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

搜索文档
北方第二城等来高光时刻!下一个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9-03 16:41
来源丨西部城事 文丨西部君 在天津之前,已有上海、北京、青岛成为举办地。 过去几天,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在直辖市天津举行。 这场汇聚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外交盛会,让天津这座"北方第二城",站到了世界的聚光灯下。 不过,这很可能只是开始。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关于"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部分,作出最新定调: 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承担重大外事外交活动。 这或预示着,中国城市外交的"第二梯队"将加速走上前台。 下一个"天津",是谁? 01 上海合作峰会与中国城市的结缘颇深。 但相对于作为中国"外交双雄"的京沪,如此高能级的重大外交活动之于青岛、天津这样的二线城市,显然更显特殊价值。 首先,这种稀缺性,本身就是对于城市地位和能级的一种直观肯定。 其次,办会前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的带动,办会期间和之后对于城市形象的推介及开发合作机遇的拓宽等。 公开信息显示,为筹备此项活动,天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会议主场馆——梅江会展中心(一期)进行适度提升,优化整体功能和呈现效果。 同时,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道路维护、绿化补植、景观提升等工作,优化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在天津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23:29
平台成立背景与目标 -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 旨在落实领导人共识并构建多方参与的绿色产业合作机制 [1][2] - 平台通过促进产业政策交流 加强项目合作 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协作 强化资源信息和成果共享 助力上合组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2] - 平台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智慧与方案 [2] 平台启动成果 - 揭牌仪式发布《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产业发展和合作报告2025》并签约一批重点合作项目 [2]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联盟同步成立 已吸引80余家中外企业 行业协会 高校及科研机构成为意向会员 [2] - 意向会员覆盖节能降碳 资源循环 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 [2] 地方支持与规划 - 天津市政府将加强绿色产业合作基础能力建设 打造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实体样板 [2] - 天津计划促进与上合组织国家绿色产业项目公司合作 提供中国(天津)方案以提升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水平 [2] 后续发展部署 -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天津市与各方发挥平台桥梁纽带作用 开展更多务实合作并放大聚合效应 [2] - 平台旨在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2]
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试运行
人民日报· 2025-08-29 06:11
项目启动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于8月28日在天津港保税区开启试运行 首批引入中资环绿色供应链 启源芯动力 新之科技 新源易程等资源循环产业链企业[1] - 示范基地总用地面积26.6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规划产业厂房 综合办公大楼及零碳主题公园等功能区域 致力于建成国际领先的零碳园区[1] 技术应用与材料创新 - 示范基地应用退役全彩光伏组件打造资环驿站 为入驻企业员工提供便民服务 爱心休憩 赈灾应急及资源回收等综合保障 同时为厂区持续供应绿色能源[1] - 景观绿化采用退役风机叶片 再生塑木 废弃牡蛎壳再生混凝土等再生材料 公共活动空间铺设再生纤维人造草皮 全面融入资源循环元素[1] 企业背景与战略定位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总部位于天津 于去年10月成立 是新组建的央企 专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业务[1] - 公司承担打造全国性 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务 标志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进入实践阶段[1]
绿色经济转型平台着力打造生态发展新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08
平台定位与背景 - 绿色经济转型平台在"十四五"收官关键期和绿色转型战略深化背景下成立 聚焦绿色经济核心产业链 打造集政策引导、资本驱动、技术赋能和全球链接于一体的生态发展新模式[1] - 平台建设契合绿色发展体系化推进新阶段 2024年《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 为绿色经济提供制度保障与方向指引[1] - 绿色转型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局性革新 协同与融合成为推动绿色经济跃升的关键 绿色理念从单一产业环节扩展为重塑发展逻辑和驱动价值重构的核心力量[1] 平台运作机制 - 平台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 构建政策支撑、金融联动、服务整合和标准落地为一体的多维协同框架 提升参与主体协作效率[2] - 积极联动政府、金融机构、产业主体、科研力量和技术服务方 形成完整协同网络 通过流程标准化与透明化机制增强绿色项目公信力和执行力[4] - 加速资源要素向绿色产业集聚 通过上下游联动、区域孵化和要素聚合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落地 将区域生态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产业动能[4] 重点发展领域 - 平台围绕生态农业、绿色制造、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和生态旅游五大重点领域加速培育绿色产业集群[4] 战略意义与必要性 - 绿色经济转型是产业升级过程更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系统重构 通过汇聚分散绿色实践形成体系化合力 让绿色成为驱动发展的底色与主线[4] - 转型必要性包括回应时代需求(应对资源环境约束与全球气候挑战)、推动经济升级(创造新产业新动能 转向创新与生态价值增长)和提升全民参与(构建可感知可共享机制)[4][5][6] 平台竞争优势 - 体系性与协同性成为独特优势 通过政策、资本、技术和社会力量全链条融合形成可持续绿色发展生态[6] - 解决绿色项目"落地难、融资难"困境 将绿色理念嵌入经济运行逻辑和社会治理体系 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6] 发展愿景 - 平台锚定全球绿色变革主航道 以开放姿态推动合作 以高标准引领制度创新 在气候治理、绿色金融与产业协同等方面输出方案 提升全球绿色治理话语权与影响力[6] - 平台作为绿色文明进程推动力 通过汇聚政策与产业资源激活绿色要素潜能 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合力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6]
中央企业,增加值5.2万亿!国务院国资委最新公布
券商中国· 2025-07-18 22:45
7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总结上半年工作,明确下半年重点任务。 1月至6月,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利润总额1.4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在稳经济中勇挑 大梁;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2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 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均稳步提升。 会议要求,下半年,国资央企要锚定全年目标持续发力,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高质量 完成深化提升行动。 上半年国资央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数据显示,1月至6月,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1.6万元/人,同比增长2.3%; 研发经费投入为4139.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相关指 标也体现了稳中有进的特征。 会议指出,下半年,国资央企既要正视困难压力,也要保持战略定力,聚焦抓好稳健经营、优化投资结构、保 障国家安全、促进协同发展等四方面工作发力,以央企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持续向好。 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 ...
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半年报”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08:30
中央企业上半年经济表现 - 1至6月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利润总额1.4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 [1][2] - 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2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2] - 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1.6万元/人,同比增长2.3% [2] - 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均稳步提升 [1] 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 - 锚定全年目标持续发力,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1][3] - 聚焦稳健经营、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协同发展四方面工作 [2][3] - 追求突出主业竞争力引领力的收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利润 [3] - 加快推进老旧装置和高耗能机电设备更新改造,推进全流程费用压减 [3]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加大央企中试验证平台对外开放力度,布局建设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新平台 [3] - 实施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建立采购"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绿色通道 [3] -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开启增长"第二曲线" [3]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 - 一季度末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80%,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4级以内 [4] - 下半年推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展业,深化油轮运营、动力电池等领域整合 [4] - 健全并购管理决策机制,加快培育新增长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