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

搜索文档
700人+杭州厂商挂牌新三板,每年从腾讯赚取上亿元收入
36氪· 2025-07-24 07:29
公司概况 - 杭州玄机科技于2024年7月获准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深耕动画行业近20年,业务模式与原力数字相似,均获腾讯投资且主营动画外包[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数字内容创作及授权、数字内容制作服务及衍生品销售,2022-2024年营收2.6亿-3.2亿元,归母净利润0.37亿-0.8亿元[2] - 公司拥有768名员工,74%为制作人员,15%为研发人员,70%以上员工年龄在21-30岁,制作人员平均薪酬20.23万元(2024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3][14][15] 业务结构 数字内容创作及授权 - 核心原创IP包括《秦时明月》(永久授权成本3050万元)、《武庚纪》(基于《封神纪》漫画改编)、《缥缈》(10年授权600万元)等[4] - 2024年该业务收入2905万元(占比9.15%),其中IP授权收入2876万元(占比9.06%),动画播放授权收入29万元(占比0.09%)[6] - IP授权业务毛利率超90%,客户包括腾讯、网易、三七互娱等10家游戏厂商,单客户年授权收入超百万元[7][23] 数字内容制作服务 - 主要承接腾讯《斗罗大陆》《吞噬星空》、优酷《师兄啊师兄》、B站《牧神记》等动画制作,2024年收入2.8亿元(占比88.05%)[6][8] - 《斗罗大陆》系列累计播放量超百亿,2023-2024年通过该系列创收2亿元,《吞噬星空》和《师兄啊师兄》系列各创收上亿元[9][10] - 毛利率从2023年的41%提升至2024年的45%,因制作效率提升导致成本下降[24] 衍生品业务 - 通过淘宝店铺"秦时明月官方商城"销售IP周边,2024年收入886万元(占比2.79%),位居淘宝国创衍生品店铺榜首[11] 客户结构 - 前三大客户为腾讯(营收占比56%-77%)、优酷、B站,合计贡献90%营收[17] - 2024年对腾讯销售额2.1亿元,签订14份超2000万元合同(合计8.1亿元),包括《斗罗大陆》等动画承制项目[17][18] - 对优酷销售额从2023年2744万元增至2024年8453万元(占比27%),对B站年销售额稳定在1750万元左右[19] 行业特征 - 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依赖高端人才,创始人沈乐平拥有20年行业经验,主导《秦时明月》《斗罗大陆》等标杆项目[13] - 动画制作周期长(每季2-4年),导致收入波动较大,如2022年因交付《新秦时明月》等作品使授权收入达6000万元,而2023-2024年降至几十万元[7] - 直接人工成本占比超70%,办公场地达1.3万平米,外协成本740-1701万元/年,需严格保密措施[13][16] 发展前景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5.8亿元,包括4.77亿元制作服务合同和1.03亿元授权合同[25] - 2025年1-2月营收6337万元(同比+134%),净利润1869万元,毛利率49%,显示业绩增长势头[25]
2025年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现状简析:内容产能不足与创新周期延长仍是问题核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0 09:44
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 2022至2024年国产动画票房占比在60%区间震荡,体现头部作品推动市场热度但中腰部产能不足[1] - 2024年动画电影总票房达68.63亿元,其中国产占比41.89%[1] - 动画电影以数字技术驱动,产业链覆盖工具开发、制作生产及跨媒介IP运营,相比传统电影具有创意自由度和全年龄段覆盖优势[2] 动画电影与传统电影对比 - 传统电影依赖实拍与明星效应,动画电影通过虚拟角色构建非现实世界,视觉表现色彩饱和度高且可设计超现实场景[3] - 动画电影制作周期前期设计耗时久但数字资产可复用,特效成本随技术迭代降低[3] - 动画电影叙事天然突破时空限制,可构建完整幻想宇宙,文化传播通过普世化角色设计降低文化差异影响[3] 行业政策背景 - 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引导内容创作向传统文化挖掘与现代表达转型,鼓励构建国漫宇宙[4] - 技术层面倡导人工智能、虚拟制片应用提升效率,支持三维动画工业化流程建设[4] - 产业政策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头部企业并鼓励跨媒介IP开发及中外联合制作[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传统制作硬件与数字化技术设备,中游聚焦动画内容创作与工业化生产[6] - 产业链涵盖剧本开发、角色设计、三维建模等细分领域,整合制片管理、技术研发模块[6] - 内容生产体系涵盖二维手绘、三维数字、定格动画等多技术路径[6] 市场发展现状 - 2015至2017年国产动画票房占比持续下滑,2018年后通过技术升级与叙事突破占比回升至60%[8] - 2020年疫情冲击下国产动画通过线上发行维持热度,2021至2023年破亿作品数量回升至5部左右[10] - 2024年进口动画破亿作品数量创14部新高,国产回落至2部,反映中腰部内容产能不足[10] 企业竞争格局 - 光线传媒通过彩条屋影业构建神话宇宙系列,追光动画以技术驱动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12] - 方特动漫深耕《熊出没》系列IP形成家庭市场壁垒,玄机科技在原创国风IP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12] - 新兴势力如艺画开天通过科幻题材拓展成人向市场,探索跨媒介开发协同效应[12]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驱动与工业化体系深度整合,依托人工智能、实时渲染革新制作流程[14] - 内容创作向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与现代表达创新双向延伸,打造东方美学特质国风动画[14] - 拓展现实题材与全年龄段叙事,通过短剧集、网络电影等多元形式适配碎片化需求[14]
焦点访谈|从“小透明”到“实力派” “连载”21年中国动漫产业实现华丽转身
央视网· 2025-06-09 21:22
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展示动漫与科技融合的特色,包括机器人、机器狗和互动体验项目 [1] - 动漫节聚集350家动漫游戏企业和机构,参展IP超过2000个,经典国漫如《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引发80后、90后回忆 [3] - 国产动漫从20年前被日美主导到如今成为实力派,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证明国产动漫的实力和文化内涵 [7] 国风动漫与传统文化融合 - 《秦时明月》以秦灭六国为背景,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收获大量忠实粉丝,周边产品热销 [3] - 国风动漫产品持续火热,如《秦时明月》等作品让中外受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推动周边产业发展 [5] - 动漫节现场有100个哪吒和悟空的角色扮演者,显示国漫在年轻人心目中已超越日漫和美漫 [7] 科技赋能动漫制作 - 玄机科技运用虚拟拍摄系统和虚拟演员系统,通过动作捕捉和模块化设计提升动画制作效率和品质 [5] - 最新渲染技术和人工智能生成场景等科技手段大幅提升动画制作水平 [5] - 动漫与科技融合成为动漫节一大特色,展示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世界 [1] 动漫IP的多元化开发 - 动漫节推出"动漫+旅游"活动,如"看我悟空72变"系列活动,整合杭州4月至6月的动漫活动,延长至"动漫月""动漫季" [9] - 杭州西溪湿地和淳安下姜村融入动漫元素,推出动漫巡游和动画作品,吸引游客打卡 [9][11] - 下姜村三部动画作品以实景为基础,串联成旅游线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11] 动漫产业生态与城市发展 - 中国国际动漫节举办21届,带动杭州动漫产业从零发展到千亿级规模,形成动漫产业生态集群 [13][15] - 动漫节为杭州带来资金、信息、人才和技术,推动游戏、电竞、周边经济等文化新业态发展 [13][15] - 动漫成为杭州城市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年轻人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13][15] 动漫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影响 - 动漫从娱乐消遣发展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成为时代精神的结晶 [15] - 国产动漫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和《秦时明月》展现文化自信和创新力量 [7][15] - 动漫节推动中国动漫走向国际,让世界通过动漫了解中国 [15]
小游戏市场爆发式增长 多家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4:26
小游戏市场概况 - 微信小游戏《折螺丝》近期火爆朋友圈 引发接龙现象 反映小游戏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1] - 小游戏具备玩法简单 开发成本低 周期短 资质要求低等特点 易产生爆款 2021年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2] - 2022-2024年小游戏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182.3% 2024年规模接近400亿元 同比增速99.18% [2] - 抖音平台2024年小游戏业务流水同比增130% 付费用户规模增长320% [2] - IAAP混合变现模式(广告+内购)成为主流 打破小游戏依赖单一广告变现的局限 [2] 行业增长潜力 - 2025年小游戏市场或成游戏行业增长"第二曲线" 端游通过短视频平台重构口碑营销 [3] - 微信小游戏用户规模达10亿 月活5亿 使用时长持续增长 240余款游戏季度流水超千万 [3] - 从《跳一跳》《羊了个羊》到《折螺丝》 小游戏已积累庞大用户基础 [3] 上市公司布局动态 - 名臣健康加强小游戏研发发行 2024年小游戏收入弥补原有项目不足 未来将重点发展该领域 [4] - 掌趣科技积极布局小游戏赛道 计划推动更多产品上线 [4] - 三七互娱《时光大爆炸》跻身微信畅销榜第4名 《英雄没有闪》登顶畅销榜 [5] - 富春股份推进《秦时明月》小游戏立项 目标2025年实现业务突破 [5] 行业发展趋势 - 厂商采取"短期回收成本 长期经营增长"策略 注重关卡设计 玩家体验 热点响应 [6] - IP合作与跨界联动成为延长小游戏生命周期的关键手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