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商新趋势优选
icon
搜索文档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带火基金业绩 多只产品近十年回报超40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5:17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产品在8月18日净值达到近十年新高,并且今年以来的回报也十分可观。但另一方面,近十年出现净亏损的产品也并不鲜见,甚至有 基金亏损过半,可谓对比强烈。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这些基金净值攀高峰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8月18日,A股创下近10年新高。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85%报3728.03点,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创下近十年新高;多 个指数盘中也创下近年新高,全市场A股的总市值在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受此影响,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也纷纷创新高。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8月18日,有3只产品近十年回报超过400%;另外,还有11只产品回报超过 300%、49只产品超过200%、272只产品净值实现翻倍(份额分开计算,且互相不包含)。 8月18日,A股市场表现强势,多个指数盘中创下近年新高。其中,沪指上涨0.85%,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创近10年新高;北证50创历史新高,深成 指、创业板指也纷纷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 受此带动,8月18日不少主动权益基金净值也纷纷创下近十年新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Wind统计发现,截至8月18日,全市场成立已满10年的 ...
上半年182位基金经理离任,为近10年同期最高水平,行业总人数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6-30 20:39
市场表现 - 上半年A股主要股指全线上涨 沪指上涨2.76% 北证50指数大涨39.45% 国证2000指数涨超10% [1] 基金经理变动 - 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182人 创近10年同期最高水平 涉及99家公募基金管理人 [1][2] - 嘉实基金离任人数最多达12人 华夏基金5人离任 国泰/招商/广发等8家公司各有4人离任 [2][3] - 离任名单包含多位资深基金经理 如嘉实基金洪流(从业25年)和金猛(管理超6年) [3] - 部分离任源于业绩压力 如洪流管理的两只基金任职回报分别为-48.66%和-45.40% [4] - 也有绩优基金经理离职 如宏利基金王鹏/华商基金周海栋等 周海栋管理基金曾获368.34%回报率 [4][5] 行业发展趋势 - 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经理总数达4042人 创近10年新高 较年初净增89人 [6] - 行业加速去"明星化" 团队化运作成为主流 年内2525只产品发生基金经理变更 [6] - 主动权益基金中703只出现变动 其中244只(占比35%)为增聘共管模式 [6] - 广发基金刘格菘旗下产品增聘两名新基金经理 但共管模式效果存疑 部分仅为"以老带新" [7]
稳定战胜基准的主动基金有何特征
华泰证券· 2025-06-10 14:40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Brinson分解模型** - 构建思路:用于拆解基金超额收益来源,区分行业配置收益和个股选择收益[16] - 具体构建: 1. 以中证800为基准,按半年度频率计算超额收益 2. 分解公式: $$ \text{超额收益} = \text{行业配置收益} + \text{个股选择收益} $$ 3. 采用GRAP方法调整多期合并结果[16] - 模型评价:有效识别主动基金的收益贡献结构,显示选股收益稳定性高于行业配置[22] 2. **K-Means聚类模型** - 构建思路:对绩优基金收益率进行降维分类[36] - 具体构建: 1. 提取近五年月度收益率数据 2. PCA降维后按欧式距离聚类 3. 最终划分为6类(行业分散型/小盘/价值/医药/轮动/科技)[36] - 模型评价:较好捕捉不同策略基金的收益特征差异[42] 3. **风格稳定性评估模型** - 构建思路:通过持仓数据识别基金风格标签[27] - 具体构建: 1. 半年度提取全部持仓 2. 结合个股风格分类计算风格权重 3. 取最大权重作为当期风格标签[2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行业配置稳定性因子** - 构建思路:衡量基金行业轮动频率[10] - 具体构建: 1. 静态分4类(高度分散/分散/集中/高度集中) 2. 动态分4类(高度稳定/稳定/轮动/高度轮动) 3. 组合形成16类特征矩阵[10] 2. **小盘错误定价因子** - 构建思路:捕捉小盘股定价效率低的超额机会[65] - 具体构建: 1. 筛选市值<100亿个股 2. 结合质量因子(ROE/现金流)过滤低质公司 3. 计算估值偏离度: $$ \text{偏离度} = \frac{\text{实际PE}}{\text{行业PE中位数}} - 1 $$ 3. **安全边际因子** - 构建思路:评估价值股的风险缓冲[67] - 具体构建: 1. 估值维度:PE_TTM历史分位数<30% 2. 质量维度:近3年ROE标准差<15% 3. 股息率加权: $$ \text{综合得分} = 0.4 \times \text{估值分} + 0.3 \times \text{质量分} + 0.3 \times \text{股息率} $$ 模型回测效果 | 模型/因子 | 年化超额收益 | IR | 胜率 | 最大回撤 | |--------------------|--------------|-------|--------|----------| | Brinson分解模型 | 5.38%[22] | 1.2[22] | 69.12%[23] | -4.2%[18] | | 行业稳定型基金 | 7.3%[12] | 1.5[14] | 73.12%[12] | -6.8%[14] | | 小盘错误定价因子 | 9.2%[65] | 1.8[65] | 65.30%[42] | -12.4%[42] | 因子回测效果 | 因子 | IC均值 | IR | 多空收益 | 分位数差 | |--------------------|--------|-------|----------|----------| | 行业配置稳定性 | 0.15[14] | 2.1[14] | 8.7%[14] | 19.3pp[12] | | 安全边际 | 0.21[69] | 2.4[69] | 11.2%[69] | 23.6pp[69] | | 医药小市值 | 0.18[74] | 1.9[74] | 7.9%[74] | 15.8pp[74] | 注:所有测试区间为2015-2025年,数据频率为月度[9]
传闻实锤!他宣布离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3 12:40
文章核心观点 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周海栋因个人原因离任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其管理能力近年疲软致业绩不佳、资金流失,公司自购难挽规模下滑困局,且公司多次陷入人才流失困境,未来发展存疑[1][8][10] 周海栋个人情况 - 曾先后于上海慧旭药物研究所、上海拓引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担任研究员,2010年5月加入华商基金,曾任研究发展部行业研究员、机构投资部投资经理 [5] - 2014年5月开始管理华商策略精选,正式成为基金经理 [6] - 截至离任,担任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7] - 是华商基金任职最久的权益基金经理和唯一的“双十”基金经理,从业年限10年以上、年化收益率10%以上 [3][7] 周海栋管理规模与业绩 - 截至2024年年末,个人管理规模达293.47亿元,占公司股票型、混合型产品总规模481.58亿元的比重超六成 [7] - 代表作华商新趋势优选规模突破百亿元,自2015年5月14日管理以来涨幅达327.9%,年化收益率16.2%,同类排名居首 [7] - 2024年以来管理能力疲软,华商新趋势优选首次单年度未跑赢业绩基准,2024年总收益率7.34%,同期业绩基准12.88% [8] - 去年四季度,所管6只基金同类排名均在市场后50%,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 - 4% [9] 周海栋离任情况 - 3月12日,因个人原因离任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无在管产品且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1][2] - 此前管理的基金将由孙蔚、崔志鹏等多位基金经理接任 [3] 华商基金应对与现状 - 公告周海栋离任同日,自购多只其卸任基金,合计2000万元 [10] - 截至2024年末,周海栋管理规模从三季度的342.34亿元下滑至293.47亿元,缩水近50亿元 [10] - 2015 - 2018年,权益投资“五虎将”出走致公司规模滑坡,2018年后6年重返规模增长 [10][11] - 2024年总管理规模1363.7亿元,同比仅增长不足100亿元,增速放缓 [11] - 2024年6月原董事长离任,新董事长兼任,同期多位基金经理变动 [13]
“黑马基金经理”周海栋离职!公司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3-12 19:16
基金经理周海栋离职事件 - 周海栋因个人原因卸任华商基金旗下6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并已办理注销手续,确认从华商基金离职 [1][3] - 周海栋管理规模曾单季度猛增120多亿元,峰值达357.72亿元,2024年四季度末管理规模仍达293.47亿元 [1][6] - 其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近10年任职回报超360%,年化回报17%,近5年回报超145%,同类排名第13 [7] 华商基金应对措施 - 安排童立(研究总监)、余懿等6位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接任,其中4位从业超10年 [4] - 公司运用2000万元固有资金自购周海栋原管理的4只基金 [4] - 公司强调拥有65人投研团队,平均从业年限7.8年,其中17位从业超10年 [10] 行业背景与趋势 - 2025年以来已有王鹏(宏利)、曹名长(中欧)等5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 [9] -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疲软,指数基金成为规模增长主要驱动力,因其费率低且淡化对基金经理依赖 [10] - 行业处于"去明星化"和费率改革阶段,周海栋离职前管理规模占华商非货基规模的25.7%-33.13% [9] 周海栋投资风格与业绩 - 采用周期成长风格,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不足30%,行业分散布局有色、电子、交运等 [6] - 通过分散投资规避赛道下跌风险,行业轮动和选股胜率较高 [7] - 具有17年证券从业经验,在华商基金任职15年,经历研究员到权益投资总监的完整晋升路径 [7]