%[2] - 境外旅客离境退税申请单总金额约4.7亿元,同比增长91.6%[2] 外贸与服贸增长 - 北京外贸规模从2020年2.3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2] - 北京服务贸易规模保持全国前三,2021年以来年均增速达9.4%[2] 国际经贸合作 - RCEP生效后北京地区对RCEP国家进出口累计突破2万亿元[3]
北京“两区”建设带动近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展业
新京报· 2025-06-12 23:40
金融业发展 - 北京金融业2024年实现增加值8154.2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新高 [1] - 2024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占GDP比重17.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1] - 金融业法人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总资产、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1] 北京证券交易所 - 北交所上市公司2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50% [1] - 北交所正加快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1] 金融机构落地 - "两区"建设累计推动近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 [2] - 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期货公司、券商等均在京展业 [2] 跨境金融政策 -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账户合一试点政策率先在京实施,惠及107家跨国公司集团 [2] - 高低互补的跨境资金池政策框架更加稳固 [2] 涉外收支与跨境人民币 - 2024年北京地区涉外收支规模达2.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7.4%,占全国16.9% [2] - 跨境人民币收支占比从2020年49.7%提升至2024年65% [2] - 银行结售汇、涉外收支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全国前列 [2]
北京“两区”建设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累计落地项目2.3万个
新京报· 2025-06-12 23:11
招商引资成果 - 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来累计入库项目3.5万个,落地项目2.3万个,涉及金额4.5万亿元 [1] - 落地外资项目超2600个,涉及外资700亿美元 [1] - 2024年"两区"落地项目贡献了全市12.5%的固定资产投资和63.8%的实际利用外资 [1] - 累计落地投资额10亿元以上内资大项目近700个,涉及金额超3万亿元 [1] - 落地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近250个,涉及外资超630亿美元 [1] - 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等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 [1] 招商活动体系 - 市区协同开展近800场招商推介活动 [2] - 形成以中关村论坛、服贸会、京港洽谈会为主阵地,进博会、广交会等为支撑的多层次招商体系 [2] - 2025年计划举办166场招商推介活动,目前已举办60余场 [2] - 构建覆盖全球的招商网络,设立5个境外招商服务站 [2] - 2024年加入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建立25家投资北京全球合作伙伴 [2] - 境外招商服务站组织多批次国际企业来京考察,涉及AI、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 [2] 企业服务体系 - 通过"服务管家""服务包"、12345企业服务热线等机制提供精准服务 [2] - 12345企业服务热线已受理企业诉求72万余件 [2] - 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优化营商环境作用显著 [2]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超8154亿元,北京答卷“两区”建设五周年
北京商报· 2025-06-12 21:18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 - 北京"两区"建设累计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 80余项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120余项创新实践在全市推广 [1] - 金融领域开放试点措施占比近40%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8154.2亿元 同比增长7.6% 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 占GDP比重17.9% 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1] 金融领域创新与跨境金融服务 - 推出首创性跨境金融产品 开展QDLP试点 优化QFLP试点 惠及107家跨国公司集团 [3] - 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本外币账户合一试点 [3] - 2024年北京地区涉外收支规模2.4万亿美元 较2020年增长67.4% 占全国16.9% 年均增速13.8% [5] - 跨境人民币收支占比从2020年49.7%提升至2024年65% [5] 支付服务与贸易便利化 - 7家支付机构及银行开展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 服务近40万家企业 [5] - 全国率先落地"外卡线上收单"业务 一年结算超11万笔 [5] - 打造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 首创轨道交通外卡拍卡过闸 [5] 后续发展规划 -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完成51项"两区"建设任务 [6] - 将持续扩大金融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