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

搜索文档
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半年报”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08:30
中央企业上半年经济表现 - 1至6月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利润总额1.4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 [1][2] - 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2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2] - 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1.6万元/人,同比增长2.3% [2] - 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均稳步提升 [1] 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 - 锚定全年目标持续发力,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1][3] - 聚焦稳健经营、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协同发展四方面工作 [2][3] - 追求突出主业竞争力引领力的收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利润 [3] - 加快推进老旧装置和高耗能机电设备更新改造,推进全流程费用压减 [3]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加大央企中试验证平台对外开放力度,布局建设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新平台 [3] - 实施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建立采购"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绿色通道 [3] -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开启增长"第二曲线" [3]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 - 一季度末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80%,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4级以内 [4] - 下半年推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展业,深化油轮运营、动力电池等领域整合 [4] - 健全并购管理决策机制,加快培育新增长点 [4]
变废为“能”点“绿”成“金” 科技加持让排放“负担”变发展“资源”
央视网· 2025-06-29 14:11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 福建联合石化将废弃塑料包装膜二次加工为食品级环保薄膜,突破再生膜食品级认证壁垒 [3] - 大庆榆树林油田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提高难开采油田效率,2025年已注入7.46万吨并带动产油1.94万吨 [6] - 江苏宜兴污水资源概念厂采用"三重循环"体系,每日处理2万吨生活污水并产出直饮水,抗生素去除率超99% [9][12] 资源回收利用成效 - 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4%,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突破4亿吨,废钢铁回收量2.46亿吨 [18] - 2024年11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4.01亿吨,同比增长6.5% [19] -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从2015年2万亿元增至2023年4万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 [21] 跨领域应用案例 - 浙江嘉兴企业将再生材料应用于时装设计,新款T恤含70克海洋废弃渔网再生材料 [5][8] - 污水概念厂每日产生5000立方米沼气并发电1.2万千瓦时,能源自给率100%,年减碳7000吨 [12][16] - 概念厂沼渣制成营养土供给70亩试验田,降低化肥使用量20% [14][16] 行业发展趋势 - "十四五"期间循环经济对碳减排贡献率持续提升,多领域资源效率取得突破 [18] - 数字技术推动"互联网+回收"等新模式加速形成 [20] - 未来循环经济将向数字化、协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1]
格林美:下属公司为公司申请1,648,000万元授信提供不超963,000万元担保
搜狐财经· 2025-06-27 18:31
公司融资与担保情况 - 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总额度不超过等值人民币1,648,000万元的综合授信,用于多种业务 [1] - 全资下属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提供担保,担保金额不超过963,000万元,担保期限不超过五年 [1] - 担保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49.57% [1]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许开华,注册资本512,429.9057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涉及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等多个领域 [2] - 被担保人格林美信用状况良好,不是失信被执行人 [2] - 截至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已审批的对外担保总额度为3,172,888万元,占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63.33% [2] - 实际发生的对外担保余额为1,597,757.74万元,占比82.25% [2] 担保协议与风险控制 - 担保协议的具体内容以最终签订的合同为准,在担保期限内可循环使用 [2] - 此次担保风险可控,不涉及反担保,有利于提升公司融资能力,保证资金足量以促进经营目标实施 [2] - 包含本次担保,下属公司为公司累计提供担保总额度为1,173,000万元,占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60.38% [2] - 实际提供的担保余额为879,758.82万元,占比45.29%,且不存在逾期担保等情况 [2] 公司治理与审批程序 - 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2025年5月19日分别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授信额度议案 [1] - 本次担保事项已通过下属公司内部审议程序,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且不涉及关联交易与重大资产重组 [1]
泰达股份: 关于拟变更公司名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6 03:00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Tianjin TEDA Co.,Ltd."变更为"Tianjin TEDA Resources Recycling Group Co.,Ltd." [1] - 变更已获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投票结果为8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1] - 证券简称"泰达股份"和证券代码"000652"保持不变 [2] 变更原因 - 公司名称变更旨在凸显生态环保主业的发展方向,与"十四五"以来聚焦生态环保的战略相契合 [1] - 当前名称无法充分反映公司生态环保主业,导致市场价值未能完全体现 [2] - 生态环保业务已成为公司核心业务,垃圾资源化利用业务被归类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1] 其他说明 - 变更事项已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无异议,并经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预核准 [2] - 变更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与公司战略规划更为匹配 [2] - 变更不涉及证券简称及代码的调整,且不存在误导投资者或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2]
中再资环: 中再资环关于子公司变更名称及经营范围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16:16
子公司名称变更 - 黑龙江省中再生废旧家电拆解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再生(绥化)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1] - 宁夏亿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再生(宁夏)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1] - 湖北蕲春鑫丰废旧家电拆解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再生(黄冈)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 [1] - 其他子公司名称变更包括中再生(唐山)、中再生(临沂)、中再生(洛阳)、中再生(内江)、中再生(南昌)、中再生(清远)、中再生(昆明)等 [1] 经营范围变更 - 中再生(黄冈)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电池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等 [2] - 中再生(临沂)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再生资源加工、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等 [3] - 中再生(黄冈)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报废电动车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拆解、道路货物运输等 [3] 法定代表人调整 - 中再生(内江)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曹伟调整为任国政 [4] 变更影响 - 子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变更为提高品牌辨识度和规范工商登记,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4] - 变更不会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河南三门峡:扎实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6-11 17:18
工业固废利用 - 三门峡市与国林绿能签约年处理100万吨固体废弃物全量化综合利用项目,采用"取沙留金"催化技术从赤泥、煤矸石等固废中提取白炭黑、硅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提升 [1] - 恒创源翔多基固废中试基地项目联合大连亿凯科技、陕西恒创源翔科技及陕西科技大学,基于金基矿渣、铝基矿渣等开展多基固废绿色循环高值化研究,推动资源再利用与产业升级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 柯利恩生物质热源建设项目利用废弃菌棒、秸秆生产蒸汽,年消纳农业废弃物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万吨,已向11家企业供汽7000吨 [2] - 渑池县天池镇蚯蚓养殖基地通过畜禽粪便养殖蚯蚓并产出有机肥料,形成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 [2] 生活垃圾治理 - 三门峡建成国内首个150吨级炉排焚烧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日处理能力达50吨,实现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2] 未来规划 - 三门峡市将以重点项目为引领,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2]
内蒙古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优化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5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内蒙古循环经济基本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优化 [1] - 全区秸秆可收集量约4363万吨,利用量4004万吨,综合利用率9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 - 秸秆饲料化利用年节粮能力超800万吨,为缓解饲草短缺和农牧业循环发展作出贡献 [4] 企业案例与技术创新 - 内蒙古心连心生物科技每年处理25万吨玉米芯,实现废弃物零排放,二氧化碳年减排18万吨 [2] - 巴彦淖尔工业固危废项目采用航天热解技术,资源回收率85%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一期工程处理废地膜5万吨 [3] - 内蒙古御华新科技将粉煤灰、煤矸石转化为莫来石等产品,年产量15000吨,预计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5] - 鄂尔多斯国礼陶瓷利用20%煤矸石作为原料,正研发废弃陶瓷再利用技术 [5][6] - 内蒙古晶辉新材料年产10万吨光伏副产品循环项目,年处理含硅废料13万吨,资源综合利用率90% [6] 政策与体系建设 - 内蒙古首创省级能耗预算管理,将用能指标纳入预算体系,推动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 [7] - 截至2024年底,全区批复36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8%、82.5% [7] - "十四五"前4年全区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6.5%,提前达成国家目标 [7] - 2024年计划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72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66万亩,农膜回收率保持85%以上 [8] - 在20个旗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目标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8]
节能环境(300140) - 300140节能环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2
2025-05-12 16:36
公司重组与股东引入 - 2023 年公司与中国环保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中国环保注入垃圾焚烧发电资产,公司完成 30 亿配募,引入国新建源等股东 [2] 项目规模与扩张计划 - 目前垃圾焚烧项目运营规模超 5 万吨/日,后续扩张计划包括并购整合、海外市场开发、小型化项目开发、存量项目开发和全产业链项目挖掘 [2] 委托运营项目情况 - 控股股东委托运营项目正进行注入上市公司前期筹备,23 家子公司托管收益每年 610 万元,每减少 1 家减 20 万元托管费 [2] 国补相关情况 - 国补欠款违约概率小,但回收进度有不可控性,随国家化债力度加大有望好转;截至 2024 年底,应收国补在应收账款中占比约 28% [3] 垃圾处理费调价 - 特许协议约定调价机制,过去有数个项目公司完成调价 [3] 环保装备板块情况 - 2024 年收入下滑,兆盛环保因行业竞争加剧,唐山装备业务转型无新增订单;“十四五”形成“一核两翼三支撑”格局,垃圾小型化装备有成效,将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3] 资产减值情况 - 2024 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10,595.47 万元,含兆盛环保商誉减值 5,644.86 万元、存货减值和坏账损失;后续兆盛环保无商誉减值风险,装备业务存货减值已充分预计,应收款项坏账损失风险可部分抵消 [3] 业绩增长原因 - 2025 年 Q1 业绩大幅增长,原因是开拓协同业务市场、开展精细化管理使营业成本下降、压降财务费用 [3] IDC 业务规划 - 公司对垃圾焚烧项目与 IDC 合作业务保持关注,秉持审慎且积极态度跟踪 [3] 公司定位 - 公司是中国节能固废业务主要管理和投资平台,生态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是实控人核心主业,固废处理是重要板块 [4] 分红情况 - 2024 年中期与年度分红合计比例超 60%,未来将结合经营情况强化股东回报 [4] 市值管理 - 公司按相关要求开展市值管理及考核工作 [4]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迎来机遇期,还要下哪些功夫?
中国环境报· 2025-05-06 11:07
政策支持与行业机遇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生材料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 - 《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等政策为资源循环产业提供体系建设、领域聚焦和模式创新的指南 [1]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首支"国家队"正式成立,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1] -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为行业创造新契机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资源回收利用流程规范化程度不足,经济效益实现不充分,保障机制不健全 [1] - 废旧电池、退役风光电组件、报废汽车等特定品类回收存在高环境污染风险环节 [2] - 需加强电池、风电机组、光伏设备等退役设备的评价与检测体系建设 [2] 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 - 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有价金属高效提取、废塑料化学回收等关键技术研发 [2] - 推动逆向物流、产品服务化、"互联网+回收"等商业模式创新 [3] - 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资源回收"数智提效" [3] - 石化、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可通过资源循环开辟新增长点 [3] 基础设施与机制建设 - 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废气污水固废处理设施等绿色基建 [4] - 打造资源循环产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再生产品溯源追踪 [4] - 升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和科技创新机制 [4] 政企协同与国际合作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探索市场与政府协同发力的新模式 [5] - 促进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对话,构建资源循环国际合作平台 [5] -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设世界一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 [5]
刚刚!“国家队”,重磅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4-21 16:40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立子公司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近期成立了9家子公司,涵盖有色金属投资、设备资产、电池、机动车、塑料再生、新能源科技、电子电器、绿色纤维和绿色科技研究院等领域 [1][4] - 其中8家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0亿元人民币,绿色科技研究院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 [4] - 这些子公司将专注于动力电池、新能源器件、有色金属、绿色纤维、机动车、塑料再生、设备更新和电子电器等细分领域 [1][6] 公司战略布局 - 中国资环集团作为国家层面主导组建的中央企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5] - 半年来已与1000余家地方政府、企业及行业机构洽谈,构建再生钢铁、废旧纺织品、新能源器件等基石业务 [5] - 创建全国首个手机安全回收处置链条,形成全国性电子涉密载体销毁处置利用网络 [5] - 计划打造国际领先的"零碳园区"和"示范基地"综合解决方案 [6] 行业发展现状 - 根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预计达5万亿元人民币 [2][8] - 2020年中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约26%,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废纸利用量约5490万吨 [8] - 2020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 [8] - 预计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和用水量分别降低13.5%和16% [8] 政策支持与目标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国资环集团全国性、功能性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集团 [9] - 《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40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4.5亿吨 [9]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3.36亿辆,主要家电保有量超30亿台,更新换代可创造万亿规模市场空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