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滚烫》

搜索文档
《戏台》:不疯魔,活人的活法
经济观察网· 2025-08-15 14:52
核心观点 - 电影《戏台》通过后台视角展现乱世中戏曲从业者的生存智慧 强调"活命要紧"和"戏比天大"的平衡 提出不同于《霸王别姬》献祭式艺术追求的现实主义生存哲学 反映当代观众更注重可执行解决方案的审美取向 [2][3][5][7][9] 主题表达 - 采用后台视角展现戏曲行业的真实运作状态 通过盔头 髯口 行头箱等专业道具细节构建沉浸式戏剧环境 [2] - 通过军阀强改剧本 枪杀地头蛇等冲突事件 展现"戏比天大"行业准则与"活命要紧"生存法则之间的张力 [3] - 人物塑造注重现实复杂性:班主侯喜亭兼顾体面与饭碗 金啸天坚持艺术尊严 吴经理油滑中带担当 凤小桐以美镇场 体现"各显其能"的生存策略 [4][7] 电影史定位 - 与《霸王别姬》将戏作为祭台、《人·鬼·情》将戏作为镜子形成对比 《戏台》将戏回归"活儿"的本质 代表三种不同的艺术哲学取向 [5] - 反映时代审美变迁:八十年代注重内心沉思 九十年代崇尚献祭精神 当代观众追求可执行的现实解决方案 [5][9] - 属于近年来聚焦"活人活法"的商业片趋势 与《年会不能停》《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共同探讨职场可复制动作而非自我史诗 [9][10] 艺术表现 - 舞台剧十年打磨使文本结实 走位清楚 锣点稳健 但电影化转换不足 [8] - 喜剧节奏存在缺陷:核心情节缺乏三段式结构(铺垫-反转-补刀) 后台忙乱与前台荒诞未形成有效节奏拉锯 [8] - 部分笑点设计引发争议 特别是六姨太支线使用的性别笑料被指过时 缺乏当代感校准 [9] 市场反响 - 实现口碑逆袭和票房逆跌走高 因提供可执行的自我安慰伦理契合当代职场焦虑 [9] - 满足不同年龄层需求:中年观众看到责任承担的不易 年轻观众看到自我实现的坚持 [8] - 最终传递现实生存哲学:板眼别散 台面别丢 戏别耽误 强调日复一日的坚持而非戏剧性疯魔 [10]
还没看就打负分,凭什么这样对贾玲?
虎嗅· 2025-06-05 15:59
电影行业趋势 - 贾玲新作《转念花开》聚焦反传销题材,拍摄进度已完成近50%,主演包括张小斐和杨紫[2] - 电影行业营销策略从传统亲情主题转向更具社会争议性的现实题材[1][4] - 犯罪片与女性视角结合成为新趋势,类似《孤注一掷》《大风杀》等作品已形成市场铺垫[39] 电影营销现象 - 《热辣滚烫》通过"暴瘦100斤"短视频营销获得10w+点赞,但实际影片内容与营销焦点存在割裂[8][17] - 行业出现过度营销倾向,售票平台首页实时票房榜强化了电影市场竞争氛围[14] - 营销内容失控导致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失衡,典型案例包括《消失的她》映后冲突视频刷屏[16][19] 导演转型分析 - 贾玲从喜剧演员转型导演面临身份认知挑战,观众对其"严肃导演"形象适应需要过程[20][31] - 前两部作品《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虽获票房成功,但被批评配角工具化、社会背景单薄[32][35] - 新作《转念花开》将尝试更深入的社会议题探讨,采用女性群像叙事展现传销受害者故事[38] 内容创作方向 - 现实题材影片需加强社会症结剖析,避免人物故事与社会环境脱节[36] - 女性创作者在犯罪片领域提供新视角,"全男班"主导局面正在被打破[40] - 行业呼吁回归内容本位,减少流量明星和爆款话题对注意力的挤压[41][42]
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上)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7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 2024年出版图书2.1万种,重印率稳定在60%左右,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和动销品种占有率全国首位 [1] - 《奔跑的中国草》《为什么是邓小平》获"五个一工程"奖,4种出版物入选"中国好书",10种入选主题出版重点选题,获奖数量全国第一 [1] - 推出《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百科全书》等精品,数字资源集聚和垂类AI大模型研发取得进展 [1] - 共建28个"读者之家",《习近平扶贫故事》12个语种海外发行,深化出版"走出去" [1]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材,出版《中华民族一家亲童谣绘本》等图书,承办青少年阅读分论坛 [2] - 捐赠图书45万册,捐资5300万元,开展"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连续入选出版智库建设计划 [2] -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设多模态语料库和大模型,汇聚科技期刊953种,版权输出281项 [2]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 2024年出品电影46部,票房占国产片总票房70.19%,年度票房前十占9席,获"五个一工程"奖等 [3] - 发行646部影片,结算票房占全国88%,"影院看奥运"放映2300场吸引观众5.6万人次 [3] - 连续七年获上交所A级评价,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3]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 出品发行影片《封神第一部》等获"五个一工程"奖,《年会不能停!》获百花奖最佳编剧 [4] - 发行22部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以9100万元成暑期档国产动画亚军 [5] - 全球首家全高帧LED影城"华夏电影中心"落成,推出HDR LED品牌"焕影岛" [5]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 配合总台完成重大宣传报道,获星光奖等114项,推出《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 [6] - 国际传播签约额创新高,海外融媒体频道增至46个覆盖230国,推进多语种译制基地 [6] - "百城千屏"覆盖31省区市,自主研发AIGC幻臻平台获2项专利和8项软件著作权 [6]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 - 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拥有600万用户,生成6500万视频和1.75亿图片,商业化单月流水超千万元 [7] - 推出AIGC导演共创计划,9部短片全用可灵AI生成,全球月访问用户环比增长113% [7] - "快聘"平台带动4320万就业机会,催生174个新职业 [7]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 全网覆盖超10亿用户,《风吹半夏》《狂飙》等获金鹰奖、飞天奖,《我的阿勒泰》获"五个一工程"奖 [8] - 《无敌鹿战队》成首个国际预购中国原创IP动画,应用AI技术打造VR全感剧场 [8] 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运营政媒账号超10万个,粉丝量140亿,年阅读量近3万亿次,重大主题话题阅读量近4000亿次 [10] - 《黑神话:悟空》相关74个话题单日热搜,阅读量47亿次,带动山西旅游阅读量1.3亿次 [10] - 换新非遗计划阅读量超18亿次,推动非遗文化传承 [10]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24年收入68.83亿元(+0.5%),净利润11.86亿元(+7.3%),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1% [11] - 新建158个文化空间,7家书店获"最美书店",举办3064场读书分享会 [11]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奇谭》获"五个一工程"奖,《繁花》获多项大奖,《好东西》票房7亿元豆瓣最高分 [12] - 出品春节档冠亚军《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总票房超75亿元 [12] - 启动AI创制生态中心,"车墩《繁花》黄河路"影旅项目吸引游客14万人次 [12] 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影节开幕,电视剧《蛮好的人生》入选总台片单 [13] - 东方明珠电视塔迎第1亿位游客,"上海之星"游船接待430万人次 [13] 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 - 月活用户3.18亿,创作者1960万,音频4.88亿条,10余部作品获全国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15] - 自研音频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推出AI工具"音剪"缩短制作时间 [15]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120多种图书获国家级奖,16种入选"中国好书",《江苏文库》出版1549册 [16] - 数字经济收入超32亿元,用户超2200万,"凤凰智灵"获科技创新成果奖 [16]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建成"三圈环流"数智系统,部署微型机顶盒和通用遥控器 [17] - "长江文化数字大展"传播量2.3亿次,开发跨文化短剧 [17]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 出版"八八战略""共同富裕"等主题图书,"浙江文丛"累计超1000册 [18] - 推进书店转型,开展"全民阅读大篷车"活动,成立"未来出版联合实验室" [18]
贾玲,全资持股!
证券时报· 2025-05-26 17:05
公司股权变更 - 北京大碗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人发生变更,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退出,现由贾俞玲(贾玲)全资持股 [1] - 变更后贾俞玲出资额100万元,出资比例100%,此前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资35万元占比35% [2] - 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00万人民币 [5] - 公司类型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6] 公司历史沿革 - 大碗娱乐成立于2016年7月,法定代表人贾文田(贾玲父亲) [5] - 成立之初北京文化持股20%,2021年8月北京文化以2500万元转让20%股权给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6][7] - 2021年9月北京文化退出大碗娱乐 [7] 公司业务调整 - 2024年9月公告显示旗下张小斐、许君聪等艺人经纪合约到期不续约 [2] - 公司将不再负责艺人业务,贾玲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 - 经营范围包括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影视策划、经济贸易咨询等 [5] 贾玲个人发展 - 贾玲名下关联企业5家,仅大碗娱乐存续,其余4家已注销 [7] - 自导自演电影《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取得票房佳绩 [8] - 2024年《热辣滚烫》成为年度票房冠军,大盘占比8.1% [8] - 新作《转念花开》正在制作中 [8] 公司基本信息 - 参保人数30人,人员规模小于50人 [6] - 注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南里4号院165幢1层103室 [6] - 法定代表人贾文田同时担任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 [6]
贾玲全资持股大碗娱乐,去年曾称“不再任职”
新华网财经· 2025-05-26 15:38
大碗娱乐股权变更 - 大碗娱乐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更,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退出,贾玲持股比例从65%增至100% [2] - 贾玲目前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及高管均为其父亲贾文田 [2] - 2021年8月北京文化以2500万元转让20%股权给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同年9月完全退出 [2] 大碗娱乐业务调整 - 2023年9月公司宣布张小斐、许君聪等艺人经纪合约到期不续约,未来以新形式合作,公司不再开展艺人业务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注册资本100万元,初始股东北京文化曾计划共同打造"中国首家喜剧独角兽公司" [2] 贾玲个人商业版图与影视成就 - 贾玲名下5家关联企业中仅大碗娱乐存续,其余4家已注销 [3] - 其导演作品《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累计票房88.31亿元,主演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 [3] - 新作《转念花开》正在制作中,被万达影视定位为继前两部后的现实主义题材延续 [3]
贾玲全资持股大碗娱乐,去年曾称“不再任职”
新浪财经· 2025-05-26 12:06
股权变更 - 大碗娱乐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更,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退出,贾玲持股比例从65%增至100% [1] - 贾玲目前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及高管均为其父亲贾文田 [1] - 北京文化曾持有大碗娱乐20%股权,2021年8月以2500万元转让给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同年9月完全退出 [1] 公司业务调整 - 大碗娱乐2023年9月公告称张小斐、许君聪等艺人经纪合约到期不续约,未来将"换一种形式继续合作" [1] - 公司明确将不再负责艺人业务,转型方向未明确 [1] - 成立初期定位为"中国首家喜剧独角兽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文化艺术交流、影视策划等 [1] 贾玲个人商业版图 - 贾玲名下关联5家企业中仅大碗娱乐存续,其余4家(包括上海影视工作室、北京酷口文化等)均已注销 [2] - 作为导演的《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累计票房达88.31亿元,主演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 [2] - 新作《转念花开》正在制作中,被万达影视定位为继前两部作品后的现实主义题材延续 [2]
从放大声量到深耕海外 中国电影精准落地
北京商报· 2025-05-25 22:33
中国电影出海票房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达158亿元,海外票房3.94亿元,位列全球影史榜第五位 [1] - 同期4部中国大片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热映,开创全球同步上映新局面 [1] - 《哪吒2》北美770多间影院同步上映,预售票房和排片量创近20年华语影片纪录 [3] -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泰国首日票房164万泰铢,刷新华语电影当地开画纪录 [7] - 《孤注一掷》马来西亚超前点映4天票房501万令吉,观影人次25.3万 [7] 海外宣发策略创新 - 通过TikTok发布剧情剪辑视频,纽约时代广场投放广告提升国际曝光度 [3] - 调整宣发物料适应不同语种和文化背景,采用本地宣传渠道和明星造势 [3] - 社媒平台如小红书、TikTok定制话题互动,针对年轻人群体撕开市场缺口 [4] - 《唐探1900》北美213间影院、澳新93间影院排片,创华语影片海外发行纪录 [10] 区域化市场适配 - 东南亚市场通过明星效应和社会议题精准破圈,文化接受度高 [7] - 欧洲市场注重艺术与商业平衡,如《草木人间》叙事创新获关注 [7] - 南美市场偏好动作片,需针对智利、阿根廷等国制作不同版本预告片 [12] - 预告片"本地化"剪辑关键,如《封神第一部》剥离东方神话适应海外需求 [12] 合拍片与国际合作 - 《巨齿鲨》系列采用"中国主控+国际资源"模式,首周末全球票房1.42亿美元 [9] - 中外合拍促进电影技术输入,提升中国电影工业水准 [8] 文化差异与内容调整 - 《泰囧》笑点基于中国语境导致海外观众共鸣不足 [11] - 《流浪地球》通过叙事微调保留本土特色同时吸引全球观众 [12] - 需兼顾本土内核与国际表达,如调整预告片内容适应不同市场 [12]
43岁贾玲,传来新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2:09
万达影视新片《转念花开》 - 万达影视在推介会上确认贾玲导演新作《转念花开》仍在制作中 尚未公布具体上映时间 [1] - 该片为现实主义题材 聚焦反传销主题 讲述家庭主妇协助警方破案的故事 融合现实批判与人物成长 [1] - 此前路透显示拍摄工作已进入中期 但可能存在进度调整 [1] 贾玲导演作品市场表现 - 贾玲自导自演的《热辣滚烫》以8.1%的票房占比成为2024年年度票房冠军 使其成为中国影史第一位年冠女导演 [2] - 此前作品《你好,李焕英》同样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 [2] 贾玲个人商业关联 - 贾玲为大碗娱乐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持有65%股份 [8] - 其曾担任股东的4家公司均已注销 2024年9月27日起不再担任大碗娱乐职务 [8] 贾玲公众形象热度 - 贾玲为某品牌拍摄的路透视频中造型清爽 "贾玲又瘦了"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4] - 网友对其形象变化反应分化 部分称"逆生长" 部分怀念"以前的贾玲" [5]
五一假期消费,只有电影不给力
经济观察网· 2025-05-06 21:02
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电影票房收入7.47亿元 同比下滑51% 创近八年来新低 [1] - 档期总观影人次1889.7万 同比下降50% [1] - 预售票房 首日票房 总票房均远低于去年同期 平均票价降低及个别影片降发行价均未阻止断崖式下跌 [1] 竞争格局分析 -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密钥第三次延期至5月31日参与五一档竞争 反映档期缺乏头部作品 [2] - 春节档票房达95.10亿元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158亿元 凸显五一档惨淡 [2] - 《水饺皇后》以1.92亿元成为五一档票房冠军 但远不及预期 [2] 内容创作问题 - 《水饺皇后》作为女性电影因人物传记类型 年轻观众不熟悉的故事原型及保守创作手法 缺乏现象级热度 [2] - 相较《热辣滚烫》《好东西》等成功女性电影 在情感共鸣 情绪代言 话题讨论层面存在明显差距 [2] 替代娱乐形式冲击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3] - 北京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约2.42亿元同比增长29% 上海票房收入约1.63亿元同比增长59.41% [3] - 江苏营业性演出观演人次28.51万 票房收入1.9亿元 带动文旅直接消费13亿元 [3] - 演唱会 音乐节 话剧等演出市场节目选择多样化 分流影院观众 [1][3] 行业结构性挑战 - 电影行业存在产品规划 作品创作 档期供给等方面难题 呈现时而异常繁荣时而极度冷清的常态 [4] - 需要开阔视野 强化规划 提高精品意识 通过好口碑高票房电影实现破局 [4]
阅文集团现四年首亏,新丽传媒成“拖油瓶”,版权运营过度依赖爆款
证券之星· 2025-03-24 15:11
核心观点 - 阅文集团2024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出现近四年首次亏损 主要由于新丽传媒商誉减值及版权运营业务过度依赖爆款导致业绩不稳定 同时在线业务面临用户流失和收入萎缩问题 [1][2][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1.21亿元 同比增长15.82%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09亿元 同比下滑125.99% 为近四年首次亏损 [1][2] - 新丽传媒计提商誉减值11.05亿元 是导致亏损的核心原因 [2][3] 新丽传媒收购影响 - 2018年以155亿元收购新丽传媒 截至2017年底新丽传媒总资产41.1亿元 净资产12.99亿元 [2] - 收购后连续三年未完成原业绩对赌目标(2018-2020年净利润要求不低于5亿/7亿/9亿元) [2] - 2020年延长对赌期至五年并下调业绩要求(2020-2024年净利润最低2亿/3亿/3亿/3亿/3亿元) [3] - 新丽传媒盈利能力持续下滑: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4亿元/4.9亿元/3.4亿元 [3] - 2020年因新丽传媒业绩不佳计提商誉减值40.16亿元及商标权减值3.9亿元 [3] 版权运营业务 - 2024年版权运营业务营收占比首次超过在线业务达50.4% [5] - 毛利润波动较大:2021-2024年分别为19.81亿元/18.83亿元/14.07亿元/18.66亿元 [5] - 业务高度依赖爆款项目:2024年上半年因《热辣滚烫》《庆余年2》等爆款新丽传媒净利润达3亿元 下半年仅0.4亿元 [5] - 爆款改编成功率仅13% 显著低于正午阳光28%和慈文传媒35% [5]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31.5%至22.61亿元 主要因影视项目推广费用增加 [6] - 版权运营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1年59%降至2024年45.6% [6]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53.1%降至2024年48.3% [6] 在线业务 - 2024年在线业务营收40.3亿元 较2021年53.08亿元大幅萎缩 [7][8] - 营收占比从2021年61.2%下降至2024年49.6% [8] - 平均月活跃用户从2023年2.06亿人降至2024年1.67亿人 同比减少19% 一年流失近4000万用户 [7] - 腾讯渠道月活用户降幅达37.7% [7] - 付费用户数从870万人增至910万人 同比增长4.6% [7] - 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32.5元降至32元 同比下降1.5% [7] - 2021-2024年月活用户累计降幅33% 付费用户月均收入累计降幅19.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